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名句名篇默写(★★★)1.经典诗文默写。(1)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5)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_____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6)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_____________。(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7)古人常以仰观俯察视角描绘自然风光,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水天一色,湖面广阔无边的景色。(8)《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二、基础知识综合(★★★)2.阅读语段,完成问题。初冬可读书,披帷对月影。在寒风乍起的冬日,阳光带不来暖意,读书可以。读书调动着阅读者的思绪和情感,或与人物共悲欢,或与作者同忧乐,都充实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即便是伤痕累累的心灵,也能得到慰藉。与书的相遇,成为记忆里一场不散的yán席,是雪夜天空下永恒不熄的星宿,是一生不变的diàn记与怀想,温暖着冬日的时光。(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填序号)①即便是伤痕累_____(A.lèiB.lěi)累的心灵,也能得到慰藉。②是雪夜天空下永恒不熄的星宿_____(A.xiùB.sù)。(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①yán_____席②diàn_____记三、名著阅读(★★★)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有利于掌握内容,读懂人物,领悟思想。请根据提示,将下列表格中的批注补充完整。

篇目文段批注《水浒传》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极,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这个“胖大和尚”就是(1)__,他因_____,出家当了和尚,故绰号“花和尚”。他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细。有关他的故事还有:(3)__,火烧瓦罐寺等。四、基础知识综合(★★★)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文化,讲述一座城的过去,丰厚一座城的现在,赋能一座城的未来。②文脉是一条河,由“过去”经“现在”流向“未来”,成为持续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③打造文化强市,寻的是_______,筑的是_______,树的是_______。④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建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加快打造文化旅游走廊……⑤这些举措积蓄起城市前行的力量。(1)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填序号)A.人文精神B.时代新风C.千年文脉(2)请提取第⑤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3)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书写“化”时,要注意最后两笔是先写竖弯钩,最后写撇。B.“赋能”“文脉”“工程”“举措”的词性相同。C.“精神力量”“红岩精神”“文化公园”的短语类型相同。D.第④句中引号表示引用,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五、综合性学习(★★★)5.陕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敬仰和探寻。今天,三秦中学开展以“探寻陕西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活动一:走进碑林文化】(1)西安碑林,不仅碑帖众多,名联也不计其数,小王同学摘录了其中的三联,请你选择一联,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千古碑林磐石存万年文化厚重流2.石刻千秋铸精魂碑林万象见人文3.正言明志铭记心石刻碑林古道沉【活动二:走进戏曲文化】(2)请你为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2023年10月29日,满载着590名旅客的Y651次定制服务列车从西安站发车。这是陕西开行的首趟非遗秦腔文化定制旅游专列。专列行驶过程中,秦腔艺术家们为旅客演绎精彩的秦腔选段,将非遗文化表演与旅游定制服务跨界融合,让旅客在旅程中充分感受秦腔艺术的魅力,得到全新的旅途体验。【活动三:走进美食文化】(3)陕西的地方小吃有很多,擀面皮、肉夹馍、澄城水盆羊肉、岐山臊子面等,请你选择上述美食中的一种,为它写一条宣传语。(要求:抓住美食的特点,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活动四:走进革命文化】(4)这次活动,学校有幸邀请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余红健馆长来为全校师生做“革命文化大讲堂”讲座。时间是2024年1月25日下午三点,地点是学校大礼堂。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了一则通知,其中内容和格式各有一处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通知各位老师、同学们:学校将邀请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余红健馆长来我校,为全体师生做“革命文化大讲堂”讲座。时间是2024年1月25日,地点在学校大礼堂。欢迎大家前来参加!2024年1月15日校学生会①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六、现代文阅读(★★★★)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①“八百里秦川,千万里江山,乡情唱不尽,故事说不完,扯开了嗓子,华阴老腔要一声喊!”某知名歌手与华阴老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喜民表演团队共同演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喊》,将华阴老腔与摇滚大胆融合,以新颖的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震撼观众,成为经典。②陕北道情《一条棉被》、秦腔《骄杨之恋》等剧目,用舞台艺术彰显非遗之美,先后荣获群星奖、“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大奖;华州皮影、宁强羌绣等项目,将非遗元素融入国际知名品牌,彰显陕西非遗的精彩现代表达;榆林佳县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融合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等非遗元素,绽放央视栏目《山水间的家》……③近年来,陕西围绕文旅强省建设目标,加快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建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交流互鉴、拓展产业发展,着眼见人、见物、见生活,紧跟时代潮流、紧盯文旅热点,坚持“非遗+”“+非遗”,融合时尚元素,让非遗重焕光彩、绽放时代魅力。(摘编自《陕西非遗,绽放时代魅力》,《陕西日报》2023年09月26日)【材料二】2023年6月6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某短视频平台联合发布了《陕西非遗数据报告》。【材料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道时代必答题,面临诸多挑战。因为与现代生活脱离、缺乏受众,以及传统传承方式表现形式单一、表达方式枯燥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难题。但近年来,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的媒介传播方式的兴起,为非遗传播提供了新的舞台,这也成为吸引青年一代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入口。很多非遗传承人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账号,发布与非遗有关的短视频内容。秦腔、秧歌、面人儿、豫剧、火把节、庙会、晋剧、二人台等非遗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上也收获了大量粉丝。这无疑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渠道、新思路、新方法。(摘编自《创新传播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教育报》2023年09月26日)【材料四】①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需在创新上下功夫。一方面,我们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厚植非遗人才沃土,推动青年人才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劲动能。另一方面,非遗保护工作要见人、见物、见生活,要广泛运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如“数字敦煌”项目让网友在线上观看精美的洞窟壁画,《昆曲涅槃》让网友透过VR“亲临”江南水榭楼台,《唐宫夜宴》将传统画卷与数字科技完美结合,带观众领略大唐盛世之美,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外,近年来,大众文化审美不断提高,为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释放非遗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为此,要发掘“非遗”文化IP,开展“非遗+科技”“非遗+乡村振兴”“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跨界、跨城、跨业创新探索,开掘产业和市场富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广大群众。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新征程上,只有盘活文化资源、激活非遗文化,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摘编自人民论坛网,2023年02月08日)(1)请简要概括【材料二】图表中的信息,并借助【材料三】中的内容得出你的探究结果。(2)【材料四】中说“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需在创新上下功夫”,请结合【材料四】,说一说从“创新”上下功夫的途径有哪些。(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榆林佳县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融合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等非遗元素,彰显陕西非遗的精彩现代表达。B.传统传承方式表现形式单一的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是因为新的媒介传播方式的兴起,为非遗传播提供了新的舞台。C.近年来,大众文化审美不断提高,为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必须的。D.盘活文化资源、激活非遗文化,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一个重要举措。(★★★)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小巷口的修鞋匠龚保彦①我每天上下班从一条小巷经过,总能在小巷口见到一个修鞋匠。②这个修鞋匠六十岁左右,方脸大眼,皮肤暗褐,个儿不高,一米六五的样子,身材瘦瘦的,头发稀疏,灰中泛白。脸上和额头上布满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皱纹,一双宽大厚实的手很粗糙。他慈眉善目,一天到晚总是笑呵呵的,对每个前来修鞋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笑脸相迎,热情接待。③为了生存,修鞋匠把摊位摆在相对偏僻的居民小区外的一条不甚起眼的小巷口,早上八九点钟出摊,晚上七八点钟收摊,既不影响市容市貌,也不弄脏环境卫生,更没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所以一直没人干涉他。他仿佛一朵静静栖息在小巷口的云,也宛若一条静静停泊在小巷口的小木船,那样安详宁静,不为人注意。④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在那儿摆摊的,谁也不晓得。不过在我的印象里,他依稀已在那儿摆了五六年了。不论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雨天还是晴天,雪天还是雾天,他都一直在那里,手脚不停地埋头修补各种鞋子,皮鞋、布鞋、凉鞋、运动鞋,高跟的、中跟的、平底的……样样都能修,而且修得都很好。⑤日子久了,住在小巷和小巷附近的人都跟他熟络起来,有的人喊他老杨,有的人尊称他为杨师傅。听一个跟老杨颇为熟悉的退休老大伯说,杨师傅是四川达州人,今年已六十二岁,家里共六口人,分别是老杨、老杨媳妇、老杨的老父老母,以及老杨的一对儿女。老杨的老父老母已近九十岁高龄,多年来体弱多病。为了照顾两位老人,老杨媳妇一年四季待在老家,寸步不离守着老人。老杨则带上他那套修鞋的家伙在外四处奔波,给人修鞋挣钱。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他说自己之所以五六年来都一直坚守在这儿不再挪地方,一是这里离家近,家里有点儿什么事可以随时回去;二是自己年纪一天天大了,没有力气再到处奔波了。⑥老杨虽然长年孤身漂泊在外,吃尽了各种苦头,受了许多磨难,可他一对聪明好学、上进心强的儿女却给他争了光,也成了他这个修鞋匠一生的骄傲和荣耀。他的儿子在国内上完名牌大学后,又考上了美国一所大学,拿了奖学金去美国读书,读完硕士继续在那里读博士,还有一年多时间就毕业了。他的女儿也是国内一所双一流大学毕业的研究生。⑦老杨为供儿女读书省吃俭用,从来舍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去年女儿参加工作后,家里经济条件才稍稍改善了一些,女儿打电话叫老杨回老家,可老杨无论如何不同意。因为他心里有顾虑,自己的老父老母都有病,长期求医问药要花钱,他还想再挣两年钱。因此他一如既往地天天在这里出摊,守在小巷口不知疲倦地工作。⑧老杨虽然很需要钱,可并不贪心。很多顾客把鞋子送到他这里来修,老杨要的价格公道不说,有时还顺手把顾客拿来的雨伞、皮包之类东西用机器给修补一下,他不但不收钱,还给顾客倒贴点儿线、皮革、拉链等东西。有人说他傻,他却咧嘴开心地哈哈一笑说,干这点儿活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没必要斤斤计较。所以街坊邻居一说起老杨都赞不绝口。⑨修鞋虽然不是体力活,但天天与各种脏兮兮的鞋子打交道,又要缝补锉粘,不仅双手弄得黑乎乎的,衣服和裤子也总沾满脏物。尤其是严冬和盛夏时节,时常看见老杨都觉得他的日子一定非常难过。隆冬天阴地暗,巷子里从早到晚呜呜地刮着冷风,风像刀子一样割着老杨的脸面、耳朵和手背,皮肤裂开一道道血赤赤的裂缝,腿脚冻得麻木,几乎失去知觉。盛夏,烈日炎炎,巷子旁边的房子、墙壁以及水泥地面被烈日晒得几乎要融化,老杨全身被烘烤得汗水直流,他却依然坚持着,仍成天不知愁苦似地笑眯眯、乐呵呵,一丝不苟地干着手上的每一样活儿。⑩前些日子,小巷口突然不见老杨的身影了,接下来一连好多天也不见他出摊。小巷里常找老杨修鞋的人们一时议论纷纷,有人说老杨的老母亲病危住院,老杨媳妇打电话把老杨叫回四川老家了;有人说老杨自己也因劳累过度患病住进了医院,病情很重,修不成鞋了;还有人说老杨嫌在这儿挣的钱少,去别的城市讨生活去了……⑪总之有关老杨的说法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大家都很想念他,也都打心眼里祝福他,希望这个平凡得像一株小草、一滴水、一撮泥土的修鞋匠,能够如歌里唱的那样——好人一生平安。(文章有改动)(1)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修鞋匠杨师傅的?(答出四点即可)(2)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①他仿佛一朵静静栖息在小巷口的云,也宛若一条静静停泊在小巷口的小木船,那样安详宁静,不为人注意。(从修辞角度赏析)②有人说他傻,他却咧嘴开心地哈哈一笑说,干这点儿活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没必要斤斤计较。(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修鞋匠杨师傅虽然是一位小人物,但是他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阅读文章,概括杨师傅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答出三点即可)(4)当修鞋匠杨师傅突然不出摊了,为什么要详写大家的猜测?(5)校刊要选用这篇文章,有的同学建议这篇文章应放在“人性光辉”主题板块,有的同学建议应该放在“挚爱亲情”主题板块,你认为放在哪个主题版块合适?并阐述理由。七、文言文阅读(★★★)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吕文懿勤学,至老不倦。居秘阁①,图书左右,有得即识之,手录口诵,自晨至昃②不辍。暮归,少暇,即为门人诵解书史③。所修《宋元通鉴续编》,义例精甚,有先儒所未到者。书成,须发殆白。尝考一事不获,则累日不说,一旦考得之,谓门人曰:“进我二阶,殊不若得此可喜。”其好学类此。(节选自《玉堂丛语》,有改动)【注】①秘阁: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②昃(zè):太阳西斜。③书史:经史一类的书籍。(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3分)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A无从致书以观查阅词典法:①送达。②表达,传达。③招引,招来。④取得,得到。⑤到,到达。(摘自《古代汉语词典》)_____(填序号)B益慕圣贤之道一词多义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