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美丽乡村 巷道建设规范》_第1页
广西《美丽乡村 巷道建设规范》_第2页
广西《美丽乡村 巷道建设规范》_第3页
广西《美丽乡村 巷道建设规范》_第4页
广西《美丽乡村 巷道建设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93.080.10FORMTEXTP66FORMTEXT     DBFORMTEXT45DBFORMTEXT45/TFORMTEXTXXXXX—FORMTEXT2019FORMTEXT     FORMTEXT美丽乡村巷道建设规范FORMTEXTBeautifulvillagespecificationforroadwayconstructionFORMDROPDOWNFORMTEXT     FORMTEXT2019-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2019-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FORMTEXT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5/TXXXXX—2019I美丽乡村巷道建设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巷道建设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巷道建设规划、巷道线路、巷道等级、巷道硬化、巷道交叉、桥涵、巷道沿线设施、绿化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乡村巷道的新建、改建。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68.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T51224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CJJ11城市桥梁设计CJJ166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巷道tunnel指村庄内直接为村民生产、生活服务的,供车辆、行人通行的满足本标准要求的道路、桥涵及其附属设施。道路红线boundarylinesofroads指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基本要求村庄巷道建设应坚持“安全、经济、适用、环保、耐久”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注重安全”的原则。以恢复或改善巷道的交通功能为目标,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科学合理规划巷道布局。巷道改造应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给排水、照明及安全设施,增强通行能力。应按照当地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地形、地质条件、充分论证,科学编制规划。巷道建设规划巷道建设规划应在村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村庄内的道路规划为主,结合县域及乡镇道路交通规划的统一部署进行规划,处理好村际之间和村镇之间的交通与村庄内交通的衔接。应根据村庄用地功能、交通的流量和流向,结合村庄的自然条件和现状特点,并应考虑村庄的发展建设、管线敷设、消防通道等要求,确定村庄的巷道系统。巷道建设规划包括巷道、巷道交通设施、交通安全规划及巷道附属设施,应明确村庄巷道等级。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巷道路线设计、改造应注重保留恢复传统巷道,体现原有特色。巷道路线传统巷道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巷道,应本着“保护、修复、适度利用”的原则,充分尊重当地自然、历史条件,针对不同地域采取不同的保护、修复措施,具备开发条件的宜适度利用。改建、修整巷道对于老旧巷道,在专业评估与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合法的改造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对老旧巷道进行改造、修整。巷道改造应合理保留原有路网形态和结构。新建巷道新建巷道路网应布局合理,与通村公路协调,主次分明。巷道形态、结构、宽度等自然合理。新建巷道路线型设计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尽可能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管线,应与沿线地形、环境和景观协调,不得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遗存。新建巷道路线应结合村庄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等要素,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灵活合理运用技术指标,保持相邻曲线线型连续、均衡、协调,满足人、车安全要求。新建巷道路线设计应尽可能利用原有路基、桥梁和隧道构造物,避免陡坡、急弯、高填深挖,防止诱发地质灾害。新建巷道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新建巷道横坡宜采用双面坡形式,宽度小于3.0m的窄路面可以采用单面坡。坡度应控制在1%~3%之间,纵坡度大时取低值,纵坡度小时取高值;干旱地区村庄取低值,多雨地区村庄取高值;严寒积雪地区村庄取低值。新建巷道纵坡应控制在0.3%~3.5%之间,山区特殊路段纵坡度大于3.5%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滑措施。新建巷道路堤边坡坡面应采取适当形式进行防护。宜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植草砖护坡及植草护坡等多种形式。巷道等级新建巷道等级规划新建巷道等级分为主要巷道、次要巷道,各级巷道的规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巷道等级规划规划技术指标道路等级主要巷道次要巷道计算行车速度(km/h)20~3015~20巷道红线宽度(m)≥4.5≥3.5 巷道等级配置巷道等级的配置应根据村庄人口规模确定,并按表2的规定执行。巷道等级配置规划规模分级(人)巷道级别主要巷道次要巷道1001以上601~1000201~6000~200●为必须设置,○为建议设置巷道硬化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功能、交通流量,综合考虑巷道沿线地形、地质、路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保证路基路面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及平整、抗滑的要求。严格控制路基压实度,路基填料宜采用砂石、灰土等水稳性好的材料,严禁使用泥炭、淤泥、中等和强膨胀土、有机土作为路基填料。路基防护应针对不稳定的高边坡、易受冲刷的沿河路段等,采用设置挡土墙、护坡、护岸等工程防护,或与种植灌木等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路基压实度应达到92%以上。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的要求。各种结构层厚度应根据巷道使用功能、施工工艺、材料规格及强度形成原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路面铺设材料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产材料等情况确定,鼓励使用传统材料,平原区排水困难或多雨地区的村庄。宜采用水泥混凝土或块石路面。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巷道路面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保留和修复传统街巷中富有特色的巷道。巷道交叉巷道平面交叉口宜正交。新建巷道不应出现超过4叉的多路交叉口、错位交叉口、畸形交叉口及交于小于45°的斜交交叉口。村庄内部巷道交叉口应采用平面交叉的形式,主要巷道转弯半径5m~10m,次要巷道转弯半径3m~5m。交叉口范围内的道路中线宜采用直线。当需采用曲线时,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不设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两条相交的巷道,由各自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内,不得有影响通视的物体。条件受限不能保证时,应保证主要巷道的安全交叉停车视距。交叉工程应根据功能与使用要求,处理好巷道与通信、电力、管道、渠道等各种管线交叉,管线不得妨碍道路交通安全,不得损害公路的构造和设施。巷道交叉口有学校、文体娱乐、商业等公共场所出入口时应设置人流、车辆集散地。桥涵桥涵设计应符合CJJ166、CJJ11的规定。现有桥梁荷载等级达不到CJJ11的城市-B级汽车荷载规定的,应采取限载通行、加固、维修等方式加以利用。应对能利用的现有桥涵防护设施进行整修、加固及完善,重点部位为桥梁栏杆、桥头护栏。应对河湖水网密集地区,桥下净空等考虑排洪、流冰、漂流物及河床冲淤等情况。应对现有桥涵及其他排水设施进行必要整合,保证正常发挥排水作用。桥位应避开泥石流地区,宜按道路的走向布置。应考虑桥梁两端与道路衔接线形顺畅,交通组织合理;行人密集区的桥梁宜设人行步道,宽度不宜小于0.75m。巷道沿线设施巷道安全标识在高路提、坡提、急弯、邻水沿江、盘山险路、悬崖临空等危险路段,应在路侧设置路标、限速、限载、限高警示、警告标志和路护栏等安全设施,在漫水桥、过水路面等路段设置警示标志和标杆。在视距不良的急弯路段,根据需要设置线性诱导、警告、限速、反光镜等标志及设施。连续长坡下坡路段,应设置减速带和警示标志。在主要交叉口、学校等路段,应根据需要设置人行横道线,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指示标志、减速带和限速标志。交通标志、标线的形状、规格、图案及颜色应符合GB5768.1、GB5768.2和GB5768.3的规定。巷道标识村委会(社区)应统一规范制作巷道标牌,并对巷道名称、标牌悬挂方式、位置进行统一规范要求。应在主要巷道入口处设置巷道名称标志牌。宜在巷道起始位置及交叉口等处设置重要生产、服务、活动场所指引标志牌。巷道给排水设施道路排水应利用地形、天然水系和现有的水利排灌系统,将防、排、疏结合,合理设置边沟、排水沟、管道等排水设施。新建或改造的管道应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优先采用重力流输、排水。现有排水不畅的管道线路应进行疏通或改造更新。排水沟渠沿巷道敷设,管网布局应合理规范,对新建或有条件的村庄,排水管网应按规划采用雨水、污水分流方式,已建的合流式管网,应按城镇排水规划的要求,实施雨、污分流方式,暂不具备雨污分流地区,宜采取截流式。雨水排放可根据当地条件,宜采用暗渠收集方式;雨水沟渠应充分利用地形,及时就近排入池塘、河流或湖泊等水体,并应定时清理维护。应采取防渗措施,避免雨水沟渗漏、排水不畅等引起的路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下沉或裂缝。雨水排水设施的纵坡不应小于0.3%,雨水沟渠的宽度及深度应根据各地降雨量确定,沟渠底部宽度不宜小于150mm,深度不宜小于120mm。污水管道宜依据地形坡度铺设,坡度不应小于0.3%,距离建筑物外墙应大于2.5m,距离树木中心应大于1.5m,管渠材质应符合GB50014的相关规定。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或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巷道照明村庄巷道设置照明设施,合理配置照明路灯,路灯间距不大于40m。应根据季节变化合理调整开关时间。巷道照明宜满足平均亮度(或照度)、亮度(或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和诱导性4项评价指标,具体要求见表3。巷道照明要求亮度照度眩光限制阈值增量TI(%)诱导性平均亮度Lav(Cd/m2)维持值均匀度Lmin/Lav最小值平均照度Eav(Lx)维持值均匀度E、min/Eav最小值0.50/0.750.48/100.3~0.415好表中给出了两档标准值,“/”的左侧为抵挡值,右侧有高档值。路灯宜使用节能灯具或太阳能路灯。主要巷道应采用截光型、半截光型灯具;次要巷道应采用半截光型灯具,不得选用非截光型灯具。路灯宜布置在村庄道路一侧、丁字路口、交叉路口等位置,主要采用单独架设、随杆架和随山架设等方式。照明方式宜采用常规照明,基本布灯方式宜采用单侧布置,双侧交错布置两种(见图1)=1\*GB3①=2\*GB3②常规照明灯具布置图①单侧布置;②双侧交错布置绿化应以乡土树种、乔木或小乔木为主,选择生长快、易成活、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搭配常绿乔木、灌木等绿化树种,种植地被花草。做到乔灌花草结合、针阔结合、绿化与美化结合。同一巷道的绿化宜用统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