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枢绕组的一般知识第一页,共151页。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元件(线圈):绕组线圈称为绕组元件,分单匝和多匝。一个元件由两条元件边和端接线组成,元件边放在槽内,能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叫“有效边”,端接线放在槽外,不切割磁力线,仅作为连接线用。每个元件的一个元件边放在某一个槽的上层,另一个元件边则放在另一槽的下层。元件的首末端:每一个元件均引出两根线与换向片相连,其中一根称为首端,另一根称为末端。每一个元件的两个端点分别接在不同的换向片上,每个换向片接两个不同的线圈端头。
第二页,共151页。实槽:电机电枢上实际开出的槽叫实槽。实槽数用Q表示。虚槽:即单元槽(每层元件边的数量等于虚槽数),每个虚槽的上、下层各有一个元件边。虚槽数用Qμ表示。设槽内每层有μ个虚槽,若实槽数为Q,虚槽数为Qμ,则Qμ=μQ。极轴线:磁极的中心线。几何中性线:是指主磁极N极和S极的机械分界线。物理中性线:把N极与S极磁场为零处的分界线称为物理中性线。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第三页,共151页。a)元件b)绕组元件在槽内的放置c)实槽与虚槽b)1—上层边;2—下层边;3—端接部分;4—首、末端c)1—槽楔;2—线圈绝缘;3—导线;4—层间绝缘;5—槽绝缘;6—槽底绝缘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第四页,共151页。极距:相邻两个主磁极轴线沿电枢表面之间的距离,用表示为(距离)若用虚槽数表示为(槽数)式中D—电枢外径(m);p—磁极对数。p2t=Qμ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极距位置示意图第五页,共151页。绕组节距:绕组节距通常用虚槽数或换向片数表示,见图1-12。(1)第一节距Y1:同一个元件的两个有效边在电枢表面跨过的距离。(2)第二节距Y2:连至同一换向片上的两个元件中第一个元件的下层边与第二个元件的上层边间的距离。(3)合成节距Y:连接同一换向片上的两个元件对应边之间的距离。
(4)换向器节距YK:同一元件首末端连接的换向片之间的距离。单叠绕组单波绕组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第六页,共151页。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电枢绕组的节距a)单叠绕组b)单波绕组a)b)第七页,共151页。绕组主要分类:
大的分类为环形和鼓形;环形绕组只曾在原始电机用过;现代直流电机均用鼓形绕组,它又分为叠绕组、波绕组和蛙形绕组。鼓形绕组比环形绕组制造容易,又节省导线,运行较可靠,经济性好,故现在均用鼓形绕组。环形绕组示意图鼓形绕组示意图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第八页,共151页。叠绕组:指串联的两个元件总是后一个元件的端接部分紧叠在前一个元件端接部分,整个绕组成折叠式前进。波绕组:指把相隔约为一对极距的同极性磁场下的相应元件串联起来,象波浪式的前进。波绕组示意图叠绕组示意图电枢绕组的常用术语
第九页,共151页。单叠绕组:是指相邻元件(线圈)相互叠压,元件的出线端接到相邻的换向片上,第一个元件的下层边(虚线)连接着第二个元件的上层边,它放在第一元件上层边相邻的第二个槽内。合成节距与换向节距均为1,即:Y=Yk=1
下面通过例子说明单叠绕组如何连接,有何特点。例:已知某直流电机的极对数p=2,虚槽数Qμ,元件数S,及换向片数为K,S=K=Qμ=16,试画出单叠绕组展开图。单叠绕组第十页,共151页。解:1.计算绕组数据:因为是单叠,所以Y=Yk=1
2.画绕组展开图:假想把电枢从某一槽的中间沿轴向切开展示成平面,所得绕组连接图称为绕组展开图。(1)先画16根等长、等距的实线,代表各槽上层元件边,再画16根等长等距的虚线,代表各槽下层元件边。单叠绕组Qμ第十一页,共151页。(2)根据Y1,画出第一个元件的上下层边(1~5槽),令上层边所在的槽号为元件号。(3)接上换向片,1、2片之间对准元件中心线,之后等分换向器,定出换向片号;(4)画出第二个元件,上层边在第2槽,与第一个元件的下层边联接;下层边在第6槽与3号换向联接。按此规律,一直把16个元件全部联起来。(5)放磁极:磁极应均匀分布在圆周上,N极磁力线垂直向里(进入纸面),S极向外(从纸面穿出);单叠绕组第十二页,共151页。(6)放电刷:对准在磁极轴线下,画一个换向片宽(实际上K很多,电刷宽=2~3片宽)。并把相同极性下的电刷并联起来。实际运行时,电刷是静止不动的,电枢在旋转,但是被电刷所短路的元件,永远都是处于电机的几何中性线,其感应电动势是接近零的。为使正、负电刷间引出的电动势最大,我们已知被电刷所短路的元件电动势为零,在元件端接线对称的情况下,电刷的实际位置应在磁极中性线下,所以习惯上称为“电刷放在几何中性线位置”。单叠绕组第十三页,共151页。单叠绕组第十四页,共151页。单叠绕组单叠绕组连接顺序表绕组展开图比较直观,但画起来比较麻烦,为简便起见,绕组连接规律也可用连接顺序表来表示。本例连接顺序表如下。上排数字同时代表上层元件边的元件号、槽号和换向片号,下排数字代表下层元件边所在的槽号。第十五页,共151页。单叠绕组并联支路图单叠绕组取一瞬间(如图F1-16瞬间),将此瞬间不与电刷接触的换向片省去不画,可以得到图1-15的并联支路图。可以看出单叠绕组的连接规律是将同一磁极下的各个元件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路。所以,单叠绕组的并联支路对数a总等于极对数p,即a=p。第十六页,共151页。单叠绕组的特点:1)同一主磁极下的元件串联成一条支路,主磁极数与并联支路数相同。2)电刷数等于主磁极数,电刷位置应使感应电动势最大,电刷间电动势等于并联支路电动势。3)电刷个数等于极数。单叠绕组第十七页,共151页。单波绕组第十八页,共151页。单波绕组的特点:1)上层边位于同一极性磁极下的所有元件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路,并联支路对数恒等于1,与磁极对数无关;2)当元件的几何形状左右对称,电刷在换向器表面上的位置对准主磁极中心线时,支路电动势最大;3)电刷数等于磁极数(全额电刷)。4)电枢电动势等于支路感应电动势;5)电枢电流等于两条支路电流之和。单叠绕组与单波绕组的主要区别在于并联支路对数的多少。单叠绕组可以通过增加极对数来增加并联支路对数。适用于低电压大电流的电机;单波绕组的并联支路对数a=1,但每条支路串联的元件数较多,适用于小电流较高电压的电机。单波绕组第十九页,共151页。①环形电枢绕组eeeeeeeeeeeeee(2)电枢绕组的演变优点绕组不受极数的限制,即同样的绕组可供不同极数的电机使用
缺点中空铁心内侧导体无法切割磁极磁通(无磁通可切)以产生电势,即只有一半导体产生电动势,浪费材料且增加电枢电阻须手工绕制,制造费时,且绝缘处理不易使自感及互感增大致换向不良第二十页,共151页。②鼓形电枢绕组2e2e2e2e2e2e2e2e2e2e2e2e2e2e优点导体利用率较环形绕组高可采用成形的绕组,绕置容易及易于绝缘自感及互感较环形绕组小,因此换向较环形绕组优
缺点不能适用於不相同极数的电机,有可能电动势方向或电磁力方向会相反而 抵消一部分。第二十一页,共151页。小结直流电机电枢绕组是无头无尾的闭合绕组;直流电机电枢绕组至少有2条并联支路。单叠绕组a=p 即并联支路对数恒等于电机极对数单波绕组a=1 即并联支路对数恒等于1电刷放置的一般原则是确保空载时通过正、负电刷引出的电动势最大,或者说,被电刷短路的元件中的电动势为零。对于端接对称的元件,电刷放置在主极轴线下的换向片上。第二十二页,共151页。除单叠、单波绕组外复叠绕组:两个单叠绕组互相间隔嵌入槽内复波绕组:两个单波绕组互相间隔潜入槽内混合绕组:一个单叠和一个单波绕组(蛙型)应用单波绕组支路最少,用于小容量电机和电压较高或转速较低的电机复波绕组可用于多极数、低速的大中型电机单叠绕组的支路数比波绕组多,主要用于中等容量、正常电压和转速的电机复叠绕组用于大容量或低压、大电流的电机蛙型绕组常用在转速较高、换向困难的大型直流电机各种绕组的应用范围第二十三页,共151页。第二十四页,共151页。第二十五页,共151页。电枢绕组的一般知识第二十六页,共151页。
绕组放在电枢中既要通电流又要能在磁场中感应电动势。
第二十七页,共151页。双层绕组,每个线圈的一边嵌放在某一槽内的上层,另一边放在另一槽的下层。c
a
a′c′
a
a′c′ca线圈并不和c线圈直接串联第二十八页,共151页。
a
a′c′c注意:虚线表示下元件边实线表示上元件边第二十九页,共151页。通常电机绕组需要用较多的元件组成,但电枢铁心周围表面有时不能冲太多的槽,因此每个槽的上、下层可嵌放多个线圈边。第三十页,共151页。同一槽内每个上、下元件边所占的槽的位置为一个虚槽。虚槽数第三十一页,共151页。如一个实槽中嵌放3个元件边。一个实槽中有3个虚槽如实槽数:虚槽数:元件数:第三十二页,共151页。
一个绕组元件两端分别与两片换向片连接,元件之间同过换向片相互串联起来。12
3
45注意:一个换向片与两个线圈边连接。第三十三页,共151页。换向片数:第三十四页,共151页。一、绕组节距第三十五页,共151页。(一)、第一节距y1
每一元件的两元件边在电枢表面上所跨越的距离用虚槽数来表示,称为绕组的第一节距y1。
12
3
45第三十六页,共151页。说明上元件边嵌放在第1槽的上层,下元件边嵌放在第9槽下层中。
第三十七页,共151页。为了使元件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各种绕组的都应等于一个极距。第三十八页,共151页。磁极距NNs磁极距(槽)N极感应电势和S极感应电势大小相同,方向不同。第三十九页,共151页。NSy1N极感应电势和S极感应电势大小相同,方向不同。整距线圈电动势最大整距第四十页,共151页。NSy1NNS短距长距第四十一页,共151页。第四十二页,共151页。
(三)合成节距y相邻联接的两个元件的对应边间隔的虚槽数,称为绕组的合成节距y。
12
3
y叠绕组:第四十三页,共151页。(四)换向器节距yk
每一元件的两端所联接的两换向片之间的距离,单位是换向片,称为换向器节距yk.123y第四十四页,共151页。
例题:一单叠绕组直流电机,磁极数为4,电机实槽为10,每个槽中放四对元件边(上、下层),怎样设计绕组的节距?
可以确定绕组的形状及相连接元件的关系。第四十五页,共151页。(槽)(片)第一元件上层边1槽下层边11槽第二元件上层边2槽下层边12槽解:
u=4Q=10123y2y第四十六页,共151页。单叠和复叠绕组一、单叠绕组节距和绕组连接表
依次相串联的绕组错开y=yk=1的距离相叠,直到最后一个元件的末端与第一元件的首端相接形成闭合绕组。第四十七页,共151页。单叠和复叠绕组例题:一台直流电机数据2p=4,试绕制一单叠右行整距绕组?
解释:整距y1=τ
右行指相邻右边的线圈交叠在左边线圈上。yk=+1左行指相邻左边的线圈交叠在右边线圈上。yk=-1第四十八页,共151页。2011223左行右行第四十九页,共151页。(一)
节距计算
线圈(元件)1上层边1槽线圈2上层边2槽下层边6槽下层边7槽第五十页,共151页。(二)绕组连接表
绕组连接表可看出连接顺序,在y1、y2,、yk确定后就可以画出绕组连接表,参照连接表,可使绕组连接方便。
第五十一页,共151页。首先把元件和换向片自左向右编号,元件号,对应的换向片号,元件上层边所在槽具有相同的号码,而下元件边用它所在槽的号码上加一撇。如1表示1号元件,1号槽,1号换相向片,6‘表示1号元件的下层边在6号槽中,把1和6′用实线连接。第五十二页,共151页。
两元件之间的虚线,表示通过换向器上的同一片换向片把两元件串联起来。(16号)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20′1′2′3′4′5′123456789101112A1+B1-A2+B2-
13141516171819201y2yy1问:1号槽下层边是几号线圈的。第五十三页,共151页。
123465713121110982019NNSS14321514131211109876516171918201415181716ABB2B1A2A1(+)(-)++--单叠绕组展开图2p=4;Z=K=S=20第五十四页,共151页。通过绕组展开图,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五十五页,共151页。1、电刷摆放的位置12
3
NSS电刷短路换向元件几何中性线第五十六页,共151页。换向元件中几乎不感应电动势,电刷短接它不会出现因为释放电能引起的过大的换向火花。第五十七页,共151页。12
3
NSS电刷短接有效感应电势元件,电刷会出现换向火花。电刷应对准磁极轴线。第五十八页,共151页。123456+A-B第五十九页,共151页。相邻刷间串联各串联元件电动势相加,正确摆放电刷,才能使电刷间感应电动势最大。第六十页,共151页。1、电刷摆放的位置电刷应对准磁极轴线。第六十一页,共151页。2、正,负电刷间构成一支路123456+A-B第六十二页,共151页。3、单叠绕组,支路数等于磁极数支路对数第六十三页,共151页。4、电刷数量?电刷数量等于磁极数第六十四页,共151页。5
线圈1,6,11,16
被电刷短路,但它们是几乎无感应电动势的换向元件。6
电枢旋转时绕组中的感应电动势和电流是交变的。7
每元件两端与两个换向片连接,每个换向片连接两个元件边。第六十五页,共151页。8、
从线圈1~20是个完整的回路,但又由电刷分为四个支路。第六十六页,共151页。16161123451098712131415
20191817第六十七页,共151页。单叠绕组并联支路图B(-)A(+)A1B1A2B21661123451098712131415
201918171121112671617添加正、负电刷第六十八页,共151页。电枢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电枢总电动势等于一条支路电动势第六十九页,共151页。问:电枢绕组为何不能开路?第七十页,共151页。问1、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任一支路断开一个元件会怎样??因为电磁转矩剩下的三条支路要承担原来四条支路的电流,支路电流增加,直流电机容易烧坏。第七十一页,共151页。问2:电枢绕组为何不能开路?第七十二页,共151页。问3、直流电机电枢绕组取掉相邻一个或两个电刷,会怎样?正负电刷总是交替摆放的取掉,四条支路变为两条。第七十三页,共151页。问4、取掉相对(B1,B2)电刷会怎样?整个回路被A1和A2短接,电机不能工作。第七十四页,共151页。问5、电枢绕组闭合回路是否有环流?第七十五页,共151页。161611234510987121314152019181720个元件串联,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每个元件随电机旋转,位置瞬间变化。只要各磁极电磁量均衡各支路电势数值相等,电枢绕组回路总电势为零。不出现环流。第七十六页,共151页。问6、直流电机电枢为叠绕组p=3,有多少支路?有6条支路叠绕组支路对数第七十七页,共151页。问8、p=4,Qu=32,电刷数量为多少?电刷数量为8。问9、元件数?问10、支路数?问11、换向片数?32个元件。8个支路数。换向片数为32。第七十八页,共151页。问13、有多少元件被电刷短接?8个。问12、每条支路有多少元件串联?3个元件。第七十九页,共151页。问14:大电流直流电机,选用2磁极还是8磁极?为了增大电枢电流Ia,应增加并联支路数,即增加主极数。但主极数受电机结构的限制,不能任意增加。
可以采用复叠绕组,使支路数成倍增加。第八十页,共151页。
12346571312111098NNSS14151716ABB2B1A2A1(+)(-)++--双闭路双叠绕组展开图2p=4;Z=K=S=202345679101114811213
1520181618201719
91单叠和复叠绕组第八十一页,共151页。单波和复波绕组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电枢绕组的第二种基本形式;重点难点:单波绕组的连接表、瞬间并联电路图、支路对数的确定,电刷放置的位置。第八十二页,共151页。单波和复波绕组
一、单波绕组节距和绕组展开图第八十三页,共151页。为了分布N
SN
Sm第八十四页,共151页。
对照单叠绕组:
①形状像波浪;②第一节距y1与单叠类似;③yk比单叠大。
单波相串联的元件是空间位置不同却同性磁极相对应的元件。而单叠相串联的元件位于同一磁极相邻处。
若单波yk不大就不可能与另一同性磁极下的元件串联。第八十五页,共151页。④同极性磁极下的所有元件串联形成一支路NSNS第八十六页,共151页。⑤计算不同第八十七页,共151页。波绕组y
k计算:本例p=2,S=Z=k=1515个元件串联,一周是不够,多周才能把所有元件串联完。第一周2个N级下元件串联
下周起点15换向片,恰好回到原出发换向片的相邻处。第八十八页,共151页。NSNS1第八十九页,共151页。若p=3第一周有3个元件串联为了使下一周起点与上一周不重合。第九十页,共151页。整数第九十一页,共151页。
取负号,绕行换向器一周后,比出发时的换向片后退一片,称为左行绕组。取正号,前进一片,称为右行绕组。一般采用左行绕组,可省铜材料。整数第九十二页,共151页。1、节距计算单波绕组展开图及连接表:已知一台直流电机数据如下:2p=4,S=Qu=k=15,绕制一单波左行短矩绕组。第九十三页,共151页。2、画绕组连接表注意:槽数、上元件边号、换向片用实数表示,下元件边所在槽用数字加撇表示。
4′11′3′10′2′9′1′8′15′7′14′6′13′5′12′18
157146135124113
10291y2yy18号换向片上连接1号元件下层边和8号元件上层边。第九十四页,共151页。
123465713121110981415单波绕组展开图2p=4;Z=K=S=15451NNSS6111098715141312AB(+)(-)A1B1B2A2++--23第九十五页,共151页。1→8→15→7→14→6→13→5→12→4→11→3→10→2→9→12个S极下元件串联2个N极下元件串联一周两周三周每周p个元件串联,此例p=2元件串联的顺序:第九十六页,共151页。与叠绕组相同,是端接线对称的绕组,电刷应放置在主极轴线处的换向片上,电刷数仍等于2p。二、电刷的放置和支路数第九十七页,共151页。
p=2p=3p=42N、2S3N、3S4N、4S一周两绕组一周三绕组一周四绕组串联串联串联波绕组的特点:上元件在同极性下的元件按一定的顺序全部串联组成一支路。因为磁极只有两种N、S,所以支路对数a=1,与极数2p无关。
处于2个N极下的各元件中电动势方向相同,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路;而处于2个S极下的各元件中电动势方向相同,串联成另一支路。第九十八页,共151页。124113102136147158195519812A1A2B1B2A(+)B(-)单波绕组并联支路图
单波绕组可获得比单叠绕组更大的电枢电动势,因为在相同元件数的情况下,如p=2,单叠为四支路,而单波为两支路,单波每支路元件数多,每支路电枢电动势为。第九十九页,共151页。1、既然一对正、负电刷可构成一对支路,单波绕组是否只需要一对正、负电刷?
不能,这样会使电刷下的平均电流密度增大,容易损坏电刷。2、单波绕组p=3,则一周有几个绕组串联?3个?第一百页,共151页。3、大电流电机选用什么绕组形式的直流电机?高电压电机选用什么绕组形式的直流电机呢?前者选用单叠、复叠(a=2p)绕组,
后者选单波绕组。?第一百零一页,共151页。所以采用双叠绕组。若双叠:直流电机单叠绕组例题:一台直流发电机,2p=4,PN=10千瓦,UN=6伏,若每一支路电流不超过300安,则电枢绕组应采用何种绕法?解:若单叠:第一百零二页,共151页。
1、取去相邻两电刷电机能否工作?2、取去相对两只电刷时,电机能否工作?3、若一元件断线,电机电流和功率为多少?第一百零三页,共151页。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电枢绕组要求:在导体数量一定的条件下,应能够产生尽可能大的电势和电磁转矩,并要力求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种类:单叠绕组、单波绕组、复叠绕组、复波绕组、混合绕组等。重点讲授:绕制规律、并联电路、电刷位置及性能特点。第一百零四页,共151页。一、电枢绕组的一般知识2、绕组的元件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换向片上的单匝或多匝线圈1、电枢绕组在电枢上,由一些形状相同的绕组元件按一定规律连接成“电枢绕组”。第一百零五页,共151页。一、电枢绕组的一般知识2、绕组的元件
(1)元件边:元件放在电枢槽中的线段(有效导体)。端部:元件在电枢槽以外的连接部分。
(2)双层绕组:上层边、下层边。现代直流电机为双层绕组,元件一个边放在某一槽的上层,称为上层边,它的另一个边则放在另一槽的下层,称为下层边。
(3)实际槽数Z、虚槽数Z1:第一百零六页,共151页。3、电枢绕组和换向片通过换向片,6个元件依次串联构成一个闭合回路一、电枢绕组的一般知识第一百零七页,共151页。位于对称位置的电刷将闭合的6个线圈分成两条对称的并联支路4、电枢绕组、换向片与电刷连接两个电刷位于换向器内圆对称位置(实际放置在外圆上)一、电枢绕组的一般知识第一百零八页,共151页。5、几个基本概念(1)元件数S,换向片数K,槽数Z一、电枢绕组的一般知识对于,即实际槽数=虚槽数的双绕组情况。(2)节距电枢绕组的连接规律用节距表示(详见下面的单叠绕组)第一百零九页,共151页。二、单叠绕组1、绕组的节距单叠绕组:将相邻位置的元件顺序串联。1、第一节距2、第二节距定义:元件下层边与其相连接的元件上层边之间的跨距。
定义:一个元件两个边的之间的跨距。
第一百一十页,共151页。3、合成节距
和换向片节距
为紧相连接的两元件对应边之间的跨距。为元件的首尾端所连接的两个换向片之间的跨距。二、单叠绕组第一节距:元件的跨度;
第二节距和合成节距: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绕组型式。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51页。直观表示出元件的连接规律、元件与换相器的连接方式、电刷的位置和个数。
(2)实例步骤:计算节距二、单叠绕组2、绕组辐射图①直流电机: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51页。单叠绕组构成实例步骤:②近似的电机横截面示意图
③元件连接次序表
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51页。绕组连接()nv12151314163456789101112(元件序号)(元件序号)(几何中线)1号元件的上层边放置在1号槽,并起于1号换向片。相隔4个槽(即5号槽)放置1号元件的下层边。然后将1号元件下层边连接在与1号换向片相隔1个换向片的2号换向片上。画辐射图④
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51页。12151314163456789101112选择电刷位置原则为使正、负电刷间引出的电动势最大,电刷应放在不同支路的交界处;在元件的端接线左、右对称的情况下,此位置恰好在磁极中心线下,所以有“电刷位于磁极轴线上”之说。(从实际电机空间观察电刷位置的表述)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51页。选择电刷位置原则由于被电刷短路的4个元件的边恰好位于两个主级中间的几何中线位置,如忽略元件和换向片的连线长度时,电刷就直接与旋转到几何中线上的元件边相接触了。所以还有“电刷位于几何中线上”之说。该处的磁通密度为零,故被电刷短路的元件电势等于零,被电刷短路时不会产生环流,又对换向有利。12151314163456789101112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51页。3、电枢绕组展开图1.槽展开2.绕组放置3.安放磁极电刷槽展开绕组放置安放磁极、电刷12345678910111213141615NSNS
+-+-+-二、单叠绕组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51页。4、并联支路符号图12345678910111213141615NSNS+-+-+-二、单叠绕组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51页。单叠绕组的特点并联支路对数等于磁极对数,即。电刷组数等于磁极数。4、并联支路符号图二、单叠绕组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51页。5、讨论
磁极宽度、电刷宽度、支路元件数12345678910111213141615NSNS+-+-+-第一百二十页,共151页。三、单波绕组1、单波绕组的节距单波绕组:顺序相连的两元件处在相邻极对下相近位置。(1)第一节距(2)合成节距(3)第二节距第一百二十一页,共151页。2、单波绕组构成实例直流电机:
步骤:①
计算节距②近似的电机横截面示意图
③元件连接次序表
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51页。3、单波绕组展开图槽展开绕组放置安放磁极、电刷123456789101112131415
NSNS+-+-+-第一百二十三页,共151页。4、并联支路符号图单波绕组把所有处于相同极性下的元件都串联起来构成两条并联支路。单波绕组的并联支路对数与极对数无关,总等于1,即。单波绕组从理论上讲,只需设两组电刷。但一般仍采用2P
组电刷。它可以减少电刷的接触面积,随之可有效缩短换向器的长度以节省用铜量,还可平衡绕组支路电势。第一百二十四页,共151页。特别注意上述讲解的绕组辐射图、绕组展开图和绕组并联支路符号图等只是为了讲述方便给出了一个特例。随着电枢旋转,各元件的位置随着时间变化,构成支路的元件(包括数目)在交替更换,另外磁极和电刷的宽度也随着设计要求也有所变化,上述各图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但总体来讲,各类图中其形式是类似的,计算结果也是相近的,而基本原理是完全一致的。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51页。直流电机绕组的总结①所有的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是无头无尾的闭合绕组。②电枢绕组的支路数(2a)永远是成对出现,这是由于磁极数(2p)是一个偶数。③电刷放置的一般原则是确保空载时通过正、负电刷引出的电动势最大,或者说,被电刷短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376-2025镍和铜电铸工艺规范
- GB/T 38178.1-2025液压传动10 MPa系列单出杆缸的安装尺寸第1部分:普通系列
- 结构化思考的行政管理师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相关机构的支持与协作及试题及答案
- 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协同作用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考试综合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
- 广连高速花都至从化段定测项目测量技术总结
- 公司财务管理的关键措施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培养条件的优化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性价比分析方法试题及答案
- 【苏州市冷链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和优化建议分析(后后附问卷)11000字(论文)】
- 旋极信息:北京旋极百旺科技有限公司资产评估报告
- (新湘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宁德时代企业财务分析案例报告13000字(论文)】
- 空调维保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幼儿园中班语言绘本《来喝水吧》微课件
- 允许一切发生:过不紧绷松弛的人生
- 三农产品直播带货策划方案-
- 《囊萤夜读》-课件
- 西双版纳罗盘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云南景洪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沼气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 老人智能手环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