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作文结构布局与语言表达技巧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作文结构布局与语言表达技巧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作文结构布局与语言表达技巧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作文结构布局与语言表达技巧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作文结构布局与语言表达技巧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题库:作文结构布局与语言表达技巧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①“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古老的乡村里度过的。那是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地方。清晨,鸟儿在枝头欢唱,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午后,孩子们在田野间奔跑嬉戏,老人们则坐在门前,悠闲地抽着旱烟。傍晚,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整个乡村沉浸在一片温馨的氛围中。②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个曾经让我魂牵梦萦的乡村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楼大厦,一条条宽阔的马路。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亲切的乡音,都成了我心中永远的怀念。③如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个遥远的乡村。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我想,那个乡村之所以让我难以忘怀,不仅仅是因为那里的风景如画,更是因为那里充满了温情和关爱。④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爷爷去田间劳作。每当太阳升起,爷爷便背着我,我们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上,我们欣赏着沿途的风景,谈论着家乡的变化。那时的我,虽然年纪小,但已能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温馨。⑤记得有一次,我在田间玩耍,不小心摔倒了。爷爷立刻把我扶起来,关切地问我有没有受伤。我疼得眼泪直流,但看到爷爷那担忧的眼神,我立刻破涕为笑。爷爷轻轻地拍着我的头,安慰我说:“别怕,爷爷会保护你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⑥后来,我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城市。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也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每当我想起家乡,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我知道,那是因为家乡给了我太多的关爱和温暖。7如今,我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每当我和家人一起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心中总会充满感激。感谢家乡给了我那么多的美好回忆,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8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那个曾经让我魂牵梦萦的乡村,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然而,那些美好的回忆,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那个遥远的乡村就会永远存在。阅读上述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我”的童年生活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家乡的美丽和温馨。B.文章通过描写家乡的风景、人物和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C.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家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突出了家乡的变化。D.文章以“我”的回忆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家乡的美丽和温馨。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B.文章通过描写家乡的风景、人物和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C.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家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突出了家乡的变化。D.文章以“我”的回忆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家乡的美丽和温馨。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⑧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⑨子曰:“君子不器。”⑩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阅读上述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已学过的知识。B.“见贤思齐焉”中的“贤”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C.“不义而富且贵”中的“义”指合乎道德。D.“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指反省。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讲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学习、修身、为人处世的道理。B.文章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了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中的“吾日三省吾身”表明了修身的重要性。D.文章中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表明了孔子对富贵的看法。四、文言文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夫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君子所贵者,仁也;所贱者,利也。彼固谓积仁义以行其政,不过欲以兴利除害为也。昔者子贡问孔子曰:‘君子何贵乎道?’孔子曰:‘仁者贵之。’”1.翻译下列句子。(1)王何必曰利?(2)夫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3)彼固谓积仁义以行其政,不过欲以兴利除害为也。2.解释下列加点词。(1)利吾国(2)仁义(3)兴利除害五、文言文断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文公既定襄王之乱,与诸侯谋定王室。事既成,以告姜氏,曰:“子其行乎!”姜氏曰:“弃诸孤,其幼,是以行。”公曰:“子行,吾闻之,为善者,天报之。子其勉哉!吾闻之,谋而不断,事而少成。事不成,必有人道之患;且吾有老父,子有弟,子其行乎!吾与老父俱在,可以无患。”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善者/天报之/子其勉哉B.为善者/天报之/子其勉哉/吾与老父俱在C.为善者/天报之/子其勉哉/吾与老父/俱在D.为善者/天报之/子其勉哉/吾与老父俱/在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讲述了晋文公在定襄王之乱后,与诸侯商议定王室的故事。B.姜氏在文中表达了对晋文公的感激之情。C.晋文公希望姜氏能陪伴老父,共同度过难关。D.文章通过对晋文公和姜氏的对话,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六、名句默写根据要求默写下列名句名篇。1.默写《论语》中的名句。(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2.默写《孟子》中的名句。(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现代文阅读1.D解析:选项A、B、C都对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正确的分析鉴赏,而选项D则错误地将“我”的回忆作为线索,实际上文章是以“我”的童年生活为线索。2.A解析:选项B、C、D都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正确的分析鉴赏,而选项A则错误地认为文章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实际上文章主要是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展现家乡的美丽和温馨。二、古诗文阅读1.B解析:选项A、C、D对文中词语的解说都是正确的,而选项B中“贤”字的解释有误,正确解释应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2.B解析:选项A、C、D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都是正确的,而选项B中“见贤思齐焉”的理解有误,正确理解应为看到贤人就要向他看齐。四、文言文翻译1.(1)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呢?(2)孔子说:“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民众少而担心不安定。”(3)他们本来认为积累仁义来推行他们的政治,不过是想要通过兴利除害来达到目的。2.(1)利吾国:使我国受益(2)仁义:仁爱和正义(3)兴利除害:兴办有利于国家的事情,消除有害于国家的事情五、文言文断句1.B解析:根据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正确的断句应为“为善者/天报之/子其勉哉/吾与老父俱在”,这样断句符合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式。2.B解析:选项A、C、D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