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5_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5_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5_第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5_第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加与减

中心发言:伍献萍

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发展提出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能独立解决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谁的得分高

内容教学:

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课本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正确、较快的进行1000以内连加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经历估算

1、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的“老朋友”笑笑和淘气吗?

(课件出示:笑笑:“小朋友们,你们好呀!你知道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吗?

—(出示一个小圈)我要和淘气进行套圈比赛,你们想看吗?)小朋友们,你们先猜

猜谁会赢?

(2)当裁判,观看比赛,记录分数。

(学生边看动画边记录)

(3)反馈记录情况并自评。

2、估算

(1)看着统计表里的数据,想想你刚才的猜测对吗?

请你再来估计一下谁会赢?

(2)你是怎么估计的?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学生自由表达,同桌交流)

(3)反馈。小朋友说得都真不错!但是你的估计真的对了吗?让我们一起算出他们

的总分来验证一下吧!

二、验证猜测,探索算法

1、验证猜测

(1)抛出问题:三次比赛结束后,淘气共得了多少分?

三次比赛结束后,笑笑共得了多少分?

(2)列出算式并计算,把计算方法写在统计表下面。

(独立探索并记录,教师巡视)

(3)揭示课题

板书:淘气:24+29+44=97笑笑:23+30+41=94

观察这个算式跟我们以前学过有什么不一样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连加!

2、探索算法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2)反馈

(3)优化算法

小朋友们真是太厉害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们最喜欢

哪一种呢?以后你们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了!

(4)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笑笑是不是真的输给了淘气?

三、综合训练

1、小丽前两次共得了70分,她可能套中了哪两种动物?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2、如果小丽三次套中了100分,她可能套中了哪几种小动物呢?

把小丽的分数写在笑笑的下面。

(学生自由活动,并小组评价,全班反馈)

3、如果套中了两种动物,最多可以得到多少分?最少只能得多少分?

四、练一练

1、夺星比赛,谁是夺星小能手?()个星!

(练一练第1题)同桌当小老师互评!

2、抢答比赛。看谁答得多!

40+27+5=(72、62、74)27+27+8=(32、62、52)

60+9+26=(76、65、95)9+26+57+1=(81、93、82)

3、挑战淘气。

现在你也可以套三次,把你的成绩写在统计表上。

算一算你能不能战胜淘气?(学生独立完成)

谁战胜淘气了?(指名回答,师板书)

4、完成练一练第3题。(课件出示表格及图)

(1)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同桌交流估算方法)

(2)独立完成(1)(2)题,验证估计是否正确,全班交流反馈。

(3)思想教育。

(4)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六、课外延伸

回家后找好朋友举行套圈比赛并记录下来,然后再算一算谁赢了!

第二课时连加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连加运算。

教学目标

I、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正确熟练地进

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计算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计算方法。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计算方法。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1)9+6+33+4+55+4+2

2+8+92+7+62+7+5

(2)20+5+427+2+3022+20+3

3+18+915+20+654+8+10

2、计算:28+7+56=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笔算的方法。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作在本上。

让同学说一说笔算过程

(1)先把前两个树相加,28+7得35。

(2)再用结果35同第三个数相加,35加56得91。

计算过程:(1)先把个位上的三个数相加,得21。

(2)再把十位数相加,最后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20。

3、说一说两种笔算写法有什么不同?

二、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

56+27+10=28+56+3=25+27+26=

35+30+17=7+50+34=18+4+19=

2、连线:

27+4+660+15+753+17+10

25+8+1126+25+2524+16+15

3、列式计算:

(1)车上有17人,到站后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车上有17人,到站后上来3人,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练习的是100以内的连加,我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这

加第三个数,在计算过程中要认真、仔细。

第三课时秋游

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课本第4〜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下面各题。

44+618-1124+1727-920-9

96-1618-9-720-5-1016-4-9

2、笔算下面各题:

77+3684-39100-26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口述题意。

一年级的小同学去游玩,一共有92人,乘坐两艘船,一艘船最多乘26人,另一艘

船最多能乘44人,有几位小朋友不能上船?

2、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1)列式:92-44-26=22(人)

92减44是什么意思?再减26是什么意思?

(2)列式:44+26=70

44加26是什么意思?92减70是什么意思?

92-70=22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89-36-27=100-54-38=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7-33-28=96-39-45=100-91-9=

3、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

(3)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4)四班的小画报有多少本?小故事有多少本?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续减法,我们在计算时可以用第一

个数依次分别减去后两个数,也可以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一起减。

第四课时星星合唱队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课本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难点: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8+9+1=2+4-3=9+6-5=

18-4+2=20-7-9=14-7+5=

16+3-9=7+6-4=15+3-8=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5+3897-2930+1926-1758+41100-73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车上原有56人。到站后上车的有19人,又

下车27人。

想一想: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

小组讨论,指名列式计算:

56-27+19=48(人)56+19-27=48(人)

27-19=8(人)56-8=48(人)

2、练一练:

85-49+27=56+42-69=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四、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

68+25-39=92-47+36=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48+32-16=39-13+47=

96-34-35=87-32+45=

56+21+21=93-69+25=

一、课堂小结: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第五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课本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读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根据生活实际处理生活用品的购买,合理安排一天的开消。

教学准备:打印标价签4份、透明胶一个、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家里吃的菜、用的日常物品都是谁去买的?你去过吗?

那你们起不想自己做一次主,当一回家呢?倾听并做出回答。创设情境,激发学

生的学习的兴趣。

1、你们当过家吗?我们的老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想当一次家,今天征得了爸爸和妈

妈的同意,就由淘气和笑笑负责全家的饮食,妈妈给了淘气30元钱,给笑笑20元钱

让他们去买菜。淘气和笑笑高高兴兴地来到了超市。

2、让我们看看超市有哪些商品呢?你发现数学信息了吗?

3、那笑用20元钱会买些什么呢?

①指名回答

②那现在开始买吧!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不能超过20元,每位同学写一种即可。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典型算式。

4、我们帮助笑笑买了这么多物品,淘气都着急了,我们去帮帮他吧!

5、要求:按照刚才的方法写。

6、根据学生回答写典型算式。

7、这时又来了一位老爷爷,拿了100元钱能买什么呢?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

钱?你有多少种花法,列算式,看谁又多又准。(限时5分钟)

8、提出要求:请看最后他们分别用了多少钱,他们各可能买了哪些商品?请分组

讨论交流。1、倾听进入情境。

2、鸡、鸭、肉、鱼、面粉、苹果、桃子、胡萝卜、白菜、盐、油、醋等。

3、学生自由买,然后汇报。

倾听进入情境。

自由购买写算式

交流

生写看图获取数学信息,并分组讨论他们各可能买了哪些商品?再进行全班交流、

汇报、评议。

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

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解决

购物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情感。

提出问题提出要求:超市中有许多数学信息,请根据这些数学数学信息提数学问

题(限时5分钟)根据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汇报评议。锻炼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结:淘气和笑笑这个家当的很好,同学们如果想真正当一次家,那就可以在

这个双休日去体验一下当家的快乐。

第二单元:购物

中心发言:邱玉桃

本单元的标题“购物”点明了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即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

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购物活动,使他们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与人民币有

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本单元通过“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通过“买衣服”认

识大面额人民币,通过“小小商店”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单元内容的学习重点不应该放在记忆元、角、分的进率及互

换方法上,而应在购物活动中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方法,体会不同面

额人民币之间进行等值兑换方法的多样化。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

2、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重难点:

重点: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难点: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单元所需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买文具》

一、教学内容

认识元、角、分。课本10〜11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们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1、(电脑播放小朋友在超市购买物品的情景,然后定在书中情景图的画面上)

问:买这些物品要用什么购买呢?

2、(电脑播放对话情景:“阿姨,我要买这只圆珠笔,请问要多少钱?”“小

朋友,圆珠笔的价钱是1元”“阿姨,给……”〈给1角〉“小朋友,这只圆珠笔

要1元钱呢,这是1元吗?”“唔……”"小朋友,你买东西要认识人民币呀!”)

现在我们就和奇奇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

3.(电脑出示人民币,介绍人民币质地)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制成的

叫硬币,另一种是纸制成的叫纸币。这里有大面值的,也有小面值的,对于这些

大面值的人民币今天我们暂且不学,剩下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呢,你

能向奇奇介绍一下吗?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1元、1角、1分。

(1)从黄信封中找出自己所认识的人民币,说说是怎么认识的。(让学生自己

观察、发现、描述、相互补充)

(2)你还认识哪些人民币呢?说说你以是怎么认的?(①四人小组在小组长的带

领下开始学习;②每组交流学习情况。)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那么奇奇买这支价钱是一元的圆珠笔该臬付钱呢?拿

出你刚才黄信封里的钱说。

3、认识5角、5分、2角、2分

(电脑出示以上人民币)

(1)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请你从白信封中找出5元、5角、5分、2元、2角、2

分,可以离开座位走下去自由选择一位好朋友互相说一说,认一认。

(2)反馈交流,完成。

(3)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继续加油哇!我这儿还有两个题目等着你们来答呢!

①既然大家都很想说,这样吧,让我们亲自到“小银行”去换一换行不?提供小银行场

景:哪些小组愿意开小银行给大家换钱呢?

②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活动

③交流反馈,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奖励。

4、完成课后习题。

5、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

我们都知道认识这些人民币关键看票面上的字样。你们有没有发现钱币上都有国徽,

他可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想想应该怎样爱护它们呢。

不要把它折成小船,不要在上面乱写乱画,不要放在脚下乱踩。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1、买尺子。

2、一元钱买学习用品。

(1)最后,奇奇发现袋里还有一元钱,他决定再买一点其他学习用品,你们想能买

哪些物品呢?(学生自己说)

(2)开展购物活动,模拟逛商店,

(3)汇报刚才活动情况。

课后再去调查一下,实践还可买什么,下节课交流。

四、回顾总结,谈收获。

第二课时买衣服

一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二),课本12〜13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1、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难点:解决简单的算钱、付钱、找钱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说一说目的是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体会购物有不同的

付款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书上提出的三个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

论,“如果购买单件物品,可以怎么付款”购买两个物品,如何付款等问题。学生付款

的方法可能不一样,他们在交流中将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

一说大面额的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及币值。

一、练一练。

第一题:使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间的互换。

第二题:使学生正确清点币值

第三题此题有多种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利用附录中的纸币说一说,摆一

摆,看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想出一种方法就符合要求。

一、数学故事

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储蓄的常识,使学生感受到储蓄的功能,培养他们勤劳节约

的好习惯。

第三课时小小商店

教学内容

使用人民币的实践练习。课本74〜7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会用复名数表示商品的价格。

2、借助操作,能表示多个商品的总价。

3、学会求总和和求找回的钱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

1、看清主题图的含义,解决提出的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求总和的类别:

(l)^3元4角和4元2角的和(不进位)

(2)^3元4角和4元8角(进位)

(3)、3元4角和5元

(4)、3元4角和9角

求找回的类别:

10元用3元;10元用5角;10元用3元4角

2、也可以设计模拟购物,在活动中计算多件物品的钱。

3、也可发在活动中提出其他的问题。

二、填一填。

目的是独立练习,熟悉计算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根据主题图选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学生只要能够根据实际操作计算出购买多件物品的钱就可以了,不需列式。

第四课时小小商店

教学内容:

使用人民币的实际练习。课本14〜15页内容。

教学目标

在实际购物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

1、让学生看清图意。

2、根据统计表的要求填一填,教师也可以借助模拟活动进行操作,使学生

在活动中解决问题。

二、说一说

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

学生只要能够根据实际操作计算出应付的钱和应回的钱就可以了。

不需要列式。

三、数学游戏

1、解释游戏的规则,组织学生做也准备工作。

2、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级地参与。

顾客和货员可以交换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中心发言张梅英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单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让学生知道

乘法的意义,包括使学生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掌握乘法算式的

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乘法口决,正确解答用乘法计算的问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教学的角度观

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能根据具体情意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

算式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一数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在观察、比较及操作活动中体会乘

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关键:

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课时:5课时

有多少块糖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景,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过程

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

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数连加比较方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

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过程:

一、引趣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哪些动物,最喜欢的是哪种呢?

二、导学

活动一:“有多少个熊猫”?

1、教师出示情境图。

2、想知道一共有几个熊猫?可以怎么数,你是怎么数的,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数的方法?

活动二:“有多少个0”

1、教师出示情境图。

2、想知道一共有几个0?可以怎么数,你是怎么数的,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数的方法?

三、应用

应用一:“有多少个方格”

1、教师出示方格图

2、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

应用二“有多少个苹果”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列出6盘、10盘、15盘一共多少个的算式。

2、列出100盘有多少个?你会算吗?能列出算式吗?你有什么感觉呢?

3、智慧老人说: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想知道用乘法怎么表示吗?下节课再学。

四、升华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哪位同学举手说说。

五、作业

天天练第1页

儿童乐园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成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

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

用加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

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引趣

数一数

1、教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用几个几个数的方法,列出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数一数

身边的事物。

2、教师提问:每人发2本练习本,要准备多少本?

3、揭题:连加太麻烦,研究一种简便的表示方法。

二、导学

数一数,列一列

1、出示儿童乐园,提出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2+2=8

3+3+3=9;4+4+4+4+4+4=24;1+2+3=6

3、教师介绍用乘法表示第一算式:

2X4=8,以及它各部分的名称。

4、由学生选择后三个的一个,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5、讨论1+2+3=6?为什么不能列出乘法算式。

三、应用

1、找一找身边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

2、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试做,引导学生说一说3X4中4从哪来的?

四、升华

小结乘法的意义。

五、作业

天天练第2页

有多少点子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积木的块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列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引趣

小朋友们玩过积木吗?其实积木中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积木中的

数学问题。

二、导学

“有几块积木?”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

2、说一说,列一列。

3、为什么这样列?

4、师生小结。

三、应用

1、练一练“一共有几人?一共有几瓶?”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再列式,得出结果。

2、填一填

学生填完后全班核对。

3、小狗送信

学生自己独立送信,集体反馈。

4、一共有几人?

先让学生搞懂题意,在独立列出算式,计算,核对。

四、升华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天天练第3页

动物聚会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

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乘法运算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引趣(情景设计)

二、导学

看一看、练一练。

1、请学生观察教材第8页“动物聚会”图或黑板上的挂图。先在小组内讨论,你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再由一个学生回答。

2、评价学生的答案,要求学生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和结果,并请一位同学上

台在黑板上进行运算。

3、评价该生的答案,同时指出正确答案。

三、应用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页第二部分“连一连”。

1、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评讲。

2、学生,继续引导:6+3呢?

3、学生观察教材第9页“说一说”的图画,再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图画的意思,最后

独立列出自己的算式。

4、位学生说一说2和3的由来。

5、评。

6、教材第9页第三题,看清题意,提出问题,然后列出算式计算。

四、升华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说说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全班交流。

五、作业

天天练第4页

数一数与乘法练习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数学意识。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初步体验用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乘法意义;乘法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导学

说说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举例子说明。

1、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再写出乘法算式。(略)

2、填空。

(1)4X6读作(),表示()相加。

(2)3个5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作()o

3、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⑴、3+3+3

(2)、7+7+7+7

(3)^9+9+9+9+9

(4)、1+1+1+1+1+1

三、应用

判断。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比较简单。

2、5个4相加得9。

3、3X2和2X3表示的意义相同。

4、4X3只能表示4个3相加。

四、升华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乘法的读法及其意义

五、作业

天天练第5页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中心发言:张梅英

教学内容:

本单元知识是在一年级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形的变

化,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对称图形的美。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用简便

的方法制作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对称图案的特点,在“玩一玩,做一做”游戏中感受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会做一些轴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实

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自主探究,集体交流,师生合作思考图形变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利用图形的变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集体交流,师生合作思考图形变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利用图形的变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实物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折一折,做一做

学习目标: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对称图形。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图形的变化。

难点:动手制作对称图形,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展示剪纸的手艺,学生仔细看。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老师是对折剪的,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

观察对折后的图形,两边完全重合,这叫“对称”图形。(板书:图形的变化)

二、互动新授

1、课件出示花边、小鸟、蜻蜓、树叶、七星瓢虫,你能将它们分类吗?

2、出示26页图案,这些图案都有什么特点?

选择其中一个图案,动手做一做,想一想操作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3、根据要求,按照步骤,跟着老师一起:剪一件衬衫。

师生共同剪,展示作品,说说怎样得到对称图形,它有什么特点?

4、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对称图形、英语字母、交通标志、剪纸绘画等,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

感受对称美。

5、找找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发现身边的美。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27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27页“练一练”第1题。

3完成教材27页“练一练”第3-5题。

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第2课时玩一玩,做一做

学习目标:

通过玩华容道游戏这个活动,感受物体的平移现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平移图中人物让曹操从华容道中出来的方法、策略;确定火柴棒扎的位置。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出示华容道图片。

2、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

3、同学们玩这个游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玩华容道游戏。(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一)活动一:玩一玩

教师课件展示教材插图。小组内交流游戏的方法,并独立尝试。

小组内交流操作的思路。

师生共同小结:

(略)

(二)活动二:做一做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陀螺图片。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硬纸板和火柴棒,指名说说制作陀螺的方法。

(1)小组合作,交流制作方法。

(2)指名汇报。

(3)师生共同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教师课件展示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题情境图。

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

中心发言:李玉英

教学内容: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连加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这是乘法运算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真实有趣的总是情境,引导学生用探索

的方式学好2、3、4、5的乘法口决。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经历编制2-5乘法口决的过程,体验运用乘法口决的优

越性。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决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发民数感。

3、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决进行数学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5的乘法口决。

教学难点:

a)理解2-5的每句乘法口决的含义和来源。

b)利用2-5的乘法口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实物小黑版

教学课时:10课时

第1课时数松果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5的乘法口诀。

难点:利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两道数学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趣

多媒体显示课文情景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回答后。(板书课题)

二、导学

II、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寻找解决问题

师:一共有几个松果?

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

3、教师逐步5个5个松果出示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并引导学生编写出乘法口诀。

师板书:1义5=5一五得五

2X5=10二五一十

3X5=15三五十五

4X5=20四五二十

5X5=25五五二十五

三、应用。

一、和全班同学一起练习对口令,先由老师问学生回答。

二、请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然后请一位学生报自己的答案,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

由其他同学指出。

三、请学生完成该页第3题,并让一个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答案和思路。

四、请学生独立看图完成练习,然后评讲答案。

四、升华。

1、先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再请全班同学抢答。

2、请学生一起背诵5的乘法口诀,作为该课的结束语。

3、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把下面口诀补完整

一五得()()五二十五五()

()五四十五()三十五四五()

2、做天天练的第6页。

第2课时做家务

学习目标:

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

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进行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重难点:编制2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趣

小明家今天中午来了客人,吃饭时该怎样放筷子呢?

二、导学

1、谁来说说怎么放筷子。

引导学生知道“一双”就是2根筷子。

2、摆一摆

用小棒操作,一边摆放,一边说:一双筷子是2根,二双筷子是4根..

3、填一填

填好得数后,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

4、整理2的乘法算式,尝试编出有关2的乘法口诀。

5、小组学习反馈。

说说你们小组的编写情况。

6、找规律背口诀。

三、应用

应用(一)

1.用一句口诀来算2道算式。

2.在表中,把1,2,5—9分别与2相乘,将得到的数画上圈。

3.算一算。

应用(二)

一个人有几只手,有几个手指?

4人有几只手,有几个手指?

8人有几只手,有几个手指?

五、升华。

六、作业:做天天练第8页。

第3课时课间活动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赛活动,加强对5的乘法口诀的掌握;通过设置各种具体生活的情景,

练习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各种情境设置,练习5的乘法运算,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使学生体会,运

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重点:关于5的乘法运算。

难点:运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请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图画,叙述题意。

2、引导学生做练习:可是,小猴子不会乘法,需要同学们的帮助。现在老师

请两个同学上台帮助这两只小猴。

3、表扬先完成计算的学生,然后变动算式,让另外两个学生上台比赛运算。

如此反复几次,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加强他们对5的乘法口诀的掌握。

二、导学。

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图完成教材第12页第一题。并请一位同学谈谈自己

的答案。

2、评价学生的答案,接着引导提问:还有没有其它答案?

3、表扬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并请一个学生谈谈第一幅图的乘法算式的意义。

4、请学生独立完成第13页第2题,并分别说说自己的答案。

5、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图,再请一位同学提问,最后他们列出算式并计算出

答案。

6、评价学生的答案。请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4题

的答案。

7、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乘法的来历,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课堂气氛。

三、应用。

1、口算

老师说题,学生写答案。

2、列式计算

1、一个乘数是6,另一个乘数是5,积是多少?

2、一个乘数是9,另一个乘数是5,积是多少?

3、一个加数是45,另一个加数是30,和是多少?

四、升华。

五、作业:

做天天练的第7页。

第4课时需要几个轮子

学习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

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编制3的乘法口诀,并会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趣

出示主题图,小明在装三轮车的时候,发现了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

1辆车有几个轮子?2辆呢?——边说边填表。

二、导学

用小棒操作,一边摆放,一边说:一个三角形用3根,二个三角形用6根……

1、填一填

填好得数后,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

2、整理3的乘法算式,尝试编出有关3的乘法口诀。

看一看,想一想,3的乘法算式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3、练一练

用一句口诀来算2道算式。

算一算。

过河。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三、应用

淘气买书。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故事的情节,独立思考,说说淘气应还给阿

姨多少钱。

四、升华。

你是用什么办法来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

五、作业:做天天练第9页。

第5课时小熊请客

学习目标:

1、经历4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

用4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问题情景的探索,使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连加算出得数,编制4的乘法口

诀;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找规律记忆口诀,使学生会用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4的乘法口诀的得出与掌握。

难点:熟练运用口诀完成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和实物。

教学过程:

一、引趣。

1、谈话:小熊家的红果树丰收了,他要做成糖葫芦,一串4个,9串需要多少个

红果,小熊怎么也想不出来?谁能帮帮他?

2、板书课题。

二导学。

1、一串需要4个红果,两串需要多少个?3串、4串……呢?

学生一边数数一边填表。

2、能列出乘法算式算式并编制出口诀吗?

3.组织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全班汇报

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

教师板书

4、谈论总结熟记口诀方法。

三、应用。

“说一说”“连一连”

学生组内练习。

独立完成连线任务。

四、升华

红果有几123456789

今天我们学习了4的乘法口诀,现在谁愿意再把4的乘法口诀背给大家听。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红果有几

4812162024283236

第6课时回家路上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

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向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1.采用你问我答数学游戏方法,让学生提问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教学过程:

一、引趣。

谈话:同学们,动物学校开学了,学习一天后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家,你们看,他们

在回家路上多高兴!

板书课题

二、导学。

1、提问:回家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花,小河,房子,树……

2、谈话:根据图上景物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解答问题,小组交流汇报。

板书: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X4=16(只)

三、应用。

“练一练”

完成练习1、2、3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四、升华

今天,我们应用了所学的乘法知识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来进行

计算。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天天练的第12页。

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4X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3X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5X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2X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3X3=9(只)

第7课时练习三

学习目标:

1、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

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巩固已学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题意并列式计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背诵口诀:

(1)师与生对练。

(2)生与生对练。

二、导学

1、42页第一题,利用已学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小明买的物品及价格。

(2)提问:你能区分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体育用品吗?

(3)指名学生说。

(4)提问: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买体育用品花了多少钱?

(5)指名学生说。

2、42页第3题。

(1)看图说图意。

(2)怎样选出冠军?

(3)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3、42页第2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42页第4题。

5、43页第5题游戏。

6、解决生活问题第6题

三、应用

判断。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比较简单。

2、4个4相加得8。

3、5X2和2X5表示的意义相同。

4、5X3只能表示5个3相加。

四、升华

通过这节练习,说说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作业:做天天练的第13页。

第8课时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2〜5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

内各数相乘。

3、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4、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运用口诀进行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并进行估算。

难点:1、熟练运用口诀。

2、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学生明确目标

二、导学

说说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举例子说明。

1、2〜5乘法口诀。

2、表内计算。

3、根据图画提问。

4、解决问题。

5、估算。

三、应用

1、补充口诀。

二五()()四十六

三九()()三得九

五七()()五二十

2、看口诀写算式。

五六三十四九三十六

()()

)()

3、口算。

2X5=8X5=

9X4=4X7=

3X6=6X2=

4、一个盘子装4个苹果,5个盘子装几个苹果?

四、升华

通过这节练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天天练的第14页。

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2〜5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

内各数相乘。

3、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4、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运用口诀进行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并进行估算。

难点:1、熟练运用口诀。

2、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二、导学

1、填空。

5X()=257X()=21

()X4=36()X2=26

9X()=183X()=27

2、找朋友。

9X4183X6

5X7168X2

6X3354X9

2X8367X5

3、想一想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X5=107X5=12

9X2=184X5=24

3X6=156X2=12

4、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让学生补充课本第46页的第1题。

三、应用

填一填。

()X()=5()x()=4

()+()=6()X()=3

四、升华

通过这节练习,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辅导学习的第二单元能力测试。

第六单元测量

中心发言人:凌晓田

第一课时教室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2、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知测量的方法。

3、在丰富的测量活动中,具体感受物体的长与短。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测量的具体方法和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来了解教室有多长。

板书课题。

、互动新授

第二课时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长度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趣

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来了解桌子有多长。

板书课题。

二、导学

1、自已估计桌子。

同学们,请你们估计一下,课桌有多长?

学生估计。

2、估测。

如果不用尺子量,你有哪些方法说明你的课桌有多长?请你量一量,说一说。

学生想办法量:(有的学生用铅笔盒量,有的用书量,有的用手林划。。。。。。)

大家的桌子一样,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

因为我们用的工具不一样,如果都用课本量,结果可能就一样了。

请大家来量一量吧!

你们真了不起,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会一样,所以统一测量工具非常重要。

我们就认识一下测量的一种工具——尺子。

三、应用

认识尺子。

1、观察尺子。

2、师:同学们看看尺子上有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3、小结:尺了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