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严峻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缘由是()A.自然灾难的影响B.工业化方针的影响C.长期斗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苏联接着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导致工农业比例失调越来越严峻,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项符合题意;自然灾难的影响不是主要缘由,A项解除;当时苏联并没有出现长期斗争,C项解除;当时西方国家并没有对苏联进行经济制裁,D项解除。2.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最能干脆调动农夫生产主动性的措施是()A.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B.把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C.放弃部门管理体制D.高价收购农产品答案D解析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了农夫收入,满意了农夫的愿望,干脆调动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故D项正确。3.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提倡“玉米运动”,主观目的是缓解粮食困难的压力,客观结果却造成粮食大量减产。主要缘由是()A.违反自然规律B.没有考虑农夫利益C.改革重点不在农业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阻碍答案A解析赫鲁晓夫由于不顾自然条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违反了自然规律,最终导致粮食大量减产,A项正确。4.下图中场景是在哪位领导人改革时出现的()热情欢送动身垦荒的苏联青年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B解析图中的场景反映了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规模垦荒,故选B项。5.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苏联经济结构构成状况可知,答案为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6.俄罗斯民调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理由最可能是()A.农夫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光C.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D.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维持了超级大国的地位,B项正确;苏联农夫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D项是指赫鲁晓夫改革。7.(2024·江苏高考)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减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中撤销汽车工业部等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企业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进行管辖,肯定程度上赐予了地方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对企业的限制的减弱,赫鲁晓夫改革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A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对工业发展的管理方式,并未涉及对重工业发展的摒弃,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是全部制改革,D项错误。8.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这主要是指勃列日涅夫改革()A.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坚持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D.坚持了原有体制并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勃列日涅夫在坚持“斯大林体制”下进行了一些改革,他把改革的重心放在工业特殊是重工业方面。在他执政期间,苏联经济、社会保持了相对稳定,经济发展,特殊是与美国对抗的军事工业获得了肯定程度的发展。故选D项。[等级提升]9.(2024·河南八市一测)1955年,苏共通过决议,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安排改为干脆由农庄、农场制订安排。这一决议()A.强化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反映了改革重心在农业领域D.表明斯大林模式的解体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上级机关规定安排到农庄自己制定安排可知,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是弱化而不是强化,A项错误;由农庄自己制定安排,使农庄可以依据自身的须要和特点制定经济安排,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于农业安排的制定由中心变为地方,不能反映出改革的重心在农业领域,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解体是在1991年,D项错误。10.(2024·安徽联考)1962年,有苏联经济学专家建议: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安排的基础上,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其核心思想是利润刺激。赫鲁晓夫改革措施中符合这一建议的是()A.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B.激励大规模垦荒种玉米C.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D.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答案C解析材料中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安排的基础上,说明这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中关于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中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A项错误;激励大规模垦荒种玉米也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中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在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即通过利润刺激挖掘企业生产潜力,C项正确;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赫鲁晓夫改革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D项错误。11.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依据下达的安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安排。在完成安排任务外,可以接受安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安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主动性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勃列日涅夫时期,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调动企业的主动性,故选C项。12.1973年,勃列日涅夫在全国范围内改组工业管理机构,实行2~3级管理制,成立各种联合公司,如生产联合公司、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等。这些联合公司兼有行政管理与生产经营两种职能。联合公司的成立()A.旨在变更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B.反映苏联推行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战略C.凸显重工业为经济改革的重点领域D.侧重于与美国争霸的国防科技领域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兼有行政管理与生产经营两种职能”可知A项错误;政企合一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突出特征之一,材料中的“联合公司”是在企业合并基础上建立的,反映出苏联推行以集约经营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故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13.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头中后期)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依据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这段材料试图说明()A.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遭到失败B.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根本性质不同C.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D.苏联接着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答案C解析由“20世纪80年头中后期”可确定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由“不想依据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可知,其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故C项正确。14.“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运用,泛指全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运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受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A.消退了与西方国家的冲突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冲突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答案B解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戈尔巴乔夫提出“自由的公民社会”实质上要以私有制取代公有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社会主义社会,这变更了苏联的社会性质。故选B项。15.(2024·湖北八校一联)1990年8月,在通往莫斯科红场的一条主要大街上,挂着一条红色的大标语,标语上写着“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A.“民主化”的舆论导致苏共的威信降低B.国家权力应从党的系统转移到苏维埃C.借鉴西方分权致使权力转移到民主派D.标语显示思想混乱派系纷呈社会动荡答案C解析材料“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意味着不要苏共的领导,体现了苏共的威信降低,同时也希望权力转移,A、B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借鉴西方分权致使权力转移到民主派,C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90年8月,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进行中,他主见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共威信动摇,故标语显示苏联人思想混乱派系纷呈,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担当苏共总书记后,确定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出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峻破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材料二材料三下表为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年份1981~19851986~19891990社会总产值3.31.8-2国民收入3.21.0-4劳动生产率3.1—-3(1)依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2)材料二中图表反映的是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的什么历史信息?(3)概括指出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答案(1)不良后果:粮食生产没有增长,生态环境遭到严峻破坏。评价:在肯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究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肯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2)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信息: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肯定成效,工农业总产值都有大幅度增长。(3)趋势:从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启示:改革要从本土的国情动身;改革要留意爱护人民的利益;要留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解析第(1)问,“不良后果”从材料一中得出,即“结果不仅粮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队领导与管理办法
- 暂估价使用管理办法
- 母婴连锁店管理办法
- 手机查评价管理办法
- 学生小餐桌管理办法
- 厂区通道门管理办法
- 新物料打样管理办法
- 孵化器运营管理办法
- 备用水取水管理办法
- 机修部备件管理办法
- 2025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
- 网络安全部门四讲四有问题查摆清单及整改措施
- 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考核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 知识产权大数据分析-洞察阐释
- 《电力建设火力发电厂工程智慧工地技术标准》
- 电梯故障救援培训
- 职称评审申报培训
- 2025-2030中国凹版印刷机市场动向追踪及运行态势分析报告
- 安全用电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麻精药品培训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 仓储超市加盟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