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统计专业技术资格重点题库和答案分析2024_第1页
初级统计专业技术资格重点题库和答案分析2024_第2页
初级统计专业技术资格重点题库和答案分析2024_第3页
初级统计专业技术资格重点题库和答案分析2024_第4页
初级统计专业技术资格重点题库和答案分析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级统计专业技术资格重点题库和答案分析202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1.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可以是原始资料,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A.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B.二者不相干C.原始资料就是次级资料D.次级资料质量上次于原始资料答案:A分析:原始资料是指直接向调查对象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次级资料是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它是从原始资料过渡而来的,所以A正确。B选项二者存在紧密联系;C选项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有明显区别;D选项不能简单说次级资料质量就次于原始资料。2.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其划分的标志是()。A.是否进行登记、计量B.是否按期填写调查表C.是否制定调查方案D.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答案:D分析: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非全面调查则是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所以划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D正确。A、B、C选项均不是划分的标志。3.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B.单位数较少但就研究的标志值而言却占有总体的绝大比重的单位C.企业规模较大的单位D.在国计民生中地位重要的单位答案:B分析: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这些重点单位的数目虽然不多,但它们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却占有很大的比重,B正确。A选项处于较好状态不是重点单位的特征;C选项企业规模大不一定就符合重点单位标志总量占比大的特点;D选项国计民生中地位重要不一定就满足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定义。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520B.510C.500D.540答案:A分析:首先求相邻组的上限,设相邻组上限为\(x\),组中值公式为\((下限+上限)\div2\),已知相邻组组中值为480,设相邻组下限为\(y\),则\((y+x)\div2=480\)。由于连续变量数列,相邻组上限就是末组下限500,即\(x=500\),可推出相邻组下限\(y=460\)。末组组中值计算公式为下限+邻组组距\(\div2\),组距为\(500460=40\),所以末组组中值为\(500+40\div2=520\),A正确。5.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A.分组标志和组距B.分组和次数C.分组标志和次数D.分组和表式答案:B分析:分配数列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它由分组和次数两个要素组成,B正确。A选项组距只是分组中的一个概念;C选项分组标志不准确,应是分组;D选项表式不是分配数列的组成要素。6.某企业从业人员23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5600万元,产品销售额132560万元,产品库存量为120箱,设备台数为1113台。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A.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B.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C.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D.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答案:A分析: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企业从业人员数是在某一时刻的数量,是时点指标;职工年工资总额是一年的工资总和,是时期指标;产品销售额是一定时期内的销售金额,是时期指标;产品库存量是某一时刻的库存数量,是时点指标;设备台数是某一时刻的设备数量,是时点指标,A正确。7.2019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A.总量指标B.变异指标C.平均指标D.相对指标答案:D分析: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的比值,用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等。安置率是已安置下岗职工人数与应安置下岗职工人数的比值,属于相对指标,D正确。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8.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答案:B分析:比较两个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可通过计算变异系数来判断,变异系数\(CV=\frac{\sigma}{\overline{x}}\x100\%\)(\(\sigma\)为标准差,\(\overline{x}\)为平均数)。甲数列变异系数\(CV_{甲}=\frac{12.8}{100}\x100\%=12.8\%\);乙数列变异系数\(CV_{乙}=\frac{3.7}{14.5}\x100\%\≈25.52\%\)。变异系数越小,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强,因为\(CV_{甲}<CV_{乙}\),所以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B正确。9.时间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A.相对数时间数列B.时期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时点数列答案:B分析: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所以时期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B正确。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相加无实际意义;时点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相加不具有实际意义,因为时点指标不具有可加性。10.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102%×105%×108%×107%)100%B.102%×105%×108%×107%C.2%×5%×8%×7%D.(2%×5%×8%×7%)100%答案:A分析: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是,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减1(或100%)。环比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加1,所以各环比发展速度分别为102%、105%、108%、107%,则定基增长速度为(102%×105%×108%×107%)100%,A正确。11.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A.10%B.7.1%C.7%D.11%答案:B分析:工资总额=职工工资水平×职工人数。设上年工资水平为\(a\),职工人数为\(b\),则上年工资总额为\(ab\)。今年工资水平为\(a(1+5\%)\),职工人数为\(b(1+2\%)\),今年工资总额为\(a(1+5\%)\xb(1+2\%)=ab(1+5\%)(1+2\%)=ab\x1.071\)。所以工资总额增长了\(7.1\%\),B正确。12.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5人、293人和301人,则该企业二季度(4、5、6月)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A.\((290+295+293+301)\div4\)B.\((290+295+293)\div3\)C.\((290\div2+295+293+301\div2)\div(41)\)D.\((290\div2+295+293+301\div2)\div4\)答案:B分析:二季度包括4、5、6月,求这三个月的平均职工人数,根据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直接将这三个月的职工人数相加再除以3即可,即\((290+295+293)\div3\),B正确。A选项计算的是4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C、D选项的计算方法不符合本题求二季度平均职工人数的要求。13.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反映的对象范围可分为()。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D.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答案:C分析: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反映的对象范围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个体指数是反映个别现象变动情况的指数,总指数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综合变动情况的指数,C正确。A选项是按指数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分类;B选项是按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分类;D选项是总指数的两种编制形式。14.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做同度量因素。A.基期质量指标B.报告期质量指标C.基期数量指标D.报告期数量指标答案:A分析: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采用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其目的是为了单纯反映数量指标的变动情况,A正确。B选项报告期质量指标常用于编制质量指标指数;C、D选项不符合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对同度量因素的要求。15.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准确性原则B.随机性原则C.可靠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答案:B分析: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方法,所以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B正确。准确性、可靠性是抽样调查的要求,但不是基本原则;灵活性不是抽样调查的核心原则。16.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当抽样平均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时,则样本单位数为原来的()。A.2倍B.4倍C.1/2倍D.1/4倍答案:B分析: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公式为\(\mu_{\bar{x}}=\frac{\sigma}{\sqrt{n}}\)(\(\sigma\)为总体标准差,\(n\)为样本单位数)。设原来抽样平均误差为\(\mu_{1}\),样本单位数为\(n_{1}\),现在抽样平均误差为\(\mu_{2}\),样本单位数为\(n_{2}\)。已知\(\mu_{2}=\frac{1}{2}\mu_{1}\),即\(\frac{\sigma}{\sqrt{n_{2}}}=\frac{1}{2}\x\frac{\sigma}{\sqrt{n_{1}}}\),两边同时平方可得\(\frac{1}{n_{2}}=\frac{1}{4}\x\frac{1}{n_{1}}\),所以\(n_{2}=4n_{1}\),即样本单位数为原来的4倍,B正确。17.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A.抽样误差系数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答案:C分析: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它是所有可能样本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C正确。抽样误差系数是抽样误差与总体指标的比值;概率度是指在一定的概率保证程度下,抽样极限误差与抽样平均误差的比值;抽样极限误差是指在一定的概率保证程度下,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最大可能范围。18.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A.甲厂比乙厂大B.乙厂比甲厂大C.两个工厂一样大D.无法确定答案:A分析: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为\(\mu_{\bar{x}}=\sqrt{\frac{\sigma^{2}}{n}(1\frac{n}{N})}\)(\(\sigma^{2}\)为总体方差,\(n\)为样本单位数,\(N\)为总体单位数)。已知两厂调查工人数\(n\)一样,工资方差\(\sigma^{2}\)相同,甲厂工人总数\(N_{甲}\)比乙厂工人总数\(N_{乙}\)多一倍,即\(N_{甲}=2N_{乙}\)。\(1\frac{n}{N_{甲}}>1\frac{n}{N_{乙}}\),所以\(\mu_{\bar{x甲}}>\mu_{\bar{x乙}}\),即甲厂抽样平均误差比乙厂大,A正确。19.假设检验是检验()的假设是否成立。A.样本指标B.总体指标C.样本方差D.样本平均数答案:B分析: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参数或分布形式作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所以是检验总体指标的假设是否成立,B正确。样本指标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是用于对总体指标假设进行检验的依据,而不是检验的对象;样本方差和样本平均数都属于样本指标。20.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vertr\vert<1\)B.\(\vertr\vert\leqslant1\)C.\(r<1\)D.\(r\leqslant1\)答案:B分析:相关系数\(r\)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其取值范围是\(1\leqslantr\leqslant1\),即\(\vertr\vert\leqslant1\),B正确。当\(r=1\)时,表示完全正相关;当\(r=1\)时,表示完全负相关;当\(r=0\)时,表示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21.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B分析:销售额=销售量×物价。设原来物价为\(p_{1}\),销售量为\(q_{1}\),销售额为\(p_{1}q_{1}\);现在物价上涨为\(p_{2}(p_{2}>p_{1})\),销售额持平仍为\(p_{1}q_{1}\),设现在销售量为\(q_{2}\),则\(p_{2}q_{2}=p_{1}q_{1}\),因为\(p_{2}>p_{1}\),所以\(q_{2}<q_{1}\),即销售量减少,B正确。22.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A.年年下降B.年年增长C.年年保持不变D.无法做结论答案:A分析:环比增长速度\(=\frac{本期增长量}{上期水平}\x100\%\)。已知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即本期增长量固定为5万吨,但上期水平逐年增加,根据环比增长速度公式,分子不变,分母增大,所以环比增长速度年年下降,A正确。23.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A.\((190+195+193+201)\div4\)B.\((190+195+193)\div3\)C.\((190\div2+195+193+201\div2)\div(41)\)D.\((190\div2+195+193+201\div2)\div4\)答案:B分析:一季度包括1、2、3月,求这三个月的平均职工人数,直接将这三个月的职工人数相加再除以3即可,即\((190+195+193)\div3\),B正确。A选项计算的是1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C、D选项的计算方法不符合本题求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的要求。24.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6.5%、5.6%、4.1%、3.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A.\(6.5\%\x5.6\%\x4.1\%\x3.5\%\)B.\((6.5\%\x5.6\%\x4.1\%\x3.5\%)100\%\)C.\(106.5\%\x105.6\%\x104.1\%\x103.5\%\)D.\((106.5\%\x105.6\%\x104.1\%\x103.5\%)100\%\)答案:D分析: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减1(或100%)。环比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加1,所以各环比发展速度分别为106.5%、105.6%、104.1%、103.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106.5\%\x105.6\%\x104.1\%\x103.5\%)100\%\),D正确。25.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A.实际误差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C.平均误差程度D.可能误差范围答案:C分析: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它是所有可能样本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C正确。抽样平均误差不是实际误差,实际误差是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真实差异;它也不是实际误差的绝对值;可能误差范围是抽样极限误差所反映的内容。2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其精确程度将()。A.保持不变B.随之扩大C.随之缩小D.无法确定答案:C分析: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是相互矛盾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即增大概率保证程度,需要扩大抽样极限误差范围,而抽样极限误差范围扩大意味着估计的精确程度随之缩小,C正确。27.已知变量\(x\)与\(y\)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一个肯定是错误的()。A.\(\hat{y}=100.8x\)B.\(\hat{y}=1001.5x\)C.\(\hat{y}=150+0.9x\)D.\(\hat{y}=250.7x\)答案:C分析:在回归方程\(\hat{y}=a+bx\)中,\(b\)为回归系数,当变量\(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时,回归系数\(b<0\)。C选项中回归系数\(b=0.9>0\),不符合负相关的特征,所以肯定是错误的,C正确。A、B、D选项中回归系数均小于0,符合负相关。28.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B.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C.运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D.分组形式的选择答案:A分析: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其中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是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分组的科学性和统计分析的有效性,A正确。按品质标志分组只是分组的一种方式;运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分组体系是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手段;分组形式的选择是在分组标志确定后的操作,不是关键。29.某企业2019年产品产量比2018年增长了12%,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了()。A.3.57%B.4%C.4.6%D.5%答案:A分析:单位产品成本=生产费用÷产品产量。设2018年产品产量为\(q_{1}\),生产费用为\(p_{1}\),则2018年单位产品成本为\(\frac{p_{1}}{q_{1}}\)。2019年产品产量为\(q_{2}=q_{1}(1+12\%)\),生产费用为\(p_{2}=p_{1}(1+8\%)\),2019年单位产品成本为\(\frac{p_{2}}{q_{2}}=\frac{p_{1}(1+8\%)}{q_{1}(1+12\%)}\)。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1\frac{p_{2}}{q_{2}}\div\frac{p_{1}}{q_{1}}=1\frac{1+8\%}{1+12\%}\≈3.57\%\),A正确。30.已知某企业2019年上半年各月的销售额分别为:20万元、22万元、24万元、26万元、28万元、30万元。则该企业上半年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量为()。A.2万元B.3万元C.4万元D.5万元答案:A分析:平均增长量\(=\frac{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累计增长量为最后一期水平减去最初一期水平,即\(3020=10\)万元,时间数列项数为6。所以平均增长量\(=\frac{3020}{61}=\frac{10}{5}=2\)万元,A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A.统计工作B.统计数据C.统计调查D.统计学E.统计监督答案:ABD分析: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数据和统计学。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的总称;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ABD正确。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一个环节;统计监督是统计的一项职能,不属于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2.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工人人数B.商品销售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库存量E.总产值答案:BCE分析:连续变量是指其数值可以在一定区间内连续取值的变量,其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个数值可作无限分割。商品销售额、商品库存额、总产值都可以取小数等连续的数值,属于连续变量,BCE正确。工人人数、商品库存量只能取整数,属于离散变量。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一致的是()。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农产量调查E.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答案:CE分析:调查单位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报告单位是负责向上级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在工业企业现状调查中,调查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报告单位也是每个工业企业;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中,调查单位是每个零售商店,报告单位也是每个零售商店,CE正确。企业设备调查中,调查单位是设备,报告单位是企业;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每一个人,报告单位是家庭或社区等;农产量调查中,调查单位是每一块农田的农作物,报告单位可能是农户或农村集体组织等。4.统计分组的作用是()。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E.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答案:ACE分析: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有:划分社会经济类型,通过分组可以区分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现象;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揭示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通过分组观察不同组内标志之间的变化规律,ACE正确。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不是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统计分组是针对总体进行的,不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5.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A.月末商品库存额B.劳动生产率C.历年产值增加额D.年末固定资金额E.某市人口净增加数答案:ACDE分析: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现为绝对数。月末商品库存额、年末固定资金额是某一时刻的总量;历年产值增加额、某市人口净增加数是一定时期内的总量,都属于总量指标,ACDE正确。劳动生产率是平均指标,反映的是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效率,不属于总量指标。6.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有()。A.人口密度B.人均国民收入C.人口自然增长率D.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E.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答案:ACE分析: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的比值。人口密度是人口数与土地面积的比值;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人口自然增加数与平均人口数的比值;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是生产工人数与全部职工数的比值,都属于相对指标,ACE正确。人均国民收入是平均指标;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是平均指标,反映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效率。7.下列时间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A.各年末人口数B.各年国内生产总值C.各月商品库存数D.各月商品销售额E.各季末生猪存栏数答案:BD分析:时期数列是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和时期长短有关的特点。各年国内生产总值、各月商品销售额是一定时期内的总量,属于时期数列,BD正确。各年末人口数、各月商品库存数、各季末生猪存栏数是某一时刻的总量,属于时点数列。8.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质量指标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答案:AB分析:编制总指数的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两种。综合指数是通过引入同度量因素,将不能直接相加的现象转化为可以相加的总量进行对比;平均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通过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来计算总指数,AB正确。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是按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对指数进行的分类;平均指标指数是反映平均指标变动程度的指数,不是编制总指数的方法。9.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B.样本单位数的多少C.抽样方法D.抽样组织方式E.总体单位数的多少答案:ABCD分析: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差异程度越大,抽样误差越大;样本单位数的多少,样本单位数越多,抽样误差越小;抽样方法,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不同;抽样组织方式,不同的抽样组织方式(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抽样误差也不同,ABCD正确。总体单位数的多少对抽样误差影响不大,只要样本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例合适,总体单位数多并不一定会使抽样误差增大。10.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有()。A.确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B.确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C.确定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D.测定因变量估计值的误差程度E.进行预测答案:AB分析: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确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等指标来衡量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的程度,AB正确。确定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测定因变量估计值的误差程度、进行预测是回归分析的内容。11.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A.产品产量指数B.商品销售额指数C.价格指数D.产品单位成本指数E.劳动生产率指数答案:CDE分析: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质量指标变动程度的指数,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指标。价格指数反映价格的变动情况;产品单位成本指数反映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情况;劳动生产率指数反映劳动生产效率的变动情况,都属于质量指标指数,CDE正确。产品产量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反映产品数量的变动;商品销售额指数是销售额的综合变动,它包含了价格和销售量两个因素的影响,不属于单纯的质量指标指数。12.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企业数B.商品库存量C.人口数D.粮食产量E.国内生产总值答案:ABC分析: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企业数、商品库存量、人口数都是在某一时刻的数量,属于时点指标,ABC正确。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成果,属于时期指标。13.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是()。A.现象的同质性B.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C.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D.平均数与典型事例相结合E.注意极端值的影响答案:ABCDE分析: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现象的同质性,只有同质总体才能计算平均指标;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因为总平均数可能掩盖了组内的差异;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了解总体各单位的分布情况;平均数与典型事例相结合,更全面地认识总体;注意极端值的影响,极端值可能会使平均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ABCDE正确。14.下列关于抽样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有()。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B.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C.从数量上推断总体D.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E.应用范围比全面调查广答案:ABCD分析: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并且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ABCD正确。虽然抽样调查有很多优点,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能使用抽样调查,全面调查在一些需要准确掌握总体情况的场合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简单说抽样调查应用范围比全面调查广。15.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有()。A.现象所属的时间B.反映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C.现象的发展速度D.现象的发展水平E.现象的增长速度答案:AB分析:时间数列是将同一统计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它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现象所属的时间,二是反映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AB正确。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增长速度是根据时间数列计算出来的分析指标,不是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1.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指统计数据要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客观实际情况,既不存在趋势性的技术差错,也不存在故意提供虚假数字的现象。()答案:正确分析: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数据如实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不能有技术差错导致的数据偏差,也不能人为故意提供虚假数据,所以该说法正确。2.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答案:错误分析: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而不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所以该说法错误。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答案:错误分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而不是确定组距和组数,组距和组数是在分组标志确定后进一步的操作内容,所以该说法错误。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