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输出(运动)1.体输出系统(骨骼肌):a.
椎体:
随意收缩b.
椎体外:
紧张性收缩2.
自主神经系统(内脏输出):a.交感神经-
胸腰椎出发b.
副交感神经-脑、荐椎出发输入(感觉)1.
一般:a.
触、压b.
温、痛c.本体、辨别、震动2.特殊(直接进入大脑):视觉、味觉、嗅觉
听觉、平衡神经系统刺激
一
反应•由脑(brain)与脊髓(spinalcord)所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SYSTEM;
CNS)中脑桥脑
延脑脊髓小脑小腦大脑间脑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CSF齿状韧带
上矢状窦
大脑帘小脑天幕小脑帘蛛网膜绒毛侧脑室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脊髓中央管大脑导水管脉络丛室间孔(一)大脑(Cerebrum)•
大脑叶(LobesofCerebrum)•
下列脑沟及脑裂将大脑半球分成额叶(frontallobe)、顶叶(parietal
lobe)、颞叶(temporallobe)及枕叶(occipitallobe)等四部分,另外脑
岛(insula)则位于深部。1.中央沟(central
sulcus)。2.侧脑沟(lateral
sulcus)。3.顶枕沟(parietooccipital
sulcus)。运动感覺纵裂:分开大脑左右半球横裂:
分开大脑小脑白质(White
Matter)•
位于皮质深部之大脑白质是由有髓鞘
(白色)的轴
突所组成,它包括以下三种纤维:1.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
=>
同侧2.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
=>
左右半球
3.投射纤维(projection
fibers)
=>
到脊髓联络纤维连合纤维•
或称大脑核,包括纹状体(最大)、
带状核及杏仁核•
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
豆状核
=壳核(外)+苍白球(内)•
内囊虽为白质,但有时亦被认为是
纹状体的一部分。•
主要的功能是负责计划性随意运动
所需肌肉的紧张度及控制骨骼肌的
潜意识运动
。视丘下•核有些人认为黑质、红核及视丘下核细胞本体的聚集核:
中枢神经节:周边神经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亦属于基底神经节的构造。黑质投射纤维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大脑最内面的边缘•由边缘叶(包括大脑的扣带回及海马旁回)、
海马、
杏仁核、下视丘的乳头体、及视丘前核所组成,成
一复杂的封闭回路。•
与嗅觉、记忆、情绪
、性行为、自主神经反应、
进
食行为有关,故又被称为内脏脑、情绪脑或嗅脑。•
若破坏双侧海马的腹面,会影响患者的近期记忆
,
可学习新事物,保留旧记忆,但无法形成新的长期
记忆。
(阿兹海默症)大脑皮质的功能区•
灰质区(细胞本体所在),
共6层
,以锥状细胞为主
(上下
沟通)•
大脑的功能繁多且复杂,一般将其分成感觉区、运动区
及联络区。•
感觉区负责诠释感觉性冲动;运动区负责控制肌肉的运
动;联络区则涉及情绪及智力的衍生过程。•
1909年Brodmann将大脑皮质分成52区,试图将构造与
功能配合起来。•
语言区均在左大脑半球左脑理性、右脑感性
控制对侧技巧
精细词库嗅觉:
颞叶内侧一般感觉眼球•
感觉区(SensoryArea)•
主要体感觉区(第1、2、3区):•
主要视觉区(第17区)。•
主要听觉区(第41、42区)。•
主要嗅觉区。•
主要味觉区(第43区)。•
运动区(MotorArea)•
主要运动区(第4区):•
运动前区(第6区)。•
额叶视野区(第8区)。•
语言运动区(第44、45区):布洛卡氏区•
联络区(AssociationArea)非感觉非运动1.体感觉联络区(第5、7区)。2.视觉联络区(第18、
19区)。3.听觉联络区(第22区)或称Wernicke's区。布洛卡氏区受损:理解但说不出来
表达性失语魏尼凯氏区受损:无法理解,乱说
感觉性失语脑波频率(HZ)状态Α波(ALPHAWAVE)8~13闭眼而放松的清醒状态Β波(
BETAWAVE)14~30(最快)神经系统活动(清醒思考)时Θ波(THETAWAVE)4~7失意、挫折情绪压力下的小孩成人Δ波(DELTAWAVE)1~5昏迷、手术麻醉及沉睡(非快速动眼
睡眠期第四期),它与血清胺有关。脑波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脑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称为脑波(brain
wave)(二)间脑(DIENCEPHALON)•主要由视丘及下视丘所构成,另外还包括上视丘或视丘下核,
其中
间的空腔为第三脑室•为神经核组成的灰质块,深埋于大脑半球的白质内,以内囊与大脑视丘下核
——.下视丘
一上视丘
视丘
为界。视丘(Thalamus)•
视丘是
感觉冲动的转换站,
除了嗅觉外,其他来自全身的感觉冲动皆经由视丘转至大脑皮质。腹外核-运动
外侧膝状核-视觉腹后核-一般感觉、味觉内侧膝状核-听觉腹前核
-清醒前核-情绪前a.视交叉上核-生理时钟b.
视上核-ADHc.
旁视核-
OTd.
前核-
散热、副交感中e.腹内核-饱食中枢f.腹外核-飢饿中枢后g.
后核-产热、交感下视丘(HYPOTHALAMUS)•
形成第三脑室的底部及部分外侧壁,位于脑下垂体的
上方,有一漏斗茎与脑下垂体相连,前有视神经交叉中后g前cdba视交叉,后有乳头体。脑下垂体乳头体ef下视丘主要功能1.调控自主神经的功能。2.调节体温。3.调节摄食:饱食中枢、摄食中枢。
4.调节水份的平衡。5.调控内分泌的功能-释放因子、抑制因子6.调节睡-醒周期。调控脑下垂体7.影响情绪反应与行为。(三)脑干(BRAIN
STEM)•
中脑(Midbrain)位于桥脑与间脑之间大脑导水管贯穿其间,并连接第三与第四脑室。中脑背侧有顶盖(tectum),含有四个圆形隆起,
称为四叠体
。黑质、红核:运动内侧蹄系:感觉
(上行)大腦腳:上行、
下行网状结构:
意识觉醒脑神经:III,IV上丘-光反射下丘-听反射••••
•
•
•
•下行径
(运动)上行径(感觉)巴金森氏症正常•
神经退化性疾病(第二名)•
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死亡桥脑(PONS)•
是脑干的膨大部分,位于延髓的上
方、小脑的前方,长约2.5公分
。•含有第5、6、7、8(前庭枝)等四对
脑神经之神经核•
呼吸调节区(pneumotaxic
area)及
长吸区(apneustic
area)
,两者与延髓的节律区共同控制呼吸作用。延髓吸气神经元呼吸调节区长吸区刺激抑制延髓(MEDULLA
OBLONGATA)•是脑干的最下部,所有连接脑与脊髓的上行及下行
径皆需通过延髓。•背侧有成对的薄核(内侧)及楔状核(外侧)。•两侧有橄榄体(olive),内含下橄榄核及副橄榄核,
这些核所发出的纤维经由小脑下脚与小脑相连。•
腹侧有成对的锥体(pyramid)
,是由皮质脊髓径所构成,在延髓与脊髓交接处,约有
80%的神经径纤维交叉至对
侧,
形成锥体交叉•第8~12对脑神经的神经核•自主神经反射的神经核:•
有可调节吞咽、咳嗽、打喷
嚏、打嗝、及呕吐等的反射
中枢。1.心脏中枢2.血管运动中枢
3.呼吸中枢生命中枢(四)小脑(CEREBELLUM)•位于桥脑与延髓之后方,大脑枕叶之下方,以横裂及小脑天
幕与大脑相隔。•
中间缩小的部分是蚓部(vermis),两侧之部分为小脑半球。•
前叶及后叶:
骨骼肌之潜意识运动•
绒球小结叶:
平衡感。•以三对称为小脑脚(cerebellar
peduncle)之纤维束附着于脑
干,其中小脑下脚连接小脑与延髓及脊髓;小脑中脚连接小
脑与桥脑;小脑上脚连接小脑与中脑。小脑中脑桥脑皮质:
3层下小脑脚上小脑脚中小脑脚延脑肌肉张力平衡(五)脊髓(SPINAL
CORD)•
构造(Structure)•
外观有两处往两侧膨大的部分,在上者为颈膨大(控制
上肢)
,在下者为腰膨大(控制下肢)
。•脊髓在腰膨大以下渐变细,而形成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其下方伸出非神经组织的终丝(filumterminale)
,而终止于尾骨上。•
脊髓为一连续的构造,但其表面附着有31对脊神经,
故可将其分为31个脊髓节,即每一节附着有一对脊髓
神经。•
前正中裂(anterior
median
fissure);和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
,它们都是左右两边脊髓
的表面分界线。脊椎骨脊神经颈
(C)78胸
(T)1212腰
(L)55荐
(S)15尾
(C0)11总数2631颈膨大:支配上肢腰膨大:支配下肢灰质(GRAYMATTAR)•位于深部,是一上下延伸的柱状构造,但在横切面上呈H型•由联络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以及无髓鞘轴突所组成•
H的直立部分可分为三部分:1.前角(anteriorhorn):运动2.后角(posteriorhorn):感觉3.外侧角(lateralhorn):交感节前神经元
(胸腰)•H的横杆部分为灰质连合(graycommissure),其中央有中央管(central
canal);此管贯穿整条脊髓,上端并与脑部的第4脑室相连接,内含
脑脊髓液。细胞体CSF感觉
运动白质(WHITE
MATTER)•是由有髓鞘的神经纤维所组成,它被灰质的前角
及后角分成前柱(anterior
column)、后柱(posterior
column)及外侧柱(lateral
column)•每一个白质柱内的神经纤维主要构成各种纵走的
神经径(nervetract):1.较长的上行径(ascendingtract):为感觉径。2.较长的下行径(descendingtract):为运动径。3.
较短的上行径及下行径。4.白质内尚有一些横向的纤维,它由脊髓的一边
交叉到对边。•功能(Functions)•以下二种主要功能,皆为维持身体的恒定所必须:•将感觉神经冲动由身体周边传至脑•将运动神经冲动由脑传至身体周边,是神经冲动
的联络中枢。•为主要的反射中枢。感觉转运站-视丘无意识本体感觉前脊髓视丘径
触、压外侧脊髓视丘径
温、痛脊髓后柱径
本体、辨别、震动下肢上肢多
(85%)少
(15%)锥体径:大脑皮质出发随意性收缩锥体外径:脑干出发
紧张性收缩大脑脚脊髓才交叉錐體就交叉(六)脑脊膜(Meninges)•脑膜(cranial
meninges)包围脑部,并与包围脊髓的
脊膜(spinalmeninges)于枕骨大孔处相连。•由外而内,脑脊膜分为硬膜、
蛛网膜及软膜等三层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CSF齿状韧带
上矢状窦
大脑帘小脑天幕小脑帘蛛网膜绒毛侧脑室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脊髓中央管大脑导水管脉络丛室间孔硬膜(DURA
MATER)•硬脑膜(cranialdura)含有两层构造,较厚的外层为
骨膜层,较薄的内层为脑膜层
。•大部分的骨膜层与脑膜层均愈合在一起,但某些
部位会分离而形成硬膜静脉窦(dural
sinus),以收
集脑部的静脉血液,并将其导引到颈内静脉
。•脑膜层会向内延伸到某些脑构造间而形成隔膜,
以限制脑在颅腔内的移动,包括:•大脑镰(falxcerebri)。•小脑镰(falxcerebelli)。•小脑天幕(tentoriumcerebelli)。•硬脊膜(spinaldura)只含脑膜层,上端与硬脑膜相连
,下端延伸到第2荐椎的高度,而形成硬膜鞘(dura
sheath)
。•第二腰椎以下之硬膜上腔:麻醉注射位置蛛网膜(ARACHNOID
MATER)•
伸出很多丝状的构造连接到软膜
,两层膜间有较宽的空间,
称为蛛网膜下腔(subarachnoid
space)
,其内有脑脊髓液
。•
脑蛛网膜特化而成的蛛网膜绒毛(arachnoid
villi)突进上矢状
窦
,脑脊髓液即由此被吸收到静脉血液内。•
脊髓蛛网膜与硬膜一样,其下端亦达第二荐椎的高度,而脊
髓的下端仅到第一腰椎下缘的高度,因此,第三腰椎以下可
进行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而由蛛网膜下腔抽取脑脊髓液。软膜(PIA
MATER)•是透明的薄膜并富含血管,它覆于脑与脊髓的表面,且
伸到其沟与裂内。•软脊膜在脊髓的两侧伸出一些齿状韧带(denticulateligament)而附着到硬膜鞘,结果使脊髓浮悬于鞘中,而
可免于受到震动或突然位移之伤害。(七)脑室与脑脊髓液•
脑室(Ventricle)•
为脑内的空间,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
在左、右大脑半球内的侧脑室,各以室间孔与间脑的
第三脑室相通。•
第三脑室则以穿过中脑的大脑导水管与位于桥脑、延
髓、小脑间的第四脑室相通;而第四脑室则以位于延
髓高度的正中孔及位于桥脑高度的二个外侧孔而与蛛
网膜下腔相通
,且与脊髓中央管相连。脑脊髓液
(CEREBROSPINAL
FLUID;
CSF)•脑脊髓液循流于脑室、
脊髓中央管及蛛网膜下腔
•
功能:•是脑与脊髓的保护垫。•协助营养脑与脊髓。•协助移除脑与脊髓的代谢废物。•脑脊髓液是由脉络丛(choroidplexus)所产生,其量约为每
天500毫升,但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约只含140毫升
。•侧脑室的脉络丛所产生的脑脊髓液,由室间孔进到第
三脑室,而与第三脑室所产生者汇合,然后再经由大
脑导水管,而进入第四脑室。•脑脊髓液循环或回流受到阻碍,则脑部会渐积聚脑脊
髓液,而形成水脑(hydrocephalus)
。90%5%5%(八)脑的血液供应与血脑障壁•脑若缺氧超过4分钟,脑细胞即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因
为缺氧会使脑细胞自我分解。•脑部血液是由颈内动脉与椎动脉供应,而脑细胞的能量
来源是靠血液中的葡萄糖。
(2%体重20%能量)•
血脑障壁(blood-brain
barrier;BBB)只有血液中的小分子
(O2
、CO2)
,脂溶性物质(酒精、尼古丁)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可通过,如此即能减少有害物质的进入。•只含感觉神经纤维的神经是感觉神经•只含运动神经纤维的是运动
神经•
同时含有感觉与运动二者神
经纤维的是混合神经•大部分的神经为混合神经。•周边神经的神经纤维外包有
神经内膜;神经束外包有神
经束膜;整条神经外包有神
经外膜。周边神经系统(一)脑神经(CRANIAL
NERVE)•
有12对,其中除了第1对附着于大脑、第2对附着于视
丘(间脑)外
,其余均附着于脑干
。•
以罗马数字和神经名称来表示,其中罗马数字表示神
经附着于脑部的前后顺序。•
嗅神经、视神经及前庭耳蜗神经(I、II、VIII)只含有感
觉神经纤维
,其余的脑神经则均为混合神经
。感觉
+运动出发地脑神经大脑I间脑II中脑III,IV桥脑V,VI,VII,VIII桥脑、延脑VIII延脑IX,X,XI,
XII特殊感觉脑神经嗅觉I视觉II味觉VII
(前2/3),
IX
(后1/3),
X
(会厌)听觉VIII(耳蜗枝)平衡VIII(前庭枝)(一)脑神经(CRANIAL
NERVE)眼运动脑神经上直肌III下直肌III内直肌III下斜肌III上斜肌IV外直肌VI其它脑神经副交感神经III,VII,IX,X只有感觉神经纤维I,II,VIII嗅神经
(OLFACTORY
NERVE)•
为感觉神经
,负责传送来自鼻腔顶部黏膜的嗅觉冲动。•
嗅神经元是双极神经元
,其细胞体及树突位于鼻腔顶部的嗅
觉黏膜,而其轴突则聚集成多条嗅神经束,并通过筛骨的筛
板而终止于大脑额叶下方的嗅球(olfactory
bulb)
。•
嗅觉冲动由嗅球经嗅径(olfactory
tract)而传抵大脑颞叶海马回
的嗅觉区。(边缘系统)视神经
(OPTIC
NERVE)•为感觉神经,负责传送来自视网膜的视觉冲动。•一对视神经在颅腔内交会成视交叉(opticchiasma),经
部分神经纤维彼此交叉到对侧后,再形成一对视径(optictract)。•视径的纤维主要终止于视丘的外侧膝状核,再将视觉
冲动转传至大脑枕叶的视觉皮质;其余一小部分的纤
维则终止于中脑的上丘,而与视觉反射相关。枕叶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为混合神经,但以运动为主。•
随意运动纤维:提上睑肌
(表情肌)•
眼球随意运动:
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及下斜肌•不随意运动纤维(副交感神经纤维):
瞳孔括约肌(瞳孔缩小)
及睫状肌(看近物)
。滑车神经
(TROCHLEAR
NERVE)•
为混合神经,但以运动为主。•
此神经含分布到上斜肌的运动纤维与本体感觉纤维,若受损
,头会偏向患侧,同时出现复视及斜视
。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为混合神经,但其中的感觉神经分布较广泛,附着于桥
脑的腹外侧,是脑神经中最粗者
。•感觉根有一膨大的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ganglion),是
由感觉神经纤维的细胞体所构成:1.眼枝(ophthalmicdivision)2.
上颌枝(maxillarydivision)3.
下颌枝(mandibulardivision)•三叉神经的运动根并入下颌枝,而分布到咀嚼肌及口腔
底部的一些肌肉,若受损,会导致咀嚼肌麻痺,丧失触
觉和温觉
。外旋神经(Abducens
Nerve)•为混合神经,但以运动为主,含有分布到外直肌的
运动纤维与本体感觉纤维
。•若损伤,受伤侧眼球无法向外偏移,而成内斜。颜面神经(Facial
Nerve)•
为混合神经。•颜面神经的随意运动纤维主要分布到表情肌,其副
交感神经纤维则分布到泪腺、舌下腺、颌下腺及鼻
腔与口腭的一些腺体;此神经亦含感觉纤维,它主
要是传送来自舌头前面2/3的味觉冲动,若受损,会
造成颜面麻痺(Bell'spalsy)
。前庭耳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ERVE)•依其功能又可称为平衡听神经(statoacousticnerve),是感觉
神经
。•
附着于桥脑外侧下缘,经内耳道而分布到内耳,它包括:•前庭枝(vestibular
branch)
:将来自内耳前庭与半规管
的平衡冲动传入桥脑及延髓,其细胞体(在近前庭处)形成
前庭神经节(vestibularganglion)
。•耳蜗枝(cochlear
branch)
:将来自内耳耳蜗的听觉冲
动传入桥脑及延髓,其细胞体在耳蜗形成螺旋神经节(spiralganglion)。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NERVE)•为混合神经,它附着于延髓,经颈静脉孔而离开颅腔。•其运动纤维支配一些咽的肌肉而涉及吞咽反射,同时亦
包括支配耳下腺的副交感神经
。•若此神经受损,会吞咽感疼痛、唾液分泌量减少、
喉咙感觉及味觉(后1/3)丧失
。迷走神经
(VAGUSNERVE)•为混合神经,附着于延髓,它经由颈静脉孔而离开颅
腔,是分布最广的神经
。•其运动纤维(包括副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到咽、喉、
呼吸
道、肺、心脏、食道以及除了后半段大肠以外的腹腔
器官的肌肉,而感觉纤维则将来自其所分布的上述器
官的冲动传入脑部。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为混合神经,但以运动为主•
颅根:软腭、咽、喉•
脊髓根:
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
为混合神经,但以运动为主
,它附着于延髓,经舌
下神经管而离开颅腔。•
此神经分布到舌肌,以控制其运动,而涉及咀嚼、
吞咽与说话的功能,并将舌肌的本体感传回脑部。(二)脊神经(SPINALNERVE)•有31对,是根据由脊髓出来的区域来命名。•每一条脊神经皆以背根及腹根与脊髓相连•背根是由感觉神经纤维所组成,
又称感觉根•腹根是由运动神经纤维所组成,
又称运动根•脊神经皆为混合神经(感觉+运动)。脊髓神经的分布•脊髓神经一离开椎间孔即分成•背侧枝(dorsalramus):躯干背部深层肌肉与皮肤•腹侧枝(ventralramus):躯干背部浅层肌肉躯干外侧与
腹侧及四肢•
脊膜枝(meningealbranch)•交通枝(ramicommunicantes):
交感神经的一部份•
每一脊神经的背根分别支配某一特定的皮肤区域,这一皮肤区
域称为皮节(dermatome)。颜面感觉:
三叉神经皮肤的感觉神经丛(PLEXUS)都是腹侧枝•脊髓神经先在脊柱的两侧彼此连接成复杂的神经丛
,然后再由此分出神经,而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主要的神经丛。1.
颈神经丛(C1~C4)2.
臂神经丛(C5~T1)3.
腰神经丛(T12~L4)4.
荐神经丛(L4~S4)T2-T11
肋间神经(Intercostal
Nerve)颈神经丛
(CERVICAL
PLEXUS)•组成:由C1~C4
的腹侧枝形成,位于第一至第四
颈椎的两侧。•支配范围:头、颈、肩的皮肤和肌肉。•膈神经(phrenic
never):是由C3~C5
所组成,支
配横膈,故与呼吸运动有关,若受损致横膈麻痺
,会影响呼吸。臂神经丛
(BRACHIALPLEXUS)•组成:由C5~T1
的腹侧枝所组成,位于下位4块颈椎与
第1胸椎两侧,且向下外侧延伸至腋窝。•支配范围:上肢与肩胛部的皮肤和肌肉。•
重要的神经分枝:1.
桡神经(radialnever)
。C5-T12.
尺神经(nlnarnever)。
C7-T13.
正中神经(mediannever)。
C6-T14.肌皮神经(musculocutaneous
never)。C5-C7上臂肌皮神经桡神经后前桡神经桡神经后前臂外前腰神经丛
(LUMBARPLEXUS)•组成:由L1~L4
的腹侧枝及部分T12
的纤维所组成,位于上
面4块腰椎旁,且斜向外侧下方延伸。•支配范围:前外侧腹壁、外部生殖器及下肢的一部分。•
重要神经分枝:1.
股神经(femerol
never)。2.
闭孔神经(obturator
never)。前股神经闭孔N.内胫神经后荐神经丛
(SACRALPLEXUS)•组成:由L4~S4
的腹侧枝所组成,位于骨盆腔后壁、荐骨
的前外侧。•支配范围:臀部、会阴部及下肢的皮肤与肌肉。•
重要神经分枝:1.坐骨神经。2.腓总神经。前深腓N.浅腓N.外胫N.后肋间神经
(INTERCOSTALNERVE)•T2~T11
之腹侧枝没有形成神经丛,其主干分别位于第2至
第11肋间,故分别称为第2至第11肋间神经
。•T12
之腹侧枝一部分加入腰神经丛,其余部分则位于第12
肋骨下方而称为肋下神经(subcostalnerve)
。反射作用•(一)反射(Reflex)与反射弧(ReflexArc)•反射是指感觉神经元的讯息送达中枢后,
不需意识的
参与即可立即引起运动神经元的兴奋,而使动作器产
生反应的现象。•反射弧是反射的功能单位,包含:
1.感受器(receptor)
。2.感觉神经元(sensoryneuron)。3.中枢(center)。4.联络或中间神经元(asscoiationorinterneuron)。
5.作用器(effector)
。•
反射单独由脊髓所完成者称为脊髓反射(spinal
reflex)•
引起骨骼肌收缩者称为躯体反射(somatic
reflex)•
引起平滑肌或心肌收缩,或腺体之分泌者称为内脏(自
主)反射(visceralor
autonomicreflex)
。单突触反射
(MONOSYNAPTICREFLEX)•
反射弧只具两个神经元,一为输入,一为输出的神经
元
,两者皆在脊髓的同侧,故为同侧反射(ipsilateralreflex)
,也是深腱反射。•
体内唯一的单突触反射是伸张反射,也是牵扯反射(stretch
reflex),如膝反射、踝反射。多突触反射(Polysynaptic
Reflex)•
多突触反射是指除了感觉及运动神经元外
,尚涉及联络神
经元
,即由两个以上的神经元形成突触的反射作用。•
屈肌反射(flexor
reflex)又称缩回反射(withdrawal
reflex)(二)反射与诊断•反射经常被用来诊断神经系统之疾病以及受伤组织的位置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
调节平滑肌、心肌、及腺体的活动。•
包括由内脏传出神经元所组成之神经、
神经节及神经丛•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分系(sympathetic
division)及
副交感神经分系(parasympathetic
division)所组成。交感
副交感紧急状态
吃喝拉撒睡(一)构造(Structure)•自主神经系统的传出途径都是由两个神经元所构成:•
一个由中枢神经系统延伸至自主神经节:
节前神经元•
一个则由自主神经节连到内脏作用器:
节后神经元节前神经元•交感神经分系又称为胸腰神经分系
节前:T1-L2灰质外侧角•副交感神经分系又称为颅荐神经分系
节前:III,VII,IX,X
神经核
S2-S4灰质NE
(大部分)ACh
(汗腺、竖毛肌)节后神经
(无髓鞘)节前神经
(有髓鞘)副交感AChAChACh交感•
交感:胸腰出发•
副交感:颅荐出发副交感纤维:III,VII,
IX,X胸腰
脑荐自主神经节
(AUTONOMICGANGLIA)是节前与节后神经元产生突触的地方,它可分为三群:1.交感神经干神经节(sympathetictrunkganglia):又称为脊
柱旁神经节(parabertebralganglia)
。2.脊柱前神经节(prevertebralganglia):
或称侧副神经节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3.终末神经节(terminalganglia):属于副交感神经分系。•交
感
用节后神经元
(POSTGANGLIONICNEURON)•
节后神经纤维由交感神经节出来后再分布到内脏作用器。•
由副交感神经分系的节前神经元所分出来之轴突,到达终
末神经节,而与节后神经元产生突触。•
终末神经节发出节后纤维,而分布到作用器。(二)交感神经分系(SYMPATHETICDIVISION)•
走出椎间孔后,
交感节前神经纤维进入白交通枝而达同
侧最近之交感神经干神经节。•节前神经纤维由白交通枝进到交感神经干后之终止情形有三种方式
:•有些纤维进到同一高度之神经节后,即与节后神经元产生突触。•有些在交感神经干内上行或下行一段距离,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烟台龙口市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试题数学试题含解析
- 企业职场礼仪培训
- 枣强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 2025合同法中合同解除的若干问题
- 急腹症的观察及急救护理
- 2025建筑项目招标投标合同(合同协议书)
- 培训班停课通知与违规办学治理
- 2025委托加工合同范本下载
- 2025深交所指定交易合同
- 2025商品买卖合同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课件 项目1 了解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 2025年贵州水城文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中考模拟英语试题(一)(含答案)
- 2025年网络工程师职业技能测试卷:无线网络部署与优化试题
- 2024年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建筑行业员工职业道德
- 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货车合伙入股协议书
- 汽车行业发展前景
-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十年清洁空气之路中国与世界同行
- 2025年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