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TM 00243-2021 内覆或衬里耐腐蚀合金复合钢管入场检验_第1页
T-CSTM 00243-2021 内覆或衬里耐腐蚀合金复合钢管入场检验_第2页
T-CSTM 00243-2021 内覆或衬里耐腐蚀合金复合钢管入场检验_第3页
T-CSTM 00243-2021 内覆或衬里耐腐蚀合金复合钢管入场检验_第4页
T-CSTM 00243-2021 内覆或衬里耐腐蚀合金复合钢管入场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ntranceinspectionforCR2021-05-08发布2021- 1 1 2 2 3 3 3 4 5 5 5 5 6 6 6 6 7 7 7 8 8 8 8 8 8 9 9 9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内覆或衬里耐腐蚀合金复合钢管入场检验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157-2017金属在硫化氢环境中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实验GB/T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GB/T31940-2015流体输送用双金属NB/T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NB/T47013.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NB/T47013.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T/CSTM00127金属材料高压釜腐蚀ISO3183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管道运输系统用钢管(PetroleumandnforpipelinetransportatASTMA751钢制品化学分析的标准试验方法,惯例以及术语(StandardTestandTerminologyforChemicalAnalASTMA923-2014测定双联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不稳定金属间相MethodsforDetectingDetrimentalIntermetallicPhasei2ASTMB499用磁性法测量磁性基底forMeasurementofCoatingThicknessesbytheMagneticMethod:NonmagneticCoatingsonMagneticBasisASTME353不锈钢,耐热,马氏TestMethodsforChemicalAnalysisofStainless,Heat-Resisting,Maraging,andChromium-Nickel-IroASTME797用人工超声脉冲回波接触法测量厚度的标准实施规程(StandardPracticeforMeasuringThicknessbyManualUltrasonicPulse-EchoContactfordetectingsusceptibilitytointergranularcorrosioninwrought,nickel-rich,chromASTMG48-2011使用氯化铁溶液测定不锈钢和有关合金耐点腐蚀和缝隙腐蚀的标准试验方法byUseofFerricChlorideSolution)从一批次管材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整批管材是否合格3务、材料和工艺必须满足的要求,并指出确定这些规定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注:耐腐蚀合金复合钢管简称复合钢管。COWL组合直缝焊接(combinationlongitudinalwelCRA耐腐蚀合金(corrosioHIC氢致开裂(hydrogeninducedcrackiHFW高频电阻焊(high-frequencyelectriMPQT制造工艺评定试验(manufacturingprocedurequalificationMPS制造工艺规范(manufacturingprocedurespecificatPMI光谱现场检测(positivematerialidentificatPREN耐点蚀当量数(pittingresistanceequivalentnumbPSL产品规范等级(productspecificaSCC应力腐蚀开裂(stresscorrosionSSC硫化物应力开裂(sulfidestrUNS统一数字编号系统(unifiednumberingsystem)4检验项目及流程4.1检验项目4.1.1复合钢管入场后应组批开展入场检验。除非技术规格书另有规定,应基于同钢级、同规格、同4.1.2复合钢管入场检验每批次检验项目及频次要求见表1412344.2检验流程复合钢管入场后,应依次开展资料检验、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和抽样检验,详细检测流程见图1。4.3检验机构5.1.2资料检查文档全部提供且满足技术规格书要求判定为通过资料检验。对于出现文档提供不全或a)复合钢管原材料质量证明书,包括基管、CRA层、复合6a)复合钢管MPS及MPQT。b)复合管材制造过程中涉及焊接操作的焊接工艺规程及焊接工艺评定报告。c)购方或监造方签字确认的CRA层纵向焊缝修复记录。6.1.1外观检验项目包括包装检验、标志检验和表面状6.1.3外观检验结果满足6.2~6.4要求的复6.2.1购方应按照6.2.2~6.2.3要求检查复合钢管的包装材料、包装完整结果满足6.2.2~6.2.3要求的复合钢管,判定复合钢管通过外观检验6.2.2复合钢管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应满足技术规格书要求,包装应完整不得有破损。对于技术规格书未做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和包装完整性验收应由购方和制造6.3.1购方应按照6.3.2~6.3.4要求检查复钢管满足要求可判定该复合钢管通过标志检验,否则判定为未通过标志检验。76.3.2每根复合钢管都应有标志,并且标志应醒目、牢固、字迹应清晰、规范、不易褪色。6.3.3标志的方式和位置应满足技术规格6.3.4标志的内容宜包括:制造商、钢级和CRA层材质、钢管规格及长度、管道设6.4.1购方应按照6.4.2~6.4.5要求检验复合钢缺陷。基层外焊缝余高不应超过3.5mm,除咬边外,外焊缝不应低于邻6.4.4CRA层内表面应在光照强度不低于500lx条件下无垢、氧化皮、油、脂、漆,不得有Cu、Sb)CRA层焊缝应100%连续,不允许出现d)CRA层母材金属不允许焊接修复,CRA层纵向焊缝一次,单个最小返修长度应为50mm,相邻返修焊缝间e)堆焊层与衬管母材交界处宜圆滑过渡。7.1.1尺寸检查项目包括直径、椭87.1.3尺寸检查结果满足8.2~8.16要求的判定复合钢管通过7.2.1应采用卷尺、环规、卡规或或光学测量仪器对复合钢管距离端头100mm长度范围的内径至少测量4处。7.2.2直接测量结果应满足技术规格7.4.1复合钢管的基层壁厚宜依据ASTME797采用手动UT按网格法或采用AUT扫查测量,检测面积不应少于每根复合钢管外表面的25%;衬层壁厚宜依据ASTME797和内覆层壁厚宜依据ASTMB499采7.4.2CRA层公称壁厚不应小于2.5mm,其偏差应在+.0mm范围内,基层的公称壁厚及其偏差应满7.5.2按定尺长度交货的复合钢管的长度范围宜为307.6.1全长直度偏差和端部直度偏差,检测方法宜按照ISO7.7.1制造商应提供适当的方法用于验证复合钢管管端切斜、堆焊长度和坡口尺寸等管端尺寸的符合8.1.1抽样检查项目包括化学成分、拉伸试验、压扁试验、导向弯曲试验、冲击韧性试验、落锤撕裂8.1.2除非技术规格书另有规定,抽样检验应按8.2~8.14进行试验和验收8.1.3抽样检查结果全部满足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判定该批复合钢管通过抽样检验。对于出现不a)若检测不合格项为管端剩磁,购方可通知制造商立即对该批次复合钢管进行现场消磁直至达到b)若检测不合格项为无损检测,直接判定为该根复合钢管未通过无损检测,并对该批次复合钢管抽检范围扩大至20%检验。若仍出现不合格项,抽检范围扩大至全部检验,并仅对满足检验要求的复c)若检测不合格项为金相检验,除了低倍组织缺陷含白点、显微组织、晶粒度、有害相不满足要通过金相检验,否则判定该批复合钢管未通过金d)若检测不合格项为管端剩磁、无损检测、焊缝金相以外的项目时,直接判定该根复合钢管未通低于填充金属成分标准规定下限的90%,且元素Fe在堆焊层中的稀释率不应超过5%。尺寸A≥1.0mm,B≥2.0mm。a)在两板间距离小于H之前,基层、CRA层的内表面、外表面和试样边缘不应出现裂纹和开裂,H——两压扁板间距离,mm(in.););D——规定或计算(根据内径和壁厚)的外径,mm(in.)。b)对于内覆复合钢管,应继续压扁直至试样断裂或内覆层内壁贴合,c)在热影响区、熔合线和母材处,不应出现任何长度大于3.2mm的裂纹或d)试验期间,起源于试样边缘长度不大于6.4mm的裂纹,可不成为拒收的依8.6.1按照ISO3183要求,对基管管体、焊缝和热8.8.1应对焊接内覆复合钢管的焊缝和堆焊层(包括衬里复合管的管端堆焊)进行截面宏观检查,焊8.8.2内覆复合钢管纵向焊缝和内覆层以及衬里复合钢管的管端堆焊层应进行金相组织检验,检验结≤0.4mm≤1.0mm≤0.5mm≤2.0mm≤3.5mm奥氏体不锈钢的铁素体含量(仅适用于焊缝和堆焊层)*有害相(包括:金属间相、晶间连续沉淀相、σ相)*内覆层母材若复合钢管输送流体属于含硫化氢的酸性环境,宜按照ISO3183要求对基奥氏体不锈钢、铁镍基合金或镍基合金CRA层或双相不锈钢CRA层,应对CRA层母材、CRA层焊缝、管端堆焊层、管端堆焊层与CRA层交界处分别取样,宜选择表4所列得至少一种方奥氏体不锈钢、铁镍基合金ASTMG28-2002ASTMG48-2011ASTMA923-2014对技术规格书有模拟环境下电化学腐蚀试验要求的,应按如下要求开展试验和验收:a)按照T/CSTM00127要求,对CRA层母材、CRA焊缝、管端堆焊层、管端堆焊层与CR一半,具体取样位置如图3所示,所有试样b)试验后试样均匀腐蚀速率应不大于0.025mm/a,试样表面不允许出现任何点蚀迹对技术规格书有模拟环境下SCC试验要求的,应按如下要求开展试验和a)按照GB/T4157-2017E法管端堆焊层与CRA管交界处试样进行加工、加载和处理,所有试样应力实际温度下实际屈服强度,若征得购方同意,也可选择较低的加载8.12.1对衬里复合钢管,应按照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