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平谷区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练习(一)语文试卷2025.4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共27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3分)中轴线是一条贯穿北京城市核心的历史文化轴线。通过广泛观察,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撰写了“中轴线上的古桥观察手记”。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1.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中轴线上的古桥观察手记”十一个字。(1分)手记一天桥北京天桥,明清“城南津梁”,雄踞中轴线南段。桥为单拱单梁,桥面中间御道是明清两代帝王前往天坛、先农坛祭祀的必经之路,由此得名天桥。天桥桥南洼地常淤塞不通,乾隆皇帝曾派人疏竣,成效显著。2013年,天桥在原址南40米处复建,现已成为北京中轴线上重要文化遗产之一。2.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为表达的是“以强有力的姿态占据”的意思,所以“雄踞”一词中有错字。B.因为表达的是“水流或通道受阻不通”的意思,所以“淤塞”一词中有错字。C.因为表达的是“深挖、疏通水道”的意思,所以“疏竣”一词中有错字。D.因为表达的是“明显、突出”的意思,所以“显著”一词中有错字。3.你想弄明白“津梁”的意思,查阅字典,找到“津”字的三个解释:①渡口;②门径;③体液,唾液。你觉得“津梁”在此处的意思是。(2分)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手记二正阳桥①正阳桥石桥修建于明英宗正统四年,是中轴线上单体最大的桥梁,也是内城九门外桥梁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的桥。②时光流转,古桥逐渐埋于地下。③2021年考古工作者对正阳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层层覆土下,发现一座体量庞大的镇水兽。④此次发现的镇水兽,用泥岩雕刻而成,放置于雁翅石条上,形态雄浑厚重,造型逼真。⑤头朝东南,俯向水面一侧,如一位老者,静静诉说着北京城的历史变迁。4.文段中的第②-⑤句是对正阳桥的介绍。你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第②句B.第③句C.第④句D.第⑤句手记三金水桥金水桥,由内、外金水桥构成,位于金水河上。金水桥的建筑风格独特,桥型设计巧妙绝伦。桥栏雕琢精美,形似条条玉带,与古朴的华表和雄伟的石狮相映成趣,辉映出天安门的巍峨雄壮。桥下流水曲曲弯弯,时隐时现,与广场、宫殿构成一幅和谐画卷,真可谓雕梁画栋。5.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巧妙绝伦B.相映成趣C.时隐时现D.雕梁画栋手记四万宁桥万宁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是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也是北京市唯一还在为社会交通服务的元代桥梁。万宁桥在元大都城的规划和建设中起到特殊作用,对保障元大都城的供给至关重要,是元代大都城内通惠河上游的重要通水方式,也是研究元代北京漕运的实物证据。2023年,万宁桥修缮工程圆满完工,这座古石桥获得了新生。6.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2分)结语在长达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及两侧,曾有过十余座古桥。它们有的以铭史百年著称,有的以飞虹映月闻名,有的以榫锁乾坤见长,有的以烟雨寄愁称绝。这些古桥。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瑰宝。7.根据小组意见,在横线处补写一个节奏均匀的句子。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2分)A.承载着历史记忆,彰显着文化底蕴,传承着工艺智慧,连接着古今情怀B.承载、彰显着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传承、连接着工艺智慧和古今情怀C.承载着历史记忆,彰显着文化底蕴,工艺智慧得以传承,古今情怀得以连接D.承载着历史记忆,彰显着文化底蕴,传承、连接着工艺智慧和古今情怀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完成8-10题。(共4分)8.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1分)9.小信未孚,。(《曹刿论战》)(1分)10.古诗文中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句子,不断给我们美的熏陶或思想启迪,如“①,②”。(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2分)(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11-12题。(共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1.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全诗以“雪”为主线。开篇“①”“折”两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北风之猛;接着用比喻写边塞雪景之奇丽;然后通过“锦衾薄”“不得控”“冷难着”从侧面反映出②;最后表达了作者的送别之情。12.诗人写边塞冰天雪地景象用了“百丈冰”,写阴云浓重景象用了“万里凝”。其中的“百”和“万”都不是确定的数量,而是言其多。说说这样的用词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三)阅读《出师表》,完成13-15题。(共8分)出师表(节选)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遺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3.“计日而待”中的“计”与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缓兵之计B.诡计多端C.国计民生D.不计其数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一句意蕴丰富。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生存智慧的体现。这句话展现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中尽力保全生命的智慧与策略。B.超脱名利的宣言。这句话写出作者在乱世中不追求个人名声和地位的淡泊精神。C.逃避现实的借口。这句话意味着作者消极避世,只追求个人生活的安逸。D.乱世之中的坚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乱世中坚持个人道德准则的情怀。15.根据《出师表》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材料一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取材于《宋史·岳飞传》)材料二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取材于《剑南诗稿》)爱国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石。诸葛亮誓言“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展现出他①的坚定决心。岳飞为实现“精忠报国”的志向,勤奋读书,“②,③”;刻苦学射,练就本领“左右射”,成为一代名将。陆游,临终前以《示儿》一诗,表达自己④的深切期望,彰显其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三、名著阅读(5分)16.小说中的曲折情节与人物形象关系密切。从《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部,说说曲折情节对塑造人物的作用。(要求:写出某一个曲折的情节,点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写出人物形象特点。100字左右)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共7分)材料一火电,即燃煤发电,是我国传统能源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存在污染高、调峰①能力差的问题。“火电+熔盐储电”的新技术能增强电网调峰能力,解决该问题。资料显示,熔融盐储能项目是利用熔盐储热的技术直接利用电力将熔盐加热后存储,在需要时通过熔盐放热,将其转变为热能。这使得利用富余电能的电网级储能成为一种可能,优化了电力经济综合效益。国内目前在推动的试点示范项目通过灵活性改造,最小技术出力可低至30%~35%额定容量,部分机组可以低至20%~25%。热电联产机组灵活性提升路线主要包括:大规模熔盐储能调峰技术,热水蓄热调峰技术等。灵活性改造单位千瓦调峰容量成本约在500元~1500元之间,远低于抽水蓄能、独立储能电站等其他调节手段。材料二火电加熔盐储电系统采用多路抽汽储热技术实现能量的高效存储与释放,储能密度更高。熔盐储能系统分担锅炉负荷,减少了机组频繁启停和低负荷运行对设备的损耗,从而延长火电机组寿命。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熔盐储能系统采用冷热熔盐双罐设计,根据不同的运行模式,通过改变熔融盐的流向,来决定系统是储热还是放热。在储热过程中,当熔融盐换热器下端差保持10K不变时,蒸汽流量与熔融盐流量、机组发电功率的关系如图1所示。实际工程应用中,①,熔融盐泵产生一定功耗,但同时②。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材料三火电加熔盐储电技术通过优化能量利用效率和运行方式,从多个维度实现节能减排。传统火电在低负荷运行时,锅炉需降低出力以避免蒸汽浪费,但熔盐储电技术可将此时产生的多余蒸汽或烟气余热导入高温熔盐储罐(如硝酸盐混合物,熔点约240℃),将热能储存而非废弃。在用电高峰时段,储存的熔盐热能通过热交换系统转化为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无需额外燃烧煤炭。3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火电+熔盐”储能项目主体建设完工。这个国内最大规模的“火电+熔盐”储能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据了解,项目成功实施后,日均调峰时长从4小时延长至8小时,减少低效工况下的煤耗与排放。每年将消纳新能源约1.28亿度,折算每年减少3.2万吨标煤使用量、减少碳排放约8.5万吨,同时,可以满足当地40多家工商业企业用热需求。注:①【调峰】为了维持用功功率平衡,发电部门改变发电机的出力以适应用电负荷变化的行为。17.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熔盐储电技术通过储存余热减少煤炭消耗。B.熔盐储电系统采用的多路抽汽储热技术降低了能量存储效率。C.熔盐储电系统可减少机组频繁启停对设备的损耗。D.改造后火电厂的日均调峰时长翻倍。18.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提升蒸汽流量会显著提高发电功率②也会带动熔融盐流量的降低B.①提升蒸汽流量会显著降低发电功率②也会带动熔融盐流量的增加C.①提升蒸汽流量会带动熔融盐流量的增加②也会显著降低发电功率D.①提升蒸汽流量会带动熔融盐流量的降低②也会显著提高发电功率19.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推广火电加熔盐储电技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①、②、③三方面。(3分)(二)阅读《残疾人史铁生》,完成20-23题。(共11分)残疾人史铁生王安忆①多年前,第一次去看史铁生。曾经为之做过长久的准备,首先是读过他的好小说,尤其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再是听人叙述他坎坷的经历以及他的为人,然后就与他开始了通信。②他的信写得很好,以那种简单明白的语言论及小说的艺术。这一切,都使人对他怀着神圣的想象,觉着自己的凡俗。因为这个见面是那么重大,叫人觉得有着遥远的距离,总也走不近,总也做不好准备。现在,却兀自到了眼前,无法回头了。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③我们敲了院门,他父亲出来开门,听说我们的来意,便指着门上的告示让我们看,上面写着见客的时间,这时,正轮到不见客。我就说,我是从很远的地方来,并且立即就要离开,这时,他父亲似乎是接受了某种暗号,忽然改变了主意,拉开门放我们进去了。④史铁生很不好意思地朝我们笑着,似乎他犯了个淘气的错误。我们问他父亲怎么又让我们进来了,他伸手在窗户上敲了敲,说听见我们的声音,就给了个暗号。⑤这天是星期天,他家里人挺多,妹妹妹夫都回家了,在外间做饭,里间是史铁生的房间,生着铁皮的烟囱炉,有着一股日常居家的温暖气氛。他说起上回在讲习所的见面,说我那时候特别瘦。我说那时在北京生活,必须吃大量的面食,我很不习惯。他就说,面食里的饺子还是可以的。然后又说到了北京的大白菜,整整一冬天,主要就是吃它,也是个问题。他说,那么包饺子呢?最后,我们要走,他不让,拉住我们说:“别走,今天我们家吃饺子。”⑥就这样,这一次见面,我们基本上在说饺子。当时不觉得过后想想却觉得出乎意外。因为,像史铁生这样,坐在轮椅上:是有权利说许多高深的哲理,人生的感悟,生命的体验,存在的真谛。他说什么我们都会相信,也会感动,可是,他只是说饺子。⑦后来,他的家就成了最经常去的地方。一切如常,不同的只是,你用脚走路,他用轮子走路。你所以去敲他的门,只是想同他聊天。你所以更喜欢同他聊天,是因为他有好的头脑,以及非常好的天性,这两条都是使人愉快的。⑧记得有一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搞了一台文学晚会,其中有一个知识青年专辑,知青出身的作家各自诵读一段话,表示对那段岁月的态度。我们十几个人被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几位年轻导演,分配在场子四角上的平台,等待轮到自己说话。第一个发言的就是史铁生。开头是这样的:空旷的场子里暗了片刻,忽然亮起一束追光,光圈中空无一人,然后就响起了史铁生的声音。他是以探讨问题的口气,很中肯,也很平静,并且是列出“第一”“第二”,这同现场所营造的悲剧气氛格格不人。提起来的一口气一下子瘪下去的感觉。忍不住要笑,在这样的语气对比之下,周围所有一切都变得虚张声势了。⑨要说史铁生教育你,就在这地方,那就是,真实。可我们依然不要忘记,史铁生确实是一名截瘫者,他要抵达真实的途径要比健康人曲折。许多事情,他是以心智去体验,而不是感官。那么,你就可以了解,史铁生与这个世界所建立起的真实关系里的含义,他的日常化里的理性的力量。⑩他常常使人忘记他和你不一样,因此,同他说话就无所顾忌。有一次,与他聊天,聊到有些外来妹在城市扎根的事情,我随口就说“或者嫁个瘸腿的”,话出口多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犯忌,先就尴尬起来。我一尴尬,他便也不自在,这局面确是有些难堪的。后来,我在他的一篇小说里看到了一个相类似的细节,一个少女对一个瘸腿的男青年说到一只鸽子的名字叫“点子”,说这名字叫人以为它是个瘸子。这小说是多年前的,这也许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说明史铁生早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这种情形在他身上发生已不止一次。⑪就这样,史铁生破除了迷信。他并不提供给人们神话,只提供真实,却是上乘的真实,因为他是穿透身体的隔阂,用心力去撞击現实所获得的。他的真实是有力量的,是由无数超感的玄思组成的。这些玄思最终落成了平常状态,虽然也是你我他的状态却又不全是。你我他的状态是盲目不自觉的,而这却是自觉的思想的果实,有着切实的理由,更使人信服,也具有理想的性质。他其实是比许多健康人更多更深刻地享有这个世界,我们完全不必对他抱有怜悯。这就是你无法对他去唱“多给一点爱”的缘故。(取材于王安忆的文章)20.文章先写第一次拜访史铁生,重点回忆为之①和见面后他只谈吃饺子;再写体育馆他②;写他与人谈天和常人一样自然,表达对他的深深敬意与怀念。(2分)2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⑧段画线句中“虚张声势”的理解。(3分)22.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兀自”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23.阅读本文之后,你觉得作者以“残疾人史铁生”为题,是否恰当?谈谈理由。(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6题。(共7分)让“诗”和“远方”相得益彰①“太美了!这样一套融合了传统文化、自然风光的印章,一定要发个朋友圈‘晒一晒’。”来浙江杭州余杭区径山镇旅游的周女士,举着33枚印章组成的《径山嗅(chī)茶图》,和家人在径山古道口合影留念。②徜徉径山茶园、径山花海,欣赏自然美景,沉浸式体验宋代点茶、唐代煮茶等项目……不久前,径山旅游度假区举办特色文旅活动,吸引不少游客。看着与《径山喫茶图》里“唐代煮茶”一模一样的场景,周女士的孩子很兴奋:“画里的人‘活’起来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释放出独特魅力。③文化和旅游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让“诗”和“远方”相得益彰、浑然一体,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培育更多新型文旅发展模式。④推进文旅融合,先要摸清文化的家底。比如,径山镇“绿色家底”厚实,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也源流深远。立足自然、人文特色资源,当地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仅依托径山茶,就开发出一系列茶文化旅游产品,推动“径山茶宴”成为省级文旅融合品牌,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大好山河,文韵悠悠,让旅游产品多一些文化特色,让文旅供给多一些业态融合,能够帮助人们在旅游中更好感悟中华文化、汲取文化养分。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⑤实现文旅融合、美美与共,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探索成立乡村新社区,让地域相邻的村和社区抱团发展、握拳聚力,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比如,小古城乡村新社区,就由小古城村、潘板桥村、求是村、漕桥村和桥头社区组成。他们召开联合支部会议,把区域内的旅游、产业、招商几本“资源账”打通梳理、通盘谋划,更好盘活资源,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共同富裕。机制活,路子宽。从系统规划、资源统筹等方面推出务实举措,加强机制、业态、模式等改革创新,方能推动文旅发展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⑥文旅增色,还需更加注重惠及群众。径山镇的干部说得真切:“我们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就是要让乡景有看头、游客能点头,更要让村民有赚头、乡村发展有奔头。”发展文旅,既是打造幸福产业,又是做大民生产业。借助文旅,有的地方做大乡村产业,有的地方改善人居环境,有的地方丰富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举措不一而足,目标殊途同归:聚焦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旅融合就能更好富民惠民乐民,彰显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旨归。⑦文旅深度融合,机遇无限,潜力巨大。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为产业赋能、为环境增美,更好壮大人文经济、创造高品质生活,定能描绘文化美、旅游旺、百姓富的新画卷。(取材于《人民日报》)24.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词语是和。(2分)读书与旅行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摸清家底深化改革惠及群众25.阅读全文,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③段引用习总书记的话,意在证明文旅融合的价值和意义。B.第④段举径山镇的例子,论证了摸清家底能够助力游客感悟中华文化、汲取文化养分。C.第⑤段小古城乡村新社区的例子,证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文旅融合的唯一要务。D.第⑥段引用径山镇干部的话,说明惠及群众是文旅融合的目标和归宿。26.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是如何推进本文论证的。(3分)语文试卷第9页(共10页)五、作文(40分)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1)“一刻不停”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精神。个人在成长路上不停奔跑,集体在合作中不断突破,国家在发展中一直前行,社会在变革中持续进步。“一刻不停”的精神在每一个角落闪耀。请以“一刻不停”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作为《跟着唐诗去旅行》栏目组的小嘉宾,你会跟随哪位诗人的哪首唐诗?去哪里旅行?中间会发生哪些故事?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语文试卷第10页(共10页)北京市平谷区2025年初中第一次统一练习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一、基础运用(共13分)1.略(共2分。书写正确,1分;书写规范,1分)2.答案:C(2分)3.答案示例:交通枢纽、交通要道(渡口处的重要桥梁)(2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4.答案:D(2分)5.答案:D(2分)6.答案示例:是元代大都城内通惠河上游的重要通水通道,也是研究元代北京漕运的实物证据。(2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7.答案:A(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共4分)8.答案:决眦入归鸟(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9.答案:神弗福也(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10.答案示例一:①大漠孤烟直②长河落日圆答案示例二:①角声满天秋色里②塞上燕脂凝夜紫(共2分。共2空,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二)(共5分)11.答案示例:①卷②西北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共2分。共2空,每空1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12.答案示例:“百丈冰”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万里凝”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阴云面积之大,写出了天气恶劣。两句诗表明前途充满艰险,写出了诗人为友人在恶劣天气中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共3分。正确理解诗句,1分;具体分析,2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三)(共8分)13.答案:D(2分)14.答案:C(2分)15.答案示例:①北伐兴汉②拾薪为烛③诵习达旦④渴望国家统一(共4分。共4空,每空1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三、名著阅读(5分)16.答案示例:《西游记》中,白骨精三次变化,孙悟空三次识破,却因唐僧的误解被逐。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与唐僧的凡胎肉眼形成鲜明对比,忠诚与误解贯穿始终。即便被逐,在唐僧遇险时悟空也及时出手,彰显他不计前嫌、忠心护主特点。三打白骨精这一曲折情节彰显了孙悟空的忠诚与智慧。(共5分。写出曲折情节,2分;点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2分;写出人物形象的特点,1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共7分)17.答案:B(2分)18.答案:C(2分)19.答案示例:①增强调峰能力②减少机组损耗(延长设备寿命)③节能减排(共3分。共3空,每空1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二)(共11分)20.答案示例:①长久的准备(紧张心理)②体育馆内他中肯平静地谈对岁月的态度(共2分。共2空,每空1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21.答案示例:“虚张声势”指现场导演营造悲壮氛围(如追光、空旷场景)的刻意。与史铁生理性发言的平静形成反差,显得夸张做作,史铁生以探讨问题的语气分点阐述,消解了预设的悲剧色彩,使周围氛围显得不真实,暴露了其形式上的刻意与空洞。(共3分。共3点,每点1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22.答案示例:“兀自”在此处意为“突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