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通史阶段特征总结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时期—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时期(远古至约公元前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2)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1年)农耕文明的奠基时期政治上,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进入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西周工商业由官府垄断。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农耕文明的形成时期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开始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思想流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1)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王国势力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七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2)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牛耕推广,汉代出现了毯车和代田法。汉代的炒钢技术和青瓷制造技术表明了手工业的进步。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3)科技文化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造纸术的改进、《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是汉代科技方面的典型成就。汉代在文学上出现了与“大一统”局面相适应的新文体赋。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国家分裂与民族大交融时期(1)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民族交融加强。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的政治特权,选拔官员看重出身和门第,不注重才能。(2)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发展。(3)科技文化上,此时佛教、道教盛行,三教并行,产生玄学。东晋僧人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东晋顾恺之的绘画讲究“以形写神”,推动了绘画艺术发展。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知识。4.隋唐时期(581——907年)一农耕文明的繁荣发展时期(1)政治上,国家统一局面再次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出现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同时三省分工协作,提高了办事效率。科举制打破了按门第选拔人才的局面,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地方节度使势力迅速膨胀,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最终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此后持续一百多年的藩镇割据的分裂混战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2)经济上,农耕经济繁荣,农业方面南方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方面制瓷技术进步,瓷器取代丝绸成为外贸的代表。唐代商业繁荣,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实行坊市制度,商业贸易受到官府严格控制。(3)科技文化上,佛、道、儒三家思想均得以发展,儒学地位受到挑战。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加强了这一时期中外之间的文化交融。科技发达,雕版印刷术和火药技术出现。唐代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成就突出,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名家和阎立本、吴道子等绘画大师。5.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时期(1)政治上,政局上由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大一统,制度上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宋代分割相权,削弱地方官的权力,解决了地方分裂问题。元代实行行省制度,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大变革。(2)经济上,商业发达,宋代坊市的界限被打破,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3)科技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出现促进了儒学的发展。科技走在世界前列,四大发明完成并外传。元代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文学形式上出现了词和散曲。艺术上有苏轼等书法家,还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6.明清时期(1368—1840年)——农耕文明的发展与迟滞时期(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宰相制度被废除,出现了内阁、军机处,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市镇,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3)科技文化上,出现“承古萌新”的特点,传统儒家思想遭受批判,出现了反专制的进步思想。传统科技处于总结阶段,出现了《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明清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是小说,更能适于市民生活需要。文人书画成就突出,京剧出现并成为流行全国的剧种。二、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从爰琴文明至技艺复兴前)1.古希腊、罗马时期一西方民主政治与人文精神的源头(1)经济上,奴隶制经济为基础,手工业、对外贸易发达。(2)政治上,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3)文化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使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产生并发展,同时罗马法中也蕴含此种精神。2.漫长的中世纪(5—15世纪):指欧洲的封建社会,天主教会拥有最高的权力,实行蒙昧主义、禁欲主义,教权、神权高于王权。三、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1.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这一时期中国在西方列强冲击下,被迫打开国门,出现民族危机,但是中国社会对此反应有限。(1)政治上,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2)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农副产品,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思想文化上,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4)社会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服饰上,西装传入,长袍马褂仍流行;饮食上,出现西餐馆、面包房;住房上,租界出现西式住宅;交通上,出现轮船;大众传媒上,在华传教士办报°1.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冲击持续加剧,社会各阶层围绕民族独立与实现近代化两大任务展开探索。(1)政治上,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到一起,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西方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获得大量在华权益,同时列强在国内忙于政治经济改革。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先后爆发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至20世纪初两大社会矛盾开始交汇,中国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民主革命成为20世纪初的进步潮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后革命果实落人袁世凯手中后,中国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经济上,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列强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3)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维新派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为思想解放奠定基础。(4)社会生活上,外国生活方式逐步传入中国,中国的近代教育与交通运输业在这一时期开始起步。①西餐馆开办、西餐成为时尚。②服饰:中山装。③习俗:断发易服,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废止缠足,婚姻自由,社交礼仪和称呼西化,西方节日传入。④行:铁路唐胥铁路,公路20世纪初期上海出现汽车,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近代中国第一架飞机,航运业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邮政1896年创办大清邮政局。⑤通信:1877年有线电报架设,1882年电话传入。⑥报刊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民报》,资产阶级激进派创办《新青年》。⑦电影1896年放映西洋影戏,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2.1919—1927年——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深入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开展。(1)政治上,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开始,但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革命转入低潮。北洋军阀政府逐渐被南京国民政府取代。(2)经济上,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又迅速萧条。(3)社会生活上,汽车在各大城市成为权贵、富商的代步工具,京津航线开通,民航业获得较快发展。3.1927—1937年——国共的十年对峙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迎来黄金十年,近代化进程加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共阶级矛盾向中日民族矛盾转变。(1)政治上,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开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建立革命根据地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围剿”与反“围剿'‘是国共双方的主要军事斗争形式。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长征。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2)经济上,南京国民政府推进经济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开始出现。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革命,农民分得土地,农村经济有所发展,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13)思想文化上,以报刊为主阵地,进步思想与反动思想在思想战线展开激烈斗争。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中国革命。(4)社会生活上,京津地区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中国电影业成熟,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门935年《渔光曲》获国际荣誉;《义勇军进行曲》传唱;中共创办的《红色中华》等报刊与国民党创亦的《中央日报》等报刊针锋相对。4.1937—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最终胜利;官僚资本主义逐渐膨胀;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1)政治上,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日。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日益壮大起来。(2)经济上,战乱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劫难,大批企业内迁。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疯狂经济掠夺。官僚资本日益膨胀。(3)思想文化上,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反抗意识。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4)社会生活上,《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创刊。6.1945—1949年——解放战争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国共阶级矛盾再度激化,中共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思想有新的发展。(1)政治上,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努力,政治斗争是国共斗争的主要形式。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中共经过了防御、反攻、决战三个阶段,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2)经济上,美国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处于独占地位.官僚资本压制民族资本,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破产。国民经济凋敝。(3)思想文化上,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4)社会生活上,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民生凋敝,重工业薄弱,公路、铁路、民航业发展缓慢。四、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15世纪至1917年)1.手工工场时代(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行殖民扩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并发展;科学革命、思想解放运动兴起.(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出现(14、15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欧洲封建王权强大,但普遍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展。(2)政治上,欧美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西欧、北美开始确立,荷兰、英国、美国、法国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3)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期间,如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17世纪诞生了经典力学)。(4)国际关系上,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并进一步拓展。2.蒸汽时代(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欧美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欧美各国纷纷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或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代议制多元发展;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社会主义运动兴起。(1)经济上,工业革命发生,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机器生产提供了动力;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德国完成统一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英国则进行了议会改革;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形成一股进步潮流。(3)思想文化上,思想界自由主义兴起(亚当-斯密《国富论》);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逐渐暴露,社会主义学说产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的失望和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生物进化论提出(1859年)。(4)国际关系上,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殖民霸主地位最终确立。3.电气时代(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代议制不断完善并向东方传播;科技迅猛发展,文学艺术繁荣发展。(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迅速。英法:缓慢。日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产生垄断(组织),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政治上,垄断资产阶级开始干预国家政治.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更加健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亚洲觉醒;中国、印度、土耳其);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发展:以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有组织的斗争增加。(3)国际关系上,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经济侵略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4)思想文化上,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迎力(爱迪生与电的应用,爰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印象派绘画与音乐,现实主义)。五、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1.过渡时期(1949年10月一1956年12月)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政治上,巩固新生政权,完成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逐步确立了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1)经济上,恢复国民经济,“一五”计划接近尾声,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经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2)外交上,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基础,其中“一边倒”方针对我国促进经济恢复、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巩固中苏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3)文化上,新中国在思想文化、国防科技、教育方面取得重大成就。2.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政治上,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任务。但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实践中偏向了多、快,因而忽视了客观规律,“左”倾冒进思想抬头。(2)经济上,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外交上,反对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4)文化上,提出“双百”方针,文学艺术创作一度出现繁荣局面,但发展曲折。(5)国防科技上,取得重大成就,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3.“文革”时期(1966—1976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错误(1)政治上,“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被造反派夺权,陷于瘫痪。(2)经济上,工农业生产秩序遭到破坏,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九一三事件后在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主持下,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回升.(3)外交上,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4)科技文化教育上,氢弹研制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双百”方针受到冲击和破坏,文学艺术及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妨碍了科学文化的正常发展。“文革”期间教育战线受到造反派冲击,学生停课,高考制度被取消.4,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政治上,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重建并获得发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2)经济上,对内改革,实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生产关系、所有制结构、经营方式、产业结构和分配方式,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实行对外开放,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扩大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3)外交上,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应对挑战。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与周边国家积极合作,发展睦邻友好关系。(4)科技文化教育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返回地面。针对教育改革,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并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六、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今)L现代化的探索(1917年十月革命一1945年二战结束)——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这一时期,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1)政治上,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处于武装对峙与竞争共处状态,一方面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并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也不断完善其政治体制,经历了由相对稳定到危机动荡的社会交替。(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0565-2025无损检测涡流检测总则
- GB/T 45479-2025锰矿石与锰精矿氧化钾、氧化钠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
- 贷款中介与代理合作协议范本
- 体育个人课题申报书
- 掌握项目管理考试的技能关键试题及答案
- 掌控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学习策略试题及答案
- 课题申报书 爱国
- 答题技巧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实战模拟注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企业如何打造强势品牌计划
- 广东省珠海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无答案)
- 2024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发展研究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3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5年融媒体中心招聘考试笔试试题(60题)附答案
- 湖南省2025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商业地产项目整体经营方案
- 旅行社代订业务合同模板
-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A卷 基础夯实)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单元测试AB卷(含解析)
- 2025年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车辆维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