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高考真题_第1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高考真题_第2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高考真题_第3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高考真题_第4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高考真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步研习高考真题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C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一是时间“1990年”,二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链接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这份报告通过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要求摆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2.[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解析:B、C两项与历史事实不符,D项内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B、C、D三项均排除;从题干信息可知,与1975年相比,1980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都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故A项符合题意。3.[2012·全国新课标卷]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时间信息“1992年”和数据信息“12万人”“超过1000万人”。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和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是在1992年以前,故排除B、D两项;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C项;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理清了人们对姓“社”姓“资”问题的认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因此,出现了题干中所述的现象,故选A项。4.[2017·北京卷]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激发了北京市场的活力,所以使1994年北京百货零售网点的数量猛增。C项符合题意。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年到1956年,但图中百货零售网点的数量统计始于1959年,A项与图中时间不符。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而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不能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D项不符合图中时间。5.[2016·北京卷]“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走向世界丛书”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①正确;近代西方国家的入侵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②错误;由时间信息“20世纪80年代”可知,该丛书的出版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③正确;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④。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6.[2016·天津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材料二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天津华明镇瑞士小村镇(1)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