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_第1页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_第2页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_第3页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摘要: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朝廷,洋务派眼中的英雄,他也是清流派,革命派眼中的“奸臣”。纵观李鸿章一生,他是一位优秀的外交人才,是近代化脚步的推进者,但也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是错误边防政策的制定者。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李鸿章;近代史;功过; 一、李鸿章生平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他为李中堂,亦称李合肥。谥文忠。他是晚清重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其为“大清帝国中

2、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同时他也被称为“东方俾斯麦”。他是“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光绪皇帝将李鸿章树立成“忠臣”的榜样,要求人臣模仿。他代表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等条约。同时他本人也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二、李鸿章的功李鸿章一生都在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他主张洋务运动,采取了编练新军等措施。企图通过器物制度的变革来振兴大清,但是这仍然无法改中国落后的面貌。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也曾据理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国家的损失。他作为一个外交家,也曾只身前去同列强谈判,最终实现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奈何国力羸弱,清朝腐败不堪,他虽有报国之心,但却无报国之力。(一)兴办国防,促进军事近代化1.主张海防,建

3、立海军及舰队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海防放到战略地位的大臣,李鸿章见证了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他深刻体会到建设海军的重要性。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进入了海洋时代,新航路的开辟,造船技术的提升,让他们不再只满足于进行简单的货物交易。晚清仍然处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李鸿章是地方实力派大臣,他比中央的大臣更清楚国内当时的形式,而且更知道海防建设的重要之处。因此他提出了重海防的思想。在他的主持下,清朝建设了由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舰队组成的海军。2.创办新式军工企业,仿制洋枪洋炮。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李鸿章就派出过一个出国军械采购团,到西方先进国家进行先进武器的参观和采购。1865年,李

4、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局, 1867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兵工厂部分人称制造局。后分别改称“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3. 兴办近代军事校园李鸿章深知清朝军事制设和教学远远落后于西方,要展开近代化的军事变革,有必要从人才的培育下手。在李鸿章的

5、推动下,一是选送可塑之人出国学习。北洋水兵绝大多数管带,也即是舰长都有留学英国的阅历。二是树立新式军校。1880年他“参酌西国陈规”,兴办了天津水师书院,培育炮船、快船和铁甲舰所需的技术人才。在其时,树立水兵校园,即使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新事物。美国水兵学院也不过树立于1884年。所以,李鸿章创设天津水师书院,即我国近代水兵学院,真实能够说得上是一件“开北方习尚之先,立我国兵船之本”的大事!此后,李鸿章在天津、威海卫等地还办了船政书院、水师书院、武备书院、鱼雷书院等一批新式军校。我国近代一些有名的人物段祺瑞、徐世昌、冯国璋、黎元洪等,都出自这些书院。(二) 领导洋务运动,进行全方位改革,促进近代化

6、1.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军事工业的兴办和经营,原料、经营等困难日益严重,李鸿章越来越深刻认识,军事工业需要完整的近代工交体系,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从而加强了推广机器生产的要求,产生了大力发展工商业的思想“欲自强必先裕饷,欲睿饷源莫如振商务”;“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李鸿章最在开办了开办轮船招商局。之后,李鸿章又于1877年设立开平矿务局;1882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1888年主持开办漠河矿务局;1880年这里天津铁路公司。从1882年开始,李鸿章在中国东部沿海共创办了6家大企业,涉及开矿、航运、电讯、交通、纺织等五大工业部门,建立了中国近代工业

7、体系的雏形。2.办学堂、遣留学、译西书,培养近代人才 李鸿章再三强调:培养人才,实为自强根本。为了培养近代军事、经济和外交人才,李鸿章倡导创办了近代教育事业。例如创办外语学校、军事学校和派遣留学生等,这是向西方学习的深化和必然结果。李鸿章在1863年仿照同文馆创办上海方言馆,选拔江浙地区14岁以下的儿童入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1880年,奏请兴建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5年,还在天津创办了天津武备学堂。同时还进行留学教育。从1872年李鸿章等人奏请选派留学生赴美学习开始,曾先后四次送幼童计120名入美学习。虽中途受阻,但这些留学生归国后被送往国内开办的电报、水师、船政学堂继续学习,还是有一批人做

8、出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最有名者是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中国近代科技人才寥若晨星的时候,李鸿章力排众议,学习“夷人长计”,无论怎么说,这是前人未有的举动,拓近代教育之荒,启近代国民之智,开近代教育之先河。三、李鸿章的过失(一)外交惨败,签订不平等条约1.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李鸿章曾作为清朝的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进行谈判议和,清朝赋予了它割地赔款的权利,但是仍旧希望他尽量减少朝廷的损失,“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惨败使得清朝丧失了所剩不多的筹码。在日期间,李鸿章受到了日本行刺、增兵再战的恐吓,李鸿章只得在条约上签了字。马关条约让日本等外国列强获得了在中国投放资本的权利,商品输出变

9、成了更为凶残的资本输出,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马关条约可谓是历史上的奇耻大辱之一,李鸿章也因此落得了个“卖国贼”的名号。李鸿章作为清朝的臣子,只能为保全清朝的统治而顾全大局。何况签订条约议和也是清朝统治者的意见。国力的衰弱,朝廷的腐败,日本人的咄咄相逼,都是李鸿章签订卖国条约的推动因素。 2.不战而败,外交政策软弱无力李鸿章向来主张讲和,“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了中法新约由于他“保船制敌”的方针,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签订马关条约。还有中俄密约等条约签订,是李鸿章被称为卖国贼的重要原因。所以说我认为,说李鸿章“卖国”并不是因为代笔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而是他的懦弱的思想构成

10、了错误的形势判断,以至于他受到爱国人士的痛骂。3.鞠躬尽瘁,签订辛丑条约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溪携咸丰皇帝逃亡热河。支离破碎的清朝终于迎来了他的最致命的一击。圆明园被联军烧毁,金银珠宝,掠夺一空。几朝的都城北京,受到了他未曾经历的侮辱与侵犯。已经不再身处满清政权高位的李鸿章以七八十岁的高龄临危受命,来到北京同各国列强签订者史上最为苛刻、耻辱的条约。总有一个人要背负骂名,李鸿章甘愿如此。在李鸿章死后,后人大多骂他是“卖国贼”,甚至于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依旧如此。作为大臣,李不可谓不忠。只能说他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 (二)战略指挥失误,导致北洋舰队的覆灭 1.公元1894年,朝鲜爆

11、发了东学党起义,当时的朝鲜政府请求清廷协助镇压,日本便乘机出兵侵占朝鲜。7月下旬,日本军舰公然击沉了中国驶往朝鲜的运兵船“高升”号,清政府被迫在8月1日向日本宣战,日本也在同一天向中国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主张避战保船的策略,让所有战舰在威海湾内消极避战,最终导致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四、对李鸿章的正确评价梁任公在他的李鸿章传中说道: “李固可责,而彼辈又岂能责李之人哉? ”李鸿章虽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有所过错,但他同时也是晚清重臣,是受外国人认可的外交家,是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作为后生的我们应该客观看待李的行为和一生。参考文献: 1、伟大的中国革命,美费正清著,刘尊棋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