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余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余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余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余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余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部分,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内,作图时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一、阅读与鉴赏(本大题共14小题,4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书(繁体作“書”)字从聿,“聿”就是笔,篆文,像手把笔,笔杆下扎了毛。殷代有了笔,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也使中国画有了独特的风格。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用兔毛)捆缚起来做成的。它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以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从殷代发明和运用了这支笔,创造了书法艺术,历代不断有伟大的发展,到唐代各门艺术都发展到极盛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独独宝爱晋人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临死时不能割舍,恳求他的儿子让他带进棺去。可以想见在中国艺术最高峰时期中国书法艺术所占的地位了。(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材料二:书法艺术是客观世界的形体美和动态美的一种反映,也就必然地要表现出书法家的某种思想感情。这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美的感受是同人们对整个社会生活的看法,同人们的世界观、审美意趣和审美理想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深深地浸透着一定的思想感情。书法家以为什么美、什么不美,同他的思想感情是分不开的。所以,当书法家通过文字的书写表现他对客观事物的形体美和动态美的某种感受的时候,他也就同时表现了和这种美的感受相联系的某种思想感情。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现了一种平和、自然、含蓄的美,古人说它给人的感受是“志气和平,不激不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这种美,是同东晋相当一部分士大夫主张随顺自然、委运任化的道家思想分不开的。书法艺术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在一些情况下还同书法家所写文字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古人在论及唐代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时说:“观《中兴颂》则闳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其承家之谨……”颜真卿书法的那种严整的结构和刚正的用笔,的确是同颜真卿所写的那些内容严肃的碑文互相配合的,给人一种凛凛然的严正的感觉,表现了还处于兴盛时期唐代统治阶级的一种崇高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摘编自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的笔使中国人的书法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也使中国画有了独特的风格。B.中国毛笔历史悠久、用材独特,这些优势使得中国书法在历代不断有伟大发展。C.唐代各门艺术都发展到极盛,唐太宗李世民时中国书法艺术处于中国艺术最高峰。D.《兰亭集序》表现出平和、自然、含蓄的美,这与道家随顺自然、委运任化的思想有关。2.下列关于书法的观点,最适合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A.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B.点画如高峰坠石,横画如千里阵云,竖画如万岁枯藤。C.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D.草书尤重筋节,若一溜直下,则筋节亡矣。【答案】1.D2.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中国人的书法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错误,原文为“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选项把或然说成必然,应该是“有可能成为”。B.“中国毛笔历史悠久、用材独特,这些优势”错误,张冠李戴,中国笔的优势在于“巨细收纵,变化无穷”;强拉因果,中国毛笔的优势也不能“使得中国书法在历代不断有伟大发展”。C.“唐太宗李世民时中国书法艺术处于中国艺术最高峰”无中生有,选文的意思是说李世民爱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书法,且有“可以想见在中国艺术最高峰时期中国书法艺术所占的地位了”,可见唐太宗李世民时中国书法艺术并没有处于中国艺术最高峰。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出自东汉蔡邕《九势八字诀》,讲如何运笔,与两则材料的观点并无直接关联;B.取材于东晋卫夫人《笔阵图》,说明汉字笔画与自然物象的相似性,可作为材料一“书者如也”的论据;C.出自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强调人的德行(即“品”)对书法的影响,可作为材料二第一段的论据;D.出自清代刘熙载《书概》,讲草书的评价标准与运笔方法,与两则材料无直接关联。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乙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3.请简要分析两篇选文中景物描写的不同之处。4.根据上下文,阐释两文中作者“想事”和“懂得”的内涵。(1)想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①甲文运用比喻、拟人,侧重事物的神态描写,表现地坛中草木、昆虫等动植物生命的卑微与旺盛,赞扬它们生生不息的精神,启发作者思考如何对待生命中的苦难。②乙文运用鲜明的色彩对比,侧重细节描写,刻画菊花绽放的美丽,表现生命的美丽与顽强,表达珍惜生命的感悟。4.①.想事:地坛中的昆虫卑微而顽强,自有生命的情趣,草木露珠寂寞而坦荡自然。人生也是如此,要正确认识生命,看待苦难,超越命运,达到恒常。②.懂得:秋风虽劲而菊花盛开,人生不因外部改变而失去固有的价值,生命珍贵,值得珍爱,“要好好活”。【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文章景物描写手法的能力。①甲文,“蜂儿如一朵小雾”“寂寞如一间空屋”运用比喻修辞;以“摇头晃脑”“想透”“不耐烦”“祈祷”等词语赋予小昆虫以人的特点,为拟人修辞。生动形象,极富韵味;这些词语,以及露珠“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等句子都侧重事物的神态描写,表现地坛中草木、昆虫等动植物生命的卑微与旺盛,赞扬它们生生不息的精神,启发作者思考如何对待生命中的苦难。②乙文,“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黄、白、紫,运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烂漫”,侧重细节描写,刻画菊花绽放的美丽,表现生命的美丽与顽强,表达珍惜生命的感悟:要好好儿活。【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含义,要结合文本主旨,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想事:想“为什么要来这世上”,地坛中的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它们卑微而顽强,自有生命的情趣,草木露珠寂寞而坦荡自然,万物“竞相生长”“片刻不息”。这些给人启迪:人生也是如此,要正确认识生命,看待苦难,超越命运,达到恒常。懂得:秋天本是该凋零的季节,而绚烂的菊花灿然盛开,“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烂漫”。人生也是一样,即是有亲人离世,但还在的生命不应因外部改变而失去固有的价值,每个人都要懂得生命的珍贵,值得珍爱,“要好好活”。5.下列诗句和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元春)B.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惜春)C.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迎春)D.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探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正确。“宫闱”一词点明了是入皇宫之人,写的正是元春。元春入宫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这里借石榴花来喻指元春光耀后宫。B.错误。“花柳质”喻身娇体弱,“赴黄粱”是死去的意思,写的应是迎春。迎春经受不住夫家摧残,嫁到孙家一年就被折磨致死。C.错误。由“清明涕送江边望”“一梦遥”可知,此句所写是清明时节远嫁他乡之人,写的应是探春。探春清明时分乘船远嫁他乡,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她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D.错误。由“独卧青灯古佛旁”可知,此处所写是最后出家之人,写的应是惜春。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所以决定出家为尼。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韩愈是古文运动倡导者,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B.古文运动一般指唐代中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D.经指儒家的重要典籍,传指解释经文的书籍。经传统称圣贤所著的书。7.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年十七,好古文【答案】6.B7.C【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唐代中期”错误,古文运动一般指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句意: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B.“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句意: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C.“相似”,古今同义,彼此有相同点或共同点。句意:两个人年龄相当,所学的东西也应该差不多。D.“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句意:年龄十七,喜欢古文。故选C。参考译文: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8.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天地万物曾经的变化一刻也不能存留。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过别国来攻打远国,您知道它的难度。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用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办法,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曾”理解错误,应为“竟然”。句意应为“那么天地万物竟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存留”。C.“鄙远”是以远地为鄙,即以远地作为边境。句意应为“越过别国且以远地作为边境,您知道它的难度啊”。D.“所以”此处是“……的原因”。句意应为“用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故选B。9.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D.“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理解错误,前后错位。应是前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后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故选D。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选自苏轼《赤壁赋》)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襟危坐危:高 B.举匏樽以相属属:劝酒C.挟飞仙以遨游挟:偕同 D.而卒莫消长也卒:终究11.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与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何为其然也 B.方其破荆州C.其皆出于此乎 D.其自视也,亦若此矣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通过赞美曹操,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愤慨。B.作者借水、月等意象,阐释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关系。C.作者用主客问答形式,表现了顺其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D.选文句式骈散结合、长短交错,语言清新明丽,声调和谐优美【答案】10.A11.C12.A【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于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A.危:端正地。句意: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A.代词,这。句意:为什么会这样。B.代词,他。句意:当他夺取荆州。C.语气词,表揣测,“大概”。句意: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D.代词,他。句意:他看待自己也就是象这样的。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愤慨”错误,文中有“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可知,抒发的是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故选A。参考译文: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较梁柱上的钉头与粮仓里的米粒的多少,铺陈秦始皇好繁华奢侈。(2)《静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是描写人物外在动作,却刻画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3)“杏花”一词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钉头磷磷②.多于在庾之粟粒③.爱而不见④.搔首踟蹰⑤.借问酒家何处有⑥.牧童遥指杏花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磷、庾、粟、搔、踟蹰、牧、湿。二、表达与交流(本大题共6小题,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要群众看。只好去欺负幼稚(zì/zhì)的人,在他们中间造成坏影响,散布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萃)些。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liàng/liáng)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的文章。演说。14.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幼稚(zì)精粹量体裁衣(liàng) B.幼稚(zì)精萃量体裁衣(liáng)C.幼稚(zhì)精萃量体裁衣(liáng) D.幼稚(zhì)精粹量体裁衣(liàng)15.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欢喜固然言之无物 B.喜欢虽然言之无物C.欢喜虽然词不达意 D.喜欢固然词不达意16.根据前后语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要群众看。B.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造成坏影响,散布坏习惯。C.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D.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17.下列填入文段末尾“演说”后面长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仅此而已,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需停止的。B.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C.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需禁止的。D.仅此而已,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禁止的。【答案】14.D15.A16.D17.B【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的能力。“幼稚”的“稚”读音应为“zhì”;“精粹”的“粹”字形应为“粹”,指的是精美纯粹,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精华或精髓;“量体裁衣”的“量”读音应为“liàng”。全部正确的是D项。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及成语含义的能力。“喜欢”是一种较为普遍和温和的情感,它可以是开始阶段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正面感受;而“欢喜”则是一种更为深刻和强烈的情感,它可能在喜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达到一种内心的极大满足和愉悦。本句语境是说有些同志写文章的时候内心的一种愉悦和满足,因此选用“欢喜”更准确。“虽然”侧重于让步,即先提出一个已知的事实,然后转折到另一个相对的情况;“固然”则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接着引入一个新的情况或者补充说明,转折意味相对较轻。本句语境侧重对战争时期需要短文章的肯定,因此选用“固然”更准确。“言之无物”是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词不达意”是指言词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本句语境是说文章内容的空洞,因此选用“言之无物”更准确。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不合逻辑,“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要群众看”,否定不当不合逻辑,应为“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B.语序不当,“造成坏影响,散布坏习惯”语序不当,应先“散布坏习惯”,才会有“造成坏影响”的结果。C.成分残缺,“虽然还没有战争”句子缺少主语,应添加主语“延安”,修改为“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前面文段写的是写文章的方法,要简短且有内容。下文是说演说与其有相同的特点,因此首句应为“也是一样”,排除AD;“演说”和“禁止”不能搭配,应与“停止”搭配,排除C。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粮食安全的根基是粮食生产能力的安全,人、地、技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要素。要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夯实粮食稳产增产的耕地基础;另一方面,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更多科技要素不断向广袤田野聚集,促进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要回答好“谁来种地”这道必答题。围绕实现粮食稳产与农民增收互促为目标,进一步开展粮食生产政策支持体系。让一系列稳预期、增效益的好政策落实落细,确保种粮农民有钱挣,有效激发他们的种粮积极性。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②守住耕地数量③提高耕地质量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以实现粮食稳产与农民增收互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政策支持体系。B.围绕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