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
CCSB05
5226
黔东南州地方标准
DB5226/T230-2022
林下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规范
2022-06-30发布2022-09-30实施
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26/T230-2022
林下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下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的术语与定义、准入原则、林地选择、种菌要求、设施配建、
运行制度和监测检测。
本文件适用于黔东南州林下食用菌的生产经营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GB/T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8337.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T28952中国森林认证产销监管链
GB/T3858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LY/T1678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
LY/T2011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1054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修订《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5226/T230-2022
3.1
林下林地
指树木郁闭度达0.20及其以上的果树园、油茶园、茶叶园、针叶林、阔叶林、竹草林、混交林等
分布区域覆盖的利用空间和使用土地。郁闭度≤0.20,为轻度郁闭林;郁闭度介于0.21~0.69,为中
度郁闭林;郁闭度≥0.70,为重度郁闭林。
3.2
林下食用菌
充分利用林下适宜环境,在林下培育的可食用菌类。
3.3
自然保护区
保护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有特殊意义自然遗迹的区域。
3.4
天然林资源
由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形成的森林资源(不含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
3.5
生态公益林
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性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功能的森林、
林木、林地,按保护等级划分为二级。
3.6
人工商品林
由人工直播、植苗、分殖或扦插造林形成的(含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以生产木材、竹材、
薪材、果品、其他原料等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人工的用材林、能源林和经济林。
3.7草腐型食用菌
生长在腐草类上的可食菌类,如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姬松茸等。
3.8
木腐型食用菌
生长在腐木类上的可食菌类,如平菇、香菇、木耳等。
3.9
林菌栽培模式
在林地里种植食用菌的不同方式、不同制度并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方法。
2
DB5226/T230-2022
3.10
林下露地间作
指在不破坏原有林地生态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树木间隔空间,立放、平摆、墙堆接种发菌成熟的菌
棒或菌袋的一类种菌方法。为防止污染和保持温湿,可在地表垫一层膜后放菌棒或菌袋,再搭简易拱架
覆膜保护。
3.11
林地覆土种植
指在树木间隙空地按适当间距挖出相适深度的浅坑,将接种发菌成熟的菌种菌料包裹后植入坑内覆
土,随即浇足底水,覆盖保温保湿,使其自然发育生长的一类种菌方法。
3.12
林地直播栽种
指在树木间隙沿空行起厢作床,厢床宽度50cm~100cm,厢床长度因地势而定,在厢床上均匀撒播
或条播菌料、菌种的一类种菌方法。播后适时辅料、覆土、盖草、铺膜、浇水、调光,及时满足菌种生
长发育对养分及湿度、温度、光度等条件的要求。
3.13
林下吊袋栽培
指在树木的间隔空间距离地表2m~3m处,选用塑钢线(或镀锌线、铝包线、压膜线、竹木竿等)
平行拉直拴在树体上,使用尼龙绳线系牢接种发菌成熟的菌棒或菌袋,按要求的间距悬挂到塑钢线上,
使之形成离开地面的一类立体种菌方法。
4准入原则
利用林地构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应把握以下准入原则:
——依从因地制宜性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性原则;
——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
——保持水土治理性原则;
——遵循市场主体性原则。
5林地选择
5.1选地范围
5.1.1禁止利用的林地
种植食用菌,禁止进入以下林地:
——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内的林地;
——自然公园中属于禁止开发的林地;
3
DB5226/T230-2022
——国家公益林保护等级为一级的林地;
——划定为天然林重点保护区域内的林地;
——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林地;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生境)内的林地。
5.1.2限制利用的林地
种植食用菌,适度开启以下林地:
——自然公园中属允许利用的林地;
——国家一级公益林以外的其他公益林地;
——划定为天然林重点保护区域以外的其他天然林地;
——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准保护区范围内的林地。
5.1.3优先利用的林地
种植食用菌,优先选用以下林地:
——人工起源的用材林;
——人工起源的经济林;
——人工起源的能源林。
5.2整地规则
5.2.1开土准则
林下引入食用菌种植的开土整地,遵循以下准则:
——保持水土稳定;
——保护主体林种;
——保存自然植被;
——保养原生环境;
——保证实用便民。
5.2.2用地导则
5.2.2.1限制利用的林地
禁止进行林地清理。按照GB/T18337.1要求,经评估论证,开展适度的小块小穴零星种菌。
5.2.2.2优先利用的林地
a)林地清理。限制全面清理,采取带状、块状的局部清理方式;清理林地时,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目标树种和有培育利用价值的幼树、幼苗;需要修枝的,执行GB/T15781技术要求。
b)菌地整理。按照GB/T16453.1技术规范,确定整地是否开垦或局部开垦。坡度<15°的缓坡
地采取带状整地、穴状整地,坡度在15°~25°的斜坡地不得带状整地。
c)整地方法。带状整地:沿等高线垦成水平梯带,依坡度设计带宽1m~3m,带内全垦,带间宽
1m~2m并保留原生植被,沟谷两侧20m范围内保留天然植被。穴状整地:沿等高线每间隔1m~
2m挖1个种菌穴,穴坑圆形或方形,其大小依从栽菌品种及其生产技术的要求,穴间保留天
然植被。
4
DB5226/T230-2022
6种菌要求
6.1市场分析
调查市场上林下可种食用菌产品的经营状况和销售情况,研判适应市场的主打品种、需求数量、质
量标准、交易水平、行销时段和潜力条件,明确林下食用菌品类、品种、品性的开发方向。
6.2产地环境
林下种植食用菌的产地环境条件,符合LY/T1678规定,按照NY/T1054调查林种林地现状及经营
利用情况。
6.3菌种选择
选择适于林下自然环境条件下种植的产量稳定、品质优良、抗病抗逆品种,引种渠道和品种质量执
行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6.4林菌组合
6.4.1林下露地间作品种
郁闭度在0.20~0.60之间的林地,选用黑木耳(椴木)、毛木耳、滑子菇、香菇(椴木)等品种;
郁闭度在0.60以上的林地,选用平菇、茶树菇、长根菇、鸡腿菇、杏鲍菇、白灵菇等品种。
6.4.2林地覆土种植品种
郁闭度在0.20~0.60之间的林地,选用大球盖菇、榆黄蘑、黑木耳等品种;郁闭度在0.60以上的
林地,选用红托竹荪、灰树花、双孢蘑菇、姬松茸、长根菇等品种。
6.4.3林地直播栽种品种
郁闭度在0.20~0.60之间的林地,选用大球盖菇、冬荪、草菇等品种;郁闭度在0.60以上的林地,
选用羊肚菌、红托竹荪、双孢蘑菇、姬松茸、灰树花等品种。
6.4.4林下吊袋栽培品种
林下吊栽食用菌,选择在树高5m以上、树木间距4m~8m的干性林地进行,郁闭度要求达0.30以
上,选种毛木耳、黑木耳、猴头菇、平菇、香菇、杏鲍菇等品种。
6.5管护要点
6.5.1菌床清理
种植前刮除菌场杂草、枯枝和落叶,平整地栽菌床,清空吊栽间隙,留出排水边沟。清理后随即进
行杂菌、害虫的消毒处理,施药执行NY/T393规定,保持栽培场地及周边清洁卫生。
6.5.2原料备置
基质的主料和辅料符合NY5099要求,就近取材,干净卫生,要求无病虫、无霉烂、无违禁农药及
添加剂等,不使用转基因作物或植物。草腐菌栽培,将原料暴晒2d~3d后,再用5%石灰水充分拌湿使
含水量达65%~70%;依不同品种作出配方,拌料后堆制发酵5d~7d,期间翻堆3~4次即可用作基质。
木腐菌栽培,主选阔叶林木原料,杀菌灭虫,制成无杂菌的腐熟袋料基质或无霉变的晾干定格椴木。
5
DB5226/T230-2022
6.5.3温湿调节
多数食用菌的菌丝发育最适温度20℃~28℃,子实体生长温度低温型12℃~20℃、中温型20℃~
25℃、高温型25℃~30℃。当气温上升到食用菌适宜生长的上限时,及时拆除原有避风保暖装置,加
大通风量并增加浇水量降温。菌丝体生长期,多数品种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空气湿度60%~70%;
在子实体发育期,保持湿度85%~90%。干旱或缺水时,采用林下喷灌、滴灌等微喷系统进行补水,灌
水质量符合GB5084要求。
6.5.4养分补充
对覆土种菌,补充氮源用尿素或硫酸铵按0.1%~0.2%用量,补充钙元素用石灰按1%~5%用量,均
匀补进栽培料中;补充磷、钾元素用磷酸二氢钾按0.05%~0.2%用量,补充钙元素和硫元素用石膏按1%~
2%用量,采取增加缓冲容量均匀补入栽培料中。养分投入品的施用,符合NY/T394规定。
6.5.5病虫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使用物理、生物防控措施,施用农药符合NY/T393规
定。在菌床周围、播种后期及出菇阶段,撒施石灰粉防治杂菌感染。做好有害生物预测,监测方法按照
LY/T2011执行,一经发现林下进入有害外来物种立即清除。
6.5.6产品采收
根据食用菌的产品特性和市场需要,确定采收的标准、时间和方法。采收时,带菌柄连基托拔起,
收后去掉菌柄的基托和泥土,拣出伤、残、病菇,采菇留下的空洞覆土填平。采后分拣,分市鲜干处理,
分级归类储藏,分类保质包装,分区批量供应。
7设施配建
7.1生产道路
主路、干路和支路的路网配置,使林菌基地的通达度到0.6。
7.1.1主路
坡度小于18°,路面宽3.5m~4.0m,路基厚12cm以上,混泥土硬化,布置林地中间,贯通林菌基
地,连通外界公路。
7.1.2干路
坡度小于18°,路面宽3.0m,路基厚8cm以上,混泥土硬化或砂石土夯实,布置在林下种菌基地
的大区之内、小区之间,位处小区边界,连通主路或公路。
7.1.3支路
以等高线走向通行为宜,路面宽0.5m~1.0m,路基为压实的砂石土或铺牢的地砖,顺种菌小区的
边界边埂修筑便于人行并连通干路的小路。
7.2灌排渠系
蓄水池、排水沟、拦洪墙、贮水窖、输水管、微灌管等配建工程,参照GB/T50596执行。
6
DB5226/T230-2022
7.2.1灌溉池渠
根据灌溉规模修建相应容量的高位蓄水池,按照满足灌溉系统要求的水位流量、给水时限、泥沙处
理、运行管理和使用年限,配建各级输配水渠及设施。采取管道输水,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微
灌。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GB/T50363规定。
7.2.2排水沟窖
对可能产生洪涝灾害的林菌基地,应设置排水系统。利用地形高差开出重力顺流的迂回排水沟,筑
牢拦洪墙,并联贮水窖。
7.3输配电路
电力输送的技术设计、建造规格等负荷的设施设备配建,应满足基地建设用电总量需求。
7.4管护用房
林菌基地每10h㎡~20h㎡建设砖混结构的管护房1处,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每处管
护房建筑面积500㎡~1000㎡。
7.5围栏围篱
沿着林菌基地边界,设立高度不低于1m的防护围栏,防止人畜随意进入践踏。
7.6标识标牌
项目区树立醒目性标识牌,载明基地资源总体概况及产业发展基本信息。
8运行制度
8.1组织管理
8.1.1机构设置
林下食用菌产业开发,州县两级分别设立由林业、农业、国土、市监、科技、企业等多方参与的综
合评估机构,各有关部门按职能职责开展工作。
8.1.2经营许可
对拟建林菌基地集中连片规模达10h㎡及其以上的经济组织,其经营业主的健康素质、种菌技能、
分拣包装、储藏保鲜、初级加工、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基础要件,需经国家认可的相关培
训取得执业资格。对经营许可的企业或主体,要提供保证同步推进产量稳定与质量可控的执行措施,承
诺保持原有林木完整和不断改善林菌基地基础设施,并取得本规定的县级及以上林下食用菌产业开发评
估机构的认证意见。
8.1.3发展方式
营建林菌基地,可采取灵活多样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
8.2生产管理
7
DB5226/T230-2022
基地的生产管理,执行NY/T2375规范。详细记载每个项目处理过程,跟踪记录菌体生长变化,如
实登记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种植品种,管护方法、投入品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基本情况。
8.3加工管理
加工过程,符合GB14881规定。明确产后处理方法和产品加工工艺,告示添加物品、技术要求、
排污措施等。严禁外源污染和排放污染,保持场地清洁和设备卫生,防止品质下降。
8.4包装管理
包装的材料选择和操作流程,遵照GB4806.7要求。包装袋标识应清晰且不易脱落或损毁,注明产
品名称、执行标准、净含量、贮存条件、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联系电话等信息。
8.5运销管理
产品运输到销售,参照GB/T28952执行。除了要出具进出货单据外,还需登记库存时间、包装规
格、保质方法、起运地点、装运工具、运输时段等。
8.6档案管理
建立林下种菌全程档案,包括上述的组织、生产、加工、包装、运销等管理内容。采用纸质文件和
电子文档两种形式同时保存,存档期限不得少于两年。分类分期归档立卷,安排专人专柜管理。
9监测检测
9.1环境监测
林地环境监测评估工作,参照GB/T38582执行;土壤污染风险,按照GB15618进行管控。监测评
估周期5年一次,重点监测林木和林下生物物种生长状况,以及林地的土壤质地、水体等级、空气质量、
投入品污染、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前后变化。
9.2产品检测
建立食用菌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县级政府主管部门随机监管取样抽检,企业在每批主产品上市前
应主动自检。质量不合格产品禁止流出基地。扶持企业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设全程管理可
视路径,保证从生产地块、菌种菌袋、基质原料、农药肥料、农事操作、采收分拣、初级加工、包装储
藏到发运销售的全程实现可监测和能追溯。林下食用菌产品质量,应符合GB2762和GB2763标准。
8
DB5226/T230-2022
A
附录A
(资料性)
林下食用菌生产主要栽培品种分类与特征
A.1平菇(秀珍菇)
俗名:侧耳、冻菌、北风菌等。
分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特征:子实体一般丛生,菌盖色泽多种多样,有白
色、灰白色、灰色、灰黑色、褐黄色等,菌盖扇形,直
径约2.5cm~20cm;菌柄侧生至偏生,菌柄圆柱形,直
径约0.5cm~3cm,长约2cm~10cm。见图A.1。
温型:一般分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品种。
图A.1平菇
A.2香菇
俗名:冬菇、香蕈、春菇、薄菇、厚菇、花菇等。
分类: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
特征:子实体多单生,菌盖呈黄褐色或暗褐色,直径
3cm~15cm;菌柄圆柱形,中实,一般长3cm~8cm,直径0.
5cm~1.5cm,香菇最好在菌盖未开伞时采收。见图A.2。
温型: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品种。
图A.2香菇
A.3黑木耳
俗名:木耳、细木耳、云耳、黑耳子、木耳菇、黑
菜、树鸡等。
分类: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
特征:子实体为单生或群生,呈耳状杯状或叶片状。
新鲜时半透明,胶质,有弹性,直径一般可达4cm~6cm,
干后收缩,子实体为深褐色或近黑色。见图A.3。
温型:中温型品种。
图A.3黑木耳
9
DB5226/T230-2022
A.4大球盖菇
俗名:赤松茸、球盖菇、酒红大球盖菇。
分类: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
特征:子实体单生、群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5㎝~25cm,
初期近半球形,后平展,葡萄酒红色至暗红褐色,表面平滑,
有细纤维状鳞片,湿时稍黏。肉肥厚色白。菌褶直生近白色后
变深褐色或紫黑色,稍宽,褶缘有不规则的缺刻。菌柄长9cm~
15cm,直径1cm~4cm,中实,后期中空,表面平滑,白色至淡
黄褐色。菌环厚,膜质,环上有深沟纹,深裂或星形,易脱落。
见图A.4。
温型:广温型品种。图A.4大球盖菇
A.5羊肚菌
俗名:羊肚蘑、编笠菌、羊肚菜等。
分类:子囊菌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
特征:子实体单生、散生或群生,菌盖近椭球形至卵形、顶端
钝圆,长4cm~8cm,宽3cm~6cm,表面凹陷成许多小凹坑,外观似
羊肚。小凹坑棕褐色,直径0.4cm~1.2cm,棱纹黄棕色。菌柄近
圆柱形,长5.5cm~8cm,直径2cm~4cm,类白色,基部膨大,有的
具不规则沟槽,中空,体轻。见图A.5。
温型:中低温型品种。
图A.5羊肚菌
A.6茶树菇
俗名:柱状田头菇、杨树菇、茶薪菇、柳松茸等。
分类: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
特征:子实体单生、双生或从生。菌盖呈半球形,直径5cm~10cm,
表面平滑或浅皱纹,初暗红褐色,菌肉(除表面和菌柄基部之外)白色
肥厚,有纤维状条纹,中实。开伞后菌环留在菌柄上部或沾附于菌盖
边缘或自动脱落,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菌柄中实致密呈
纤维状,长4cm~12cm,表面浅黄褐色,内近白色。见图A.6。
温型:广温型品种。
图A.6茶树菇
10
DB5226/T230-2022
A.7灰树花
俗名:贝叶多孔菌、栗子蘑、莲花菌、叶状奇果菌、千佛
菌等。
分类: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
特征:灰树花子实体肉质,短柄,呈珊瑚状分枝,末端生
扇形至匙形菌盖,重叠成丛,大的丛宽40cm~60cm,重3kg~
4kg;菌盖直径2cm~7cm,灰色至浅褐色。表面有细毛,老后光
滑,有反射性条纹,边缘薄,内卷。菌肉白,厚0.2cm~0.7cm。
见图A.7。
温型:中温型品种。
图A.7灰树花
A.8红托竹荪
俗名:竹笙、竹菌、竹参、网纱菇、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
等。
分类: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
特征:红托竹荪子实体的菌盖钟形,顶端具穿孔,表面有不规
则的多角形网格,上有圆形或椭圆形小孔。子实体成熟以后,菌裙
从菌盖下露出并向下撒开,菌裙长4㎝~17cm,白色,网眼圆形、
椭圆形或多角形。菌柄柱状,海绵体,白色,长7㎝~20cm,直径
2㎝~4.5cm,中空。菌托球形,紫红色。见图A.8。
温型:中温型品种。图A.8红托竹荪
A.9冬荪
俗名:白鬼笔、竹下菌、无裙荪等。
分类: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鬼笔属。
特征:群生或单生,子实体发生初为球形或近边球形,白粉
色至灰白色,柔软有弹力。成熟时形成菌托,担子果呈粗毛笔状,
由菌柄及柄顶部的菌盖所组成。菌柄白色,近圆筒形、中空;菌
盖钟状,外表面有深大纹路,表面有粘液。见图A.9。
温型:中低温型品种。
图A.9冬荪
11
DB5226/T230-2022
A.10猴头菇
俗名:山伏茸、猴蘑、僧帽菇、鸳鸯对头菇、刺猬菇等。
分类:担子菌纲,猴菇目,猴菇科,猴菇属。
特征:子实体呈块状,扁半球形或头形,肉质,直径5cm~15cm,
不分枝。新鲜时呈白色,干燥时变成褐色或淡棕色。子实体基部狭窄或
略有短柄。菌刺密集下垂,覆盖整个子实体,肉刺圆筒形,刺长1cm~
5cm,粗0.1cm~0.2cm,每一根细刺的表面都布满子实层,子实层上密
集生长着担子及囊状体,野生的猴头菇一般成对生长。见图A.10。
温型:中温型品种。
图A.10猴头菇
A.11姬松茸
俗名:巴西菇、小松菇、小松口蘑、阳光蘑菇、巴氏蘑菇等。
分类:担子菌亚门,蘑菇目,蘑菇科,蘑菇属。
特征:子实体粗壮,菌盖直径5cm~11cm,初为半球形,逐渐成
馒头形最后为平展,顶部中央平坦,表面有淡褐色至栗色的纤维状鳞
片,盖缘有菌幕的碎片。菌盖中心的菌肉厚达1.1cm,边缘的菌肉薄,
菌肉白色,受伤后变微橙黄色。菌褶离生,密集,宽0.8cm~1cm,从
白色转肉色,后变为黑褐色。菌柄圆柱状,中实,长4cm~14cm,直
径1cm~3cm,上下等粗或基部膨大,表面近白色,手摸后变为近黄色。
菌环以上最初有粉状至绵屑状小鳞片,后脱落成平滑,中空。菌环大,
上位,膜质,初白色,后微褐色,膜下有带褐色绵屑状的附属物。见
图A.11。
温型:中偏高温型品种。图A.11姬松茸
A.12毛木耳
俗名:构耳、粗木耳、黄背木耳、白背木耳等。
分类:异隔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
特征:常成束生长,子实体胶质,浅圆盘形、耳形成不规则形,宽
2㎝~15㎝。有明显基部,无柄,基部稍皱,新鲜时软,干后收缩。子
实层生里面,平滑或稍有皱纹,紫灰色,后变黑色。外面有较长绒毛,
无色,仅基部褐色。见图A.12。
温型:偏高温型品种。
图A.12毛木耳
12
DB5226/T230-2022
A.13滑子菇
俗名:光帽鳞伞、珍珠菇、滑子蘑等。
分类:担子菌纲,伞菌目,膜菌科,鳞伞属。
特征:子实体一般丛生,菌盖红褐色至黄褐色,初期菌盖半球
形,开伞后呈扁平状,有粘液和黄色鳞片,直径约2cm~8cm;菌柄
中生,圆柱形,直径约0.5cm~1.5cm,长约2cm~6cm。见图A.13。
温型:低温型品种。
图A.13滑子菇
A.14长根菇
俗名:大毛草菌、长根金钱菌等。
分类: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鸡枞菌属。
特征:单生或群生,幼时圆锥形至钟型,发育后顶部呈斗笠
形,灰褐色或黑褐色或淡土黄色,菌盖直径3cm~20cm,菌柄直
径0.5cm~2.5cm,长3cm~20cm。见图A.14。
温型:高温型品种。
图A.14长根菇
A.15榆黄蘑
俗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等。
分类:脚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特征:子实体丛生或叠生,菌盖草黄色或金黄色,初期扁平半
球形,开展后呈漏斗形或扁扇形,菌盖直径3cm~10cm;菌柄偏中
生,直径0.5cm~1.5cm,长2cm~10cm。见图A.15。
温型:中高温型品种。
图A.15榆黄蘑
13
DB5226/T230-2022
A.16双孢蘑菇
俗名:洋蘑菇、蘑菇、口菇、白蘑菇、纽扣菇等。
分类: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
特征:子实体初期为半球形,后平展,中部稍凹,直径3cm~20cm,
白色;菌柄圆柱形,直径一般1cm~3cm,长2cm~4cm。见图A.16。
温型:中低温型品种。
图A.16双孢蘑菇
A.17鸡腿菇
俗名:鸡腿蘑、毛头鬼伞、大鬼伞等。
分类:担子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
特征:子实体单生或从生,菇蕾期菌盖呈圆柱状,和菌柄连接紧
密;随着生长发育,菌盖边缘逐渐脱离菌柄,呈钟状,最后平展。一
般菌盖高5cm~10cm,直径3cm~6cm;菌柄圆柱状,上细下粗,一般
长6cm~20cm,直径1cm~4cm,在菌盖与菌柄紧密连接期采收。见图
A.17。
温型:中温型或中高温型品种。
图A.17鸡腿菇
A.18草菇
俗名:稻草菇、兰花菇、中国蘑菇等。
分类:担子菌门,蘑菇纲,蘑菇目,光柄菇科,小苞脚菇属。
特征:子实体原基开始时为白色,1d~2d后发育成菇蕾,顶
部灰黑色或灰白色,往下渐淡,基部白色,未成熟子实体被外膜
包裹其中,随着子实体增大,外膜遗留在菌柄基部而成菌托。菌
盖张开前钟形,展开后伞形,最后呈碟状,直径5㎝~21cm,中
央色较深,四周渐浅,具有放射状暗色纤毛,有时具有凸起三角
形鳞片;菌柄中生,顶部和菌盖相接,基部与菌托相连,圆柱形,
直径0.8cm~1.5cm,长3cm~8cm,充分伸长时可达8cm以上。
见图A.18。
温型:高温型品种。图A.18草菇
14
DB5226/T230-2022
B
附录B
(资料性)
食用菌生产消毒处理的常用药品及使用方法
表B食用菌生产消毒处理的常用药品及使用方法
名称使用方法适用对象
接种工具、子实体表面、接种台、菌种外包
乙醇含量75%,浸泡或涂擦。
装、接种人员的手等。
直接照射,紫外灯与被照射物距离不超过接种箱、接种台等,不应对菌种进行紫外照
15m,每次30min以上。射消毒。
紫外灯
直接照射,离地面2m的30W灯可照射9㎡接种室、冷却室等,不应对菌种进行紫外照
房间,每天照射2h~3h。射消毒。
(高锰酸钾5g+37%甲醛溶液10mL)/m3,加热
高锰酸钾/甲醛培养室、无菌室、接种箱。
熏蒸。
接种工具、子实体表面、接种台、菌种外包
高锰酸钾0.1%~0.2%,涂擦。
装等。
0.5%~2%,喷雾。无菌室、接种箱、栽培房及床架等。
酚皂液
1%~2%,涂擦。接种人员的手等皮肤。
(来苏水)
3%,浸泡。接种器具。
苯扎溴铵溶液(新洁接种人员的手等皮肤、培养室、无菌室、接
0.25%~0.5%,浸泡、喷雾。
尔灭)种箱,不应用于器具消毒。
1%,现用现配,喷雾。栽培房和床架。
漂白粉
10%,现用现配,浸泡。接种工具、菌种外包装等。
硫酸铜1g+石灰1g+水100g,现用现配,喷
硫酸铜/石灰栽培房、床架等。
雾,涂擦。
生产前和生产后场所灭虫处理,出菇期不应
磷化铝56%片剂,5g/㎡~7g/㎡,密闭熏蒸。
使用。
15
DB5226/T230-2022
C
附录C
(资料性)
食用菌栽培基质常用化学添加剂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
表C食用菌栽培基质常用化学添加剂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
添加剂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
尿素补充氮源,用量0.1%~0.2%,均匀拌入料中。
硫酸铵补充氮源,用量0.1%~0.2%,均匀拌入料中。
碳酸氢铵补充氨源,用量0.2%~0.5%,均匀拌入料中。
氰氨化钙补充氯源和钙元素,用量0.2%~0.5%,均匀拌入料中。
磷酸二氢钾补充磷元素和钾元素,增加缓冲容量0.05%~0.2%,均匀拌入料中。
磷酸氢二钾补充磷元素和钾元素,增加缓冲容量0.05%~0.2%,均匀拌入料中。
石灰补充钙元素,提高酸碱度,抑制霉菌侵染,用量1%~5%,均匀拌入料中。
石膏补充钙元素和硫元素,增加缓冲容量,用量1%~2%,均匀拌入料中。
碳酸钙补充钙元素,增加缓冲容量用量0.5%~1%,均匀拌入料中。
16
DB5226/T230-2022
D
附录D
(资料性)
在食用菌上登记可使用的化学药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未登记的农药任何时期都不得在食用菌生产中使用。食用
菌生产上的病虫害主要有:杂菌感染、生长期病害、虫害、螨害等,投放色板、灯光、食饵、网膜等物
理装置及趋避植物、嗜好食物诱杀害虫。需要用化学药剂防治时,推荐可用化学药剂见表D.1、表D.2。
表D.1病害防治主要药剂及防治对象
农药剂型农药名称病害备注
代森锌孢霉病、褐斑病、木霉病等。
有机硫杀菌剂
代森猛锌蘑菇、平菇细菌性斑点病、金针菇锈斑病等。
有机磷杀菌剂克霉灵绿霉病、木霉病、根霉病等。
苯来特黄粘菌、霉菌病等。按使用说
甲基托布津褐斑病、瘤孢霉菌等。明书的浓
苯丙咪唑类
曲霉病、绿霉病、湿泡病、褐斑病、软腐病、枝霉病、度、计量
多菌灵
萎缩病、黄霉病、基腐病、红粉病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私人田地买卖合同协议书
- 混凝土工合同分包协议书
- 空压机出租租赁合同范本
- 食堂托管承包协议书范本
- 瓷砖墙改造租房合同范本
- 申请签订意向协议书范本
- 机械技术学徒培训协议书
- 电梯广告发布协议书范本
- 独家合作分发协议书范本
- 船舶清洁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社区专职干部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山东省房屋市政施工安全监督要点》及《安全监督“二十要”》2025
-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 山西省交口县地方国营硫铁矿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扬子石化杯”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选拔赛暨2022年江苏赛区复赛试题及答案
- 公共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 汽车可靠性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全书整套课件幻灯片(最新)
- 浙江省引进人才居住证申请表
- DB62∕T 4134-2020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
- 三菱电梯日常维护保养检查标准
- 混凝土回弹强度记录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