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来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课型新授课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课标摘录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课标分解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教材分析必修课程学习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中国古代作品,读懂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情分析由于本教学设计生成于教学实际之前,暂时无法提供学前检测,此处现根据高一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进行如下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高中语文知识,基础薄弱,所以通过古诗诵读作为过渡段,让学生更快地适应语文课程。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2.学会朗读五言诗,学会通过诵读感受诗歌情感。3.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重难点1.积累文学常识。2.学会朗读五言诗,学会通过诵读感受诗歌情感。评估任务品析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表达艺术,反复朗读,感知作者情感。背诵古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估要点一、导语“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的《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道。是指《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来感受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题目板书)二、文体常识介绍《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因此,我们来首先学习了解《古诗十九首》的相关知识……三、朗诵(通过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培养朗诵五言诗的基本能力,扫除读音障碍)1.播放示范诵读,讲朗读方法,注意断句和朗读的语气。2.听学生集体朗诵,正音。字音:遗读wèi赠与,送给。3.自由朗诵,找同学读,教师点评。四、品析鉴赏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1.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选择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明确:选择“芙蓉”“兰泽”“芳草”“江”等意象,描述了涉江采摘芙蓉的美丽优雅迷人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补充说明莲花的意象:(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③?所思在远道④。这两句话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大家重点分析“远道”这个词语。明确:设问。“远道”为主人公情绪变化作了铺垫……3.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⑤,长路漫浩浩⑥。主人公怎么“望”的?“望”的结果是什么?明确:“环顾”,回头望的。可长路漫漫,什么也没望到……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4.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⑦,忧伤以终老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哪些具体字眼表现出来的?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比较,两种别情有何异同?5.赏析每句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找出本文行文思路,并分析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明确:采——遗——望——忧五、思考讨论一:主人公为什么要采摘“芙蓉”这一类花草来送给思念的人?结合陆凯的《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谈谈……采花送亲朋是古人一种传情达意的方式,既可以表达对亲朋的关怀和思念,也可表达对亲朋的美好祝愿!六、思考讨论二:大家回忆一下初中小学学习过的思乡思亲的诗歌,并想想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种羁旅之思呢?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明月”意象衬托思乡之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接连缀九种意象,却不显生涩,了无痕迹。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