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白居易《春题湖上》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白居易《春题湖上》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白居易《春题湖上》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白居易《春题湖上》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白居易《春题湖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他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画图”是对颔联、颈联精当传神的描写的形象概括,诗中写景是尾联“勾留”之情的基础。B.颔联妙用比喻描绘西湖山水。排排青松装点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像一颗闪见的珍珠。C.“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实穿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裙带飘曳,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美。D.诗中嵌入农事,体现诗人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比《钱塘湖春行》立意更见新颖,是其写作上的变格、出新。16.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目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参考答案:15.C【解析】“实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裙带飘曳…错,这一句是比喻,新生的蒲草在风中摇曳,就像少女身上的裙带,并非实写少女劳动之美。16.①尾联“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点明西湖美景如画是诗人不舍离开杭州的原因之一。②而“言外正有余情”则与诗人的境遇有关,与其回到京城朋党倾轧的官场,不如在杭州任上做点实事。【解析】①尾联“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直陈自己的心理:不能抛下杭州到别处去,一半原因是留恋这西湖美景。以诗人不愿别离杭州来衬托杭州西湖美景如画。②而“言外正有余情”则与诗人的境遇有关。结合注释可知,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为躲避朝廷党争而自请外任,来到杭州任刺史,任职期间,寄情山水,流连诗酒,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即将离开时所作。同时,作者在杭州任上疏浚西湖,修筑白堤,为百姓切实做了很多实事。此处的“余情”应理解为不愿回到京城朋党倾轧的官场,而愿意在杭州任上做点实事。注释:题:犹题诗,指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湖:指西湖。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他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画图:图画。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围绕:包围;环绕。平铺:平坦地摊开、安置。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许多松树。重(chóng):层。月点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波心,水中央。碧毯:指早穗连成一片,如同绿色的地毯。早稻:稻的一种。有插秧期早或生长期短、成熟早的特点。罗:质地稀疏的丝织品。裙带:系裙的带。蒲:香蒲,多年生草木植物。抛:舍弃,丢下。杭州:中国东部浙江省濒杭州湾的港市,浙江省省会,中国六大古都之名,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区。一半:二分之一。勾留:停留,流连。又,挽留;耽搁。参考译文:春天的湖上如一幅图画,群峰绕湖,水面如镜平铺。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光映入湖心,像一颗闪光的珍珠。早稻抽穗像碧毯的线头,新蒲舒展似青罗裙带舞。不能抛下杭州到别处去,一半原因是留恋这西湖。赏析:本诗约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春作于杭州。白居易于长庆三年(822)为躲避朝廷党争而自请外任,来到杭州作刺史,任职三年间,寄情山水,留连诗酒,写下了《钱塘湖春行》、《杭州春望》、《江楼夕阳招客》等一系列吟咏西湖美景的诗章,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刺史任期将满、即将离开时所作。他虽欲回帝京,但也舍不得离开杭州,直到长庆四年五月杭州刺史任满”除太子右庶子“,非回长安不可时,才有了“抛得杭州去”的思想,也才写了这首诗。首句总体勾画西湖春景,有笼住全篇之势。“似画图”三字平淡无奇,但却是诗人目睹西湖春景时的第一印象,也是总的印象,是对湖上春光的轮廓所作的概括。至于“画图”的具体内容,诗人接着用五句作描述:“乱峰围绕水平铺”写其平如镜的湖水和湖周围高低不一、错落起伏的群山;“松排山面千重翠”写湖边众多峰峦上成排的松树重重叠叠、一派翠绿的景象;“月点波心一颗珠”写倒映在湖心的明月,宛如珍珠一般璀灿明丽,熠熠生辉;“碧毯线头抽早稻”写抽穗的早稻,就像碧毯上的线头一样毛绒绒的;“青罗裙带展新蒲”写新绿鲜嫩的香蒲,如同青罗裙带一般柔软舒展。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由高而低,流连于美妙可人的湖光山色中,一会儿是全景:“湖上春来似画图”;一会儿是远景:“乱峰”“松排”;一会儿又是近景:早稻已在抽穗,新蒲泛起绿意。这样写来,层次十分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写法上是很见技巧的。这是此诗写景的一个特色。特色之二,在于诗人笔下的春景,特征十分鲜明。如“乱峰围绕”、“松排山面”,固然为远佑所见,视觉不免模糊,无法工笔刻镂,所以有“乱”、“排”二字注重整体感受的描叙,但也不难想见,在宽阔的湖面上,因有若有若无的春日烟氲淡若薄纱,所以诗人无法极目端详远处群峰的具体情状。又如“碧毯线头”、“青罗裙带”,诗人善用譬喻,状形绘色,将春来湖上之后,湖水碧澄、平静之美写得十分准确而又传神;而“早稻”与“新蒲”之“早”、“新”二字,在意义上互相生发,将大自然的盎然生机,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出来。诗人就是这样以幽丽的笔触、华美的词句和新奇精妙的比喻,写出西湖一片葱茏隐秀的美景,可谓曲尽风光,历历如绘。诗的结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改变了写法,将上面绘形绘色的笔触,一变而为直陈自己的心理:原来自己没有离开杭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