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离骚》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1.2 《离骚》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1.2 《离骚》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1.2 《离骚》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1.2 《离骚》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第一课时

《离骚》(节选)中,诗人自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学习时不妨结合《屈原列传》,把握诗歌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体味诗人的情志。诵读时要注意诗中繁复的意象、回旋复沓的表达、独特的节奏韵律,感受其中澎湃激荡的情感。

屈原,名_____,字_____,_______末期_____国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

,我国

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被后人称为"诗魂"。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之一。代表作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平原战国楚爱国诗人浪漫主义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

辗转沅湘

自沉汨罗板块一、前置测评节日PPT模板http:///jieri/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创作背景“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放逐,著《离骚》”

——《史记·太史公自序》背景探寻“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离骚》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首扣人心弦的政治抒情诗。节日PPT模板http:///jieri/《离骚》解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离”——同“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苗裔(yì)庚寅(gēngyín)孟陬(zōu)

览揆(kuí)肇(zhào)扈(hù)辟芷(zhǐ)搴(qiān)阰(pí)汩(yù)

宿(sù)莽修姱(kuā)

謇(jiǎn)朝谇(suì)揽茝(chǎi)谣诼(zhuó)偭(miǎn)规矩忳(tún)郁邑侘傺(chàchì)溘(kè)死鸷(zhì)鸟方圜(yuán)攘诟(rǎnggòu)芰(jì)荷岌(jí)岌板块二、初读感知板块三、再读解意自学: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诗歌大意,完成挖空练习展学:随机抽查同学上台展示,重点词→翻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译】我是颛顼帝的远代子孙,父亲名为伯庸。正当寅年的寅月寅日,我降生了。先父观察衡量我降生的情况,一出生就赐给我美名。给我起名正则啊,表字灵均。解读——第一段朕:我。古时不论贵贱都可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皇考:对已故父亲的称呼。皇,大。(妣[bǐ]:对已故母亲的称呼。)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悲伤和着急,今多为贬义。贞:正当。肇:开始。锡:通“赐”,赐给。名、字:名词活用作动词,起名,取字。知识链接通常称伏羲、燧(suì)人、神农为三皇。或者称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kù)、唐尧、虞舜。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象征);“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这在当时认为是一个极好的兆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纷:盛多美:形容词作名词,美德。重(chónɡ):加。修能:美好的容态。扈:披。楚地方言。辟,通“僻”,僻静。纫:连缀,连接。佩:佩戴在身上的饰物。年岁:时光,岁月不吾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与吾”。与:等待。朝:在早晨。夕:在晚上。名词作状语。比喻早晚勤勉修德。搴:拔取。阰:土坡。揽:采摘。【译】我既有这么多美好的内在品质,又加上美好的容态。肩披江离和长在幽僻处的白芷,将秋天的兰花连缀起来做成佩饰。我自念光阴如流水,心忧岁月不等待我。早晨我采撷坡上的木兰,晚上摘取洲中的宿莽。解读——第二段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惟:考虑。之:两个“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迟暮:指年老。秽,形容词作名词,污秽的东西。度:法则,准则。骥骥:骏马,比喻贤智之臣。来:呼唤语,呼唤君主跟从自己。【译】时光迅速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与秋天时序更替。考虑草木也有凋零之时啊,便害怕美人也将衰老。何不趁着年富力强去除邪恶污秽,何不改变现行的法度?乘着骏马奔驰啊,随我来吧,我愿为前驱!解读——第二段板块四:文本探究(1-2)段自学:1、作者在《离骚》的开篇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找出第二段中有内在含义的物象,分析其对塑造诗人形象有什么作用?3、结合第二段说说诗人“恐”的内容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屈原怎样的心情?体现他怎样的品德?展学:要求投影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助补充。

1、作者在《离骚》的开篇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内容——自述出身与身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楚王同宗出身高贵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生逢三寅降生祥瑞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赐予嘉名寓意美好作用:自述出身与身世,强调自己的高贵和不凡。这正是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是诗人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也是他悲剧根源。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有何作用?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承上启下江离

辟芷

秋兰木兰

宿莽出身高贵降生祥瑞名字美好汪瑗《楚辞集解》:内美是得之祖,父与天者,修能是勉之于己者。“内美”承接上文,指出生高贵、出生祥瑞,名字美好。“修能”开启下文,用香草装扮自身,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或川芎(xiōnɡ),一种香草。秋兰:秋天盛开的兰花。木兰:香树。去皮而不死。宿莽:经冬不凋的香草。取其芬芳取其淡泊取其高洁取其顽强取其坚守香草整体象征:

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怀,远大的志向,出色的才干。辟芷(白芷):幽僻处的香草。关于“香草美人”②楚国“原始的巫文化”

“周礼既废,巫风大兴;楚越之间,其风尤盛。”

楚地临近水源,草木茂盛,花开遍地。祭祀者在活动前需要洁身沐浴,用香花装扮自己,祭祀过程中以香花草木作为供奉,以示尊敬。由此,屈原将“香草美人”作为一切美好光明的象征引入到创作中。1.“香草美人”的渊源①《诗经》中以香草花木做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用桃花比喻勤劳善良的女子2.“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1)“香草”:美德、美政①美德:暗喻屈原自身对美好品德的坚守和追求。(文人风骨)②美政:屈原渴望遇见志同道合、心怀天下的高尚之士,齐心协力创造充满香气的美好社会。(2)“美人”:其一指代屈原自己,其二是暗喻贤明君王。“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指高洁的品质、美好的政治理想。

屈原对香草的喜爱,其实就是表明他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诗人佩带它们,象征他的品德高尚。这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3、结合第二段说说诗人“恐”的内容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屈原怎样的心情?体现他怎样的品德?【补充】当时的战国,七雄争霸,周王朝名存实亡。历经商鞅变法的秦国,综合国力提升,窥视天下。面对秦国的恫吓,诸侯联盟松松垮垮。面对秦国的崛起,眼见楚国的没落,屈原心急如焚。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效法商鞅吴起,奖励耕战;举贤荐能,礼贤下士;禁朋党,明赏罚,移风俗。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屈原的变法,让楚国出现了短暂的焕然一新。

然而,屈原的改革,处处损害旧贵族的利益。他的杰出,让朝廷的宵小如芒在背。屈原的至公无私,时刻都反衬着他们的渺小。楚国的旧贵们为了自己的权力利益,视屈原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一次次的诋毁,成功动摇了屈原在楚怀王心中的地位。从备受宠信,到猜疑疏远,再到流放弃用。

失去楚王信任的屈原,在楚国的朝堂上就犹如无根的浮萍,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处宣泄。随着屈原的失势,楚国的政坛格局和国家战略也发生了重大调整。楚国竟然和虎狼之师秦国结盟。结果楚怀王客死秦国,无比凄惨。楚顷襄王继位后,屈原被弃用甚至被流放。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楚国开始节节败退,内忧外患接踵而至。①恐年岁之不吾与。担心光阴似水,时不我待,不能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以完成振兴楚国的大任。这反映了屈原面对楚王昏庸、国家颓势而自己却不能及时地有所作为而焦虑不已的心情,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一心报国的高尚品德。②“恐美人之迟暮”,这里美人可以说是自己,屈原以草木零落起兴,比喻美人迟暮。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一番事业。这里美人也可以说是指代楚王,这里直接说的是担心楚王衰老不堪大任;其实更想指出担忧的是楚王不思变革,不图进取,苟且偷安,昏聩误国。③反映了屈原面对楚王昏庸、国家颓势而自己却不能及时地有所作为而焦虑不已的心情,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3、结合第二段说说诗人“恐”的内容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屈原怎样的心情?体现他怎样的品德?

第一、二段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从内外两个角度加以概括。板块五、小结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第二课时板块一、再读解意自学: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诗歌大意,完成第三段的挖空练习展学:随机抽查同学上台展示,重点词→翻译。连词,表并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叹息掩面而泣人生爱慕、崇尚美好鞿:马缰绳;羁:马络头。鞿羁:名→动,喻束缚、约束。谏诤废弃楚地方言,<助>无实义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佩带重复、加上译:我长叹一声而掩面流泪啊,哀叹人生多灾多难。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黜。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摘白芷为饰而给我加上罪名。这也是我心所崇尚的美德啊,纵使死上千万次我也决不后悔。即使第3段adj→v喜好状语后置句

hàokuājījiǎnsuìxiānɡchǎi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屈原自己的心/人心译: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我的良苦用心。许多小人嫉妒我美好的品德,诽谤我好做淫邪之事。世俗本来是善于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正常的措施。违背准绳而追随邪曲啊,竞相把迎合讨好奉作法度。喻小人喻美好的品德毁谤本来世俗善于取巧违背措追随邪佞迎合讨好有灵智远见的人,喻国君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喻准绳、准则yáozhuómiǎnjí荒唐庄姜是春秋时齐国的公主,出身贵族,侯门之女,且美丽非凡。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庄公,卫庄公脾气暴戾,对庄姜非常冷漠。

蛾眉:像蚕蛾触须弯曲细长的眉毛;螓首:额头方广。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诗经·卫风·硕人》:“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补充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忧愁烦闷失意的样子译:烦闷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这些世俗小人的种种行径啊!猛禽不与凡鸟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哪有道不同能够相互安处的?受着委屈压抑着意志,忍受着责备和辱骂。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突然随水流而消逝迎合他人的丑态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圆合何、怎么不同道相处、相容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责骂容忍辱骂正义a→v推崇保持(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n→v合群使...受屈凶猛的鸟rǎnɡkètún

chàchìzhì

yuánshú板块二:文本探究(3)段自学:1、诗人为什么“太息”“掩涕”?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对自己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作者报以怎样的态度?(在原文寻找相关诗句)展学:要求投影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助补充。

1、诗人为什么“太息”“掩涕”?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2)这两句承结上文,为下文定下抒情基调。

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追问:诗人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却又“謇朝谇而夕替”,其中有哪几个原因?

原因一:君王荒唐、昏庸(“浩荡”“不察”);

原因二:小人诽谤、嫉妒(“众女”“谣诼”);原因三:社会风气不好(“固时俗”“竞周容”)

原因四: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好修”“未悔”)。

2、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对自己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作者报以怎样的态度?(在原文寻找相关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小人们的丑态,宁死也不会与他们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不可调和,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本段揭示“朝谇而夕替”原因(洁身自好,小人诽谤,君王昏庸),表现“九死未悔”的坚定节操。第3段

述遭遇:被贬一、诗人形象:忧国忧民二、诗人遭遇:忠而被贬三、自表心志:余心所善,九死未悔四、被贬外因:五、被贬内因:1、君子荒唐2、小人造谣3、时俗工巧4、风俗伤败1、处境艰难

不为丑态2、不与小人同流合污3、效法先贤伏清死直长太息……多艰朝谇而夕替……以揽茝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板块三:小结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第三课时板块一、再读解意自学: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诗歌大意,完成第四段的挖空练习展学:随机抽查同学上台展示,重点词→翻译。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观察久立回原路趁着走入迷途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古代君子进则从政,兼济天下;退则归隐,独善其身。不被容纳罹水边地山冈兼词,于彼,在那里责骂出仕前的服饰喻原先的志向译: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趁着迷路还不算远的时候。让我的马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啊,驱马疾行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在那里休息。到朝廷做官不被(君王)接纳而又遭受指责啊,退下来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xiànɡ返缓行zhùɡāo《离骚》中的兰,并非指兰花,而是菊科泽兰属的植物。这类植物多生长在湿地,叶子有香味,可制成香料,用于除虫辟邪。同样也可以用于沐浴或直接佩戴身上,是著名的古代香草。一指花椒,也可作为辣椒的俗称。花椒属于芸香科的植物,从古至今就是重要的食品调料,其实除了果实之外,花椒全株都有香气,味道与柑橘的叶片一样。古人除了把花椒作为调料,也可泡酒,皇宫将其涂于屋内。又因为花椒结实累累,古人用于比喻子孙满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古时上衣称为“衣”,下衣称为“裳”缀缝裁剪如果、只要本性确实美好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a→v加高/加长高耸的样子芳香光泽减损光明纯洁的本质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裳。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加长我长长的佩带。服饰的芳香和佩玉的润泽交织在一起啊,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是没有亏损。修长的样子菱叶与荷叶,《离骚》中也有一些植物并无香味,比如芰荷。芰,如今成菱,果实就是我们常吃的菱角。菱角外壳红色,是士大夫服色的象征,原辞指荷花,现多指木芙蓉,芙蓉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到夜间变深红色。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回头看放眼观看使去观察四方荒远之地繁多彰香气浓烈明显、显著更加爱美,喻修身养性肢解,即五马分尸,古代的酷刑不会改变因受创而戒止译:忽然回头放眼远眺啊,将去看看四方广大的土地。佩戴的饰物缤纷多彩,浓烈的芳香更加显著。人生各有各的爱好啊,我独爱美好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被肢解我仍然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心是可以因受到惩罚而停止(爱美好,从正道)?板块二:文本探究(4)段自学:1、“悔相道之不察兮”的“悔”字怎样理解更贴切?

2、第三段“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和第四段“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是否矛盾?3、第四段从哪些方面来描述诗人的人物形象?描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展学:要求投影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助补充。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如何理解悔?不是否定自己的理想也没有怀疑自己的追求而是苦苦思索自我反省“悔”立足现在,深刻反省:是否当初没有看清道路,是否应该返回呢?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悔退退的目的“初服”喻原先的志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立身高洁,虽经坎坷挫折,不改追求1、“悔相道之不察兮”的“悔”字怎样理解更贴切?2、第三段“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和第四段“悔相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是否矛盾?

不矛盾。

第三段中的“未悔”是对自己选择的坚定,即诗人对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坚持。

第四段中的“悔”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即打算全身而退,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远离政坛,并没有放弃操守反而是更加的高洁自守。3、第四段从哪些方面来描述诗人的人物形象?描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外部形象:佩戴名物香草、高大挺拔;思想性格: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追求真理,坚强不屈忧国忧民

洁身自好

坚持正道

献身理想的

爱国诗人第一段自叙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第二段诗人叙述自己注重修身,以提高自己的品德、才能,决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使国家富强。第三段揭示“朝谇而夕替”原因(洁身自好、小人诽谤、君王昏庸),表现“九死未悔”的坚定节操。第四段检查自己的行为,表现追求美德,体解不悔的高尚品德板块三:总结总结:《离骚》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塑造了一个

出身高贵、品格高洁、忠贞爱国、忧国忧民、追求美政、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献身理想的爱国

诗人形象

。内容总结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叙述诗人的身世,表明心志,回顾自己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小人的猜疑、造谣、中伤,处于被君主疏远的困厄处境。诗人一方面表明誓死不和小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另一方面设想自己退隐后将更加努力地培养自己的美好德行。

诗歌充分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诗人描写花草禽鸟的用意是什么?(1)诗人用爱好芬芳的香蕙、白芷来比喻自己德行的崇高美好;在被废弃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未悔。(2)在描述群邪蔽贤、自己壮志难酬时,以古来鹰隼和凡鸟不能合群来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3)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蕙”“茝”“鸷鸟”“兰”“椒”“芰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能为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们的心引到奇丽的幻想世界中。诗人用它们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德,这就写出了诗人高大、芳洁的动人形象。艺术特色1.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忧愤和精神上的追求。2.语言特色: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3.赋的运用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比兴手法

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此外,屈原善于运用打比方来说理。如:“鸷鸟之不群兮”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等。浪漫主义特色1.浪漫的想象

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