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一、积累运用。(38分)1.根据拼音写词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春力量一经juéxǐng,中华大地便迅速呈现出轰轰烈烈的gémìng新气象。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历史和shíjiàn充分证明,中国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和kěkào后备军。党和国家的希望jìtuō在青年身上。共青团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各lǐngyù,聚焦mùbiāo方向,焕发出共青团昂扬向上的时代fēngmào。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剥削剥夺剥离剥皮 B.强劲用劲劲头没劲C.模样模型模糊模仿 D.丧气丧胆丧命丧失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原本热闹的步行街空空荡荡,真是万象更新啊!B.你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真不简单!C.小明在比赛中技高一筹,他以比分领先轻松获胜。D.天冷了小丽没有加衣服感冒了,真是自作自受。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了,只有李明还在教室。B.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C.这种不珍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很可耻的。D.奋战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眼前。5.下列有关作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三调芭蕉扇”“四探无底洞”“三打祝家庄”这几个故事都出自《西游记》。B.《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凭借自己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一段英雄传奇。C.《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一样。D.《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王维对好友元二深深的惜别之情。6.将下面句子按顺序理顺,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也就是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礼仪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是身份的体现。⑤中国人常说“衣、食、住、行”,为什么要把“衣”放在首位呢?A.②③⑤④① B.③⑤④②① C.⑤④③②① D.⑤④①②③7.按要求写句子。(1)男孩对我说:“我能帮到你!”(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这种状态,写几句话。走在上学的路上奔跑在田野上练字绘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1)明月别枝惊鹊,。(2),万紫千红总是春。(3)最是一年春好处,。(4)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5),要留清白在人间。(6)妈妈告诫我,不要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吃了很多苦,还有人比你更努力,更上进,正所谓:。(7)小李做错了事,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我们可以“”来劝告他。9.学校在4月23日这一天开展“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任务。(1)为催人奋进,请你再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2)在读书节“我阅读,我收获”专题活动中,你需要和大家交流阅读收获。你最想跟大家交流的书:《》阅读收获: 二、快乐阅读。(32分)文言文阅读文征明习字文征明①临②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③,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④,或⑤答人简札⑥,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⑦精妙。【注释】①文征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②临:临帖,照着字画模仿。③率:标准。④苟且:敷衍了事,马虎。⑤或:有时。⑥简札:信件,书信。⑦愈益:愈加,更加。10.从文中找出最能代表文征明习字态度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从这个小文言文中你读懂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阅读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12.请抄写选段的中心句。13.画横线的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把作者的情感融入、、等寻常的小事中,使我们。14.朗读课上,安安被分到选段部分,他朗读时的感情应该是____的。A.豪迈 B.坚定 C.感慨 D.悲痛15.阅读选文我们可以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①少年时期袁隆平曾目睹家乡闹饥荒的情景,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一天,他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朋支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烙印在他的心中。②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有230粒稻谷的稻子!他高兴极了,给它取名“鹤立鸡群”。第二年,“鹤立鸡群”的种子长出的稻子并不好,高高矮矮,参差不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鹤立鸡群”是有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天然杂交水稻属于偶然现象,我可以研究人工杂交水稻!”想到这里,袁隆平充满了干劲。③1964年6月下旬,正是早稻吐穗扬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妻子在湖南安江农校周边的稻田里开始了寻找之旅,因为在强光下观察效果最好,所以袁隆平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他肩上斜挎着一只标本夹,右手一只镊子,左手一个放大镜,一朵一朵地观察稻花。串串汗珠不断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身上的白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变得有些发黄,只见他不时用衣袖胡乱擦一把脸,接着又低头沉入放大镜下的微观世界,在他眼里,除了田野里那些正开得洋洋洒洒的稻花,世间其他的一切仿佛都已不复存在。④一天,两天,三天……十三天过去了,袁隆平大海捞针般的寻觅毫无进展。他拖着疲意的身子,好不容易走到田头的苦楝树下,靠在树干上,就昏了过去,醒来之后,他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妻子埋怨他:“你不要命了。”他笑着说:“命还是要的,这条命要跟时间赛跑呢,再不抓紧,过几天扬花季节就要结束了”。⑤十六天后,袁隆平在勘察第6400株稻穗时,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但太少了,不够做试验,袁隆平继续寻找。⑥1965年夏天,袁隆平又找到了5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他把这些稻株视如珍宝。春天来了,他在试验田里亲自耕耘,亲自播种,陪伴秧苗茁壮成长。好多年过去,试验仍然没有成功。袁隆平没有放弃,决定去荒野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⑦1970年10月,袁隆平团队才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后来,这林野生水稻被取名为“野败”,成了杂交水稻的好妈妈。⑧1973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成功了,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1979年杂交水稻首次“走出”中国,现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数百万公顷,杂交水稻的研究,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⑨因此,人们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也名扬中外,这个一生从未停下脚步的老人,从没忘记那个美丽的“禾下乘凉梦”。16.短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袁隆平的三次发现和研究经历,快速浏览全文,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②③三次发现和研究经历中,详写了。(填序号)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禾下乘凉梦”,起到了的作用。17.关于“禾下乘凉梦”,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____。A.“禾下乘凉梦”并不是在追求乘凉,而是在勾画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面。B.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梦”,强调袁爷爷享受在稻田里乘凉的安逸和自由。C.这个梦想虽有些夸张,但在袁爷爷几十年的奋斗中,正一步步走向现实。D.这不仅是一个梦,也是袁隆平爷爷实现“杂交水稻解决温饱问题”的动力。18.默读短文,关注人物的言行、神态,可以品味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如阅读③④自然段,我们从“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可以读出袁隆平为了在最佳时段寻找稻花,不惧骄阳、不怕炎热的吃苦精神;从“拖着疲惫的身子”“昏了过去”“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读出;从他和妻子的对话中,还可以读出 。19.为了寻找一株雄性败育株,袁隆平爷爷整整花了十六天的时间,勘察了6400株稻穗,顶着烈日,甚至疲惫地晕倒。玲玲同学认为他这样做非常不值得,请联系上下文,尝试用几句话说服玲玲。我认为袁隆平爷爷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2019年,袁隆平、屠呦呦等获得“共和国勋章”。阅读下面这则颁奖辞,结合选文,给袁隆平爷爷写一则颁奖辞。【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青蒿素的研究,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袁隆平】 。三、习作东园。(25分)20.综合表达能力ㅤㅤ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如蝴蝶的翅膀五彩斑斓,如一杯香茗回甘无穷,又如一颗糖果甜蜜而纯真。六年一温理的关,总有一些记忆值得你珍藏,也许是一个美丽的身影,也许是一段幸福的往事,也许是一种温暖的关爱……请以“留在记忆里的▲”为题目写一篇习作。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用具体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觉醒;革命;实践;可靠;寄托;领域;目标;风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实践”的“践”不要写成同音字“贱”,“寄托”的“寄”不要写成形近字“奇”,“领域”的“域”不要写成形近字“城”。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觉醒、革命、实践、可靠、寄托、领域、目标、风貌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2.【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不同。剥:意思是“去掉外皮或壳”,读"bāo"。意思是"盘剥;掠夺;割裂,多用于合成词或成语时,读bō”。因此“剥削、剥夺、剥离”"的“剥”读"bō",“剥皮"的“剥"读"bāo。

B.不同。劲:意思是“力气。效力;作用”,读"jìn”。意思是"强健;有力。刚强;正直”,读"jìng"。“强劲"的“劲"意思是“有力”,因此读"jìng"”。“用劲,劲头,没劲"的“劲"意思是“力气”,因此读"jìn"。

C.不同。模:意思是“法式;标准;规范。仿效;照着做”,读“mó"”。意思是“模子,形状,样子",读“mú”。“模样"的“模"意思是“模子”,读"mú”。“模型,模糊"的"模"意思是“法式,标准,规范",读"mó"。“模仿"的“模"意思是“仿效,照着做",读“mó"。

D.相同。丧:意思是“失去;丢掉。特指失去生命;死去。失意”,读“sàng";意思是“与人死亡有关的各种事情”,读"sāng",“丧气,丧胆,丧命,丧失”的“丧`意思是“失去”,因此读"sàng"。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A.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与语境不相符。

B.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与语境相符。

C.技高一筹:所具备的技能超越他人。与语境相符。

D.自作自受:自己做下的坏事,自己承受恶果。形容咎由自取。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A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4.【答案】B【解析】【分析】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A项的语病是不合逻辑,“同学们都出去了”与“李明还在教室”的表述相矛盾。

B项句子没有语病。

C项的语病是成分残缺,应在“任意浪费”后加上“的行为”。

D项的语病是搭配不当,“品质”和“浮现在脑海中”不能搭配,可以将“品质”换为“形象”。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时,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5.【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课外阅读,诗歌翻译、诗的思想感情。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名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A.有误,“三打祝家庄"出自《水浒传》。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6.【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中国人常说'衣、食、住、行',为什么要把'衣'放在首位呢?”再写“因为在礼仪之邦......”“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接着写“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最后写“也就是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礼仪风范的形象"排序为:

⑤④①②③。

故答案为:D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7.【答案】(1)男孩对我说,他能帮到我。(2)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在上学的路上,他一边蹦跳着,一边哼着小曲。【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改为转述句。转述句就是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表达句式,需要修改人称,标点符号和代词等。本题“说"后的冒号改逗号,引号去掉,句中的“我”改为“他",“你"改为“我”,感叹号改为句号。

(2)本题考查情景写话。从提示的情境中选择一个,通过动作、神态、环境等写出“心情好"的具体表现即可。例如:走在上学的路上,他—边蹦跳着,一边哼着小曲。

故答案为:(1)男孩对我说,他能帮到我。

(2)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在上学的路上,他—边蹦跳着,一边哼着小曲。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情景写话。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8.【答案】(1)清风半夜鸣蝉(2)等闲识得东风面(3)绝胜烟柳满皇都(4)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5)人生自古谁无死(6)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解析】【分析】(1)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结合题干中的“明月别枝惊鹊”,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清风半夜鸣蝉”。

(2)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结合题干中的“万紫千红总是春”,可知填写的诗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

(3)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结合题干中的“最是一年春好处”,可知填写的诗句是“绝胜烟柳满皇都”。

(4)出自《伯牙鼓琴》,结合题干中的“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可知填写的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5)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结合题干中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可知填写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

(6)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多指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故答案为:(1)清风半夜鸣蝉(2)等闲识得东风面(3)绝胜烟柳满皇都(4)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5)人生自古谁无死(6)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9.【答案】(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2)鲁滨逊漂流记;我从主人公鲁滨逊身上学到了乐观、冷静面对困难的态度和通过不懈努力改变现状的精神。【解析】【分析】(1)考查名言警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高尔基的名言,指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书籍,书籍为人类提供了很多的知识还有经验,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

(2)考查经典名著、学习交流。《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我从主人公鲁滨逊身上学到了乐观、冷静面对困难的态度和通过不懈努力改变现状的精神。

故答案为:(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2)鲁滨逊漂流记;我从主人公鲁滨逊身上学到了乐观、冷静面对困难的态度和通过不懈努力改变现状的精神。

【点评】考查名言警句、经典名著、学习交流。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答案】10.未尝苟且11.读书做事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才能取得成功。【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文征明习字》参考译文:

文征明临摹《干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为标准,书法水平进步很快。他一生对于写字,从来没有马虎。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而不感到厌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湛绝妙。10.考查内容理解、找关键词句。阅读文章可知,文征明对于写字,从来没有马虎。即“未尝苟且"是最能代表文征明习字态度的词语。

故答案为:未尝苟且11.考查内容理解、情感主旨。《文征明习字》记叙了文征明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练习书法的故事,告诫我们如果做事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由此我知道了读书做事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要认真对待每—件事,才能取得成功。

故答案为:读书做事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才能取得成功。【答案】12.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13.排比;洗手;吃饭;默默;体会到时间在生活中匆匆流逝14.C15.“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解析】【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①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②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③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④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12.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选段的第一句针对时向的流逝发问,“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后文从不同的方而具体描述时问从早到晚是怎样匆匆流逝的、因此,选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故答案为: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13.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画线的部分是由三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关的分句组成的,因此这部分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我们从中能找到作者写的三件小事,从这三件寻常的小事中我们能切身体会到时间在生活中匆匆流逝。

故答案为:排比、洗手、吃饭、默默、体会到时间在生活中匆匆流逝1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情感的能力。《匆匆》中,朱自清用细腻的文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匆匆》中抒写的是不愿蹉蛇青春,浪费时日,虽彷徨面仍思有所作为的心境。因此,本题选C。

故答案为:C15.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写出自己的感触。通读语段,作者在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时间一去不复返,告诫我们不要虚度光阴。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答案】16.发现和研究天然雄性败育株;发现和研究“野败”;②;首尾呼应17.B18.袁隆平克服身体极度不适,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发现稻株,分秒必争,坚持不懈的守在稻田里的科学精神;袁隆平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他与时间赛跑,早日找到稻株的决心和信念19.“野败”的研究成功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万千苍生;颁奖辞:30年埋头苦干于田间,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的发现,“野败”的研究成功,终圆禾下乘凉梦,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析】【点评】本文记叙了少年时期的袁隆平,目睹家乡闹饥荒的情景,自此树立"不下乘凉梦”笑好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历冠千琴万苦终于发现“野败"这株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解决了人民吃不饱饭的问题,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中表现了袁隆平不怕骄阳、不怕吃苦的科学精神以及分秒必争、投入、忘我的科学态度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做阅读理解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②审清题意,回读原文。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③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组织好语言作答。16.本题考查了理解与概括的能力。②阅读第③~⑥自然段可知,袁隆平发现和研究天然雄性败育株。③阅读⑦⑧自然段可知,袁隆平发现和研究“野败"。从篇章来看用墨最多的为详写,首尾两段都写了“禾下乘凉梦”,起到了首尾照应的作用,故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发现和研究天然雄性败育株/发现和研究“野败”/②/首尾呼应17.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本文以“禾下乘凉梦"开篇,并不是在追求乘凉,而是在勾画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面。这个梦想虽有些夸张,但在袁爷爷几十年的奋斗中,正一步步走向现实,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因此这不仅是一个梦,也是袁隆平爷爷实现“杂交水稻解决温饱问题"的动力。综上所述,A、C、D表述均正确,B有误,因为没有强调袁爷爷享受在稻田里乘凉的安逸和自由之意。

故答案为:B18.本题考查了人物描写。从“拖着疲惫的身子""昏了过去""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读出袁隆平克服身体极度不适,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发现稻株,分秒必争,坚持不懈的守在稻田里的科学精神;从他和妻子的对话中,还可以读出袁隆平幽默、乐观生活态度,表现了他与时间赛跑,早日找到稻株的决心和信念。

故答案为:袁隆平克服身体极度不适,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发现稻株,分秒必争,坚持不懈的守在稻田里的科学精神/袁隆平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他与时间赛跑,早日找到稻株的决心和信念19.本题考查了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全文可知,“野败"的研究成功,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万千苍生,因此,我认为袁隆平爷爷这样做是值得的。写颁奖辞时,要仿照例句的结构与内容。示例:30年埋头苦干于田间,夫妻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