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综合素养测评)之文学名著阅读理解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阅读理解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回答问题。《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以下是一些关于《西游记》的片段,请根据片段内容回答问题。(1)唐僧师徒四人中,哪位是沙僧?他的法宝是什么?(2)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曾经三次被师傅赶走,这三次分别是因为什么原因?(3)猪八戒在取经路上,曾经偷吃人参果,这给他带来了什么后果?(4)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曾经三次大闹天宫,这三次分别是因为什么原因?(5)唐僧师徒四人最终到达西天,取到了真经,这标志着他们克服了哪些困难?(6)在取经过程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分别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7)通过阅读《西游记》,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二、阅读理解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回答问题。《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为主要人物,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以下是一些关于《红楼梦》的片段,请根据片段内容回答问题。(1)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哪位主要人物?他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有什么关系?(2)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3)薛宝钗在《红楼梦》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4)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在性格上有何不同?(5)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最终命运如何?(6)通过阅读《红楼梦》,你如何看待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7)通过阅读《红楼梦》,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三、阅读理解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回答问题。《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历史背景为背景,讲述了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的故事。以下是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片段,请根据片段内容回答问题。(1)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孙权分别代表了哪一方势力?(2)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3)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4)孙权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5)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的最终命运如何?(6)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你如何看待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7)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四、古诗词赏析阅读下列古诗词,分析其意境和表现手法。(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6)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7)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8)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解释下列词语:学、习、说、乐、温、故、新。(2)翻译下列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根据文意,判断下列句子正确与否:A.孔子认为学习应该随时复习。B.孔子认为有朋友从远方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C.孔子认为人不知道自己的优点,不愠怒的人才是君子。D.孔子认为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4)结合两段文字,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六、作文以“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不得抄袭、套作。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阅读理解(1)沙僧是唐僧师徒四人中的第二位徒弟,他的法宝是禅杖。(2)孙悟空三次被师傅赶走的原因分别是:第一次因打死了白骨精,第二次因大闹天宫,第三次因与猪八戒、沙僧争斗。(3)猪八戒偷吃人参果后,被观音菩萨教训,并被迫戴上紧箍咒。(4)孙悟空三次大闹天宫的原因分别是:第一次因天庭不给唐僧取经,第二次因天庭不给唐僧骑马,第三次因天庭不给唐僧衣服。(5)唐僧师徒四人克服了妖魔鬼怪的阻挠、自然灾害的考验、自身性格缺陷的挑战等困难。(6)孙悟空表现出机智勇敢、忠诚坚定、不畏艰难的品质;猪八戒表现出忠诚善良、勇猛善战、幽默风趣的品质;沙僧表现出忠诚老实、稳重可靠、吃苦耐劳的品质。(7)通过阅读《西游记》,可以得到: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团结互助的精神、勇于担当的品质等启示。二、阅读理解(1)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他与林黛玉、薛宝钗是亲兄妹关系。(2)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表现出聪明伶俐、多愁善感、才情出众、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3)薛宝钗在《红楼梦》中表现出温婉贤淑、端庄大方、知书达理、善良宽厚的性格特点。(4)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在性格上有以下不同:贾宝玉聪明、多情、叛逆;林黛玉聪明、多愁、独立;薛宝钗贤淑、端庄、善良。(5)贾宝玉最终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都未能修成正果,而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生活也并不幸福。(6)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对人的束缚,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性。(7)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得到:珍惜亲情、友情,追求真挚的爱情,关注人性的弱点等启示。三、阅读理解(1)曹操、刘备、孙权分别代表了魏、蜀、吴三方势力。(2)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出雄才大略、机智果断、野心勃勃的性格特点。(3)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出仁德宽厚、忠诚正直、英勇善战、智慧过人的性格特点。(4)孙权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出果断勇敢、英勇善战、机智过人、富有政治远见的特点。(5)曹操最终统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权;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东吴抗衡;孙权建立吴国,成为三国之一。(6)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看到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智谋策略,以及他们为国家民族大义而奋斗的精神。(7)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得到:忠诚勇敢、智慧过人、团结互助、勇于担当等启示。四、古诗词赏析(1)杜甫《春望》意境:描写国破山河在,春色依旧,但人间惨状,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意境:以明月为喻,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意境:描写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表达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4)李清照《如梦令》意境:以酒为媒介,表达出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境:以草原为背景,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6)王之涣《登鹳雀楼》意境:登高望远,表达出诗人对远方景象的向往。(7)杜牧《清明》意境:描写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8)刘禹锡《望洞庭》意境:以洞庭湖为背景,表达出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五、文言文阅读(1)解释下列词语:学、习、说、乐、温、故、新。学:学习;习:温习;说:喜悦;乐:快乐;温:温习;故:旧;新:新的。(2)翻译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装饰施工管理实务练习含答案
- 2025年金融AI伦理与监管政策创新研究
- 融合发展策略下2025年广播影视行业新媒体内容创新与传播效果优化策略报告
- 2023年郑州大学远程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测试题
- 航空航天高精度加工技术2025年新型金属材料在制造中的应用报告
- 2023高考语文江西试题及答案
- 2023版ERP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苗圃场地租赁与农业品牌孵化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住宅小区防雷工程施工设计合同
- 2025版马铃薯产业园区土地流转与使用权转让合同
- 神昏中医护理常规
- 现代家庭教育方法
- 肺炎患者的护理
- 物业公司品质管理及检查制度全套
- 2023直流充电接口电路模拟器 技术条件
- (完整word版)A3试卷模板
- 反电诈反洗钱业务知识竞赛题库(必会版)
- 2022《煤矿安全规程》
- GB/T 19473.1-2004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解说词
- 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