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燃烧过程-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与燃尽(锅炉原理)_第1页
煤粉燃烧过程-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与燃尽(锅炉原理)_第2页
煤粉燃烧过程-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与燃尽(锅炉原理)_第3页
煤粉燃烧过程-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与燃尽(锅炉原理)_第4页
煤粉燃烧过程-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与燃尽(锅炉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个区域的火炬情况三个区域的火炬问题气流进入炉膛时温度很低,加热到着火点就开始着火,随着着火煤粉增多,温度上升速度加快。是在着火区和燃烧区中温度上升,在燃尽区中温度下降。气流温度的变化气流进入着火区三个区域的火炬问题当大部分可燃质烧掉后,气流温度开始下降,这时可以认为气流进入燃尽区。在燃尽区内,燃烧放热很少,而水冷壁仍在不断吸热,故烟气温度逐渐下降,到炉膛出口降至1000℃左右。可燃质开始大量燃烧,温度突然很快上升时。火焰中心温度有1600℃左右。气流进入燃烧区气流进入燃尽区三个区域的火炬问题煤粉中灰分的含量在整个过程中是不断增大的。到炉膛出口,飞灰中仍会有很少量未燃尽的碳,但一般不超过飞灰总量的4%,而飞灰则高达96%左右。“”三个区域的火炬问题三个区域的火炬问题O2含量在燃烧器出口处约为21%,到炉膛出口处下降到2%

4%。气流中02的含量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减少,但在燃烧区减少得很快。三个区域的火炬问题R02在燃烧器出口处约为零,到炉膛出口处上升到16%

17%。如图所示焦炭的燃烧时间最长在燃烧阶段中焦炭的燃烧是主要的焦炭中的碳是燃质的主要部分,因而是放出热量的主要来源,并决定其他阶段的强烈程度。燃烧过程关键是燃烧阶段火炬工况在燃烧区都有剧烈的变化,而在着火区,尤其是在燃尽区,变化较缓慢。010203三个区域的火炬问题煤粉制备及燃烧过程分析01燃烧过程经历三个阶段燃烧过程经历三个阶段燃烧阶段准备阶段燃尽阶段3吸热、水分蒸发、挥发分析出、温度升高准备阶段氧气供应不足,风粉混合较差,空间温度较低,需要的时间较长燃尽阶段燃烧阶段是一个强烈的放热阶段混合燃烧阶段12燃烧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大颗粒加热时,挥发分首先析出并着火燃烧,随后焦炭着火燃烧。而煤粉在高温下快速加热时,往往是细小煤粉首先着火燃烧,接着才是挥发分的析出。02煤粉燃烧的空间区域煤粉燃烧的空间区域根据对R90=5%的煤粉试验,97%的可燃质是在25%的时间内燃尽的,而其余3%的可燃质却在75%的时间才燃尽。燃烧器出口附近的区域,着火区为0.3

0.5m;与燃烧器处于同一水平的炉膛中部以及稍高的区域是燃烧区,燃烧区在4m左右;高于燃烧区直至炉膛出口的区域都是燃尽区,而燃尽区却比较长,可达20多米。着火区燃烧区燃尽区煤粉制备及燃烧过程分析任务11.1煤粉气流的着火与强化着火热概述0101着火热概述着火热概述煤粉气流着火热的来源将煤粉气流从初始温度加热到着火温度所需的热量称为着火热。煤粉气流最好离喷口不远就能迅速稳定地着火。着火愈快,充分燃尽。距离燃烧器约300~500mm处着火。煤粉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2~3秒。2.炉内高温火焰的辐射换热1.卷吸炉膛高温烟气而产生的对流换热(主要)着火太迟和着火太早的危害?着火热概述影响着火热的因素初始温度着火温度一次风量煤粉水分影响着火热的因素一方面要尽量降低着火热;另一方面要尽快提供着火热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1、燃烧性质挥发分水分灰分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1、燃烧性质(1)挥发分挥发分低的煤着火温度高,着火热多,达到着火所需的时间也长些,着火点离开燃烧器喷口的距离也长些。挥发分高的煤着火是比较容易的这时应注意着火不要太早,以免造成结渣或烧坏燃烧器当燃用无烟煤、贫煤等低挥发分煤时,为了着火迅速,应提高着火区温度,使高温烟气尽可能多回流一些。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1、燃烧性质(2)水分(3)灰分灰分多的煤,着火速度慢,对着火稳定不利,而且燃烧时,灰壳对焦炭核的燃尽起阻碍作用,所以不易烧透。水分大的煤,着火热多,降低了炉内烟气温度,对着火显然是不利的。炉内烟气温度低,也不利于燃烧化学反应的进行,影响煤粉迅速完全燃烧。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2、一次风温采用高温预热空气作为一次风来输送煤粉,由于提高了煤粉气流的初温,减少了煤粉气流达到着火温度所需的着火热,从而使着火时间缩短。因此在燃用无烟煤、劣质煤和某些贫煤时,广泛采用热风送粉。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3、一次风量和风速(1)一次风量对着火燃烧影响增大一次风量,相应地增大了着火热,对着火不利。减小一次风量,会使着火热显著降低,从而加快着火。但一次风量过低,影响挥发分的着火燃烧,阻碍着火的继续扩展。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3、一次风量和风速(2)对一次风量的要求如果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有矛盾,则应首先考虑输送煤粉的需要。

能满足输送煤粉的需要满足煤粉中挥发分着火燃烧所需的氧量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3、一次风量和风速(3)一次风率一次风量的大小是用一次风率来表示,是指一次风量占炉膛出口相应总风量的百分数。表

各种煤的一次风率推荐值煤种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1010~2020~40>40一次风率(%)15~2020~2525~4540~45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3、一次风量和风速(4)一次风速一次风速过高,必将使着火推迟,致使着火距离拉长而影响整个燃烧过程;而一次风速过低,会造成一次风管堵塞,由于着火提前,还可能烧坏燃烧器。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3、一次风量和风速1确定了一次风量就等于确定了一次风速。一次风速不但决定着火燃烧的稳定性,而且还影响着一次风气流的刚度。(4)一次风速2一次风速过高,会推迟着火,引起燃烧不稳定,甚至灭火。。当一次风速过高,大于火焰传播速度时,就会吹灭火焰或者引起“脱火”。3当然,一次风速过低,对稳定燃烧和防止结渣也是不利的。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4、着火区的温度水平

01020403回流烟气对流加热卫燃带,提高着火区的温度锅炉负荷负荷越低,炉温越低固态排渣炉一般规定最低负荷,在最低负荷以下运行应采取稳燃措施。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5、煤粉气流的着火周界面煤粉气流与烟气的接触周界面愈大,传热量愈多,着火愈快。为此,常通过燃烧器将煤粉气流分割为若干小股,或使气流旋转扩散,以增大着火周界面。燃烧中心区的混合燃烧中心区的混合强化燃烧过程:加强氧的扩散混合不得降低炉温放出大量的热,炉温迅速升高,火焰中心的温度可达1500—1600℃。及时供应二次风加强一、二次风的混合煤粉气流着火后:燃烧速度快。一次风中的氧很快耗尽,碳粒表面缺氧限制了燃烧过程的发展。强化燃烧基本途径大部分煤粉处于过渡燃烧工况。燃烧中心区的混合对二次风要求及时混入,不能过早或过晚分期分批的供应高风速,与一次风保持一定的速度比空气与煤粉的相对速度很小,混合条件不理想推荐的二次风速见表212345燃烧中心区的混合对二次风要求

表2一次风速和二次风速的推荐值(m/s)燃烧器的型式及风速无烟煤贫煤烟煤旋流式燃烧器一次风二次风12~1615~2216~2020~2520~2530~40直流式燃烧器一次风二次风20~2545~5520~2545~5525~3540~55三次风50~6050~60燃烧中心区的混合二次风量当燃用的煤质一定时,一次风量就被确定了,这时二次风量随之确定。二次风速只随二次风量变化。锅炉运行中,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根据煤质和燃烧器的结构特性以最佳方式投入二次风。燃烧中心区的混合配风方式在燃用烟煤及烟煤类混煤时,宜采用均匀配风方式;在燃用无烟煤、贫煤时,“倒塔型”配风方式的着火稳定性和燃烧效率比较高。

正塔型指二次风量

自下而上依次递减;

倒塔型则相反;

腰鼓型指两头小,

中间大,即上、下二

次风量小,而中间二

次风量大。采用“腰鼓型”配风方式燃烧效率高。燃烧中心区的混合配风方式对燃烧影响“正塔型”配风能托起颗粒较粗的煤粉,防止煤粉离析,有效降低炉渣含碳量。进一步影响过热汽温与再热汽温。运行人员可根据煤质和燃烧设备本身的条件,在运行中不断摸索经验、合理组织燃烧器的配风,以适应运行煤质多变的需要。配风方式的影响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燃烧效率;关系到结渣、火焰中心高度的变化、炉膛出口烟温的控制;燃烧中心区的混合二次风温二次风温愈高,愈能强化燃烧,并能在低负荷运行时增强着火的稳定性。二次风温受到空气预热器传热面积的限制。表3热风温度推荐值煤种无烟煤贫煤、劣质烟煤烟煤褐煤热风干燥烟气干燥热风温度(℃)380~450330~380280~350350~380300~350燃尽区的强化燃尽区的强化大部分煤粉在燃烧中心区燃尽,剩下少量粗碳粒在燃尽区继续燃烧。为了提高燃烧过程的完全程度,减少q4损失,强化燃尽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燃烧速度相当缓慢,燃尽过程延续很长,占据了炉膛空间很大部分。燃尽区的强化燃尽区的强化燃尽区的强化主要靠延长可燃物在炉内停留时间τ来保证。选择适当的炉膛容积及火炬长度强化着火与中心区的燃烧改善火焰在炉内充满程度火焰充满程度:火焰所占容积与炉膛几何容积之比。充满程度愈高,炉膛的有效容积愈大,可燃物在炉内实际停留时间愈长。实践证明火焰并未充满整个炉膛。

强化燃尽措施010203燃尽区的强化保证煤粉细度,提高煤粉均匀度。细而均匀的煤粉,使q4损失减小。燃烧过程的强化,很大程度依靠燃烧设备合理的结构与布置来实现。04措施燃尽是关键燃烧是主体着火是前提强化煤粉气流燃烧的各项措施强化煤粉气流燃烧的各项措施在烧无烟煤时,热风温度高达400℃左右。有助于减少煤粉气流所需的着火热,以加速煤粉的着火。一次风率应根据煤种适当控制。强化煤粉气流燃烧的各种措施提高热风温度提高一次风温、限制一次风量措施0102强化煤粉气流燃烧的各项措施强化煤粉气流燃烧的各种措施选择适当的气流速度合理送入二次风在着火区保持高温选择适当的煤粉细度最适宜的一、二次风速二次风混入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