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统编版2024)_第1页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统编版2024)_第2页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统编版2024)_第3页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统编版2024)_第4页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统编版2024)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5《爱莲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爱莲说》,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流畅翻译全文。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知晓作者周敦颐及其文学成就。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提升文言文语感。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深入分析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对比手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准确翻译重点句子。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批判,思考其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对比分析《爱莲说》与其他类似托物言志作品的异同。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展示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莲花的外形特点,提问学生对莲花的印象,从而引出课题《爱莲说》。作者及文体介绍(5分钟)介绍作者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主张“文以载道”。讲解“说”这一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篇幅一般不长。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予”读“yú”,“濯清涟而不妖”中“濯”读“zhuó”。学生跟读,然后自由朗读,同桌之间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节奏。任务一:逐段翻译,理解字词(20分钟)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第一段,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内交流讨论疑难字词,尝试共同解决问题。教师针对小组讨论仍未解决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蕃”意思是“多”。“晋陶渊明独爱菊”:“独”是“唯独,只”。“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即“从”;“甚”为“很,十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指“我”;“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染”是“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濯”意为“洗”;“清涟”指“清水”;“妖”指“艳丽”。逐句检查学生翻译情况,纠正不准确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翻译句子。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应译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重点字词,强调“之”“独”“蕃”“染”“濯”等字词的含义。回顾第一段翻译,再次明确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点。作业布置(5分钟)背诵第一段,加深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整理第一段重点字词的笔记,包括原句、字词、释义。第二课时复习导入(5分钟)请学生背诵第一段,随机提问重点字词的含义,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任务一延续:完成剩余段落翻译(15分钟)学生按照上节课方法,自主翻译第二段,小组交流疑难。教师讲解重点字词:“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是“认为”;“隐逸”指“隐居避世”。“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读“xiǎn”,意思是“少”。“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同”即“和……一样”。“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为“应当”。检查学生翻译情况,指导学生准确翻译句子,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应译为“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任务二:分析内容与主题(20分钟)活动一:探究象征意义(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作者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牡丹是“花之富贵者”,莲是“花之君子者”?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菊象征隐逸避世,如陶渊明般消极遁世;牡丹象征富贵世俗,是世人追逐名利的代表;莲象征君子品格,“出淤泥而不染”体现高洁,“中通外直”体现正直,“香远益清”体现德行。活动二:分析对比手法及主题(10分钟)组织学生思考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突出莲花的品格。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运用对比手法,将菊花、牡丹与莲花对比,突出莲花独特品格,表达作者对君子之道的推崇和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提问学生文章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总结:作者借莲花表达对高洁、正直、独立等理想人格的追求,对当时社会功利风气进行批判。总结拓展(10分钟)总结回顾全文,梳理重点字词、翻译内容,强调莲花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文章主题。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代社会,“莲”的品格对个人修养的启示,鼓励学生发言。如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保持清正廉洁,坚守正直原则等。对比《爱莲说》与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传统,简单分析异同。相同点在于都运用了比兴象征手法表达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