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库_第1页
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库_第2页
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库_第3页
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库_第4页
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库

【原卷1题】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病毒(旧),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1.下列关于噬菌体、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共同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能发生基因突变B.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C.遗传物质都是DNAD.组成成分都含蛋白质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分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

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

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原核生物

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

2、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

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

RNA„

【详解】A、噬菌体是DNA病毒、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醛母菌是真核生物,均含有基因,

均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噬菌体是DNA病毒,无细胞结构,故不进行细胞呼吸,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是具有细胞

结构的生物,可进行细胞呼吸,B错误;

C、噬菌体是DNA病毒、大肠杆菌和酵母菌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均是DNA,C

正确;

D、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中存在膜成分等,故组成有

蛋白质,D正确。故选B。

"精准训练"

1-1(基础)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酵母菌细胞中,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

B.在蛙红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都可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C.细胞中的胆固醇、磷脂和维生素都属于脂质

D.HIV病毒和肺炎双球菌两种病原体中都含有RNA聚合酶

【正确答案】B

1-2(基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且主要侵染T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能侵染T细胞与T细胞表面含有的特定受体蛋白有关

B.HIV与T细胞的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

C.培养HIV的培养基应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等

D.HIV的遗传物质进入T细胞后会整合到T细胞的DNA中

【正确答案】D

1-3(二巩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引起鼻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结构包括包膜、核衣

壳、基因组RNA等,其中包膜是上一个宿主细胞的部分细胞膜,核衣壳包括多种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核衣壳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的

B.呼吸道合胞病毒含有磷脂双分子层

C.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D.培养呼吸道合胞病毒需使用含有活细胞的培养液

【正确答案】C

1-4(巩固)放线菌(原核生物)产生的寡霉素能够改变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酶的结构,从而阻断ATP的

合成。据此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线菌合成寡霉素时需要多种具膜细胞器参与

B.放线菌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C.ATP合成酶能够降低ATP合成反应的活化能

D.寡霉素可抑制放线菌细胞内需要能量的代谢过程

【正确答案】C

1-5(巩固)|关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解释: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

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了。在共同生存繁衍的过程中,

需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以下证据不能支持这一论点的是()

A.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大多数是由核DNA指导合成

B.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

C.线粒体内核糖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与某些细菌的核糖体相似

D.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正确答案】A

1-6(提升)支原体是导致人类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等疾病的病原体之一,是目前发现的能在无生命的培

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细胞。如图为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质

细胞膜

RNA

,核糖体

•DNA

内含物

A.与病毒相比,支原体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胞结构

B.支原体不能合成组成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

C.与细菌的拟核不同,支原体的环状双螺旋DNA均匀地分散在细胞内

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能治疗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

【正确答案】B

«<2

【原卷2题】1邛识点有氧呼吸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氧化物(CN-)对线粒体具有毒害作用,下图显示其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

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150」力?"CW

1-吗―

-50-、移除CN-

42040~6080-

时间(min)

A.线粒体产生ATP维持细胞膜电位B.CN对线粒体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C.CN会导致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D.CN■导致线粒体的外膜产生ATP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

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

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

ATP»

2、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

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A、据题意可知,氟化物(CND对线粒体具有毒害作用,线粒体能产生ATP,移除

CN-,细胞膜电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线粒体产生ATP能维持细胞膜电位,A正确;

B、氧化物(CN-)对线粒体具有毒害作用;据图可知,加入CN-,细胞膜电位升高,移除

CN-,细胞膜电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据此推测CN-对线粒体的损伤是可逆的,B错误;

C、据图可知,加入CN-后,细胞膜电位的绝对值变得更小,膜电位没有发生逆转,因此不

会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

D、线粒体内膜和基质能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ATP,但线粒体的外膜

不会产生ATP,D错误。

故选A。

"精准训练"

2-1(基础)|为揭示神经调节中动作电位产生的生理机制,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将蟾蛛的神经细胞依次浸

浴在低、中、高3种浓度的NaCl溶液中,然后给予相同的刺激,记录膜电位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A.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仍有离子的进出

B.受到刺激时,膜电位的变化主要依赖于Na+内流

C.外界溶液中的Na+浓度与动作电位幅度呈正相关

D.改变外界溶液中的K+浓度也会得到图中所示结果

【正确答案】D

2-2(基础)乙酰胆碱(ACh)的受体有M、N两种类型,位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与ACh结合后,激活

K+通道,引起K+外流:位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受体与ACh结合后,激活Na+通道,引起Na+内流。筒箭毒

碱是N受体阻断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支配心肌细胞的神经应属于交感神经

B.Ach可以使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

C.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类型有关

D.临床静脉注射筒箭毒碱可使肌肉松弛

【正确答案】A

2-3(巩固)蚕豆缺水后根系能迅速合成脱落酸(ABA),激活叶片保卫细胞膜Ca2+通道,使Ca2+内流形成电流

(内向正电流)。研究者用ABA处理保卫细胞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内向正电流

A.ABA随蒸腾传输到叶片表皮上的保卫细胞后引起气孔迅速关闭

B.ABA调节气孔运动时,胞质Ca2+增加与内向正电流产生基本一致

C.测定电流强度与测Ca2+浓度时,ABA不一定均在箭头所示处施加

D.植物对缺水环境的响应涉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正确答案】C

2-4(巩固)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

Ca?+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兴奋性递质)

«<4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若某种蛋白质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C.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B

|2-5(巩固)如图1是用电流表研究突触上兴奋传导的示意图;图2、图3分别为该突触结构浸泡某种毒素

前、后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相同剌激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指针偏转一次

B.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剌激a处时,指针也会发生偏转

C.神经元从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同一种离子会出现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D.该毒素的生理作用可能是阻碍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分解

【正确答案】D

2-6(提升)肉毒毒素是肉毒杆菌产生的高分子蛋白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在天然毒素和合成毒剂中毒性最

强烈的生物毒素,它主要与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发生特异性结合,降低Ca2+的通透性,从而抑制神经末梢释

放乙酰胆碱(ACh),引起肌肉松弛麻痹,是导致呼吸肌麻痹致死的主要原因。Ca2+进入神经细胞能促进突触

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末梢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强可促进其释放ACh

B.神经末梢释放ACh时实现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化

C.ACh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逆转

D.肉毒毒素作用于神经元时,神经元膜上的离子通道均关闭,使其膜电位不变

【正确答案】D

II康疆i制加识点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在

物质和能量代谢上的区别与联系,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3.开发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可实现节能减排。下图为生物燃料生产装

置示意图,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tiw

A.光照时,微藻产生ADP和NADP供给暗反应

B.图中①为CO?.外源添加可增加产物生成量

C.图中②为暗反应阶段产生的酒精等有机物质

D.该体系产油量的高低不受温度和pH等影响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定义: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CO2和H2O转化成储

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①光反应:

场所:类囊体薄膜上。

条件:光照、色素、酶、FhO、ADP、Pi、NADP+等。

物质变化:水的光解、NADPH的合成和ATP的合成。

②暗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条件:酶、CO2、C5、ATP、NADPH等。

物质变化: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ATP和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了

ADP、Pi、NADP+。

【详解】A、光照时,微藻产生ATP和NADPH供给暗反应,A错误;

B、图中①为海洋微藻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外源添加CCh可促进海洋微藻的光合作用,进

而增加产物生成量,B正确;

C、图中②为呼吸作用产生的酒精等有机物质,C错误;

D、该体系产油量的高低受温度和pH等影响,D错误。故选B。

------------------------〃精准训练〃------------------------------------•

3“(基础)|对下面图解分析错误的是()

凡0糖类五碳

I[尸•一化合物、

光照;唱二[

I三碳

(①)花"合物

A.①将进入线粒体或出细胞,②可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B.突然停止供应CCh,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下降

C.图示过程为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D.H2O中H元素的转移途径为H2O-[H]TC3-C5和糖类

«<6

【正确答案】D

3-2(基础)下图为在有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过程,X、Y、Z

和W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物质

叵佟^DPH,②

(Z物质)(g^^H2O

(葡去糖隹(Y物质)

A.X、Y、Z物质分别表示C3、ATP和丙酮酸

B.①〜⑤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①②③④

C.②⑤过程分别表示C3的还原和CO2的固定

D.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时,④过程产生的CCh会释放到细胞外

【正确答案】C

ni

A.阶段I生成的NADPH可作为还原剂用于⑤过程生成水

B.过程①可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

C.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

D.④过程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

【正确答案】D

3-4(巩固)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人造淀粉合成代谢路线(ASAP),成功将CO2和H2转化为淀

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电能•*----太阳光能

上一/V21催化剂

单碳缩BC3化•:碳缩介Q化生物聚合:

甲醇②,合物淀粉

«---%coJ①(3)合物一@

。2

A.①、②过程模拟暗反应中C02的固定,③过程模拟C3的还原

B.植物体内,C3的还原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NADPH和ATP

C.该过程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本质都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于有机物中

D.ASAP代谢路线产生的淀粉经过糖化可以为细胞呼吸提供底物

【正确答案】C

3-5(巩固)下图为高等植物叶绿体部分结构示意图,PSII和PSI系统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

物,下列相关说法塔送的是()

A.PSII和PSI系统分布在高等植物叶绿体内膜上

B.H*向膜外转运过程释放的能量为合成ATP供能

C.PSII和PSI系统中的蛋白质和光合色素属于脂溶性物质

D.如果e和H+不能正常传递给NADP+,暗反应的速率会下降

【正确答案】A

3-6(提升)下图所示生理过程中,PQ、Cytbf,PC是传递电子的蛋白质,CFo、CB构成ATP合酶。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PSII、PSI内含易溶于有机溶剂的色素

B.小麦光合作用产生的02被呼吸作用利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

C.PQ转运H+的过程需要消耗电子中的能量

D.图中ATP合酶合成的ATP只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正确答案】D

I嵯次桁的识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9:3:3:1和的变式类型及应用

4.拉布拉多猎犬毛色分为黑色,巧克力色和米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将纯合黑色犬与米白色犬杂交,史均为黑色犬。将B黑色犬相互交配,Fz

犬毛色及比例为黑色:巧克力色:米白色=934。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米白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

B.五米白色犬有3种基因型

C.&巧克力色犬相互交配,后代米白色犬比例为1/16

D.F2米白色犬相互交配,后代可能发生性状分离

【正确答案】B

«<8

【试题解析】t分析】假设控制拉布拉多猎犬毛色的等位基因为A/a和Bbo将R黑色犬相互

交配,K犬毛色及比例为黑色:巧克力色:米白色=9:3:4,符合9:

3:3:1的变式,故推测R带黑色犬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亲本为纯合黑色犬

与米白色犬,且F】黑色犬基因型为AaBb,故黑色个体基因型应为A_B_,米白

色犬基因型为aa__,巧克力色犬基因型为A_bbo(或米白色犬基因型为__帅,

巧克力色犬基因型为aaB_。)这两种情况只影响基因型,不影响计算结果。

[详解】A、黑色犬基因型为A_B_,为显性个体,A错误;

B、Fi黑色犬基因型为AaBb,故K米白色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3

种。(或AAbb,Aabb,aabb,也为3种),B正确;

C、Fa巧克力色犬中,AAbb占1/3,Aabb占2/3,其中A配子概率为2/3,a配

子概率为1/3,b配子概率为1,当出巧克力色犬相互交配时,后代中米白色犬

aa__,所占比例为13x1/3x1=1/9,(另一种情况同理结果也相同),C错误;

D、瓦米白色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当Fz米白色犬相互交配时,子代

基因型只可能是aa__,均为米白色,(另一种情况同理结果也相同),D错误。

故选B。

"精准训练"

4-1(基础)|某种小鼠的体色受两对基因的控制,某同学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B都是黑鼠,R中的雌雄个

体相互交配,F2体色及比例为黑:灰:白=9:6: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F2黑鼠有四种基因型

C.F2灰鼠中杂合子占1/2

D.若Fi黑鼠与白鼠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黑:灰:白=1:2:1

【正确答案】C

4-2(基础)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别控制大

花瓣、小花瓣、无花瓣;BB和Bb控制红色,bb控制白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四种表型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3/16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能稳定遗传的后代有四种基因型、四种表型

D.红色大花瓣植株与无花瓣植株杂交,后代的两种表型为红色大花瓣、白色小花瓣

【正确答案】B

4-3(巩固)蚕豆的生长习性分为无限生长、有限生长和亚有限生长三种类型。研究人员用G、R、F三个纯

合蚕豆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F2表型及数量

项目亲本Fi表型

无限生有限生亚有限

长型长型生长型

实验13G(有限生长型)x$R(无限生长型)无限生长型3639129

实验2?G(有限生长型)(无限生长型)无限生长型118289

实验3$G(有限生长型)xdF(无限生长型)无限生长型9600

A.通过实验1、2可判断蚕豆的生长习性这一性状的遗传受细胞核基因控制

B.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有两对,两对均为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亚有限生长型

C.实验2中,F2无限生长型蚕豆的基因型有3种,有限生长型蚕豆的基因型有2种

D.实验3中,F2无限生长型蚕豆数量理论值应为180

【正确答案】C

4-4(巩固)|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中的一对基因(显性或隐形)掩盖另一对基因中显性基因的作用

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称为上位效应,其中的掩盖者称为上位基因,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如上位效应由隐

性基因引起,称为隐性上位,由显性基因引起则称为显性上位,在某植物的杂交过程中子二代的花色和花型出

现以下性状分离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AAbbXaaBBPPPnXppRR

(红色)|伯色)(三角形)](后圆形)

Fi紫色Fi三角形

紫色红色白色Fz三角形长圆形圆形

9:3:412:3:1

A.该植物Fz代花色出现9:3:4的原因是隐性上位

B.控制花色的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生化途径可以用该链式反应来说明白色底物警红色产物曾紫色产物

C.该植物F2代果形出现12:3:1的原因是显性上位

D.控制花形的两对基因中R对P为上位性的

【正确答案】D

4-5(巩固)某种哺乳动物,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其中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A是有

色基因,a为白化基因;A与B相互作用表现为棕色,A与b相互作用表现为黄色。现有白色、黄色和棕色三

种纯合品系,研究人员利用其进行了相关实验:?棕色与6黄色杂交,R均为棕色,Fi雌雄相互交配,F2中第

棕色:3棕色:3黄色=2: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定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上述棕色品系与白色品系杂交,可能会产生白色个体

C.上述黄色品系与白色品系杂交,若出现两种性状的后代,则父本的基因型为aaXBY

D.某两个棕色个体杂交,若出现三种性状的后代,则后代中黄色个体占3/8

【正确答案】C

4-6(提升)[现有三个纯合的水稻浅绿叶突变体X、Y、Z,突变位点不同,这些突变体的浅绿叶性状均为单

基因隐性突变。X、Y、Z两两杂交后,三组杂交实验的B均为绿色叶,为判断X、Y、Z的浅绿叶基因是否位

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三组杂交实验的B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下列预测结果正确

的是()

A.若X、Y、Z的浅绿叶基因均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叶:浅绿叶=1:1

B.若X、Y、Z中仅有两个突变体浅绿叶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则应有两组结果,一组结果为绿叶:浅绿叶

=15:1,另一组结果为绿叶:浅绿叶=1:1

C.若X、Y、Z的浅绿叶基因位于三对不同染色体上,则三组结果应均为绿叶:浅绿叶=15:1

«<10

D.突变体X、Y、Z的出现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高频性和随机性

【正确答案】A

“廛熟蛔如说点多倍体育种,染色体组、单触、二倍体、多瞰够

5.栽培品种香蕉染色体组成为AAA(字母代表染色体组),易患黄叶病。野

生蕉染色体组成为BB,含有纯合的抗黄叶病基因。经过杂交、筛选,获得

染色体组成为AAB的抗黄叶病香蕉新品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琮的是()

A.栽培品种高度不育B.新品种含有三个染良体组

C.新品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D.栽培品种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栽培品种香蕉为三倍体,野生香蕉为二倍体。自然状态下,这两种

物种无法交配产生子代。

【详解】A、由于栽培品种香蕉为三倍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导

致不能形成正常配子,从而不育,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新品种为异源三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B正确;

C、新品种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来自栽培品种的染色体组AA,可以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

D、栽培品种香蕉为三倍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每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3条,从

而导致联会紊乱,进而不能形成正常配子,D正确。故选C。

〃精准训练〃

5-1(基础)汴图是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植株比二倍体植株瘦弱矮小B.四倍体植株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C.秋水仙素能抑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D.西瓜的一个染色体组含11条染色体

【正确答案】D

5-2(基础)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下图表示某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的分裂受阻

B.若图中野生芭蕉的基因型为Aa,则图中无子香蕉的基因型可能有4种

C.图中野生芭蕉、有子香蕉和无子香蕉是三个不同物种

D.该过程说明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正确答案】B

5-3(巩固)育种专家利用普通小麦(6n=42,AABBDD)与其近缘属簇毛麦(2n=24,VV)进行相关的育种

实验,(注: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染色体组。)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品系31技术口普通小麦X簇毛麦(VV)品系]技术I一品系2(染色体

(ABD)(AABBDD)(ABDV)数为49、55等等)

A.技术I可为诱变处理,品系2发生染色体丢失

B.技术II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其过程需添加糖类等物质

C.品系1、2和3在培育过程中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品系1和品系3均为单倍体,因而均不可育

【正确答案】D

5-4(巩固)六倍体小麦与二倍体玉米杂交是诱导小麦单倍体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用普通小麦与玉米杂交,

授粉后在部分膨大子房中剥取到发育幼胚,经组织培养后,获得单倍体小麦植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小麦(辛)玉兰染色体

X一»受精卵全部丢失》只含小麦染色体一单倍体秋水仙皂六倍体

玉米(/)的单梏体胚小麦幼田小麦植株

A.受精卵内丢失之前的玉米染色体可能会影响小麦的基因表达

B.因小麦和玉米存在生殖隔离,若杂交后对子房鉴定,其内应有胚乳

C.利用秋水仙素将单倍体小麦幼苗染色体加倍,可获得纯合六倍体

D.该育种过程可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提高选择效率

【正确答案】B

5-5(巩固)F图是科研人员利用陆地棉(异源四倍体,4n=52)与索马里棉(二倍体,2n=26)培育栽培棉

的过程示意图,图中不同字母代表来源于不同种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砧地棉x水4里怫

(AACX))I<EE)

杂交后代①

I

杂交行代②X陆地椭

(AADDEE)I(AADD)

僦培梅

A.杂交后代①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共39条染色体

B.杂交后代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形成39个四分体

C.用秋水仙素处理杂交后代①的种子可以获得杂交后代②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的障碍,培育作物新类型

【正确答案】C

«<12

5-6(提升)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粮食作物,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一粒小麦X斯氏麦草拟二粒小麦X滔氏麦草

(AA)(BB)(AABB)(DD)

杂种一(AB)杂种二(ABD)

.加倍

拟二粒小麦普通小麦

(AABB)(AABBDD)

注: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

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

A.拟二粒小麦的体细胞中一般有14条染色体

B.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一产生的种子,诱导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C.普通小麦属于多倍体,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D.杂种二有3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属于单倍体

【正确答案】C

“或舞1品加识点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6.利用植物材料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含理的

是()

A.均可选用洋葱根尖作为材料B.均可观察到间期细胞比例高

C.均需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D.均需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处理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

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

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

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

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

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

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A、洋葱根尖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只有有性繁殖的生物才

能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

B、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观察到的间期细胞比例高,B正确;

C、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需要借助显微镜,C正确;

D、观察染色体时需要用碱性染料将染色体进行染色后观察,D正确。故选A。

------------------------〃精准训练〃--------------------------------------

6-1(基础)|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I)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

(实险H)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能观察到细胞在间期进行DNA复制

B.均能观察到一个细胞分裂为4个子细胞

C.实验I中,存在某些细胞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板上

D.实验H中,存在某些细胞的染色体发生两两配对现象

【正确答案】D

6-2(基础)“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关于实验材料的选

择,正确的是()

A.选用甘蔗汁进行还原糖的检测B.选用菠菜叶的下表皮观察叶绿体

C.选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D.选用小鼠卵巢观察细胞减数分裂

【正确答案】C

6-3(巩固):雄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0(只有一条性染色体),取蝗虫精巢内的精小管进行染色压片,在

显微镜下观察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看到了下图所示的分裂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ed

A.a细胞中看到的“染色体”显得很粗,圆圈内实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B.根据细胞体积和细胞内染色体判断,a、c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C.d细胞中具有两个染色体组,但没有同源染色体

D.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为b细胞的两倍

【正确答案】D

6-4(巩固)下图为某植物(2n=24,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不

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F

A.应取该植物的子房制成临时装片,才能观察到上面的图像

B.图甲、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其中甲细胞中有12个四分体

C.与图丙细胞相比,图丁的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均加倍

D.图戊中4个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为AB、Ab、aB、ab

【正确答案】B

6-5(巩固)某同学观察二倍体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永久装片,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14

A.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可观察到细胞核

C.该细胞含有48个DNA分子

D.该细胞含有12对同源染色体

【正确答案】D

6-6(提升)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图甲、丙为正常棉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部分时期的显微图像,

图乙、丁为抑制剂X处理导致异常分裂的显微图像,图乙中箭头所示为抑制剂X处理后获得的一些分离滞后

的染色体,因这些染色体不进入细胞核中,最终会形成染色体消减的雄性假配子,即图丁中的,该假配

子与正常的雌配子发生“假受精”(卵子接受精子的刺激,但不发生精卵融合)并发育为单倍体(染色体数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正常MH后期异常MU后期正常MU末期

甲乙丙

A.应选择棉花雄蕊经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并进行观察

B.图甲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基因重组

C.图乙所示细胞最终产生的配子细胞核中染色体的数目为0~13

D.抑制剂X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正确答案】B

【原卷7题】1邛识点验证(探究)人或动物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

7.关于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发育中的作用有两种假说。

假说一: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该信号缺失,胚胎

发育出雌性器官;

假说二:发育出雌性器官需要来自卵巢提供的激素信号,该信号缺失,胚胎

发育出雄性器官。

为验证哪种假说成立,科研人员设计实验: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

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肓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幼兔出生后,观察其性染色体

组成及外生殖器的表现,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性染色体组外生殖器表现

成未做手术手术后

XY雄性雌性

XX雌性雌性

A.本实验未设置对照组B.实验结果支持假说二

C.本实验自变量控制遵循加法原理D.性激素并未改变性染色体的组成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分析】性激素可根据雌雄不同,分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

官的发育和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维持雄性第二性征,同理雌性激素能够促进雌性生殖器官

的发育和雌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维持雌性第二性征。

【详解】A、本实验为对比实验,通过进行两组实验组相互对照得出实验结论,A错误;

B、如果假说二成立,即发育出雌性器官需要来自卵巢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

时,胚胎发育出雄性器官,因此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家兔胚胎,术后发育出雄性器官,但

没有出现该实验结果,故假说二错误,B错误;

C、该实验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如将相应的组织切除,从而减去了相应的信

号来源,C错误;

D、由表格可知手术后性染色体组成与手术前相同,故性激素并未改变性染色体的组成,D

正确。故选D。

〃精准训练〃

7-1(基础)|某研究人员用药物W进行了如下实验;给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

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药物W有可能破坏了甲组大鼠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

B.甲组大鼠肾小管中原尿的渗透压低于正常水平可导致尿量增多

C.甲组大鼠体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

D.可给甲组大鼠注射胰岛素来帮助确认血糖上升的可能原因

【正确答案】B

7-2(基础)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

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以下分

析错误的是()

组别甲组乙组丙组丁组

处理方法手术切除甲状腺ZX生理盐水灌胃

时间饲养14天Y1次/天,共14天1次/天,共14天

A.按照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乙组中Z的处理方法是不手术

B.丙组中X为与丁组等量的含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盐水灌胃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的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

D.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需要碘元素,所以可通过服用放射性碘来检测甲状腺的功能

«<16

【正确答案】A

7-3(巩固)如图表示对去甲状腺大鼠给予大剂量甲状腺激素后其机体耗氧量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可加快细胞呼吸以维持大鼠的体温

B.脑细胞的甲状腺激素受体数量可能少于胃黏膜细胞的

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机体耐低氧能力下降

D.对去甲状腺大鼠给予等量的清水作为对照组

【正确答案】D

7-4(巩固)为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

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并测量尿中Na+含量。如表为各

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空白表示不施加,“?”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摘除肾上腺饮用清水饮用生理盐水注射适量盐皮质激素

1?无弱

2?少弱

3+正常正常+

4?无??

5???

A.向各组提供的饲料.、温度等条件相同

B.2、3、4、5组摘除肾上腺,1组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

C.1、2组尿量变化对比可说明肾上腺对水代谢的影响

D.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

【正确答案】D

7-5(巩固)瘦素是一种抑制食欲的激素,某实验室发现了两种食欲旺盛体型肥胖的小鼠,分别起名为。b鼠

和db鼠。研究人员将ob鼠与正常小鼠的部分皮肤通过手术连接在一起,使两种小鼠的体液实现少部分的交

换,实验后ob鼠食欲减退,逐渐恢复到正常体型,正常小鼠无明显变化;将db鼠与正常小鼠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后db鼠无明显变化,正常小鼠食欲不振,逐渐消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需使用组织相容性抗原高度相似的小鼠进行实验

B.ob鼠食欲旺盛体型肥胖可能是因为无法产生瘦素或产生量少

C.db鼠食欲旺盛体型肥胖可能是因为缺乏瘦素受体或瘦素受体不敏感

D.将ob鼠和db鼠皮肤相连,ob鼠无明显变化,db鼠会逐渐消瘦

【正确答案】D

7-6(提升)某医院研究团队为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情绪障碍程度、性激素水平的相关

性,选取更年期综合征妇女80例作为更年期综合征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正常更年期女性100

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更年期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指标的检测结果

分组更年期综合征组正常对照组

例数80100

促甲状腺激素(TSH)(mU/L)12.407.18

妇女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pmol/L)2.863.94

游离甲状腺激素(FT4)(pmol/L)14.2220.74

雌二醇(E2)(pmol/L)240.92418.83

妇女血清中三种性激素水平

黄体生成素(LH)(mIU/mL)7.3011.74

卵泡刺激素(FSH)(mIU/mL)6.489.03

焦虑自评量表(SAS)45.1936.28

情绪障碍程度

抑郁自评量表(SDS)41.8830.17

A.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分泌的调节都属于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B.更年期综合征组TSH含量升高与低浓度FT4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有关

C.该研究证实了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降低的促进作用

D.据此推测FT4水平降低导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