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尔木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1页
青海格尔木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2页
青海格尔木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3页
青海格尔木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4页
青海格尔木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格尔木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10题)1.下列关于青海格尔木的说法,错误的是()A.格尔木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B.格尔木市有著名的察尔汗盐湖C.格尔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D.格尔木是世界上辖区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答案:C。格尔木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并非终年温和多雨。2.以下哪种能源在格尔木地区具有较大开发潜力()A.煤炭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答案:C。格尔木地区海拔高、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较大开发潜力。3.中国最大的盐湖是()A.茶卡盐湖B.察尔汗盐湖C.柯柯盐湖D.昆特依盐湖答案:B。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位于青海格尔木市。4.被誉为“昆仑文化之源”的是()A.格尔木B.西宁C.玉树D.海东答案:A。格尔木被誉为“昆仑文化之源”。5.以下哪个民族是格尔木市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A.壮族B.苗族C.蒙古族D.布依族答案:C。蒙古族是格尔木市主要少数民族之一。6.下列关于格尔木旅游景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昆仑山口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也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B.胡杨林景区在冬季景色最美C.万丈盐桥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桥梁D.西王母瑶池在夏季经常会有大量游客游泳答案:A。胡杨林景区秋季景色最美;万丈盐桥是用盐铺成的道路;西王母瑶池水温低且为宗教圣地等原因,不适合游泳。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格尔木的特色美食()A.手抓羊肉B.糌粑C.热干面D.炕锅羊肉答案:C。热干面是武汉的特色美食,手抓羊肉、糌粑、炕锅羊肉是格尔木常见的特色美食。8.格尔木所在的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主要是因为()A.有丰富的森林资源B.有丰富的水资源C.有丰富的矿产资源D.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答案:C。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有“聚宝盆”之称。9.下列关于格尔木的交通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格尔木有机场B.青藏铁路经过格尔木C.格尔木没有高速公路D.公路运输是格尔木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答案:C。格尔木有高速公路,如柳格高速等。10.以下哪种植物是格尔木地区常见的耐旱植物()A.仙人掌B.柳树C.杨树D.荷花答案:A。仙人掌是耐旱植物,适合格尔木干旱的环境,柳树、杨树需水量相对较大,荷花生长在水中。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15题)11.格尔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答案:A。把“天空”比作“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2.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格尔木的草原上,羊群像()的珍珠撒落在绿色的绒毯上。A.零散B.零碎C.零乱D.凌乱答案:A。“零散”侧重于分散、不集中,符合羊群在草原上分布的状态;“零碎”强调细碎;“零乱”“凌乱”多形容没有秩序。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在格尔木的考察,使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B.格尔木的人民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C.我们要保护好格尔木的生态环境,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D.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生态破坏事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答案:C。A项“通过……使”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格尔木的人民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D项否定不当,“防止不再发生”表意错误,应删去“不”。14.“格尔木的夜晚,星星如同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天幕上,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的世界。”这句话的作用是()A.点明主旨B.渲染气氛C.承上启下D.总结全文答案:B。此句通过描写格尔木夜晚星星的美景,渲染出梦幻、美妙的气氛。1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格尔木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2)经过多年的努力,格尔木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3)我们要()当地的文化传统,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A.优美改善传承B.美丽改进继承C.优美改良传播D.美好改善弘扬答案:A。“优美”多形容自然风光等美好、雅致;“改善”侧重于使原来的状况变得更好,可用于环境等;“传承”指传授和继承文化等。“美丽”更侧重于视觉上的好看;“改进”一般用于方法、工作等;“改良”多用于品种、土壤等;“传播”强调扩散;“弘扬”强调发扬光大。16.下列词语中,与“辽阔”意思最接近的是()A.宽阔B.宽广C.广阔D.宽敞答案:C。“辽阔”“广阔”都强调面积大、范围广,意思最为接近;“宽阔”“宽广”更侧重于横向的宽度;“宽敞”一般形容空间内部宽大。17.“昆仑山脉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格尔木的大地上,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这句话体现了昆仑山脉的()A.雄伟壮观B.神秘莫测C.高不可攀D.秀丽多姿答案:A。把昆仑山脉比作巨龙横卧,体现了其雄伟壮观的特点。1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喜欢格尔木的美食,像手抓羊肉、炕锅羊肉、糌粑……等。B.“你觉得格尔木的景色怎么样?”妈妈问我。C.格尔木的旅游景点有昆仑山口、察尔汗盐湖、胡杨林……等。D.他说:“格尔木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答案:B。A项“……”和“等”不能同时使用;C项同理;D项感叹号应在引号内。19.对“在格尔木,每一口呼吸都像是与大自然最亲密的拥抱”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格尔木的空气很清新,让人感觉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B.格尔木的氧气含量很高C.格尔木的空气有特殊的味道D.这句话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没有实际意义答案:A。此句表达了在格尔木能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空气清新,让人仿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走进格尔木的草原,,,,。远处,洁白的羊群像飘动的云朵,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①脚下是柔软的草地②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③微风拂过,草浪轻轻起伏④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答案:A。按照由远及近、由视觉到嗅觉的顺序,先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接着是脚下的草地,然后闻到青草香,最后描写草浪起伏。2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篮天清彻幸苦B.篮天清澈辛苦C.蓝天清彻辛苦D.蓝天清澈辛苦答案:D。“蓝天”指蓝色的天空;“清澈”形容水等清而透明;“辛苦”指身心劳苦。22.对“格尔木的发展就像一列飞驰的列车,不断驶向美好的未来”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格尔木的列车速度很快B.格尔木的交通很发达C.格尔木的发展速度快,前景美好D.这句话是在比喻格尔木的火车很先进答案:C。此句把格尔木的发展比作飞驰的列车,强调其发展速度快且前景美好。23.下列句子中,“像”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格尔木的雪山像巨大的银峰矗立在天地之间。B.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性格开朗了许多。C.天上的白云像棉花糖一样,软绵绵的。D.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答案:B。A、C、D项“像”都是比喻的用法,B项“像”表示一种感觉、似乎的意思,并非比喻。24.下列句子中,表达“赞美格尔木”情感最强烈的一项是()A.格尔木是一个不错的地方。B.格尔木真美啊!C.格尔木好像还可以。D.我觉得格尔木还行。答案:B。B项用感叹句直接表达了对格尔木的赞美之情,比其他选项更强烈。25.对“格尔木的文化底蕴如同深埋在地下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格尔木的文化底蕴很浅薄B.格尔木的文化宝藏在地下C.格尔木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去探索发现D.这句话是说格尔木的文化没有价值答案:C。此句把格尔木的文化底蕴比作地下的宝藏,说明其丰富且有待发掘。第三部分判断推理(共15题)26.所有在格尔木工作的人都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小李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所以小李在格尔木工作。以下哪项推理与题干最为相似()A.所有的学生都要写作业,小张写了作业,所以小张是学生B.所有的运动员都要进行体能训练,小王进行了体能训练,所以小王是运动员C.所有的医生都要有医学学位,小赵有医学学位,所以小赵是医生D.以上三项推理都与题干相似答案:D。题干的推理形式为:A(在格尔木工作的人)→B(参加职业技能培训),C(小李)→B,所以C→A。A、B、C项的推理形式均与题干一致,都是肯后推肯前。27.某单位组织员工去格尔木旅游,关于人员安排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果小张去,那么小李也去;只有小王不去,小张才去;只要小李去,小赵就去;小王去了。由此可以推出()A.小张去了B.小李去了C.小赵去了D.小赵没去答案:C。根据条件翻译:①张→李;②张→¬王;③李→赵;④王。由④王去了,根据②否后必否前,可得¬张;¬张对①否前,无法得出必然结论;但由①逆否可得¬李→¬张,现在¬张,不能确定¬李;而由③李→赵,不管李去不去,若李去了根据肯前必肯后赵去,若李不去,否前无必然结论,但结合前面的条件综合推理,因为“王去”根据②推出“¬张”,再结合①只能得出李去(如果李不去,根据①的逆否“¬李→¬张”,但已经确定“¬张”,若“¬李”则会出现矛盾),李去根据③肯前必肯后得出赵去。28.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格尔木的旅游发展主要依靠自然风光”这一观点()A.格尔木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收入逐年增加B.格尔木的自然风光确实非常美丽C.很多游客是冲着格尔木的自然风光来旅游的D.格尔木的自然风光保护得很好答案:A。A项指出格尔木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且收入逐年增加,说明旅游发展不只是依靠自然风光,还有文化旅游等其他因素,直接削弱了论点;B、C、D项都在强调自然风光的情况,起到加强论点的作用。29.甲、乙、丙三人谈论格尔木的旅游景点。甲说:“昆仑山口和察尔汗盐湖至少去一个。”乙说:“如果不去胡杨林,就去昆仑山口。”丙说:“我只想去察尔汗盐湖。”如果三人的话都为真,那么可以推出()A.去昆仑山口和察尔汗盐湖,不去胡杨林B.去胡杨林和察尔汗盐湖,不去昆仑山口C.去昆仑山口和胡杨林,不去察尔汗盐湖D.三个景点都去答案:A。根据甲的话,可翻译为:昆仑山口或察尔汗盐湖;乙的话翻译为:¬胡杨林→昆仑山口;丙说只想去察尔汗盐湖,即去察尔汗盐湖。因为去察尔汗盐湖满足甲的“或关系”中一支,所以不管昆仑山口去不去都满足甲的话;“去察尔汗盐湖”对乙的话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去胡杨林不成立,即不去胡杨林。所以去昆仑山口和察尔汗盐湖,不去胡杨林。30.以下是关于格尔木特产的一些判断,其中属于充分条件判断的是()A.只有是昆仑玉,才是格尔木的特产B.如果是枸杞,那么可能是格尔木的特产C.当且仅当是牦牛肉干,才是格尔木的特产D.只要是昆仑雪菊,就是格尔木的特产答案:D。充分条件判断的逻辑关系是“如果A,那么B”,D项“只要是昆仑雪菊,就是格尔木的特产”符合这一逻辑关系;A项是必要条件判断;B项“可能”表述不准确,不是严格的条件判断;C项是充分必要条件判断。31.某旅游公司在宣传格尔木旅游时,有这样一个说法:“要么去昆仑山口,要么去察尔汗盐湖。”以下哪项情况与该说法矛盾()A.既去了昆仑山口,又去了察尔汗盐湖B.去了昆仑山口,但没去察尔汗盐湖C.没去昆仑山口,去了察尔汗盐湖D.既没去昆仑山口,也没去察尔汗盐湖答案:A。“要么……要么……”表示二者只能选其一,A项既去了昆仑山口又去了察尔汗盐湖,与“要么去昆仑山口,要么去察尔汗盐湖”矛盾。32.以下关于格尔木生态保护的推理,正确的是()A.如果加强生态保护,那么环境就会变好。现在环境没变好,所以没有加强生态保护B.只要减少污染排放,生态就会得到保护。现在生态得到了保护,所以减少了污染排放C.只有建立自然保护区,才能保护野生动物。现在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所以保护了野生动物D.除非禁止过度开发,否则生态会被破坏。现在生态没被破坏,所以禁止了过度开发答案:A。A项推理形式为:加强生态保护→环境变好,¬环境变好→¬加强生态保护,是正确的否后必否前推理;B项推理形式为:减少污染排放→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肯后,肯后无必然结论;C项推理形式为:保护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肯后,肯后无必然结论;D项推理形式为:¬生态破坏→禁止过度开发,生态没被破坏是肯前,肯前应得出禁止过度开发,但该项表述逻辑混乱。33.有四位游客对格尔木的四个景点进行评价。甲说:“昆仑山口是最美的。”乙说:“察尔汗盐湖不是最美的。”丙说:“胡杨林比昆仑山口美。”丁说:“西王母瑶池才是最美的。”如果只有一人说的是对的,那么最美的景点是()A.昆仑山口B.察尔汗盐湖C.胡杨林D.西王母瑶池答案:B。甲说昆仑山口最美,丙说胡杨林比昆仑山口美,这两人的话相互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因为只有一人说的是对的,所以乙和丁说的都是假的。乙说察尔汗盐湖不是最美的为假,那么察尔汗盐湖就是最美的。34.以下哪项是对“格尔木的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可以相互促进”这一观点的支持()A.格尔木的工业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B.格尔木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生态改善的双赢C.格尔木的生态保护阻碍了工业的发展D.格尔木的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没有关系答案:B。B项指出格尔木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生态改善的双赢,说明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可以相互促进,支持了论点;A项说明工业发展破坏生态,C项说明生态保护阻碍工业发展,D项说明两者没有关系,均削弱了论点。35.某旅行社对游客去格尔木旅游的意向进行调查,发现有60%的游客想去昆仑山口,40%的游客想去察尔汗盐湖,20%的游客两个景点都想去。那么,只想去一个景点的游客占比为()A.60%B.70%C.80%D.90%答案:C。想去昆仑山口的游客占60%,想去察尔汗盐湖的游客占40%,两个景点都想去的占20%。那么只想去昆仑山口的游客占比为60%20%=40%,只想去察尔汗盐湖的游客占比为40%20%=20%,所以只想去一个景点的游客占比为40%+20%=80%。36.关于格尔木的文化,有以下几种说法:(1)如果有昆仑文化,那么就有盐湖文化;(2)或者没有昆仑文化,或者有蒙古族文化;(3)如果没有盐湖文化,那么就没有蒙古族文化。已知有昆仑文化,由此可以推出()A.有盐湖文化和蒙古族文化B.有盐湖文化但没有蒙古族文化C.没有盐湖文化但有蒙古族文化D.没有盐湖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答案:A。已知有昆仑文化,根据(1)“昆仑文化→盐湖文化”,肯前必肯后,可得有盐湖文化;“有盐湖文化”对(3)“¬盐湖文化→¬蒙古族文化”否前,无法得出必然结论,但结合(2)“¬昆仑文化或蒙古族文化”,因为有昆仑文化,根据否定肯定式,可得有蒙古族文化。所以有盐湖文化和蒙古族文化。37.以下哪项判断与“并非格尔木的旅游只有自然风光吸引人”意思一致()A.格尔木的旅游只有自然风光吸引人B.格尔木的旅游除了自然风光,还有其他方面吸引人C.格尔木的旅游没有自然风光吸引人D.格尔木的旅游自然风光和其他方面都不吸引人答案:B。“并非格尔木的旅游只有自然风光吸引人”意思是格尔木的旅游不只是自然风光吸引人,即除了自然风光,还有其他方面吸引人。38.某景区规定:只有购买门票且遵守景区规定,才能进入景区。小李进入了景区,那么可以推出()A.小李购买了门票但没遵守景区规定B.小李没购买门票但遵守了景区规定C.小李购买了门票且遵守了景区规定D.小李既没购买门票也没遵守景区规定答案:C。根据景区规定可翻译为:进入景区→购买门票且遵守景区规定。小李进入了景区,肯前必肯后,所以小李购买了门票且遵守了景区规定。39.以下关于格尔木的旅游宣传语,从逻辑角度看,最合理的是()A.来格尔木,要么看最美的自然风光,要么体验最独特的文化B.来格尔木,既能看最美的自然风光,又能体验最独特的文化C.来格尔木,看最美的自然风光或者体验最独特的文化D.来格尔木,不是看最美的自然风光,就是体验最独特的文化答案:B。B项“既能……又能……”表达了自然风光和独特文化都可以在格尔木体验到,比较全面合理;A项“要么……要么……”表示只能二选一;C项“或者”表意不够明确和强烈;D项“不是……就是……”也有非此即彼的意思。40.对于“格尔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这一观点,以下哪项是削弱项()A.格尔木的新能源资源丰富B.国家大力支持格尔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C.格尔木的新能源产业面临技术难题和市场竞争压力D.格尔木的新能源产业吸引了很多投资答案:C。C项指出格尔木的新能源产业面临技术难题和市场竞争压力,说明其发展存在阻碍,前景并非广阔,削弱了论点;A项新能源资源丰富、B项国家大力支持、D项吸引很多投资都说明新能源产业发展有优势,起到加强论点的作用。第四部分资料分析(共10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4145题:2023年,格尔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5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达到3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来自省内的游客占30%,来自国内其他省份的游客占60%,来自国外的游客占10%。在旅游收入中,景区门票收入占20%,餐饮住宿收入占30%,购物收入占25%,其他收入占25%。41.2022年格尔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约为()万人次。A.400B.417C.420D.430答案:B。设2022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为x万人次,根据公式:现期量=基期量×(1+增长率),可得500=x×(1+20%),解得x=500÷1.2≈417万人次。42.2023年来自国内其他省份的游客人数为()万人次。A.150B.200C.300D.400答案:C。2023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为500万人次,来自国内其他省份的游客占60%,则人数为500×60%=300万人次。43.2023年景区门票收入为()亿元。A.3B.6C.7.5D.9答案:B。2023年旅游总收入为30亿元,景区门票收入占20%,则景区门票收入为30×20%=6亿元。44.2023年餐饮住宿收入比购物收入多()亿元。A.1.5B.2C.2.5D.3答案:A。餐饮住宿收入为30×30%=9亿元,购物收入为30×25%=7.5亿元,所以餐饮住宿收入比购物收入多97.5=1.5亿元。4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023年来自省内的游客人数比来自国外的游客人数少B.2023年购物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占比高于景区门票收入C.2023年旅游总收入的同比增长率低于接待游客总人数的同比增长率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B。A项,来自省内的游客人数为500×30%=150万人次,来自国外的游客人数为500×10%=50万人次,省内游客人数多于国外游客人数,A项错误;B项,购物收入占25%,景区门票收入占20%,购物收入占比高于景区门票收入,B项正确;C项,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5%,接待游客总人数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率高于接待游客总人数同比增长率,C项错误。根据以下资料,回答4650题:2023年格尔木市某企业的生产情况如下:第一季度产值为100万元,第二季度产值比第一季度增长了10%,第三季度产值比第二季度增长了15%,第四季度产值比第三季度下降了5%。46.第二季度的产值为()万元。A.100B.110C.115D.120答案:B。第二季度产值比第一季度增长了10%,第一季度产值为100万元,所以第二季度产值为100×(1+10%)=110万元。47.第三季度的产值为()万元。A.121B.126.5C.130D.135答案:B。第二季度产值为110万元,第三季度产值比第二季度增长了15%,则第三季度产值为110×(1+15%)=110×1.15=126.5万元。48.第四季度的产值为()万元。A.119.175B.120C.121D.122答案:A。第三季度产值为126.5万元,第四季度产值比第三季度下降了5%,所以第四季度产值为126.5×(15%)=126.5×0.95=119.175万元。49.该企业2023年全年的产值约为()万元。A.455.675B.460C.465D.470答案:A。全年产值为四个季度产值之和,即100+110+126.5+119.175=455.675万元。50.与第一季度相比,第四季度产值的变化情况是()A.增长了19.175万元B.下降了19.175万元C.增长了15万元D.下降了15万元答案:B。第一季度产值为100万元,第四季度产值为119.175万元,100119.175=19.175万元,所以与第一季度相比,第四季度产值下降了19.175万元。第五部分数量关系(共10题)51.某旅游团共有20人去格尔木旅游,旅行社提供了A、B两种住宿方案。A方案是3人一间房,每晚每间房150元;B方案是4人一间房,每晚每间房180元。若要使住宿费用最少,应选择()A.A方案B.B方案C.A、B方案混合D.无法确定答案:B。A方案每人费用为150÷3=50元;B方案每人费用为180÷4=45元,B方案人均费用更低。20÷4=5间,刚好可以用B方案住满,所以选择B方案住宿费用最少。52.某景区门票原价为每人80元,在旅游淡季实行八折优惠。一个30人的旅游团在淡季去该景区旅游,购买门票需要花费()元。A.1920B.2000C.2160D.2400答案:A。门票八折优惠后价格为80×0.8=64元,30人购买门票需要花费64×30=1920元。53.某商场在格尔木举办促销活动,一件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可获利20%。若该商品的进价为200元,则标价为()元。A.250B.300C.350D.400答案:B。设标价为x元,根据售价进价=利润,可得0.8x200=200×20%,0.8x200=40,0.8x=240,解得x=300元。54.一辆汽车从格尔木出发开往西宁,前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3小时可以到达西宁。格尔木到西宁的距离是()千米。A.180B.240C.300D.360答案:C。汽车前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则速度为120÷2=60千米/小时,总共行驶了2+3=5小时,所以格尔木到西宁的距离是60×5=300千米。55.某工厂有工人100人,技术改造后,每人每天的工作量比原来增加了20%,那么现在该工厂每天的工作量是原来的()A.100%B.120%C.150%D.200%答案:B。设原来每人每天的工作量为1,则原来100人每天的工作量为100×1=100。现在每人每天的工作量比原来增加了20%,即现在每人每天的工作量为1×(1+20%)=1.2,现在100人每天的工作量为100×1.2=120,120÷100×100%=120%,所以现在该工厂每天的工作量是原来的120%。56.某旅行社组织游客去格尔木旅游,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车,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该旅行社组织的游客人数为()人。A.225B.240C.255D.270答案:B。设原计划租用x辆车,根据游客人数不变可列方程:45x+15=60(x1),45x+15=60x6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