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生活须要法律教学目标(一)确立依据●核心素养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驾驭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敬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看法;逻辑清楚,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相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课标依据“生活须要法律”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详细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同等。”(二)详细目标1.情感、看法、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法律学问学习的爱好;学会敬重法律,遵遵守法律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索,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实力和对问题的归纳实力。3.学问与实力知道生活须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相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三)重难点重点:生活与法律休戚相关,感受生活与法律休戚相关,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加法治观念。难点:了解法治发展的进程,初步培育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相识法治。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体主动地构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基于此理论,在教“生活须要法律”部分时,采纳了活动学习法,设计多样的学生活动,在多样的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借用《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在嬉戏中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中国法律名称,感受中国浩大的法律体系。老师过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治天地,学习“生活须要法律”。(板书课题)学生观赏《中国诗词大会》,初步体会“法”的本义。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自然导入本框的学习主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讲授探究新知一、生活与法律休戚相关【活动一】(多媒体展示活动要求)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亲密相关的法律吗?提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义务教化法、环境爱护法、食品平安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平安法、治安管理惩罚法、婚姻法、未成年人爱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2.假如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提示:假如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平安事故频发。假如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为所欲为,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特殊强调:生活须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老师小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冲突和纠纷,不仅须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须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须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休戚相关。【活动二】探究与共享(见教材P85)儿子六周岁了,该带他去报名上小学了!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内沟通探讨开展活动,选代表发言。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三个角度感受我们的生活与法律休戚相关,进而体会法律对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相关阅读材料,使学生相识到生活须要法律来调整。本活动通过漫画与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法律与生活休戚相关,并使学生意识到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续表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授探究新知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提示:是的,他们都根据法律的要求去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2.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提示:不赞成。因为我们的生活与法律休戚相关,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须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老师小结】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将来的生活。【活动三】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1.把下列内容与对应的法律连接起来。2.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学生回答:略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畅所欲言,自由发言。学生仔细听讲,阅读相关材料,主动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举手回答。学生结合自身阅历,小组内进行探讨沟通,完成表格,并选代表说说感悟。通过“探究与共享”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体会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在生命的每一刻都不能完全脱离法律,并利用相关阅读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续表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授探究新知【老师小结】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需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供应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二、法治的脚步相关链接★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在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个高2.25米的石柱上,直立在巴比伦的神殿里。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思索: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整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提示:习惯。2.法律是在什么状况下产生的?创制法律的目的是什么?提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起先有意识地创制法律。创制法律的目的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老师小结】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起先有意识地创制法律。【活动四】探究与共享(见教材P87)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社会,始终是人们力图解答的一个命题。1.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为什么?提示:没有,因为在古代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古代统治阶级的话就是法律。2.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同等、公允、正义。你期盼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提示:政府:清正廉洁,依法行政;法院:公允公正;社会成员:学法、尊法、遵守法律、用法,自觉遵遵守法律律规定,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主动探讨沟通,并选代表在班内进行发言。学生阅读所示材料,小组成员之间共享沟通心得与体会。利用“相关链接”,帮助学生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理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做铺垫,使学生明确法律的本质。续表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授探究新知【老师小结】什么是法律?产生法律的缘由是什么?含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推断是非曲直、处理冲突和纠纷的标尺。产生的缘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起先有意识地创制法律。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相关链接我国的法治化进程1954年宪法1982年现行宪法1999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将其定位为“中国梦”雄伟蓝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思索: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性的标记事务?答案: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②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③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总目标。⑥2024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答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允、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老师小结】1.什么是法治?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听从法律,遵遵守法律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记。学生观看多媒体流程图,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利用“相关链接”,进入“法治替代人治”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要求和意义。通过“相关链接”,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不断推动法治建设的坚决步伐,理解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增加学生对法治中国的期盼与酷爱之情,并利用相关阅读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续表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授探究新知2.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意义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允、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学问结构展示本节学问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边大学《环境流体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长沙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英语试题含解析
-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涉外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温州医科大学《电影批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流程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纠纷民事诉状起诉书
- 2025年招标师考试合同管理模拟题
- 2025塑料管材购销合同范本
- 给药治疗与护理
- 2025-2030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二模)衢州、丽水、湖州2025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宜昌市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2024
- 水下潜水艇课件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
- 36 阶段统计项目风险管理表甘特图
- 陕西气象部门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2030中国电信增值行业运行状况与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学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实施方案
- 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