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考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5年2月2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0R卫星发射升空。中星10R卫星主要为我国多个行业部门用户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卫星通信传输服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本次发射的中星10R卫星,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是() A.银河 B.太阳 C.地球 D.月球2.中星10R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相比() A.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 B.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属于天体 C.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 D.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是天体3.卫星通信传输服务依赖卫星接收和发送信号,容易干扰卫星信号传输的太阳活动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答案】1.D2.A3.B【解析】【1题详析】天体系统中,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中星10R卫星是人造卫星,它们都围绕行星地球运行,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D正确;银河属于星系,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ABC错误。故选D。【2题详析】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中星10R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还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是独立的天体;发射成功后,进入太空,围绕地球运行,成为了人造天体。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3题详析】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和强电磁辐射,这些辐射会干扰地球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而卫星通信信号是通过电离层进行反射和传输的,所以耀斑容易干扰卫星信号传输,B正确;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主要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等,A错误;日珥是太阳色球层上的巨大气体喷起现象,一般对卫星信号传输干扰较小,C错误;太阳风是太阳抛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主要影响地球的磁场等,对卫星信号传输的干扰不如耀斑直接,D错误。故选B。2025年春运从1月14日开启,截止相关统计时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30亿人次,客流呈现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流动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潮汐现象。这次春运期间,国内公铁旅客联程运输是主要联运方式,成都、重庆、广州是热门中转城市。杭州、武汉、西安等大城市的人员流动量较去年同期均有增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影响2025年春运期间客流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政策 C.社会文化 D.经济5.2025年春运期间人员流动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中小城市就业机会更多②中小城市设施日益完善③中心城市生活的成本高④对县域探亲的需求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5年春运期间,杭州、武汉、西安等大城市人员流动量增多给这些大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A.缓解交通拥堵 B.增加住房压力 C.减轻环境污染 D.减少公共设施【答案】4.C5.D6.B【解析】【4题详析】春运期间客流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流动,主要因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有回家团聚、走亲访友的习俗,这属于社会文化因素,C正确;经济因素主要体现在就业、收入等方面,材料中未提及中小城市在经济方面吸引人口流动的相关内容,D错误;政策因素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自然环境因素与春运期间这种人员流动现象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C。【5题详析】通常情况下,中心城市经济更为发达,产业丰富,就业机会比中小城市多,①错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中小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能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条件,吸引了部分人员从中心城市前往,②正确;中心城市生活成本高,如房价、物价等较高,相比之下,中小城市生活成本较低,促使一些人选择前往中小城市,③正确;受县域探亲等因素影响,人们对县域探亲的需求增加,会前往中小城市探亲,导致人员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流动,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析】杭州、武汉、西安等大城市人员流动量增多,意味着城市内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增多会使交通流量增大,加剧交通拥堵,A错误;更多的人在城市活动,对住房的需求增加,会增加住房压力,B正确;大量人口活动会产生更多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加重环境污染,C错误;人员增多会使城市公共设施的使用频率增加,而不是减少,D错误。故选B。甲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新物种大围山柿,其生长在石灰岩季雨林环境中,所处区域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甲省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8.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答案】7.C8.B【解析】【7题详析】材料中“甲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新物种大围山柿,其生长在石灰岩季雨林环境中,所处区域属于喀斯特地貌”提示的“季雨林”是雨林一种特殊类型,这类植被类型集中于我国的云南省,所以甲省最可能属于我国西南地区,C正确;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无季雨林分布,AB错误;东南地区的石灰岩岩溶地貌不典型,D错误。故选C。【8题详析】据材料可知,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说明喀斯特地貌不是风力侵蚀、冰川侵蚀和海浪侵蚀形成的,而是流水侵蚀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下图示意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关系,其中a、b分别代表人口合理容量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水平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10.图中a(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资源数量 B.科技水平 C.消费水平 D.文化水平11.提高某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有效途径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限制对外开放 C.提高生活水平 D.提高科技水平【答案】9.C10.A11.D【解析】【9题详析】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资源数量越多,能供养的人口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二者呈正相关,A不符合题意。科技水平越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越高,能承载的人口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二者呈正相关,B不符合题意。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消耗的资源越多,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能承载的人口就越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二者呈负相关,C符合题意。开放程度越高,可从其他地区获取资源,能承载的人口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题详析】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资源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数量多少直接决定了能够供养的适宜人口数量,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虽然也会对人口合理容量产生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所以图中人口合理容量a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资源数量,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析】控制人口数量并不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它只是对人口数量进行调控,与区域能承载的人口能力提升无关,A错误。限制对外开放会减少可利用的外部资源,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B错误。提高生活水平意味着消费水平提高,会增加资源消耗,在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会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错误。提高科技水平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相同资源条件下能承载更多人口,是提高某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有效途径,D正确。故选D。六尺巷景区(如下图)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古城区,由张府、吴府、相府遗存、五亩园和勺园等组成,其区域内有古木潭水。巷南张府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四向横列;巷北吴府风格疏朗开阔。景区内还有众多古建遗存及专题展馆,亭台轩榭,具江南园林意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六尺巷景区内张府、吴府建筑布局规整有序,这种布局体现的乡村外部形态是() A.团块状 B.带状 C.分散型 D.放射状13.六尺巷景区中五亩园、勺园等区域内有古木潭水,当前这些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属于() A.耕地 B.林地 C.建设用地 D.水域14.在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中,六尺巷景区应属于() A.文化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答案】12.A13.C14.A【解析】【12题详析】团块状乡村一般房屋集中,布局较为规整。六尺巷景区内张府、吴府建筑布局规整有序,体现了团块状的乡村外部形态特点,A正确;带状乡村通常是沿河流、道路等呈条带状分布,B错误;分散型乡村房屋分布较为分散,不集中,C错误;放射状一般是从一个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分布,均不符合张府、吴府的布局特点,D错误。故选A。【13题详析】五亩园、勺园等区域是景区的一部分,有古木潭水等景观,当前主要用于旅游等相关活动,属于建设用地范畴,C正确;耕地主要用于农业种植,A错误;林地是以生长林木为主的土地,B错误;水域主要指河流、湖泊等水体占地,这里主要是作为景区建设用地来进行土地利用的,用于营造景观、供游客游览等,D错误。故选C。【14题详析】六尺巷景区这类历史文化景区,主要承载着文化展示、传承等功能,有众多古建遗存及专题展馆等,属于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中的文化区,A正确;住宅区主要是居民居住的区域,B错误;商业区主要是进行商业活动的区域,以购物、餐饮等商业功能为主,C错误;工业区是用于工业生产的区域,D错误。故选A。埃及新首都(NAC)自建成后,首批居民陆续涌入。新首都规划面积广阔,城市布局呈组团式发展。其内部有大片的绿地与公园穿插在各功能区之间,还有专门规划的商业区、住宅区和行政区。在建设过程中,原本的乡村土地被合理利用,部分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新首都还规划了完善的交通网络,旨在打造高效便捷的城市环境。下图示意埃及新首都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在埃及新首都建设中乡村土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将会() A.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B.减少乡村土地类型 C.降低土地利用强度 D.改变土地利用方式16.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看,埃及新首都建设中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有助于()①提升新首都吸引力②改善城乡生态环境③保护历史古村原貌④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埃及新首都建设中大量乡村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土地不再用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效率将降低,A错误;乡村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乡村土地类型并没有改变,B错误;乡村土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强度将会增加,C错误;乡村土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D正确。故选D。【16题详析】由于乡村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中规划了交通网络,会使得新首都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和提升,①正确;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来看,埃及新首都建设中虽然合理规划交通网络,但埃及新首都主要建设在乡村地区,由于大兴土木工程,将会破坏城乡生态环境,②错误;修建交通网络和新首都建设会破坏乡村地区的历史古村面貌,③错误;合理规划的城乡交通网络,更加方便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胡焕庸线”,北起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至云南腾冲,呈45°倾斜。该线以东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却占全国的96%;该线以西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4%,人口仅占全国的4%。虽历经多次人口迁徙,但“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比例变化不明显。“胡焕庸线”以东气候湿润,水系发达,地形多为平原、丘陵等,是农耕文明发祥地;该线以西气候干旱,地形多为高山、雪域和草原,以畜牧业为主。下图示意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及胡焕庸线走向。(1)说明“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特点。(2)从气候角度分析“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显著的原因。(3)从地形角度,说明“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形成机制。(4)简述“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答案】(1)“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东侧人口高度密集,西侧人口极度稀疏。(2)“胡焕庸线”以东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候适宜人类生产生活,人口较多;该线以西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人口较少。(3)“胡焕庸线”以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开阔,农业基础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不仅能够支撑大量人口生存,还具有很强的人口吸引集聚能力;“胡焕庸线”以西地形多为高山、雪域和草原,地形复杂,农耕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限制了人口的集聚和增长。(4)自然环境差异长期稳定,“胡焕庸线”西侧干旱的气候、复杂的地形等自然条件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限制了大规模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虽然国家实施过一些促进人口西迁的战略,但自然环境的限制使得人口分布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胡焕庸线”东侧人口密度高,人口高度集聚;西侧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稀疏,因此“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小问2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胡焕庸线”东侧气候受季风影响显著,多为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多,湿润气候支持粮食作物种植和其他类型农业发展,人口较多;该线的西侧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全年降水少,气候干旱,干旱限制农业的发展,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生产生活,人口数量较少,人口密度较低。【小问3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胡焕庸线”以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农业基础条件好,适宜大规模农耕与城市扩张,人口的承载力大,对人口的吸引集聚能力强,人口密集;该线以西,地形多高山、雪域和草原,地形条件复杂,水资源缺乏,农业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承载力小,限制了人口的集聚和增长。【小问4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焕庸线”是自然条件(气候、地形)与社会经济活动长期博弈的结果。其稳定性表明,自然环境的差异长期稳定存在;胡焕庸线西侧气候干旱、地形复杂的自然条件难以改变,经济发展落后,因此人口稀少。尽管国家鼓励人口向西部迁移,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口分布比例变化不明显,中国人口“东密西疏”的格局将持续存在。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日,洛杉矶好莱坞山先是毁灭性山火肆虐,紧接着风暴来袭,出现“一天下完9个月的雨”的极端降水情况,引发了大规模泥石流。山火摧毁了大量植被,使得山体地表裸露。强降雨时,缺乏植被保护的坡面无法有效截留雨水,大量雨水迅速汇聚,冲刷坡面泥土,导致泥石流灾害发生。泥石流冲毁了山下的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交通瘫痪,阻碍救援物资的运输和救援队伍的行动。(1)分析此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2)从对人类生命、财产和交通设施角度,说明此次大规模泥石流会带来的危害。(3)简述泥石流灾害发生后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突出优势。【答案】(1)降水强度大,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地处好莱坞山,地形坡度大,水流携带泥沙石块等物质沿坡面下滑速度较快;山火过后,山体地表裸露且干裂严重,坡面有大量松散的泥土、石块等碎屑物质,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2)泥石流直接冲毁房屋等建筑物,导致居民被掩埋、受伤甚至死亡;冲毁山下的房屋、车辆等,使居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冲毁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导致交通瘫痪。(3)监测泥石流灾情范围大;获取泥石流灾情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遥感技术监测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能够实时监测泥石流的灾情变化等。【解析】【小问1详析】从材料中信息“出现‘一天下完9个月的雨’极端降水情况”可知,此次泥石流发生前该地出现大暴雨,降水强度大,为泥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洛杉矶位于好莱坞山,地势起伏大,水流水速度快,侵蚀力强,水流的搬运能力强,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坡面下滑的速度快;根据材料“山火摧毁了大量植被,使得山体地表裸露。强降雨时,缺乏植被保护的坡面无法有效截留雨水,大量雨水迅速汇聚,冲刷坡面泥土,”可知山火过后,地表裸露且干裂严重,坡面径流汇水速度快,坡面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如泥土、石块等,为泥石流提供了固体物质来源。【小问2详析】泥石流会直接冲毁住宅、商业建筑,导致人员被掩埋或冲走,对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威胁;泥石流会冲毁房屋和车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泥石流会掩埋道路,破坏基础设施(如道路、电力设施),导致交通中断,阻碍救援物资运输和人员疏散。【小问3详析】卫星遥感可大范围监测地表变化,实时跟踪泥石流动态,为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持;遥感能快速获取泥石流灾害的信息,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受损设施等信息,获取的信息量大;通过多期遥感数据对比,能实现实时监测泥石流的灾情变化;遥感技术监测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小,能确保监测的连续性和准确性。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A村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早期以传统分散的村落布局为主,民居多为独栋农舍,分布在农田周边。随着发展,村里部分土地被规划用于建设农产品加工厂,以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推动产业发展。如今,A村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下图为A村结构俯视景观。(1)判断A村早期的外部形态(集中型、分散型),并说明这种形态主要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疫苗出口管理办法
- 猫咪繁育管理办法
- 甘草经营管理办法
- 癫痫健康管理办法
- 税务验收管理办法
- 物流价格管理办法
- 程序软件管理办法
- 电子考场管理办法
- 浴池消毒管理办法
- 二手房居间房屋买卖合同2025年
- 门卫保安反恐演练方案
- 英文字母书写练习直接打印
- GB/T 24620-2022服务标准制定导则考虑消费者需求
- JJF 1221-2009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用底盘测功机校准规范
- 专用电话-手册dsl单板使用说明
- 环网柜基础知识课程课件
- 红火蚁的危害和检疫防控措施方案课件
- 2015热力公司锅炉水冷壁爆管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 博雅装饰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红头文件模板格式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认识分数课时1》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原始反射以及肌张力判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