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校联考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校联考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校联考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校联考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校联考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校联考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名句名篇默写(★★★)1.诗心怀热爱,便可“只记花开不记年。”爱上诗词,从诗词中汲取力量。请你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词原句写在横线上。

诗词有抱负曹操借奇特的想象“(1)_________,若出其中;(2)_________,若出其里”表现自己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麾下的胸襟。诗词有深情李白“(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把关心寄托明月送给被贬远行的友人。王湾“(5)__________,(6)__________”鸿雁传书,传回浓浓的乡愁。“夕阳西下,(7)___________”马致远的乡愁何其悲苦。“正是江南好风景,(8)____________”一个繁华时代的落幕,实在令人伤感。李益“(9)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戍边将士的乡愁引发了我们沉重的思考。二、文言文阅读(★★★)2.若遇知己,我们定当“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请你阅读三则材料完成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选自《论语》(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②尊君在不__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④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2)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①待君久不至,已去。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离开了。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非信不可也!——选自《龙门子凝道记》(4)下列对“明日早,令人求故人”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明天早晨,再派人去求老朋友过来。B.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请求老朋友。C.明天早晨,(吴起)请人找到了老朋友。D.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昔吴起出,遇故人(老朋友)B.方与之食(大方)C.恐其自食其言也(恐怕,担心)D.其为信若此(这样)(6)交友是一门学问,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在交友方面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三、基础知识综合(★★★)3.阅读回答问题。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1)同学们在字词积累中遇到了问题,请你根据材料写出加拼音字,对词语进行解释。

以意定形法走tóu_____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意解意法悲歌慷慨:__________悲歌①悲壮地歌唱:~当哭②指悲壮的或哀痛的歌:一曲~慷慨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慷慨~②大方,不吝惜:~解囊(2)请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3)阅读点亮人生,经典铸就灵魂。请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两个,描写一段自己朗诵的情景备选词语:身历其境津津有味感慨万端滚瓜烂熟四、综合性学习(★★★)4.因为热爱,我们“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班级组织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班队会活动。请完成问题。(1)“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请你以“我把我讲给你听”为题,用80字左右的文字把你介绍给同学们吧。(2)成长中我们也曾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回忆一下你们相遇、相处的经历。为你们的友谊取个名字吧(可以借用古人的称谓,也可以自己取),并说说理由。帮帮你:古代友人相交有很多有趣的称谓车笠之交: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晋代周处《风土记》载“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祭以犬鸡,祝日:‘卿虽乘车我戴笠;我步行,君乘马。金兰之交:彼此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却像兄弟姐妹亲人一样的交往。语见《世说新语•贤媛》:“山公(山涛)与嵇(嵇康)(阮籍)一面,契若金兰。患难之交:在患难之中仍能一起不离不弃的朋友。语见《玉堂从话•荐举》:“仲举与文贞在武昌,因患难之交。”君子之交:贤者之间的交情,交往平淡如水,不尚虚华。(3)“腹有诗书气自华”你对书的热爱,会让你从内而外散发出儒雅与高贵。朋友们也会更愿意与你亲近。《朝花夕拾》你一定读过了吧,请为你最喜欢的一篇写一段推荐语(80字左右)五、现代文阅读(★★★★)5.“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拿什么回报这至纯至真的爱呢?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一个人的演讲①十岁那年,班主任陈老师推荐我参加学校的一个演讲比赛。得知消息,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我是个农家孩子,虽然作文写得好,但演讲却是一窍不通;至于登上那高高的演讲台,那更是从未有过的经历。②放学回家,父亲看我心神不宁,问我出了什么事。我把老师想让我参加演讲比赛的事说了,带着哭腔恳请父亲:“爸,我不想去演讲。你去跟老师说说,让其他同学参加吧。”父亲先是劝我参加演讲,可我就是不愿去。看我耍赖的样子,父亲从口袋里摸出旱烟筒,装上几缕烟丝,点燃后抽了一口:“我到陈老师家去一趟,答应与不答应,你都要准备。”③父亲很晚才回家,走到我床前摇了摇头。一直醒着的我,瞬间明白了父亲的意思,陈老师没有答应父亲的请求。看着父亲无可奈何的样子,我转身给了父亲一个脊背,心想:这么点事都求不到陈老师,实在不行,只好自己随便应付一下了。④父亲以为我睡着了,帮我掖了掖被子,走了。⑤因为这件事,我很生父亲的气。第二天放学的时候,父亲端给我一碗米饭,我也没理他。晚饭后,我一个人做完作业。就在我收拾作业本的时候,一直蹲在旁边的父亲对我说:“拿着要演讲的那篇文章,你跟我来一下。”⑥我和父亲乘着夜色出了村。走着走着,父亲竟然把我带到了学校操场里。满天的星光下,校园里空无一人,除了蟋蟀的鸣叫声,四周静悄悄的。父亲带着我走上操场边的主席台,拿出一个崭新的手电筒,对我说:“你站在这里,讲一讲那篇文章。”⑦父亲的话里充满了鼓励,让我无法拒绝。我接过手电筒,父亲走到了台下,搬了块石头坐在操场里。⑧站在主席台上,我的脸涨得通红。银白的月光倾泻下来,我只能看到父亲黑魆魆的身影。借着手电筒的光线,我硬着头皮开始演讲,没讲几句,我就忘了后面的文字,开始结巴。我抬头看看父亲,他依然在台下静静地听着,像个忠实的听众。⑨停顿片刻后,我再次从头开始演讲。一遍,两遍,起初我感觉很不自然,有时候连话语也不连贯。说着说着,我心中的恐惧感渐渐消失了,演讲也变得逐渐通顺起来,到了精彩之处,父亲还为我鼓掌加油。那天晚上,在很多人温馨的睡梦中,朴实的父亲帮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演讲。⑩“每个人都会遇到第一次,人生要学会面对。”回来的路上,父亲这样告诫我。我记着父亲的教诲,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训练,我登上了学校演讲比赛的舞台,获得全校第二名。⑪第一次参加学校演讲比赛的获奖,给了我很大鼓舞。从那以后,每当人生中遇到艰难曲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人生要学会面对。也正是不断地去面对,让我在人生路上不停地去攀登新的高峰。⑫光阴荏苒。四十年后的一天,我去拜访陈老师,无意中说起那次演讲比赛的事,陈老师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你父亲来找过我,和我聊了一些你学习上的事,但他没有说过让你退出比赛。”⑬回家后,我问起父亲。父亲笑笑说:“每只雏燕都有学试飞的时候,没有第一次的试飞,燕子怎么能学会高飞呢。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⑭我恍然大悟。四十年后,我终于明白父亲的心意,是他鼓励我学会了第一次的面对,就像第一次试飞的燕子,他在背后默默鼓励我慢慢学会高飞,让我飞出了一个崭新的人生世界。(1)请你结合上下文,想象一下当时父亲会说什么呢?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50字左右)(2)“人要学会面对”,在“我”磕磕绊绊的生命中,父亲给予的不仅是一次演讲的成功,“我”准备送给父亲一张明信片,上面写上几句感恩的话(一定要记得:结合文章内容,感情真挚,不少于150字。)(★★★★)6.阅读回答问题。热爱的厚度1826年,查理•沃斯生于英国林肯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生计所迫,12岁时查理便来到巴黎讨生活。他从成衣店的小伙计做起,逐渐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在时尚之都巴黎崭露头角。后来,他一手开创了巴黎的高级时装业,他也是服装表演的开创者。在世界服装史上,查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时装之父”。有两位年轻的设计师曾慕名拜访查理•沃斯,他们想知道查理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查理的回答很简单:“因为热爱。”青年不解,于是继续问:“我们也很热爱服装设计,为什么一直没有什么进步呢?”查理想了想说:“你们量过热爱的厚度吗?”青年有些不解:“热爱还有厚度?”查理将他们带到自己的设计室,拿出尺子量了量那堆得高高的设计草稿,两位青年瞠目结舌。那草稿足足有5米厚。(1)因为热爱,查理在世界服装史上被誉为“时装之父”。那么,查理所说的“热爱的厚度”指的是什么呢?(2)查理的故事引人深思。相信你也有所热爱,读罢此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不少于100字)(★★★★)7.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这份立秋的诗意请收下①“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盛夏的余热还未散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紧接着款款而来。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一天,是天气由热转凉的节点,也掀开了秋天诗意的序幕。“迎秋”:宫廷排场民间风雅②“秋”最早出现于《殷虚书契后编》,其中的甲骨卜辞写道:“今秋我入商”。立秋意味着夏秋之交,因此,古人非常重视这个节气。③据《礼记·月令》记载,在周代,每逢立秋这天,天子会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设坛迎秋,举行祭祀秋神的仪式,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在汉代,官方迎秋的程序更讲究排场。《后汉书·志·礼仪》说,立秋当天,百官都要换上皂领白衣,在西郊迎接第一阵秋风。仪式结束后再换绛色朝服,一直要穿到立冬。④到了宋代,迎秋变成了一种颇为风雅的仪式。据《梦梁录》记载,宫廷会派人把盆栽的梧桐移入殿内,等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梧桐树应声落下一两片叶,以寓报秋之意。《东京梦华录》记载,立秋那天,北宋的东京满大街都是卖揪树叶子的,“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还有人习惯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以平安度秋。⑤立秋也寓意着丰收季的开始。如今,在湖南、江西、安徽等部分地区的村庄,村民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收成的农作物,久而久之演变成名为“晒秋”的传统农俗现象。在江西婺源篁岭古村,晒秋是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已经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都吸引许多游人前来赏秋拍摄。“写秋”:悲和喜都是文人时尚。⑥秋天的启幕,开启了文人墨客的灵感。古往今来,在许多诗词中,“伤春悲秋”都是时尚的主题。⑦唐代诗人李益在立秋当天揽镜自照,感慨韶华不再,写道:“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而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更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抒发伤感情怀,给“秋”字更增添了一份惆怅。⑧就在众多诗人纷纷“悲秋”之时,唐代诗人刘禹锡却“不走寻常路”,在诗人朋友圈中脱颖而出。《秋词二首》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他的眼中,秋天比春天还要生机勃勃、令人振奋。这首诗也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作。⑨立秋带来丝丝寒意的同时,独特的秋日美景也相伴而来,成为了诗人笔下的好素材。“吃秋”:这一天有理由大快朵颐⑩“立秋之日凉风至”,熬过炎炎夏日,人们更容易产生食欲。因此,民间有一项“时髦”的风俗,就是在立秋这天用悬秤来称体重,然后就得“补”。清代《京都风俗志》中写道:“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这就是“贴秋膘”的由来。⑪俗话说:“秋季补的好,冬天病不找”。贴秋膘在北方尤其盛行,在老北京的四合院人家,立秋时多炖肉、烧鱼、炖鸡鸭,其肉多烹制成红烧肉、白切肉或自制酱肘子肉,可谓都是实打实的“硬菜”。⑫许多民国文豪都热衷于“贴秋膘”。汪曾祺在《贴秋膘》中写道:“北京人所谓‘贴秋膘’有特殊的含义,即吃烤肉……羊肉切成薄片,由堂倌在大碗里拌好佐料……顾客用长筷子平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