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第1课时稳态的生理意义
教学助
母酎教法分析明谭标分条解读现“数法”
教区I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I.理解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
2.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3.简述稳态与正常生命活动的关系。
・课标解读
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3.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地位
本课时包括稳态的概念、稳态的意义、细胞外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这些内容是学习
生物个体的稳态中人、动物及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结构基础。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
考查。
•教法指导
I.本节的内容很抽象,较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图片、多媒体动画、探究
实验等手段,并对每个知识点提出相关的几个问题,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分析再进行归纳总
结,这样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具
体任务的驱使下,学习更有目的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内环境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先出示血浆的实物并回忆磨出水泡的情景,再利用直观
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图中各种结构和成分,为学生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内在联系打下
基础。联系被蚊子咬后起疱的情景,再结合演示人体循环系统整体图的多媒体动画,引导学
生观察、分析、归纳,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关系并画图,这样可以培养
学生的读图和图文转换能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很抽象,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先组
织学生完成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浓度(0.9%的NaCl溶液、蒸储水和10%的NaCl溶液)溶液中
的形态和血浆对酸碱物质的缓冲作用的实验,再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激发了学生学习
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现象分析的能力。内环境与外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内容则以课堂讨论解决知识问题、课后建构模型巩固知识的形式呈现,促进学生学
习方式的转变。
教案设
敖学方案设计设数索流程细解导学案
计区I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1.章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
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
2.节题和课时题的引入,可利用发生于2013年4月20号上午8时2分卢山县的地震,
设问埋在废墟中的伤员。时间较长,其身体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进行调节引入,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I2T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步骤1:
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章和本节课题。=步骤2:展示内环境示意图,引导
学生观察并识别图中的结构和成分,讨论归纳内环境的成分。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
分析内环境的内涵及其成分的关系、判定方法。自主完成例1。=步骤3:用Hash动画展示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讨论归纳物质出入细胞的途径。让学生完成【课堂互
动探究】探究2中的例2。
步骤6: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
参看【本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仁步骤5:抢答方式完成【正
误判断】并分组互评【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题。仁步骤4:通过分析教材Pi3“图
2-2维持血压稳态的负反馈调控过程”,让学生讨论完成【课堂互动探究】探究3的问题
导思。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例3的解答。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3.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重点)
2.稳态与正常生命活动的关系。(难点)
自主学
彳果的自主导学理教材自查自测固••基础”
习区♦
■fl......................一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内环境)
1.内环境的作用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
内互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组成
3.内环境
(1)概念: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3)三者关系:血浆?组织液一淋巴
||思考交流II
内环境的三种组成成分中哪一种最活跃?为什么?
【提示】血浆。因为组织液和淋巴要通过血浆的循环完成物质交换。
知识21稳态
1.概念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
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调节机制一反馈调节
(1)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2)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3.意义
(1)稳态是人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
(2)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正课到面
1.体液包括尿液、消化液。(X)
【提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尿液、消化液不属于体液。
2.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血红蛋白、代谢废物、气体、激素及各类营养物质。(X)
【提示】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X)
【提示】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成分不完全相同,血浆含有的蛋白质较多。
4.稳态是人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
(J)
彳果堂互动探究合作探
破疑难师生互动找“知肱”
究区I
E一细胞外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联系
【问题导思】
①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②血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什么?
1.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关系如下图:
组织细胞
1.人体的外分泌液不属于体液。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
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运输到体外和消化腔的液体,包括各种消化液、泪液、
汗液等。
2.尿液既不是体液,也不是外分泌液。尿液是由原尿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后形
成,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及代谢废物,是人体的一种排泄物。
3.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膀胱腔、输卵管腔都属于外界环境。
2.细胞外液各成分的比较
成分
项目组织液血浆淋巴
不
同
点
存在部位组织细胞
之间血管淋巴管
生活在其中
的细胞种类各种组织
细胞各种血细胞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等
化学成分蛋白质
含量很少蛋白质
含量较多蛋白质
含量很少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人体的内环境,
相同点
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3.细胞外液三种成分的相互转化
(1)由于毛细血管分布于组织间隙,而且毛细血管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
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如水、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因此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2)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这些物质一旦
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因此,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是单向的,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
4.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所处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淋巴或血浆
名师点拨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营养不良1
f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肾小球肾炎J
组织水肿
过敏反应
淋巴循环受阻一组织蛋白增多f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例M(2013・徐州检测)如图为人体内肝脏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2、4、6、7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B.3生活的内环境是2,5生活的内环境是6
C.2中运输的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等可以经过4进入1
D.图中的2和4可以相互转化,4和6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
【审题导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准确识别图中1〜8的结构:1表示组织细胞,2表示
血浆,3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4表示组织液,5表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6表示淋巴,7表
示细胞内液,8表示红细胞。
【精讲精析】
选项分析判断
A图中2、4、6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连同7构成了体液,故A错误
B3生活的内环境应是2和4,5生活的内环境应是4和6,故B错误
C内环境可以运榆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以及调节物质,故C正确
2和4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相互转化,4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可以成为6,而
D
6只能通过淋巴循环经过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2,故D错误
【答案】C
.............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
交换的媒介
【问题导思】
①内环境有什么作用?
②多细胞动物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哪些?
1.内环境的作用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的媒介。细胞可以通过内环境不
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通过内环境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
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可用下图表示:
组织细胞,、内环境,外界环境
-M物
——02
fCOj'HzO
JLO、无机盐、
<耳手旁细胞外液><尿索等
废物在吩*用0、尿素、
无机盐等
(1)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区别:
单细胞动物:直接(细胞外界环境)
多细胞动物:间接(细胞内环境外界环境)
(2)多细胞动物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
统。其他器官与系统间接参与,也都是不可缺少的。
名师点拨
几种物质进出细胞的途径
1.营养物质(如水、葡萄糖、氨基酸等)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取循环系统运输加如从吊毛加右母毛细血管壁内如流
-----血浆-----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组织液
细胞膜〃EUA/
----►细胞内
、后七呼吸道吼的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步循环系统运输如如从防壬如小每
2.氧气--肺泡------血浆------------*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壁用如宏细胞膜加弥也线粒体膜处始在山
----"组织液---->细胞内----"线粒体内
。X.细胞膜加毛细血管壁『沙
3.尿素--►组织液-----血浆
皮肤汗蚯泌汗液
循环系统的运输J
------------►S肾脏肾理过原尿
肾小女吸收尿液
卜例鼻(2012.南京联考)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审题导析】
(1)图中①②③表示系统,分别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2)图中④⑤表示物质,④表示细胞需要的物质,⑤表示细胞不需要的物质。
(3)图中⑥表示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精讲精析】
选项分析判断
一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中
A
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A错误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B
B
错误
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CO2及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C
C
正确
一⑥可用简明语言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D错
D
1天
【答案】C
…_稳态
【问题导思】
①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②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如何?
1.概念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
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
态。
2.意义
(1)稳态是人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
(2)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1)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2)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3)举例:当人体血压因某种因素偏离了正常的范围时,人体就会通过负反馈调控,使
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过程图解如下:
4.内环境稳态事实
(l)pH: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变动。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主要由Na卡、
K+和Heo.;、HPOF>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体液的
酸碱平衡。
(2)温度:人的体内温度在37.5°C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C左右。
(3)渗透压:人的血浆渗透压在37℃时,约为770kPa,相当于生理盐水0.9%NaCl的渗
透压。
(4)含水量:正常人血浆的含水量在90%〜92%之间。
(5)血糖浓度: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mmol/Lo
名师点拨
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病状名称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引起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
糖尿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消瘦
高原反应体内缺氧,血氧过低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例图(2012.江苏高考改编)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低引起抽搐
C.寒冷时出现寒战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审题导析】
(1)正确分析内环境稳态出现失调的机理。
(2)稳态失调结果的判定。
【精讲精析】
选项分析判断
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巴管阻塞使水分过多地存在于组织液中而出现组
A
织水肿,A正确
B血液中Ca2+浓度过低,会出现肌肉抽搐症状,B正确
C寒冷时,体温降低,打寒战增加产热维持体温,C正确
D腹泻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D错误
【答案】D
本课知识小结
网络构建
l细胞内液
।—内环境稳态一调节机制一反馈调节
I—血浆
细胫卜液械
(内环境)组织液
1-淋巴
成分理化功能
细胞与外
厂1
,界环境进
代
谢
养
节
调
营行勒质交
物
废
质
物质
物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换的媒介
结论语句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不属于内环境的一些液体:尿液、原尿、消化液、汗液、泪液、体腔液、关节液等。
5.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都有一定的变动范围。
7.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省字双基达标随堂练生生互动达“双标”交流学
习区4
1.(2013•伊犁期末)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D.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
【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等。
【答案】C
2.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
血浆=组织液=组粤
、淋巴/内液
A
血浆一淋巴
组&液二望粤
【解析】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互相渗透。毛细淋巴管是一
种壁薄而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
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答案】D
3.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浓度降低,会引起图中
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解析】题干中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则血浆渗透压C组织液渗透
压,组织液会从血浆中渗透吸水,从而使组织液增多。
【答案】B
4.(2012.海南高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j■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解析】
选项分析判断
A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故A错误
B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故B错误
C血浆pH的稳定与HCO]、H2P04'等离子有关,故C正确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13•周口期末)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
题:
①
(1)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o人体红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0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心肌细胞所需营养来自于。(填标
号)
(2)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
标号内存在着物质。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
(5)②与③相比,③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
(6)②内的水分正常情况下以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解析】不同的组织细胞因其所处的部位不同,所处的具体内环境也不同。并非所有
细胞的直接内环境都是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一层细胞围成,因毛细
血管分布于组织液内,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一侧为血浆,一侧为组织液。毛细淋巴管伸入
组织液中,起回收组织液作用,故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一侧为淋巴,一侧为组织液。心肌细
胞所需营养来自于它周围的组织液。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特性,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机
体的调节机制下经常处在动态变化、相对稳定的状态下。
【答案】⑴②和③②③和④③
⑵②③④(3)不会②缓冲(4)③
⑸大分子蛋白质(6)消化液
彳果后知能检测课下测自我评估报"考能"尊修第
一、选择题
1.(2013•平顶山联考)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A.A、B、C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血浆
D.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解析】根据血浆、组织液、淋巴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誓驾血浆幽S淋巴
It
淋巴循环
可以判断A、B、C、D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答案】D
2.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解析】A项输卵管腔、B项胃腔属于体内的外界环境,D项属于细胞内液,都不是
内环境;C项注射胰岛素时是静脉注射,即把胰岛素注入血浆中,胰岛素就进入了内环境。
【答案】C
3.(2012•哈尔滨高二测试)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
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B.Ch、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
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有关知识,上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
A、B、C、D分别表示毛细血管、红细胞、组织细胞和毛细淋巴管;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
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④是淋巴,可以直接进入血浆,但是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
【答案】A
4.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不断更新
B.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C.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实质是要保持内环境的温度、pH
等理化指标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D
5.(2013.毕节期末)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人体稳态遭到破坏,
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高烧不退、腹泻不止
C.细胞代谢紊乱
D.全身肌肉酸痛、头昏脑胀
【解析】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内环境遭到破坏将导致使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C
6.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解析】轻微创伤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致使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水肿。
【答案】A
7.在汶川抗震救灾中,许多志愿者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
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液pH显著下降
B.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蛋白质类食品
D.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
【解析】因人的血液中有缓冲物质,人在剧烈运动后体内产生的乳酸多数被中和,血
液pH不会显著下降,故A错。汗液中有一定量的盐分,所以出汗后要补充一定量的盐水,
故B正确。人体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由于大量运动后体内主要能源物质减少,为尽
快恢复最好进食含糖较多的食品,故C错。酶促反应有最适宜的pH,当人体内环境pH失
衡时,酶促反应会发生变化,致使细胞代谢紊乱,但不一定是加快,故D错。
【答案】B
8.人体在剧烈运动后,会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
B.NaHCCh与乳酸反应,调节pH
C.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
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
【解析】人体在剧烈运动后,产生了大量乳酸,这些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
NaHCCh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分解形成CCh和H?0,使pH
变化不大。
【答案】B
9.(2012.大连高二检测)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
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肌肉注射静脉点滴
J脉-心脏-动脉一回一蠹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
A.①②③①B.②①③②
C.③①②③D.②③①①
【解析】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接着进入血浆和淋巴,在随体液循环到达组
织细胞之前,药物要再次进入组织液中。
【答案】B
10.(2013.安康测试)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
【解析】稳态破坏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影响了细胞内酶的活性。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2012•徐州高二检测)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
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图中的(填图中序号)构成内环境,其中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
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
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3)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
有,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4)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
________物质。
(5)内环境酶促反应正常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和。
【解析】据图,①②③④⑤分别为组织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红细胞内
液。⑴血浆、组织液、淋巴即②③④构成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内侧接触血浆,夕卜侧接
触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
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2)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②与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
含有大分子蛋白质,而组织液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3)据图,A端为进肝脏端,B端
为出肝脏端,经过肝脏的代谢,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营养物
质等,明显增加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尿素等。(4)人体血浆pH常维持在7.35〜7.45之间,酸
碱缓冲物质对于血浆pH的相对稳定起调节作用。(5)酶促反应需要酶的活性正常,而酶的活
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o
【答案】(1)②③④②③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2)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3)氧气、营养物质等二氧化碳、尿素等
(4)7.35~7.45缓冲
(5)适宜的温度pH
12.[实验探究]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
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
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材料:略。
(2)方法步骤
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浓度为0.5%、0.7%、0.9%、1.1%、
1.3%的,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如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
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
(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
试管盐水红细胞形态
10.5%①体积变大,或涨破
20.7%②________
30.9%③________
41.1%④体积缩小
51.3%⑤体积缩小,皱缩
相应的结论
(4)讨论
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
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
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以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还有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本题把
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以已知信息出现,降低了题目难度,同学们可以自我领悟实脸研究的方法。
【答案】(2)①NaCl溶液④红细胞的形态有何变化
(3)②体积变大③维持正常形态相应的结论: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
常形态
(4)①偏高②分组更精细③会影响;生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
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教学助
禺酎教法分析明课标分条解读观"致法”
教区I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I.较为详细地描述人体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过程。
2.理解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人体稳态的关系。
3.举例说明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异常的原因及危害。
・课标解读
1.描述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的过程。
2.说出体温恒定的意义。
•教学地位
本课时内容包括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机制,通过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过程分
析,理解二者与人体稳态的关系及二者调节异常产生的危害;是高考常考的重要内容。
•教法指导
1.本节内容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因此本节的教学突出
健康生活的主题和学生自身的生理现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经过教师精
心质疑,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生命活动的本质
和规律。
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涉及到平衡问题,因此应先分析具体有哪些来源和去路,然后
在分析对这些来源和去路的控制,这样思路和条理比较清楚,学生也容易学习和掌握。这部
分内容可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阅读教材,分析图表,小组讨论,自
己总结出来,然后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生命活动的
调节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敖亭方案设计教案设
设教索流程细解导学案
计区I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
定有什么意义?
2.吃的食物过咸,会感到口渴,喝水过多产生的尿又会增多,对此人体是如何调节的?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4T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1、2、3”。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步骤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寒冷、炎热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总结,
通过例1分析提高。=步骤3:让学生了解课本P%的知识海洋,通过分析、讨论完成【课
堂互动探究】探究2的问题导思,总结水调节的特点,自主完成例2。
4
步骤6: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
参看【本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仁步骤5:抢答方式完成【正
误判断】,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题,并分组互评。仁步骤4:通过分
析课本Pu醛固酮调节示意图,讨论完成【课堂互动探究】探究3的问题导思,总结无机盐
调节的特点,自主完成例3。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描述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的过程。
2.说出体温恒定的意义。1.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的过程。(重点)
2.分析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的机制。(难
点)
自主学
徐的自主导学理教材自查自测画“曼•础”
习区I
知识1|体温调节
1.体温
(1)概念: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大约37℃。
(2)常用测量部位:旦腔、腋窝和直肠。其中直肠的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温。
2.体温差异
(I)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但不超过L工,2〜4时最低,14〜20时最高。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新生儿、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3)体温有性别差异,女性之男性。女性平均比男性高约百£,且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排卵日体温最低。
3.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1)体温过低,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甚至生命活动便止。
(2)体温过高,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出现严重异常。
(3)总之,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IIQ思考交流II
1.为什么人发高烧时食欲不振?
【提示】高烧时,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丧失,导致生命活动出现异常。
娜遽I体温调节的机理
1.含义
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在调节过程中,T
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和甲状腺激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
平衡.
2.结果
立珏动态平衡吗珏
产热散热
3.热量来源和去路
(1)物质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
(2)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旺脏是人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产热量很大;剧
烈运动B寸,骨骼肌的产热量剧增。
(3)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
(4)散热方式: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直接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
环境之间的温差。
(5)调节中枢:下丘脑。
4.体温调节的结构
(1)温度
感受器错误!)
(2)调节
中枢一下丘脑错误!)
2.人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易中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机体散热受阻,从而超出人体体温调节范围,导致机体
体温升商而引起的O
2.尿液的形成
(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其中肾小体包括
肾小球和肾小囊。
(2)尿液的形成过程
而胡联鞠胞球烦浒盾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同泌
血液蛋白质除外星星重吸收弑分泌尿液
3.水分平衡的调节
(1)引起调节的因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
(2)调节中枢:下丘脑。
(3)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4)参与调节的激素:抗利尿激素。
①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
②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③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④作用效果: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
的重吸收,排尿减少,保留体内的水分,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当细胞外
液渗透压下降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减弱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抗吸收,排尿
增多,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恢复正常。
4.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复变函数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有限元与数值计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公共组织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寄生虫学中医文献检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游泳》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呼市二中2025年高三下-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西北师范大学《果蔬加工工艺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调研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绵阳城市学院《施工组织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日语综合能力训练(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地理知识科普
- 幕墙龙骨焊接规范
- 2024年信息安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智慧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云南省昆明市2025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公证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春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课件 第四单元 50有多大
-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教研活动方案
- 家庭安全知识宣传手册
- 实验教学的多维度评价与反馈机制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