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7T 2029-2024阳光食堂直采配送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规范_第1页
DB3207T 2029-2024阳光食堂直采配送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规范_第2页
DB3207T 2029-2024阳光食堂直采配送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规范_第3页
DB3207T 2029-2024阳光食堂直采配送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规范_第4页
DB3207T 2029-2024阳光食堂直采配送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07ManagementspecificationfordirectpI前言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建设管理 14.1选址要求 14.2场所要求 15设施设备管理 25.1建筑设施 25.2供水、排水设施 25.3清洗、消毒和保洁设施 25.4废弃物存放设施 35.5有害生物防制设施 35.6采光照明设施 35.7从业人员卫生设施 35.8贮存设施 35.9加工制作设备设施 4 45.10食品安全智能监控 446经营过程管理 46.1检验检测 46.2食品留样 46.3食品原料 456.4进货查验 5 66.6人员管理 66.7制度管理 77文件和记录管理 77.1记录内容 77.2记录保存时限 78监督、评价、投诉处理与改进 8 88.2评价 88.3投诉处理 8 8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连云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连云港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万银、李然、翟永祥、花广文、李朝晖、高娟、何俊平、周珉1阳光食堂直采配送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规范GB/T19038顾客满意测评模型和方法安全管理、以及称重验收和财务结算等环节公开直采配送单位Directpurchaseanddistribut4建设管理4.1.1应选择地势干燥、交通便利、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以及与经营的食品相适应的地点作为食24.2.3分开设置从业人员通道、进货通道、配送通道、使用后工用具的回收通道。4.2.4应设置与食品供应方式和品种相适应的验收区、食品暂存区、不合格品存放区、常温配送区面积应不小于食品处理区面积的50%,清洗消毒保洁区面积应不小于50m²。4.2.6应设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从业人员更衣区、清洁工具存放区、配送车辆清洗消毒区、废弃4.2.7进行蔬果类、畜禽肉类、水产类、禽蛋类等初加工,应分别设置相应操作场所。4.2.8各加工操作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分装配送4.2.9不同类型的食品原料、不同存在形式的食品应分开存放,其盛放容器和加工制作4.2.10仓储装卸口数量由厢货车数量和停靠时间确定,配送企业宜设置内置、外置或升降式仓储月4.2.11应保持加工经营场所环境清洁,食品处理区无杂物及个人物品。加工经营场所内无圈养、宰初加工、清洗消毒保洁区等需经常冲洗的场所,在操作高度范围内(不低于1.5米)的墙面还应光滑、5.1.3天花板应无裂缝、无破损,无霉斑、无灰尘积聚、5.1.4食品处理区的门、窗应闭合严密、无变形、无破损,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有5.2.1供水应能满足加工需要。食品加工制作用水的管道系统应引符合GB5749规定。5.2.2排水设施应通畅,便于清洁、维护,适应食品生产经营的需35.3.1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设备应放置在专用区域,容量和数量应能满足加工制作需要5.3.4应设置标识明显、易于清洁的存放消毒后箱筐等容器和工用具的专用保洁场所和保洁设5.4.1食品处理区应设置非手动带盖的废弃物存放容器,应能够防止污水渗漏、不良气味溢出和虫害5.4.2应在加工经营建筑场所合适位置设置废弃物临时集中存放设施,其结构应密闭,能防止有害生5.5.1食品处理区的墙壁、地板应无缝隙,天花板修葺完整。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箱(柜)应封闭良好,地漏带水封。5.5.2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窗应安装空气幕、防蝇胶帘、防虫纱窗、防鼠板等设施,防鼠板高度应不低于60cm,门的缝隙应小于6mm。防蝇胶帘应覆盖整个门框,底部离地距离小于2cm,相邻胶帘条的重叠部分不少于2cm。排水管与外界相通的出口应安装缝隙间距或网眼孔径小于10mm的金属隔栅、网5.6.1食品处理区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光泽和亮度应能满足食品加工经营需5.6.2冷冻(藏)库房应使用防爆灯。5.7.1更衣场所与食品处理区应处于同一建筑物内,宜为独立隔间且位于食品处理区入口处。应有与5.7.2食品处理区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其位置应设置在方便从业人员的区域,水手触动式开关。洗手消毒设施附近应有洗手消毒方法标识,并配备洗手液(皂)、消毒液、擦手纸、干5.7.4卫生间应采用水冲式,应设置独立的排风装置,近设置洗手设施,水龙头应为非手触动式开关,并配备洗手液(皂)、消毒液、擦手纸、干手器等。5.8.1各类库房标识明显,容量应当满足食品加工经营需要,冷藏(冻)库数量和结构应能使不同类5.8.2库房应通风良好、防潮(冷库除外),并设置防止有害生物侵入设施。5.8.3库房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存放架,其结构及位置能使贮存的食品和物品离墙离地,距离地墙壁应在10cm以上。45.8.4冷冻、冷藏设施应设有可正确显5.8.5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等化学品应与食品、食品添加剂、5.8.6应设专柜(位)存放食品添加剂,并标注“食品添加剂”字样。5.9.1应配备与经营能力相适应的设施5.9.2接触食品的设备或设施、工具、容器应使用无毒、无味、耐腐5.9.4应建立设施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加强5.10.1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各功能区应安装食品安全监控设备,对员工操作情况实施实时5.10.2食品安全监控设备技术上应能满足与阳光食堂配送智慧平台系统对接条件。6.1.1应根据自身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结果,配备必6.1.2检验室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的检验检测人员,检6.1.3应制定检验检测计划,定期对食品原料进行检验检测,妥善6.2.2应设置专门留样场所,配备6.2.3预包装食品应独立完整包装留样、散装食品及非即食食品应使用专用留样容器留样。每种食品食品原料和非即食食品应在常温条件或冷藏(冷冻)条件下存放不得少于48小时,并记录留样食品名6.2.4冷藏温度应在0~8℃,冷冻温度宜低于-12℃。6.2.5食品留样冷藏(冷冻)专柜应定期清理、维护,并做好记录。应建立供货者评价和退出机制,对供货者的食品安全状况等进行评价,将符合食品安全管理应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对供货者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现鼓励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与固定供货者签订供货品添加剂;c)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e)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及消毒剂、洗涤剂运输前,应对运输车辆、盛装食品的容器进行清洁,必要时还应进行消毒,防止食品受到污转筐配送,回收的周转筐应经过清洗消毒才能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食品包装破损,保持食品包装完整、清洁,做好防尘、防水,避免日光食品与食品用洗涤剂、不应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运输,运输食为学校、托幼机构配送的,应明确配送车辆进校路线、时间和卸货区,配送车辆在校园内行食品相关产品的,还应查验其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从商场、超市、便利店等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的,应当查验其食品经营许可证等;采购食采购销售者声称自产食用农产品的,应当查验自产食用农产品的承诺达标合格证或自检采购按照规定应当检疫、检验的肉类,应当索取并留存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从集中交易市场采购食用农产品的,应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者加盖公章(或负责应完整记录并保存食品进货查验信息,保证食品可追溯。应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食品a)预包装食品的包装完整、清洁、无破损,标识与内容.1查验期间,应尽可能减少食品的温度变化。冷藏食品表面温度与标签标识的温度要求不得.2无具体要求且需冷冻或冷藏的食品,应根据食品的不同类型、不同存在形式进行冷冻或冷6.5.1贮存食品应分区、分类、分架、离墙、离地,遵循先进、先出、先用的原则摆放,不同区域有6.5.2应分隔或分离贮存不同类型、不同存在形式的食品6.5.4贮存过程应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6.5.6冷藏(冻)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护,及时冷藏(冻)贮存采购的冷藏(冻)食品,减少食6.5.7应定期检查贮存场所中的食品,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召回或者回收的食6.5.8食品贮存场所不应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应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并经食品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每天对从业人员上岗前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患有发热、恶心、干咳、黄疸等可疑症状时,一律不得上岗,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7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得留长食品处理区内的从业人员不宜化妆,应戴清洁的工作帽,工作帽应能将头发全部遮盖进入食品处理区从业人员在从事食品经营工作前,应洗净手部。工作服宜为白色或浅色,应定点存放,定期清洗更换。工作服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更换。6.7.1应按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6.7.2应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和机制,将日常检查、定期排查和定6.7.3应建立并完善原料控制、进货查验和记录、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6.7.5应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并能实现与属地阳光配送智慧平台监管系统对接。7.1.1应根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范要求,结合经营实际,如实记录有关信7.1.2文件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7.1.3应如实记录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7.1.4应如实记录召回的食品名称、批次、规格、数量、召回的原因及后续整改方案等内容。7.1.5应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记录和文件管理,并与属地阳光配送智慧平台系统相对7.2.1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