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程目标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2.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阅读材料,说出周王室衰微的表现材料一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dān)射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材料二
夏,会于葵丘......王使宰孔赐齐胙(zuò)......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诸侯僭越天子,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BC770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春秋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标志:周平王东迁时代特点:争霸2.战国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时代特点:兼并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礼崩乐坏、政治动荡、战争频仍、民不聊生......阅读材料,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对比两幅图,概括这一时期的政治局面春秋列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1.三家分晋——韩
赵
魏2.战国时期,郑、卫、宋等诸侯国消失不见——兼并战争,政治动乱。3.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存在赤狄、北戎等民族,战国时期消失不见——华夏认同感,民族融合。4.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修建起长城,来抵御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扰。二、经济纷争与变法运动考古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一)经济发展1.农业: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2.工商业: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私营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二)变法运动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他们为了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建立封建统治和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运动。战国变法运动是各国在兼并战争的巨大压力下,实现大一统的必然要求。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二)变法运动商鞅变法领域内容作用政治行政管理上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度,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生产积极性社会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强制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严明法度,加强了对民众的统治商鞅变法的特点和影响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⑴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⑵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经济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促使各诸侯国礼贤下士,“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三百家争鸣背景政治文化孔子——儒家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老子——道家“道”是万物之本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物极必反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孟子荀子
君主应施以“仁政”
人性本善隆礼重法、礼法并施
人性本恶儒家思想特点/共同点:1.都强调“礼”的重要性(阶级差异)2.强调道德修养3.积极入世(入仕),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治国应顺应自然和民心
崇尚逍遥自由道家思想的特点/共同点:1.顺应自然、超脱世俗2.消极避世(隐士)墨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反映了平民百姓的愿望
君主要以法、术、势治国;
主张建立中央集权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儒家道家顺其自然墨家以贤治国,代表底层人民利益法家重刑罚,以“法”治国·提倡“仁”、“礼”比较儒、道、墨、法四家在治国思想上的异同。治理乱世、恢复稳定的社会秩序百家争鸣的意义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③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④成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百家争鸣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学派时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儒家春秋孔子核心:“仁”,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战国孟子“仁政”、性善论战国荀子隆礼重法、性恶论道家春秋老子“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提倡无为而治;在一定条件下事物间可以相互转化战国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崇尚逍遥自由墨家战国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法家战国韩非以“法”为工具治理国家,中央集权阴阳家战国邹衍五行间“相生相胜”(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1.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2.周朝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据统计,同宗姬姓君主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达130次之多,该历史现象表明了周朝后期(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方国同盟关系的破裂C.征伐战争由周天子决定 D.贵族政治逐渐消失课堂练习DA课堂练习3.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A.春秋战国的纷争 B.土地私有制形成C.宗法制正式确立 D.武将地位的下降4.在孔子看来,从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就犹如北极星受众星拱卫一样,将得到人民的拥护。这说明孔子()A.注重社会和谐 B.强调以民为本C.主张以德治民 D.宣传克己复礼
BC课堂练习5.《商君书·垦令》中说:“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由此可以看出商鞅意图(
)A加大赋税征收增加国家收入B分化社会阶层稳定统治秩序C抑制工商业以促进农业生产D增强农商竞争推动经济发展C6.商鞅从“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这一原则出发,坚持“国以功授官予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的这一措施()A.促成了尚武风气的形成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消除了宗室贵族的影响
D.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D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百家争鸣春秋:争霸战国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秦、韩、赵、魏、楚、燕、齐民族交融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与周边民族往来密切,这些民族也产生华夏认同感;战国后,华夏民族,吸收大量新鲜血液,分布更广泛。经济发展商鞅变法农业:使用铁制农具、牛耕得到推广、兴建水利工程工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政治: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军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清拆违建房屋协议合同书
- 2025年厢式改装车、特种车辆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互联网广告投放算法效果评估与广告投放效果持续改进策略创新
- 2025年学前教育信息化对幼儿园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研究报告
- 家居新零售2025年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创新模式与产品创新报告
- 2025年线下演出市场复苏演出市场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报告
- 2025年金融数据治理与资产化在金融行业数据共享与开放中的应用报告
- 重点培养人员协议书范本
- 公司股权认缴协议书范本
- 修桥意向协议书范本
- 耳石症的手法复位
- 2024武汉创新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2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得利斯食品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10000字)】
- 奥数别踩那个雷!用数学玩扫雷游戏(课件)三年级上册数学
- 仓储装卸操作的安全与效率提升
- 银行客服电话营销培训银行销售技巧培训
- 脑出血的术后护理课件
- 橡胶制品在电力电气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 汽车制造质量管理与控制课件:零部件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
- 师德师风证明材料
- 粮油、调料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