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与站场课件:会让站、越行站、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_第1页
铁路线路与站场课件:会让站、越行站、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_第2页
铁路线路与站场课件:会让站、越行站、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_第3页
铁路线路与站场课件:会让站、越行站、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_第4页
铁路线路与站场课件:会让站、越行站、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让站越行站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

案例

3:2017

8

29

4

05

分,成都局某车务段南某站执行第

0006

号调车计划,

作业至第

17

钩调车机带

22

L1(粮专)送

1

辆时,调车车列以

9km/h

速度撞上尽头端挡

车器、土挡,冲出土挡

22

米,构成调车冲突一般

D1

类调车冲突事故。问题分析:某站调车组调车作业中违反《技规》291

条、《铁路调车作业国家标准》第

5.5.2

条“推送车辆时,车列前部应有人瞭望,及时显示信号”的规定,在向粮专

1

道推送过

程中,推送车列前部无人瞭望显示信号,造成推送车列与挡车器、土挡发生冲突,冲出土挡。以上事故案例发生地点均为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如何从线路站场的角度出发,确保中

间站接发车及调车作业的安全,目前任重道远,还须诸位同仁共同努力。【项目描述】中间站大多分布在沿线中小城镇及乡村,中间站的设置对于带动城乡经济发展起到了重

要作用。与技术站比较,中间站规模小,技术设备相对受限,作业条件较差,但中间站数量

又极其庞大,如缺乏有效的预防与制约,则极易导致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中间站的设置,除满足地形、水文、地质、线路通过能力的要求外,又要适当满足旅客、地方企业及工农产

品的运输发展需求。本项目以

3

个实际案例为引导,简要介绍会让站、越行站的布置图型及

线路设置,重点对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的布置图型、线路设备、物业作业场所、客运设备等

进行深入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1)了解会让站、越行

站的作业及布置图型;(2)了解客货共线铁路

中间站的布置图型;(3)了解客货共线铁路

中间站的线路设备;(4)掌握客货共线铁路

中间站的物业作业场所的设

置及设备要求;(5)掌握客货共线铁路

中间站的客运设备的设计要

求;(1)能铺画会让站、越

行站的布置图型;(2)能铺画客货共线铁

路中间站的布置图型;(3)能熟知客货共线铁

路中间站的线路设备;(4)能分析客货共线铁

路中间站的物流作业场所的

设置及设备要求;(5)能陈述客货共线铁

路中间站的客运设备的设计

要求;(1)培养学生家国情

怀、铁路情怀和责任担当意

识;(2)树立铁路安全第一

的意识;(3)具备良好的服务意

识、奉献意识;(4)培养学生探索学习

方法的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团

队合作意识;目录任务

1

会让站、越行站任务

2

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任务

1

会让站、越行站【任务引导】引导问题

1:会让站什么情况下可设置

1

条到发线,什么情况下应设置

2

条到发线?

越行站应设置几条到发线?说说你的理由和依据。引导问题

2:思考越行站渡线的设置用途及要求是什么?【知识要点】会让站、越行站的布置图型;到发线设置;越行站渡线设置等。【知识讲解】车站是铁路线路上设有配线的分界点。它是铁路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参与旅客、货物

运输过程的主要作业环节,是办理列车到发、会让、越行、解编及客货运业务的场所;车站

按业务性质分为技术站和中间站两种,尤其是中间站数量众多,一般分布在县城、镇、村庄

附近的皆为中间站,按所属线路等级不同,中间站可分为高速铁路中间站、城际铁路中间站、

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等。

中间站(intermediate

station)为办理列车通过、交会、越行、客货运业务以及摘挂车调车

作业的车站。如没有客货业务,且主要办理列车通过、交会、越行的中间站在单线上称会让

站,在双线上称越行站。越行站的对向车流正常情况下在上、下行正线分开运行,除了非正

常情况一般不存在会让。

会让站(passing

station)定义:在单线铁路上,为满足区间通过能力需要而设置的办理列车通过、会让、越行的

车站。越行站(over-taking

station)定义:在双线铁路上,为满足区间通过能力的需要而设置的办理同方向列车越行的车站。在会让站上,既可以实现会车,也可以实现越行。先到的列车在本站停车,等待反方向

的列车到达本站,两个列车互相交会,叫做会车;先到的列车在本站停车,等待后一个同方向的列车通过本站或到达本站停车后先开,叫

做越行。会让站越行站知识点一、会让站1

会让站布置图型会让站为单线铁路上办理列车通过、会车、越行的车站,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

会让站图型分横列式、纵列式和半纵列式。会让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图

5-1-1

布置。

困难条件下,可采用其他合理图型。横列式图型具有站坪长度短、站场布置紧凑、便于集中管理、定员少和到发线使用灵活

等优点,因此会让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图

6-1-1

除具有上述横列式图型的优点外,还具有车站工作人员作业方便的优点,可供

采用。图

6-1-1(a)适用于行车量较大的会让站。图

6-1-1(b)为设

1

条到发线的会让站图型,适用于行车量小,远期也无发展,仅为提

高区间通过能力办理列车会让的车站,其到发线宜设在行车室对侧,有利车站值班员办理通

过列车的作业。图

6-1-1(c)适用于设有维修工区的会让站。维修工区虽然主要应设在中间站及其以上

规模的车站上,但考虑长大干线车站分布的原因,会让站上也会有维修工区分布。它的选址、

布置也是会让站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图

6-1-2

所示,纵列式会让站将两条到发线纵向排列,并向逆行车方向错移一个货物列

车到发线的有效长度。只有当线路通过地势陡峻狭窄地段,车站按横列式布置引起巨大工程,且对运营不利(如

地形条件限制,运转室不能设在适宜位置等),或遇有双线插入段,以及处于控制区间需提高区间通过能力等困难条件时,可采用纵列式、半纵列式图型。2

会让站到发线数量设置会让站的到发线主要办理列车的会车、让车(越行)等作业,设

2

条到发线时,车站有

三交会的条件。当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不超过

12

对或特殊困难条件时,可设

1

条。在等级

较高和行车密度较大的Ⅰ、Ⅱ级铁路上,为使运输秩序出现不正常情况时影响范围不致过大,

行车调度有分段调整的可能,因此设置

1

条到发线的会让站不应连续设置。知识点二、越行站

1

越行站布置图型越行站为双线铁路上办理同方向列车越行的车站,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由于横

列式图型具有站坪长度短、站场布置紧凑、便于集中管理和定员少等优点,因此越行站应采

用横列式图型,可按图

6-1-3

布置。困难条件下,可采用其他合理图型。

6-1-3(a)适用于上、下行均有同时待避列车的越行站。图

6-1-3(b)适用于设有维修工区的越行站。维修工区虽然主要应设在中间站及其以上

规模的车站上,但考虑长大干线车站分布的原因,越行站上也会有维修工区分布,因此它的

选址、布置也是越行站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2

越行站到发线数量设置由于双线铁路行车密度大,车站应具备双方向列车同时待避的条件,因此越行站应设

2

条到发线。3

越行站渡线设置越行站的渡线设置主要用于维修工的转线和调头,也可满足到发线使用的灵活性和因区

间线路的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电气化接触导线检修、维修施工、线路临时发生故障以及其他

情况下采取运行调整措施,必须使一条线路上运行的列车转入另一条线路上运行,因此规定

车站两端应各设一条互成“八”字(即“大八字”)的渡线。考虑到客货共线铁路一般采用

“V”型天窗(上、下行线分开给点,比如下行线列车正常运行,上行线封锁进行维修作业),

列车转线运行的几率更多,为使专线运行的列车尽快回到原来正常运行的线路上,因此规定客货共线铁路越行站的“大八字”渡线不应连续设置。6-1-4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维修6-1-5

接触网作业车6-1-6

大机线路养护作业【技能训练】训练任务:识画不带维修工区的横列式越行站布置图,要求对线路及道岔进行编号。步骤

1:按一定的比例尺画出车站运转室;步骤

2:以运转室中心线为对称轴,画出下行正线Ⅰ道,在Ⅰ道与运转室之间布置到

发线

3

道;步骤

3:在Ⅰ道外侧画出上行正线Ⅱ道;步骤

4:Ⅱ道外侧对称铺画到发线

4

道,在上、下行正线间布置“大八字”渡线;步骤

5:对线路及道岔进行编号。【任务自测】一、填空题1、车站是铁路线路上设有(

)的分界点。它是铁路运输的(

),参与(

)过程的主要作业环节。2.车站是办理列车()().().解编及客货运业务的场所。3、车站按业务性质分为(

)和(

)两种。4、-般分布在县城、镇、村庄附近的皆为(

)站。S、中间adintermedatestion为办理列车通过、交会、越行、客货运业务以及(

)调车作业的车站。6.如没有客贷业务,且主要办理列车通过、交会、越行的中间站在(

)上称

)站,在(

)上称(

)站。7、越行站的对向车流在上、下行正线分开运行,不存在(

)二、选择题1、会让站应采用(

)图型。A横列式

B纵列式

C半纵列式2、越让站应采用(

)图型。A横列式

B纵列式

C半纵列式3、当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不超过12对或特殊困难条件时,可设()条。A1

B2

C3

D44、由于双线铁路行车密度大,车站应具备双方向列车同时待避的条件,因此越行站应设2条到发线。A1

B2

C3

D4三、名词解释.1、会让站passingstation)2、越行站(over-takingstation)3、中间站(intermediatestation)四、判断题1、在等级较高和行车密度较大的I、II级铁路_上,为使运输秩序出现不正常情况时影响范围不致过大,行车调度有分段调整的可能,因此设置1条到发线的会让站不应连续设置。()2、越行站为单线铁路上办理列车通过、会车、越行的车站,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3、纵列式图型具有站坪长度短、站场布置紧凑、便于集中管理和定员少等优点。()4、会让站的到发线主要办理列车的会车、让车(越行)等作业,设2条到发线时,车站有三交会的条件。()五、综合题1、横列式图型的优点有哪些?2、会让站到发线设置有什么规定?3、越行站渡线设置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4、画出带维修:工区的横列式会让站图型,并标记道岔和线路编号。任务

2

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任务引导】2018

1

11

4

09

分,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某车务段阿贵图站向宝拉格站办理

超限列车

41042

次闭塞,4

16

41042

次阿贵图站通过,同时宝拉格站排列上行

1

道接车

进路,4

23

分列车调度员发现宝拉格站将超限列车进路错排为非规定股道,立即命令车

站值班员指示列车停车,4

30

41042

次停于

K85+466

处(机车头部停在宝拉格站

X1

号机内方)。

引导问题

1:超限列车通行线的设置有何要求或规定?引导问题

2:图中旅客站台设备,白线术语名称叫什么?在中间站的设置有何距离

要求?黄色凸点又是什么?【知识要点】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的布置图型、线路、物流作业场所、客运设备【知识讲解】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为了行文方便,在本任务中暂简称为中间站)与越行站、会让站比

较,多了货物线、站房和站台等设备,除办理列车的通过、会让和越行外,还办理日常客、

货运输和调车,甚至列车技术检查等作业。目前实行客货分流后,很多原来办理客运的中间

站目前只有货运营业业务和摘挂车调车作业。新建中间站站坪宜设在平道、直线的宽阔地带。车站必须设在曲线上时,不得设在反向

曲线上,其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由于地形限制必须设在坡道上时,其

坡度不应超过

1‰,保证列车起动和制动的安全。知识点一、中间站布置图型由于横列式图型具有站坪长度短、站场布置紧凑、工程投资省、便于集中管理、到发线

使用灵活和定员少等优点,因此,中间站应采用横列式布置。当遇地形陡峻狭窄等,设置横

列式中间站其站房或站台需设在桥上、隧道内等困难条件下,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图型。根据客、货运量的需求及相关政策,对于客货共线铁路,办理客运或者货运作业的中间

站布点距离一般应有

2~5

个区间,约

50km

的距离,这个距离基本与维修设施(如维修工

区或维修车间等)要求的设置距离相当,所以维修设施是中间站的主要配套设施。故在中间

站的布置图型中增加了维修设施,维修设施结合地形条件和运输组织,也可横列式布置;若

中间站不含维修设施,可按其他图型适当修改选用。通俗讲,就是两个县城所在位置设置的中间站可办理客运或货运业务,县城之间的村镇

小站有

1-4

个会让站或越行站,这些站都不办理客运或货运业务,而两县城位置设置的

2

车站间隔约

50km,可设立维修工区,与车站线路相连。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茶山坳站图

6-2-1(a)适用于仅办理客运作业的单线中间站。图

6-2-2(a)适用于仅办理客运作

业的双线铁路中间站。根据规定办理货运作业的车站近期年到发运量原则上不低于

30

万吨,图

6-2-1(b)和

6-2-2(b)、(c)中货物线的长度和数量应根据计算确定;办理的货物作业量较大时,还

可增设货物线。远期年到发运量在

100

万吨以上或办理大宗货物的中间站,一般应具备整列装卸车技

术条件,主要货流方向具备直通运输条件,这时可选用图

6-2-2(c)。现在的铁路,由于快速客车多、行车速度高、停站少、将产生较低等级的客车和货物列

车的待避增多,为确保通过列车(特别是客车)的安全,在有调车作业到发线的牵出线对应

端应设置安全线,以避免调车作业侵入正线,该安全线应兼做摘挂列车机车的机待线。知识点二、中间站的线路1

超限货物列车通行线站内正线需保证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此外,在区段内应选定

3~5

个中间站能满足超限

货物列车会让与越行的要求。图

6-2-3

超限货物列车通行线示意图这些车站除正线外,单线铁路应有一条到发线,双线铁路上、下行应各有一条到发线能

通行超限货物列车。一般选择邻靠中间站台或车站最外侧到发线按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设计,如图

6-2-3

所示。2

到发线1)到发线数量客货共线单线铁路中间站应设

2

条到发线,主要是使车站有三交会的条件,这样可以保

持良好的运行秩序,对提高作业效率和加速车辆周转都是必要的;另外,也能适应某些特殊

车辆停留的需要。客货共线双线铁路中间站应设

2

条到发线,使双方向列车有同时待避的机会。对作业量大(地、县所在地或较大的货物集散地)的单、双线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摘

挂列车的作业时间一般较长,可设

3

条到发线。下列中间站的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增加:①局界站、编组站前方站、补机始终点站和长大下坡的列车技术检查站、机车乘务员换

乘站。枢纽前方站、铁路局局界站是调度区的分界处,列车易产生不均衡到达。为利于列车运

行秩序的调整,并能更好地协调两调度区的工作,因此在枢纽前方站和局界站上,于进入枢

纽和进入邻局方向的一侧,可增设到发线。在补机的始、终点站和长大下坡的列车技术检查站上,由于列车需要进行摘挂补机及列

车自动制动机的试验等技术作业,停站时间较长,列车交会机会较多,到发线数量可增加。

鉴于铁路制动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机车采用空电联合制动及新型基础制动装置、货车采用新

型空气制动机和高摩合成闸瓦,列车在长大下坡道末端无须凉闸,位于该地段的车站目前基

本不考虑凉闸作业对到发线的影响。在机车乘务员换乘站,由于乘务组要进行交接班,每列换乘的列车要停站

15min

左右,

列车交会因此增多,故需增加到发线。②有两个方向以上的线路引入或岔线接轨的中间站。有两个方向以上的线路引入或有岔线接轨并有大量本站作业的中间站,由于各方向列车

交会的需要,而且作业复杂、停留车辆多、线路被占用时间长,故应根据引入线路和岔线的

作业量及作业性质,增设到发线。③有摘挂列车进行整编作业的中间站。机车交路较长的区段,因摘挂列车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并进行甩挂作业后,原编组好的站

顺已经打乱,需要在中途的中间站进行整编作业。因上述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长,所以这些

中间站应根据整编作业量的大小增加到发线。④办理机车折返或客车立折作业的中间站。在办理机务折返或客车立折作业的中间站上,由于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较长、机车出、

入需占用到发线,客车立折需进行机车掉头作业占用到发线,故其到发线数量要根据需要确

定。⑤当车站同时具备上述两项及以上条件时,其线路数量应综合分析确定,不宜逐项增加。2)到发线长度①客货共线铁路客运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度主要根据旅客列车编挂辆数、机车长度、附加

制动距离计算确定。对于客运站,普速旅客列车按

25

型车编组

20

辆计算车底长度为

532m,机车长度约

22m,附加制动距离每侧各为

30m,计算长度为

532+22+30=614m,取整后规定客运站仅供

旅客列车停靠的到发线有效长度应采用

650m。②客货共线及货运专线的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输送能力的要求、机车类型及所

牵引列车的长度,结合地形条件,并与相邻各铁路到发线有效长度的配合等因素确定。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按

1050m、850m、750m

650m

系列选用。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的上限是以双线铁路为基础制定,下限是以单线铁路为基础制

定。既有车站改建增铺到发线时,如因增加少量线路而需拆铺大部分道岔区、增加大量土石

方工程或改建桥隧建筑物,对个别到发线的有效长度可适当缩短,但不应超过

20m。由于到发线有效长度包括了停车附加制动距离

30m

在内,故比规定有效长度减短了

20m

的到发线,仍能接入规定长度的列车。但是附加制动距离不足

30m

时,列车进站需一度停车,再以缓慢的速度进入车站,延

长了列车到站时间。因此,在特殊情况下经铁路主管部门批准,方可采用上述措施。3

两端渡线中间站咽喉两正线间渡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无维修设施并仅办理客运作业的中间站,两端咽喉正线间可仅设

2

组成“大八字”的单

渡线(可参考实例图

6-1-7),渡线开向站房。其中每端除应各设

1

条渡线外,其余

2

条渡线可

根据作业需要设置或预留。设有维修设施的中间站,两端咽喉应各设

1

组互成大八字的单渡线,渡线应开向维修设

施。有立折客车作业的中间站,发车作业端咽喉两正线间应设

2

组成小八字的单渡线。对设有铁路物流中心或专用线的中间站[图

6-2-2(c)],一般情况两端咽喉正线间应各

设置

2

组成小八字的单渡线,在非铁路物流中心或专用线一端咽喉区也可仅设一组单渡线。有两个以上方向的线路引入的双线接轨站应设置必要的渡线以满足跨线作业要求和反

向行车要求。考虑到客货共线铁路一般采用“V”型天窗,应设置维修工区与正线间的渡线,同时正

线间的渡线应开向维修工区,在其接轨的到发线上有车停留时,也可满足维修作业车进出需

要。4

牵出线中间站牵出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设有货物装卸线的物流作业场所,年到发运量较大,相应的调车作业量也较大,加上正线行车速度提高,为确保行车安全和线路区间通过能力,设有铁路物流中心的中间站均应

设置牵出线。②当中间站上有岔线接轨,且符合调车作业条件时,可利用岔线进行调车作业。当中间站上有岔线接轨而又符合调车条件时,应利用岔线调车。这样既能节省工程投资,

又能满足调车作业需要。当利用岔线的一段线路调车时,除其平、纵断面和视线条件应适应

调车作业的要求并符合设置牵出线的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岔线的行车和调车作业的需求,

当岔线较短且有自备机车时,应采取确保安全作业的措施,如岔线的安全线外移等。③牵出线的有效长度不宜小于该区段运行的货物列车长度的一半,困难条件下或本站作

业量不大时,不应小于

200m。牵出线的有效长度,应满足摘挂列车一次牵出的车列长度的需要。牵出线过短,调车时

必须分部牵出,增加调车钩数,延长作业时间。目前由于中间站的车流组织加强,成组集中

到达显著增多,在站作业常牵引

20

辆以上,因此,中间站牵出线的有效长度原则上不应短

于该区段运行货物列车长度的一半。在困难条件下,当受地形限制或本站作业量小时,至少

应满足每次能牵

10

辆,故牵出线有效长度不应小于

200m。④当利用岔线进行调车作业时,进站信号机应外移,外移距离不宜超过

400m。其平、

纵断面及瞭望条件应符合调车作业的要求,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

300m,坡度不

应大于

6‰。当利用岔线的一段线路进行调车时,在困难条件下,对平、纵断面条件可适当降低。在

曲线上调车的缺点主要是视线不良,影响彼此间的联系,延长调车时间。利用岔线进行调车,

经过检算,在路堑内

300m

半径的曲线上调车,其弓弦视距长度可达

200m

左右,等于规定

的牵出线的最小长度,基本能满足中间站的调车要求。在坡道上进行调车作业时,主要是牵出车列后回程为上坡时的起动和回程为下坡时的制

动减速问题。在中间站上利用坡度大于

2.5‰的岔线的一段线路进行调车是可行的,为了减

少调车作业的困难,当利用岔线调车时,其纵断面坡度仍不宜过大,故规定在困难条件下坡

度不应大于

6‰。⑤牵出线与相邻线路中心线间距离为

6.5m,调车作业量不大的车站及牵出线无调车人

员上下车作业的一侧与相邻线路间距可采用

5.0m。5

机待线在有机务折返所和整备所的中间站上,机车需要进行技术检查、停留、整备和待班等技

术作业,故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机待线及必要的机务设备。图

6-2-4

多车场中间站的机待线及临修线6

货物线为了办理货物装卸作业,中间站应铺设货物线。中间站的货物线一般铺设

1~2

条,其长度除满足平均一次来车的长度外,还应保证货物

线两侧有足够的货位。中间站货物线布置形式有通过式、尽端式两种。货物线和到发线的距

离,线间无装卸作业时不小于

6.5m,线间有装卸作业时不小于

15m。a)尽端式b)通过式图

6-2-5

货物线知识点三、中间站的物流作业场所(货场)中间站的物流作业场所(最新版的《站规》将货场更名为物流作业场所或物流中心)是

联系产、运、销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工农业生产,为地方服务的重要设施。其位置应结合主

要货源、货流方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及地形、地质条件选定。其位置宜与主要货源、货流方向一致,并应选择有发展条件、调车作业方便、有利于消除物流作业场所堵塞和加速货

物周转、缩短装卸车辆在站停留时间的位置。中间站的物流作业场所的设置位置系以象限来表示,如图

6-2-6

示。1

设置位置中间站物流作业场所宜设于站房对侧;中间站的物流作业场所应满足集约化、直达化和

物流化发展的要求,如将物流作业场所设于站房同侧,会影响车站环境和物流作业场所的发

展。地形条件困难,物流作业量较小时,可设在站房同侧。中间站的物流作业场所设在站房同侧的横列式布置图,其优点是便于车站工作人员管理

货场,其缺点是接入站房对侧线路的摘挂列车进行调车作业时,不可避免地要与正线交叉。

作业量较小时,可设在站房同侧。如货源货流在站房对侧,或货物的集散方向虽在站房的同侧但因地形条件限制同侧不宜

设置货场,以及站房对侧摘挂作业比重较大时,可考虑将货场设于站房对侧,这种布置可以

避免接入站房对侧线路的摘挂列车作业与正线交叉,货场发展又不受城镇限制。但如果地方

货源货流在站房同侧,则会增加收、发货人的搬运距离。2

大宗货物装卸年到发运量较大或办理大宗货物装卸时,应设置满足整列装卸条件的货物线,主要货流

方向应具备直通运输条件。根据规定近期年到发运量在

100

万吨以上或办理大宗货物装卸时,一般有稳定的货源,

应设置满足整列装卸条件的货物线,可减少中间站的调车作业,提高线路通过能力,压缩机

车车辆周转时间,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实现集中装卸作业,改善和提高装卸质量,实现集中

化、规模化管理。整列装卸货物线应布置在站房对侧并宜连通两端咽喉区,既方便整列到发;又可兼作到

发线或存车线使用。对目前货运量不大,但具有增长潜力的物流作业场所,应将整列装卸的

货物线纳入规划,后期建设。主要货流方向必须具备直通运输条件,以满足整列到达要求。3

对外联系道路物流中心应设有安全、方便及畅通的对外联系道路。4

货物站台中间站的货物站台高度一般与车底板高度相同,高出轨面

1.1m,亦称为普通货物站台。货物站台的宽度,有仓库时按仓库的宽度再加两边过道宽;无仓库时,货物露天堆放站

台宽度一般不小于

12m。站台两端应有

1:10

的斜坡,以利车辆上、下站台。5

货物仓库中间站上如有怕湿货物的运输,应设置仓库。仓库宽度一般采用

9~12m,运量较大时可

采用

15m。图

6-2-7

货物站台及仓库(单位:m)6

堆放场有散堆装、长大笨重货物到发线的货场要设堆货场。货堆之间的通道宽度为

0.5-0.7m,

货堆边缘距公路边缘的安全距离为

0.5m,距装卸线钢轨外侧在有装车时不少于

2m,仅卸车

时不少于

1.5m。中间站如货运量不大,当采用伸臂式起重机或小跨度的门式起重机时,可

采用

1-2

排位,人力装卸时采用

1

排货位,每排货位宽度可采用

5m。知识点四、中间站的客运设备为了保证安全、迅速地输送旅客,中间站应设有旅客站房、旅客站台、站台间的横越设

备及雨棚等。1

旅客站房旅客站房是办理售票、候车和行包邮件承运、交付及保管的地方。中间站由于客货运量

小,作业简单,往往将站长室、行车运转室合并于旅客站房内。设计时,站房规模通常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确定。最高聚集人数系指设计年度内车站

全年最高月份中一昼夜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高候车(含送客者)人数的平均

值。设计年度一般取运营后十年的运量。2

旅客站台为便于旅客上、下车及行李的装卸,应修建旅客站台。旅客站台按其与站房和车站到发

线的相互位置可分为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两种。靠近站房一侧的为基本站台,设在线路中间

的为中间站台。不论是单线铁路还是双线铁路,中间站均应设置基本站台,以便利旅客乘降和车站值班

员接发列车作业。—般在客流量较大、旅客乘降较多(如地、市所在地)或有旅客列车进行技术作业(如

给水、试风、凉闸等)的中间站,由于旅客列车会让或旅客列车与摘挂列车同时停站的机会

较多,因此应设置中间站台。当旅客列车和摘挂列车对数不多,客流量又不大时,可视其远

期发展情况,适当设置中间站台或预留其位置。客货共线铁路的旅客站台长度:应根据旅客列车编挂辆数确定,对于大型站,普速旅客

列车按

25

型车编组

20

辆计算,车底长度为

532m,加上机车长度约

22m,为使整列车能停

靠站台,故客运站的旅客站台长度采用

550m。在人烟稀少的地区或客流量较小的车站,站

台长度可适当缩短。图

6-2-8

旅客站台站台高度旅客站台的宽度应根据同时在站台上乘降的旅客人数、行包运送方式及在站台上设置的

各项设备等因素确定。基本站台的宽度在旅客站房范围以内不应小于

8m,困难条件下不应

小于

6m。中间站台的宽度单线铁路不应小于

4m,双线铁路不应小于

5m。

旅客站台的高度,有高出轨面

0.3m,0.5m

1.25m

三种。高

0.3m

的站台,造价低,便

于列检和不摘车检修作业,不影响超限货物列车和高速旅客列车的通行。但旅客上、下车很

不方便,特别是由于线路养护时常抬道,造成站台高度往往还不足

0.3m。高出轨面

1.25m

旅客站台与客车车厢底面基本等高,便于旅客上、下车,但车站工作人员跨越线路及列检不

便,且邻靠站台的线路不能通过超限货物列车,旅客列车也不能以高速行驶。

因此,在客货共线铁路的中间站上,邻靠不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到发线一侧应高出轨面

1.25m,邻靠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到发线一侧应高出轨面

0.3m;仅运行普速客车的既有站可

保留高出轨面

0.5m。3

雨棚在多雨、多雪、酷热地区和旅客较多的中间站上,必要时可修建雨棚。雨棚的长度一般

可采用

200~300m,宽度可与站台宽度相同。4

安全标线为保证旅客在站台候车时的安全,应在站台边缘处标画安全标线。对普速铁路而言,旅

客列车停靠的高站台的安全标线距站台边缘为

1000mm。图

6-2-9

站台上的白色安全标线5

站台间的跨线设备站台间的跨线设备一般有天桥、地道、平过道三种。一般地县所在地或一次上、下车旅客人数在

400

人以上(或日均发送人数在

1500

人以

上)的车站可设天桥或地道。单线区段客车对数在

10

对以上,一次上、下车旅客人数在

400

人以上的车站,可设地道或天桥。中间站一般只设一座天桥或地道。由于天桥遮挡行车视线,占用站台面积较多,因此一

般优先选用地道。天桥、地道为双向出入口时其宽度不应小于

2.5m,为单向出入口时其宽

度不应小于

3m。平过道的宽度,应根据其使用情况确定。专供车站工作人员行走时,可采用

1.5m;通行

非机动车辆时,可采用

2.5m;通行机动车辆时,不应小于

3.5m;运送行李、邮包时,宜采

4m。【技能训练】训练任务:识画图

6-2-1(a)客货共线单线铁路中间站布置示意图,要求设置维修工区(I

象限),正线能通行超限列车。步骤

1:按一定的比例尺画出车站站房及基本站台;步骤

2:以站房中心线为对称轴,画出Ⅱ道正线,在Ⅱ道与车站站房之间布置到发线

1

道;步骤

3:在Ⅱ道外侧画出

3

道;步骤

4:沿

1

道布置维修工区,并在

1

道与维修工区接轨端设置安全线;

步骤

5:铺画

3

道外侧基本站台,最后对线路及道岔进行编号。[任务自测]-、填空题1、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除办理列车的通过、(

)和越行外,还办理日常客、货运输和调车,甚至列车技术检查等作业。2、目前实行客货分流后,很多原来办理客运的中间站目前只有(

)营业业务和摘挂车调车作业。3、车站必须设在曲线上时,不得设在()曲线上,其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4、由于地形限制车站必须设在坡道上时,其坡度不应超过(

),保证列车起动和制动的安全。5、横列式图型具有(

)、站场布置紧凑、工程投资省、便于集中管理、到发线使用灵活和定员少等优点,6、中间站应采用(

)布置。当遇地形陡峻狭窄等,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图型。7、根据客、货运量的需求及相关政策,对于客货共线铁路,办理客运或者货运作业的中间站布点距离一般应有(

)个区间,约50km的距离,8、(

)是中间站的主要配套设施。9、中间站物流作业场所宜设于(

)。10、货堆边缘距公路边缘的安全距离为0.5m,距装卸线钢轨外侧在有装车时不少于()m,仅卸车时不少于1.5m。11、中间站如货运量不大,当采用伸臂式起重机或小跨度的门式起重机时,可采用1-2排位,人力装卸时采用1排货位,每排货位宽度可采用()m。12、(

)系指设计年度内车站全年最高月份中--昼夜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高候车(含送客者)人数的平均值。13、中间站站房属于(

)型站房。14、客运站的旅客站台长度采用(

)m。15、站台间的跨线设备一般有天桥、地道、(

)三种。二、不定项选择题1、站内(

)需保证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此外,在区段内应选定3~5个中间站能满足超限货物列车会让与越行的要求。A正线

B到发线

C货物线

D牵出线2、中间站除正线外,单线铁路应有()条到发线,双线铁路上、下行应各有()条到发线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A1

B2

C3

D43、客货共线单线铁路中间站应设()条到发线,主要是使车站有三交会的条件。A1B2

C3

D44、客货共线双线铁路中间站应设()条到发线,使双方向列车有同时待避的机会。A1B2

C3

D45、对作业量大(地、县所在地或较大的货物集散地)的单、双线客货共线铁路中间站,摘挂列车的作业时间一般较长,可设()条到发线。A1

B2

C3

D46、客货共线铁路客运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度为(

)米。A1050

B850

C750

D6507、客货共线铁路货运专线车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度为(

)米。A1050

B850

C750

D6508、对设有铁路物流中心或专用线的中间站,-般情况两端咽喉正线间应各设置()组成小八字的单渡线,在非铁路物流中心或专用线-端咽喉区也可仅设()组单渡线。A1

B2

C3

D49、基本站台的宽度在旅客站房范围以内不应小于()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m。中间站台的宽度单线铁路不应小于()m,双线铁路不应小于()m。A8B6C410、高()m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