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一(新高考八省)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一(新高考八省)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一(新高考八省)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一(新高考八省)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一(新高考八省)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PAGE1试题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新高考八省联考地区期末模拟卷01(适用地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统编版选必上+选必中全册。5.难度系数:0.7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近年来,影视作品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2023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江门作为拍摄地迅速“出圈”。电视剧《繁花》播出后,上海黄河路成为剧迷们追捧的热门景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将新疆北部城市阿勒泰展现于公众视野。②“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影视创作的支持力度。这种“双向奔赴”的态势,对推动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光明日报》2024年6月19日)材料二:①“古城,变没变?”面对笔者的问题,常年从事文保工作的方楚兰答得直接:“格局一直没变。”潮州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站在城墙上望去,韩江、韩山立于前,“850多岁”的广济桥横卧江面,老城内街巷纵横,一条牌坊街成为古城文旅特色区的“中轴线”……高处有城楼城墙,近处有江水古桥,内里有小巷老厝,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自外而内,古城格局充满了“立体感”,尽显魅力。②漫步广济桥,上面的部分亭台楼阁被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演示,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③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在他看来,牌坊街的每一个牌坊都有故事,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文化根脉的跳动是实现活化利用的驱动力。一座城、一条街,要促进文旅发展、商业繁荣,就必须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文化的根、感受文化的脉。④“晚上没事了,沿着古城走一走,真是有灵气!”茶入盖碗,沸水冲泡,郭金耀一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让传承千年的文化浸润在城市肌理中,如此,古城定会绽放新光彩,持续“潮”起来。(摘编自李洪兴《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人民日报》2024年6月18日)材料三:①灯光渐暗,音乐渐起,江西南昌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里座无虚席。追光灯再度亮起,演出现场氛围升温。台上相声演员长褂一甩,抛出精心设计的“包袱”,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边品茶、一边互动,品味用南昌方言讲述的历史和故事,体验感“拉满”。让旅途充满“文化味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旅行时的选择。②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走进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寻找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头戴簪花、身着马面裙在福建泉州古城找寻“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踪迹;跟随电影《长安三万里》在陕西西安感受大唐盛世的万千气象……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转变。③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文化体验越来越成为他们注重的旅游内容。一项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的调查显示,选择旅行目的地时,超过七成的受访者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如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文旅”在“旅”也在“文”,如何更好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④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丰富多彩,地方文化各具特色,这也恰恰构成了各地吸引游客的独特文化魅力。因此,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需要注重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县域旅游走红,许多县城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这背后,既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域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渐成熟等共性因素,也在于不少县城不断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了游客目光、提升了旅游品质。在河北正定县,独具韵味的古城、古香古色的巡游表演,让“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在湖北竹溪县,立足非遗山二黄戏曲打造的武陵不夜城给游客带来充满国风和烟火气的独特体验。从实践来看,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不“复制粘贴”、避免同质化,才能以有活力、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激发文旅新动能。⑤推动文旅融合,并非只是原封不动地对文化进行呈现,而是要在守住历史文脉、文化精粹之“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达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目的。比如,参观博物馆渐成风尚,许多观众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而是希望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这就要求博物馆在深入研究文物特点与价值的基础上合理布展,用好智慧导览、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新手段,以深入浅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文物故事。再比如,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借助新潮的玩法、丰富的民俗、个性的文创“出圈”,密码也正在于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守正创新,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历史文化更加可感、可知、可参与,这同样是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的内在要求。⑥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更好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既符合广大游客期待,也将孕育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摘编自邹翔《“文旅”在“旅”也在“文”》,《人民日报》2024年6月17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狂飙》《繁花》《我的阿勒泰》等电视剧的热播,使得拍摄地迅速“出圈”,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当地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B.作为土生土长的潮州人,郭金耀不仅热爱这座古城,更欣喜于它的点滴变化,认为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C.作为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吸引游客远道而来,茶馆里座无虚席,这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让旅途充满“文化味儿”有关。D.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河北正定县成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成为网红旅游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座古城如果要持续“潮”起来,就必须保护好城市文化遗存,并对它活化利用,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根脉的跳动。B.现在人们的旅游充满了“文化味儿”,旅游不再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看旅游目的地的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C.如今旅游业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推动文旅的融合,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D.近年来,影视助力文旅的跨界融合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借助影视作品营销城市的队伍中。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第⑤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浙江湖州利用先民们在沿海盐碱地上发明的筑墩栽培技术,结合现代智能化温度控制与雾喷节水灌溉技术,解决了柑橘种植难题,让小柑橘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B.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将当下流行审美作为绒花配色基调,把水墨画表现方式和绒花制作手艺结合起来,设计出诸多新样式,博得广泛赞誉。C.歙县将传统徽文化与现代戏剧演出巧妙结合,把千年徽州古城设置为演出剧场,推出“徽州府有囍”沉浸式戏剧演出,激发城市商业活力。D.画家李方玉在临摹馆藏兰竹花鸟作品真迹的基础上,不断观察写生,感悟自然,反复实践、锤炼,画出有新面貌、新意境、新情趣的竹画作品。4.如何“原汁原味”地对古城进行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4分)5.小李的家乡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在国庆假期客流量不足。请根据三则材料,对其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提出合理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红高粱(节选)莫言①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②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了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③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慢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④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⑤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记忆。⑥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脚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腥甜味愈加强烈,余司令大喊一声:“日本狗!狗娘养的日本!”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⑦拐进高粱地后,雾更显凝滞,质量加大,流动感少,在人的身体与人负载的物体碰撞高粱秸秆后,随着高粱嚓嚓啦啦的幽怨鸣声,一大滴一大滴的沉重水珠扑簌簌落下。水珠冰凉清爽,味道鲜美,我父亲仰脸时,一滴大水珠准确地打进他的嘴里。父亲看到舒缓的雾团里,晃动着高粱沉甸甸的头颅。高粱沾满了露水的柔韧叶片,锯着父亲的衣衫和面颊。高粱晃动激起的小风在父亲头顶上短促出击,墨水河的流水声愈来愈响。(选自《红高粱家族》,有删改)文本二: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在拉丁美洲所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是在小说领域表现得比较突出。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思路,一些作家努力将现实投放到了虚幻的气氛之中,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从而使得现实被一层光怪陆离的外衣所笼罩。魔幻现实主义是在文学作品中插入了许多神奇和怪诞的幻想,整个画面也呈现出真假难辨、虚实不分的情况。莫言作品中有着一定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这与莫言对于拉美文学的理解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他的作品又结合了自身特有的一些语言特点,是一种情境澎湃的感情倾诉,这和莫言自身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读者在读莫言作品的时候,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莫言小说中所富有的穿通力的语言,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莫言这种文学作品所展示出来的魅力和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有着很大的关系。(节选自《莫言作品:魔幻现实主义》)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与《荷花淀》都以普通农民抗日的故事表现中国人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我奶奶”内外兼美,她既有魅力,又怀有民族大义,是一个杰出的女性形象。C.文本一第④段中“我”的感悟表达出作者对父老乡亲的理性思考和复杂的情感。D.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的现实被虚幻的外衣所笼罩,《百年孤独》就是这样的小说。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中“我父亲”“我奶奶”兼具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功能,既使叙述显得真实,又使叙述比较自由。B.本文与《老人与海》都用大量的内心独白来塑造形象,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情感世界,丰富了文章的意蕴。C.本文以心理时序来展开情节,以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为中心,以三代人的经历将不同时间的故事融合成一个家族故事。D.第⑦段中“高粱嚓嚓啦啦的幽怨鸣声”写高粱被撞后产生幽怨的心理,赋予高粱以人的灵性,使小说具有魔幻的感觉。8.文本一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环境,请结合第⑤段的描写简要说明。(4分)9.一些魔幻现实主义作者通过在作品中“插入了许多神奇和怪诞的幻想”来表现真实的心理,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后唐庄宗有二臣焉:李嗣源、郭崇韬也。嗣源挟震主之威,得国兵之权,执之而不释也。庄宗无以夺之,而稍忌其逼。崇韬有大功于国,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庄宗苟能挟所可倚而制所可忌,则嗣源虽怀不自安,而有顾惮,非敢辄发也。庄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倚,故崇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使其营自救之计乃求将其征蜀之兵庄宗归国中之师属之而西。崇韬捷奏才上,而以谗死矣。庄宗知得蜀足以资其盛强,而不知崇韬之死已去嗣源之畏。故邺下之变,嗣源以一旅之众,迁大器易若反掌。使崇韬之不死,虽嗣源之强,亦何以御之?嗟乎!人臣之祸,起于操权,而速祸之权,莫重于制兵。崇韬谋避祸自全,而方求执其兵,此于抱薪救火者何异也?(节选自《何博士备论·郭崇韬论》)材料二:后唐庄宗初得天下,欲立爱姬刘氏为后。庄宗虽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乱,然顾典礼人情,亦难其事。群臣虽往往阿谀,亡学术,然亦无敢当其议者。豆卢革为相,郭崇韬为枢密使,崇韬功高迹危,思为自安计,而革庸懦无所为,惟谄崇韬以自安,因相与上幸言刘氏当立。刘氏既立,黩货蠹政,残贼忠良,天下遂大乱。呜呼!革不足言矣,崇韬佐命大臣,其请立刘氏,非有他心也,不过谓天子所宠昵而自结焉。然唐之亡,实由刘氏,是亡唐者崇韬也。后唐之先,皆有勋劳于帝室。晋王克用百战以建王业,庄宗因之遂有天下。而崇韬顾区区之私,引刘氏以覆其社稷。(节选自陆游《书〈郭崇韬传〉后》)材料三:(郭崇韬)权兼内外,素与宦者不合。时蜀兵寇边,帝遣崇韬与皇子继岌领兵征之。得胜将归,宦者嫉其能,欲害之,私告皇后【注】曰:“郭崇韬恃功在外,将谋反。”皇后以书与子继岌,命杀之。崇韬不能辩,竟死于军中。(节选自《鉴略妥注·五代纪》)【注】皇后:材料二中提到的“刘氏”。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横线处。(3分)使其营A自救之计B乃求将C其征D蜀之兵E庄宗归F国中G之师H属之I而西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以,指没有(办法),与“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的“无以”意思不同。B.大器,指国家、帝位,与“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的“神器”意思相同。C.“亦难其事”的“难”和“耻学于师”(《师说》)的“耻”在句子中都活用为动词。D.区区,指小、微不足道,与“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的“区区”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当时的权臣,李嗣源拥有极高的威望,而且紧握兵权不肯放手,这逐渐引起了庄宗的不满。B.郭崇韬对国家非常忠诚,并且军事才能突出,如能得到庄宗的信任,将有助于后唐政权的稳定。C.庄宗欲立刘氏为后,平日很多阿谀奉承之人都不敢迎合庄宗,其原因之一是此举不合礼制人情。D.豆卢革平庸无能,平时通过讨好郭崇韬来保全自己,因而明知刘氏贪婪,仍迎合了崇韬的做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崇韬谋避祸自全,而方求执其兵,此于抱薪救火者何异也?(2)晋王克用百战以建王业,庄宗因之遂有天下。14.史料互证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史料相互比对、印证,能更准确地评判历史事件。请结合三则材料,综合分析导致郭崇韬身亡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闰之的思念之情,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亦代指月。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中“飞雪”和“杨花”互为比喻,富有美感,形象贴切,文思巧妙。B.上阕将过去与现在结合,“犹”字体现了等待丈夫还家急切心情。C.下阕借“明月”“风露”等意象表达了妻子内心的宁静与思念之情。D.下阕结尾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栖燕映衬单栖人,更显孤独寂寞。16.词题表明“代人寄远”,这样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强国复兴的重大使命,道阻且长,应时刻铭记《〈论语〉十二章》中的古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面对灾情,消防队员集结出征,奔赴前线,让人想到《无衣》中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共赴国难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常借“白发”来表达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40年,日本侵略军占领越南后,频繁轰炸昆明。一幕幕①的场景,是他今生不曾抹去的痛。王希季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的决心,在20世纪40年代末,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就读于动力与燃料专业。1950年初春,29岁的王希季拒绝了美国数个电厂待遇优厚的工作邀请,踏上了驶回祖国的邮轮。当这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仰望太平洋上空的满天星斗时,怀揣着“建立大电厂,解决中国工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的理想的他,或许没有想到十年后,由他主持研制的中国首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将刺破浩瀚苍穹。王希季说:在太空这个世界各国争夺的新领域,中国不仅要有②,更要扩大到一片之地。为国家需求,他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地基。③,志在千里。如今,已经101岁高龄的王希季,仍在为我国航天事业作贡献,关心着“中国制造2025”,研究着“互联网﹢航天”的新项目。王希季用一生的奉献,践行了他的誓言: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赖床一族”认为,多睡一分钟或多躺一分钟就可以给身体多充一分钟电,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赖床一分钟当然是可以的。①,可以让身体有一个从沉睡到清醒的过渡,因为睡眠期间血液循环较慢,醒来后需要稍停片刻,可以伸个懒腰,轻轻活动一下四肢,让血液循环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防止瞬间起床造成脑供血不足以及血压波动而出现头晕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适度赖床的时间不宜超过一刻钟,而在这一刻钟里,应尽量让自己慢慢清醒,而不是再度入睡。许多赖床族都会在醒来之后还要再睡上半小时左右,②。因为,人体的睡眠周期每90分钟循环一次。如果早上自然醒来,继续赖床,就会重新进入一个90分钟的睡眠循环,所以赖床30分钟或40分钟醒来后,反而会让人变得无精打采,甚至还会头晕恶心。我们在睡眠过程中,大脑皮质是处于抑制状态的,如果赖床,就会造成大脑皮质过长时间的抑制,从而导致大脑的供血不足,于是③,就会感到头昏脑涨,没有精神。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加点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下,我们在青海的黄河旧道上拍摄。B.《黄河安澜》让我们了解了“黄河宁,天下平”的当代故事。C.为找到原汁原味的音乐,我们从上海昆剧团邀请来昆曲表演艺术家。D.在彼此的监督和鼓励下,我们宿舍四人全部考研上岸。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原作者李娟的同名散文集也引发了读者的关注。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当刚回到阿勒泰的李文秀还在被一事无成困扰着时,她问妈妈:“什么是有用的人呢?”妈妈张凤侠说:“啥叫有用,李文秀,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是不是?”这段讨论成为社交媒体上讨论的热点,对此你有何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定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新高考八省联考地区期末模拟卷01(适用地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统编版选必上+选必中全册。5.难度系数:0.7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近年来,影视作品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2023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江门作为拍摄地迅速“出圈”。电视剧《繁花》播出后,上海黄河路成为剧迷们追捧的热门景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将新疆北部城市阿勒泰展现于公众视野。②“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影视创作的支持力度。这种“双向奔赴”的态势,对推动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光明日报》2024年6月19日)材料二:①“古城,变没变?”面对笔者的问题,常年从事文保工作的方楚兰答得直接:“格局一直没变。”潮州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站在城墙上望去,韩江、韩山立于前,“850多岁”的广济桥横卧江面,老城内街巷纵横,一条牌坊街成为古城文旅特色区的“中轴线”……高处有城楼城墙,近处有江水古桥,内里有小巷老厝,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自外而内,古城格局充满了“立体感”,尽显魅力。②漫步广济桥,上面的部分亭台楼阁被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演示,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③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在他看来,牌坊街的每一个牌坊都有故事,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文化根脉的跳动是实现活化利用的驱动力。一座城、一条街,要促进文旅发展、商业繁荣,就必须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文化的根、感受文化的脉。④“晚上没事了,沿着古城走一走,真是有灵气!”茶入盖碗,沸水冲泡,郭金耀一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让传承千年的文化浸润在城市肌理中,如此,古城定会绽放新光彩,持续“潮”起来。(摘编自李洪兴《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人民日报》2024年6月18日)材料三:①灯光渐暗,音乐渐起,江西南昌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里座无虚席。追光灯再度亮起,演出现场氛围升温。台上相声演员长褂一甩,抛出精心设计的“包袱”,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边品茶、一边互动,品味用南昌方言讲述的历史和故事,体验感“拉满”。让旅途充满“文化味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旅行时的选择。②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走进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寻找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头戴簪花、身着马面裙在福建泉州古城找寻“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踪迹;跟随电影《长安三万里》在陕西西安感受大唐盛世的万千气象……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人们的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转变。③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文化体验越来越成为他们注重的旅游内容。一项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的调查显示,选择旅行目的地时,超过七成的受访者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含量,如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文旅”在“旅”也在“文”,如何更好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④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丰富多彩,地方文化各具特色,这也恰恰构成了各地吸引游客的独特文化魅力。因此,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需要注重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县域旅游走红,许多县城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这背后,既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域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渐成熟等共性因素,也在于不少县城不断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了游客目光、提升了旅游品质。在河北正定县,独具韵味的古城、古香古色的巡游表演,让“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在湖北竹溪县,立足非遗山二黄戏曲打造的武陵不夜城给游客带来充满国风和烟火气的独特体验。从实践来看,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不“复制粘贴”、避免同质化,才能以有活力、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激发文旅新动能。⑤推动文旅融合,并非只是原封不动地对文化进行呈现,而是要在守住历史文脉、文化精粹之“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达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目的。比如,参观博物馆渐成风尚,许多观众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而是希望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这就要求博物馆在深入研究文物特点与价值的基础上合理布展,用好智慧导览、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新手段,以深入浅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文物故事。再比如,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借助新潮的玩法、丰富的民俗、个性的文创“出圈”,密码也正在于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守正创新,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历史文化更加可感、可知、可参与,这同样是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儿”的内在要求。⑥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更好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既符合广大游客期待,也将孕育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摘编自邹翔《“文旅”在“旅”也在“文”》,《人民日报》2024年6月17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狂飙》《繁花》《我的阿勒泰》等电视剧的热播,使得拍摄地迅速“出圈”,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当地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B.作为土生土长的潮州人,郭金耀不仅热爱这座古城,更欣喜于它的点滴变化,认为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C.作为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茶馆吸引游客远道而来,茶馆里座无虚席,这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让旅途充满“文化味儿”有关。D.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河北正定县成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成为网红旅游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座古城如果要持续“潮”起来,就必须保护好城市文化遗存,并对它活化利用,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根脉的跳动。B.现在人们的旅游充满了“文化味儿”,旅游不再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看旅游目的地的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C.如今旅游业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推动文旅的融合,是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D.近年来,影视助力文旅的跨界融合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借助影视作品营销城市的队伍中。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第⑤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浙江湖州利用先民们在沿海盐碱地上发明的筑墩栽培技术,结合现代智能化温度控制与雾喷节水灌溉技术,解决了柑橘种植难题,让小柑橘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B.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将当下流行审美作为绒花配色基调,把水墨画表现方式和绒花制作手艺结合起来,设计出诸多新样式,博得广泛赞誉。C.歙县将传统徽文化与现代戏剧演出巧妙结合,把千年徽州古城设置为演出剧场,推出“徽州府有囍”沉浸式戏剧演出,激发城市商业活力。D.画家李方玉在临摹馆藏兰竹花鸟作品真迹的基础上,不断观察写生,感悟自然,反复实践、锤炼,画出有新面貌、新意境、新情趣的竹画作品。4.如何“原汁原味”地对古城进行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4分)5.小李的家乡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在国庆假期客流量不足。请根据三则材料,对其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提出合理建议。(6分)【答案】1.B2.B3.C4.①保留古城本来的面貌,保持其典型风格与特色不被外部世界所改变;②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让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展示;③讲好文化故事,让游客深入了解和感受文化的根脉。④将文化保护和传承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活,使文化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5.①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旅游品质。②特色资源挖掘:积极挖掘或整合自然、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质。③守正创新:紧跟人们的旅游需求,依托新技术新手段,对旅游体验形式加以创新。【解析】【导语】文章通过三则材料探讨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材料一强调影视作品在城市推广中的作用,剧集和城市的互动,推进了文化与经济的双重繁荣。材料二对潮州古城进行了详细描绘,展现了通过保护传统文化来提升城市魅力和活力的方法。材料三则强调文化在旅游中的核心地位,并指出创新与传统结合的重要性,鼓励地方通过独特文化产品吸引游客。这种三者结合的视角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郭金耀不仅热爱这座古城,更欣喜于它的点滴变化”错误。结合材料二“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郭金耀一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可知,选项“更欣喜”无中生有。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旅游不再是‘看山看水看风景’”错误。根据材料三第②段“旅游不再只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日益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转变”可知,旅游不仅仅是“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增加了更多的文化体验,但并不是完全取代了传统的观光旅游。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第⑤段的中心论点是:推动文旅融合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浙江湖州利用传统技术结合现代科技发展柑橘种植,属于农业科技创新,与文旅融合无关。B.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结合现代审美设计新样式绒花,体现了传统技艺的创新,但与文旅融合没有直接关系。C.歙县将传统徽文化与现代戏剧演出结合,推出沉浸式戏剧演出,激发城市活力,这正是“在守住历史文脉、文化精粹之‘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体现。D.画家李方玉在临摹传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属于绘画艺术领域的创新,与文旅融合无关。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概括归纳要点的能力。①保护古城格局:根据材料二第①段“格局一直没变”“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自外而内,古城格局充满了‘立体感’”可知,通过保持古城的原有格局不变,包括城墙、城楼、江水古桥、小巷老厝等元素,确保古城的“立体感”和整体风貌得以完整保留。②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根据材料二第②段“上面的部分亭台楼阁被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演示,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可知,通过设置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的常态化演示等方式,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让这些遗产得到展示和传播。③讲好文化故事:根据材料二第③段“牌坊街的每一个牌坊都有故事,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可知,通过讲述每个牌坊背后的故事,让游客感受到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城的文化魅力。④文化融入城市生活:根据材料二第④段“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让传承千年的文化浸润在城市肌理中,如此,古城定会绽放新光彩,持续‘潮’起来”可知,将文化保护和传承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示文化,使文化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从而让古城焕发新的光彩。【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整合运用文中信息,提出见解建议的能力。①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材料三第④段“一段时间以来,县域旅游走红,许多县城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这背后,既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县域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渐成熟等共性因素”的经验总结可知,小李的家乡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旅游品质。②特色资源挖掘:根据材料三第④段“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丰富多彩,地方文化各具特色,这也恰恰构成了各地吸引游客的独特文化魅力”可知,各地风貌特点、地方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所以小李的家乡应积极挖掘或整合自然、文化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旅游项目中,例如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设置文化体验课程等形式,增加游客的文化体验感,提升旅游品质。③守正创新:根据材料三第⑤段“推动文旅融合,并非只是原封不动地对文化进行呈现,而是要在守住历史文脉、文化精粹之‘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知,要推动旅游发展,就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以小李的家乡应紧跟人们的旅游需求,依托新技术新手段,对旅游体验形式加以创造、创新,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红高粱(节选)莫言①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②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了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③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慢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④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⑤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记忆。⑥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脚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腥甜味愈加强烈,余司令大喊一声:“日本狗!狗娘养的日本!”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⑦拐进高粱地后,雾更显凝滞,质量加大,流动感少,在人的身体与人负载的物体碰撞高粱秸秆后,随着高粱嚓嚓啦啦的幽怨鸣声,一大滴一大滴的沉重水珠扑簌簌落下。水珠冰凉清爽,味道鲜美,我父亲仰脸时,一滴大水珠准确地打进他的嘴里。父亲看到舒缓的雾团里,晃动着高粱沉甸甸的头颅。高粱沾满了露水的柔韧叶片,锯着父亲的衣衫和面颊。高粱晃动激起的小风在父亲头顶上短促出击,墨水河的流水声愈来愈响。(选自《红高粱家族》,有删改)文本二: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在拉丁美洲所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是在小说领域表现得比较突出。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思路,一些作家努力将现实投放到了虚幻的气氛之中,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从而使得现实被一层光怪陆离的外衣所笼罩。魔幻现实主义是在文学作品中插入了许多神奇和怪诞的幻想,整个画面也呈现出真假难辨、虚实不分的情况。莫言作品中有着一定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这与莫言对于拉美文学的理解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他的作品又结合了自身特有的一些语言特点,是一种情境澎湃的感情倾诉,这和莫言自身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读者在读莫言作品的时候,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莫言小说中所富有的穿通力的语言,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莫言这种文学作品所展示出来的魅力和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有着很大的关系。(节选自《莫言作品:魔幻现实主义》)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与《荷花淀》都以普通农民抗日的故事表现中国人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我奶奶”内外兼美,她既有魅力,又怀有民族大义,是一个杰出的女性形象。C.文本一第④段中“我”的感悟表达出作者对父老乡亲的理性思考和复杂的情感。D.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的现实被虚幻的外衣所笼罩,《百年孤独》就是这样的小说。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中“我父亲”“我奶奶”兼具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功能,既使叙述显得真实,又使叙述比较自由。B.本文与《老人与海》都用大量的内心独白来塑造形象,用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情感世界,丰富了文章的意蕴。C.本文以心理时序来展开情节,以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为中心,以三代人的经历将不同时间的故事融合成一个家族故事。D.第⑦段中“高粱嚓嚓啦啦的幽怨鸣声”写高粱被撞后产生幽怨的心理,赋予高粱以人的灵性,使小说具有魔幻的感觉。8.文本一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环境,请结合第⑤段的描写简要说明。(4分)9.一些魔幻现实主义作者通过在作品中“插入了许多神奇和怪诞的幻想”来表现真实的心理,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答案】6.A7.B8.①“狭窄的土路”,用视觉描写土路很窄;②“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用听觉写人们行军时的寂静;③“幽淡的薄荷气息”“苦涩微甘”“腥甜”,用嗅觉写高粱和在高粱地行军的环境给“我父亲”的感受。9.①幻想奶奶是愈离愈远的岸,表现“我父亲”离母亲越来越远时对母亲的依依不舍。②幻想雾是愈近愈汹涌的海水,表现越来越接近战场时“我父亲”内心的不安。③幻想余司令是船舷,表现“我父亲”对余司令的崇敬仰慕,他觉得在遇到危险时余司令能给予安全感。④幻想“我父亲”奔向了属于自己的墓碑,表现“我父亲”奔向战场时的视死如归。⑤幻想高粱肃然默立,表现看到乡亲们牺牲于高粱地时“我爷爷”对他们的牺牲肃然起敬。【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A.“普通农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错误。根据“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可知,“普通农民”的说法有误。根据“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的场景描写可知,文本中的战争是残酷的,所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错误。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大量的内心独白来塑造形象”错误。内心独白指人的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本文并没有大量的内心独白。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把握能力。“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中“狭窄的土路”,是用视觉描写土路很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中“窸窣声响”描写周围环境的声音,属于听觉描写,写出了人们行军时的寂静。“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中“幽淡的薄荷气息”“苦涩微甘”,“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中“腥甜”,是用嗅觉写高粱和在高粱地行军的环境给“我父亲”的感受。【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中幻想奶奶是愈离愈远的岸,表现“我父亲”离母亲越来越远时对母亲的依依不舍;幻想雾是愈近愈汹涌的海水,表现越来越接近战场时“我父亲”内心不安;幻想余司令是船舷,表现“我父亲”对余司令的崇敬仰慕,他觉得在遇到危险时余司令能给予安全感。“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中幻想“我父亲”奔向了属于自己的墓碑,表现“我父亲”奔向战场时的视死如归。“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中幻想高粱肃然默立,表现看到乡亲们牺牲于高粱地时“我爷爷”对他们的牺牲肃然起敬。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后唐庄宗有二臣焉:李嗣源、郭崇韬也。嗣源挟震主之威,得国兵之权,执之而不释也。庄宗无以夺之,而稍忌其逼。崇韬有大功于国,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庄宗苟能挟所可倚而制所可忌,则嗣源虽怀不自安,而有顾惮,非敢辄发也。庄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倚,故崇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使其营自救之计乃求将其征蜀之兵庄宗归国中之师属之而西。崇韬捷奏才上,而以谗死矣。庄宗知得蜀足以资其盛强,而不知崇韬之死已去嗣源之畏。故邺下之变,嗣源以一旅之众,迁大器易若反掌。使崇韬之不死,虽嗣源之强,亦何以御之?嗟乎!人臣之祸,起于操权,而速祸之权,莫重于制兵。崇韬谋避祸自全,而方求执其兵,此于抱薪救火者何异也?(节选自《何博士备论·郭崇韬论》)材料二:后唐庄宗初得天下,欲立爱姬刘氏为后。庄宗虽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乱,然顾典礼人情,亦难其事。群臣虽往往阿谀,亡学术,然亦无敢当其议者。豆卢革为相,郭崇韬为枢密使,崇韬功高迹危,思为自安计,而革庸懦无所为,惟谄崇韬以自安,因相与上幸言刘氏当立。刘氏既立,黩货蠹政,残贼忠良,天下遂大乱。呜呼!革不足言矣,崇韬佐命大臣,其请立刘氏,非有他心也,不过谓天子所宠昵而自结焉。然唐之亡,实由刘氏,是亡唐者崇韬也。后唐之先,皆有勋劳于帝室。晋王克用百战以建王业,庄宗因之遂有天下。而崇韬顾区区之私,引刘氏以覆其社稷。(节选自陆游《书〈郭崇韬传〉后》)材料三:(郭崇韬)权兼内外,素与宦者不合。时蜀兵寇边,帝遣崇韬与皇子继岌领兵征之。得胜将归,宦者嫉其能,欲害之,私告皇后【注】曰:“郭崇韬恃功在外,将谋反。”皇后以书与子继岌,命杀之。崇韬不能辩,竟死于军中。(节选自《鉴略妥注·五代纪》)【注】皇后:材料二中提到的“刘氏”。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横线处。(3分)使其营A自救之计B乃求将C其征D蜀之兵E庄宗归F国中G之师H属之I而西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以,指没有(办法),与“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的“无以”意思不同。B.大器,指国家、帝位,与“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的“神器”意思相同。C.“亦难其事”的“难”和“耻学于师”(《师说》)的“耻”在句子中都活用为动词。D.区区,指小、微不足道,与“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的“区区”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当时的权臣,李嗣源拥有极高的威望,而且紧握兵权不肯放手,这逐渐引起了庄宗的不满。B.郭崇韬对国家非常忠诚,并且军事才能突出,如能得到庄宗的信任,将有助于后唐政权的稳定。C.庄宗欲立刘氏为后,平日很多阿谀奉承之人都不敢迎合庄宗,其原因之一是此举不合礼制人情。D.豆卢革平庸无能,平时通过讨好郭崇韬来保全自己,因而明知刘氏贪婪,仍迎合了崇韬的做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崇韬谋避祸自全,而方求执其兵,此于抱薪救火者何异也?(2)晋王克用百战以建王业,庄宗因之遂有天下。14.史料互证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史料相互比对、印证,能更准确地评判历史事件。请结合三则材料,综合分析导致郭崇韬身亡的原因。(3分)【答案】10BEH11.A12.D13.(1)郭崇韬谋划躲避灾祸来保全自己,但(庄宗)却正在谋求掌握他的兵权,这和抱着柴草去救火有什么不同呢?(2)晋王李克用身经百战来建立帝王大业,庄宗巩固了他(打下的基业)于是拥有了天下。14.①郭崇韬自身位高权重,引起了他人的嫉妒和猜疑。②庄宗对他产生了猜忌,想要夺取他的兵权。③郭崇韬在处理事务时可能得罪了一些人,导致他们在庄宗面前进谗言。④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权力斗争激烈,郭崇韬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三则材料,展现了后唐时期郭崇韬的命运,以及政治权力斗争的复杂性。材料一描述了崇韬因忠见疏而最终遭祸,材料二揭示了其协助刘氏立后的失误,材料三则展现了宦官与皇后共同构陷导致崇韬的死亡。文章反映了权臣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处境和悲剧命运,以及皇权、权臣、内宫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使读者反思政治斗争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让他谋划自救的办法,于是(他)请求率领征伐蜀地的军队,庄宗把国内的军队交给他,让他西征。“营”是谓语,“自救之计”是宾语,故在B处断开。“将”是谓语,“征蜀之兵”是宾语,故在E处断开。“庄宗”是主语,“归”是谓语,“国中之师”是宾语,故在H处断开。故选B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和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意思相同,都是“没有(办法)”的意思。句意:庄宗没有(办法)夺取他的权力。/如果没有办法,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B.正确,意思相同,都是指“国家、帝位”。句意:夺取国家政权易如反掌。/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C.正确,都活用为动词,认为……难;/以……为耻。句意:也认为这件事很难。/以向老师学习为耻。D.正确,意思不同,小、微不足道;/愚拙。句意:而郭崇韬却因为小小的私心。/你怎么(竟然)这样愚拙。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因而明知刘氏贪婪,仍迎合了崇韬的做法”错误,原文是“革庸懦无所为,惟谄崇韬以自安,因相与上幸言刘氏当立”,并没有提到豆卢革明知刘氏贪婪仍迎合崇韬的做法。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自全”,保全自己;“方”,正在;“执”,掌握;“此于……何异也”,固定句式,和……有什么不同呢。(2)“以”,来;“因”,巩固;“遂”,于是;“有”,拥有。【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1)郭崇韬权兼内外,位高权重。在封建王朝,臣子权力过大往往容易引起君主和其他势力的猜忌。如材料三“得胜将归,宦者嫉其能,欲害之”,他的权力引起了宦官的嫉妒,为自己埋下了隐患。(2)在权力斗争中,兵权至关重要。庄宗深知郭崇韬掌握着重要的军事力量,对自己的统治构成潜在威胁。从材料一“庄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倚,故崇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可知,庄宗忽视了郭崇韬的忠诚和才能对国家的重要性,而因为郭崇韬权力过大而猜忌和疏远他,这为郭崇韬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3)材料三中明确提到郭崇韬“权兼内外,素与宦者不合”,宦官嫉其能,欲害之。郭崇韬在政治决策上可能也得罪了其他势力。如在立皇后的问题上,虽然他的初衷可能只是为了自保而迎合庄宗,但这一行为却引起了一些大臣和民众的不满。材料二中提到“刘氏既立,黩货蠹政,残贼忠良,天下遂大乱”,郭崇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得罪了一些忠良之士。(4)从材料一“后唐庄宗有二臣焉……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可知,后唐时期,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庄宗、李嗣源、郭崇韬等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权力关系。材料二中提到“群臣虽往往阿谀,亡学术,然亦无敢当其议者”,可见当时政治风气败坏。在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在激烈的权力争斗中,郭崇韬就成为权力争斗的牺牲品,最终身亡。参考译文:材料一:后唐庄宗有两位大臣:李嗣源和郭崇韬。李嗣源拥有震慑君主的威望,掌握国家军队的权力,掌握权力而不放手。庄宗没有办法夺取他的权力,渐渐忌惮他的威胁。郭崇韬对国家有大功,忠诚而可以依靠,也是李嗣源所畏惧的人。庄宗如果能够依靠可以依靠的人来控制所忌惮的人,那么李嗣源即使心中不安,也会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发动叛乱。庄宗知道李嗣源所忌惮的却不知道可以依靠的人,所以郭崇韬因为忠诚而被疏远,谗言和嫉恨日益急迫。让他谋划自救的办法,于是(他)请求率领征伐蜀地的军队,庄宗把国内的军队交给他让他西征。郭崇韬捷报刚刚呈上,就因为谗言而死了。庄宗知道得到蜀地足以资助自己的强盛,却不知道郭崇韬的死已经去除了李嗣源的畏惧。所以邺下之变,李嗣源凭借一旅的兵力,夺取国家政权易如反掌。如果郭崇韬不死,即使李嗣源强大,又拿什么来抵御他呢?唉!臣子的灾祸,起源于掌握权力,而加速灾祸的权力,没有比掌握兵权更重要的了。郭崇韬谋划躲避灾祸来保全自己,但(庄宗)却正在谋求掌握他的兵权,这和抱着柴草去救火有什么不同呢?材料二:后唐庄宗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想要立宠爱的姬妾刘氏为皇后。庄宗虽然出身夷狄,又承接天下大乱,然而顾及典礼人情,也觉得这件事很难办。群臣虽然常常阿谀奉承,没有学问,然而也没有敢迎合他的提议的人。豆卢革担任宰相,郭崇韬担任枢密使,郭崇韬功劳高而处境危险,想着为自己谋求安稳的办法,而豆卢革平庸懦弱无所作为,只是谄媚郭崇韬来保全自己,于是一起上奏说刘氏应当立为皇后。刘氏被立为皇后后,贪污财物败坏政事,残害忠良,天下于是大乱。唉!豆卢革不值得说,郭崇韬是辅佐帝王的大臣,他请求立刘氏为皇后,没有别的心思,不过是认为天子宠爱的人而自己去结交罢了。然而唐朝的灭亡,实际上是因为刘氏,所以灭亡唐朝的是郭崇韬。后唐的先辈,都对皇室有功劳。晋王李克用身经百战来建立帝王大业,庄宗依据他打下的基业于是拥有了天下。而郭崇韬却因为小小的私心,引荐刘氏而颠覆了国家。材料三:(郭崇韬)权力兼管朝廷内外,一向与宦官不合。当时蜀地的军队侵犯边境,皇帝派遣郭崇韬和皇子李继岌率领军队征伐他们。得胜将要回来的时候,宦官嫉妒他的才能,想要谋害他,私下告诉皇后说:“郭崇韬倚仗功劳在外面,将要谋反。”皇后写信给儿子李继岌,命令他杀死郭崇韬。郭崇韬不能辩解,最终死在军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闰之的思念之情,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亦代指月。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中“飞雪”和“杨花”互为比喻,富有美感,形象贴切,文思巧妙。B.上阕将过去与现在结合,“犹”字体现了等待丈夫还家急切心情。C.下阕借“明月”“风露”等意象表达了妻子内心的宁静与思念之情。D.下阕结尾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栖燕映衬单栖人,更显孤独寂寞。16.词题表明“代人寄远”,这样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C16.①词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假托妻子的口吻而作此词;②这种委婉含蓄的抒情手法,③将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更加哀婉动人。【解析】【导语】这首词展现了苏轼离家在外时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上阕借杨花、飞雪描绘春尽依旧未见归家的苦楚;下阕通过邀月对酒、风露透窗,寄托对妻子的深情,结尾以双燕映衬单栖自伤,情感真挚动人,写景抒情相得益彰。【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表达了妻子内心的宁静与思念之情”错误,以“明月”表达思念之情,以“风露”表达相思而不得见的凄凉、惆怅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的能力。①“代人寄远”的形式巧妙在从对方着笔,借家中的思妇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词人自己的思归之情。上片以思妇之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料反惹惆怅的情景。②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③本词从对方着笔,以思妇的口吻,诉说想念在外奔波的丈夫,以此来表达词人自己的思念之情,将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婉曲动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强国复兴的重大使命,道阻且长,应时刻铭记《〈论语〉十二章》中的古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面对灾情,消防队员集结出征,奔赴前线,让人想到《无衣》中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共赴国难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常借“白发”来表达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修我甲兵与子偕行(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尘满面鬓如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毅、偕、青、暮、鬓、潦、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40年,日本侵略军占领越南后,频繁轰炸昆明。一幕幕①的场景,是他今生不曾抹去的痛。王希季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的决心,在20世纪40年代末,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就读于动力与燃料专业。1950年初春,29岁的王希季拒绝了美国数个电厂待遇优厚的工作邀请,踏上了驶回祖国的邮轮。当这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仰望太平洋上空的满天星斗时,怀揣着“建立大电厂,解决中国工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的理想的他,或许没有想到十年后,由他主持研制的中国首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将刺破浩瀚苍穹。王希季说:在太空这个世界各国争夺的新领域,中国不仅要有②,更要扩大到一片之地。为国家需求,他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地基。③,志在千里。如今,已经101岁高龄的王希季,仍在为我国航天事业作贡献,关心着“中国制造2025”,研究着“互联网﹢航天”的新项目。王希季用一生的奉献,践行了他的誓言: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答案】18.①惨绝人寰②一席之地③老骥伏枥19.示例:在20世纪40年代末,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决心的王希季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后就读于该校动力与燃料专业。20.构成:①本体是“我”,即把一生奉献给航天领域的王希季,喻体是“太空的铺路石”。②“铺路石”的意思是用于铺路的石子,它默默无闻地承受压力,点明了本体与喻体之间不屈不挠、甘于奉献的相似性。表达效果:③王希季在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地基。④这个比喻句,表现了王希季虽然在航天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却不居功自傲的高贵品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修饰日军轰炸的惨烈场景,可填“惨绝人寰”。惨绝人寰:惨状几乎为世间所无,形容悲惨到了极点。第②空,语境是说要争夺太空这个新领域,首先要争夺到一小块地方,其次再“扩大到一片之地”,可填“一席之地”。一席之地:一张席子那么大的地方。比喻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一个位置。第③空,结合“志在千里”可知此处填“老骥伏枥”。老骥伏枥:衰老的骏马即使卧在马槽旁,心也有想着驰骋千里,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然有雄心壮志。【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短句变成句,要先找出一个主干句,再把其他句子变成修饰语加进去,注意衔接要连贯、自然。所给句子中“王希季……就读于动力与燃料专业”可以作为主干句;把“在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时间状语提到句子前面;“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的决心”可以作主语“王希季”的定语;“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后面加个“后”让它变成时间状语,放到“就读”前面。整理句子为:在20世纪40年代末,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决心的王希季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后就读于该校动力与燃料专业。【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王希季用一生的奉献,践行了他的誓言: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一句中,“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运用了比喻手法,构成是:“我”,也就是“王希季”是本体,“铺路石”是喻体。二者的相似点:“铺路石”本义是指在架桥、铺路、地基中用于底层的石头,其特点是抗压、坚韧。而王希季“为国家需求,他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地基”,他的不屈不挠、甘于奉献、默默承受压力,都与“铺路石”具有相似性。效果:运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王希季“为国家需求,他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地基”,即在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地基;同时用“铺路石”的默默无闻,歌颂王希季虽然在航天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却不居功自傲的高贵品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赖床一族”认为,多睡一分钟或多躺一分钟就可以给身体多充一分钟电,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赖床一分钟当然是可以的。①,可以让身体有一个从沉睡到清醒的过渡,因为睡眠期间血液循环较慢,醒来后需要稍停片刻,可以伸个懒腰,轻轻活动一下四肢,让血液循环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防止瞬间起床造成脑供血不足以及血压波动而出现头晕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适度赖床的时间不宜超过一刻钟,而在这一刻钟里,应尽量让自己慢慢清醒,而不是再度入睡。许多赖床族都会在醒来之后还要再睡上半小时左右,②。因为,人体的睡眠周期每90分钟循环一次。如果早上自然醒来,继续赖床,就会重新进入一个90分钟的睡眠循环,所以赖床30分钟或40分钟醒来后,反而会让人变得无精打采,甚至还会头晕恶心。我们在睡眠过程中,大脑皮质是处于抑制状态的,如果赖床,就会造成大脑皮质过长时间的抑制,从而导致大脑的供血不足,于是③,就会感到头昏脑涨,没有精神。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加点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下,我们在青海的黄河旧道上拍摄。B.《黄河安澜》让我们了解了“黄河宁,天下平”的当代故事。C.为找到原汁原味的音乐,我们从上海昆剧团邀请来昆曲表演艺术家。D.在彼此的监督和鼓励下,我们宿舍四人全部考研上岸。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案】21.B22.①适度赖床②这是不可取的③赖床醒来之后【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加点处的“我们”是泛指。ACD三项的“我们”均为特指。B.“我们”为泛指。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由“可以让身体有一个从沉睡到清醒的过渡……”可知,后文说的是“赖床”的好处,再结合“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适度赖床的时间不宜超过一刻钟”的提示可知,此处可填:适度赖床。②由“因为,人体的睡眠周期每90分钟循环一次。如果早上自然醒来,继续赖床,就会重新进入一个90分钟的睡眠循环,所以赖床30分钟或40分钟醒来后,反而会让人变得无精打采,甚至还会头晕恶心”可知,后文说的是“醒来之后还要再睡上半小时左右”的不良影响,故此处可填:这是不可取的。③结合“如果赖床,就会造成大脑皮质过长时间的抑制,从而导致大脑的供血不足”的语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