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内蒙古阿拉善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内蒙古阿拉善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内蒙古阿拉善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内蒙古阿拉善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内蒙古阿拉善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拉善盟2021-2022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在《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关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文提到的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四”作家的宗教是青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由于他们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的生命形态之中,所以“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B.“五四”文学运动的转向是指以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为特征的封建文学向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五四”青春型文学的转向。C.“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宣告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D.“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历史基础和时代气息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引用徐志摩《默境》中的诗句,为论述“五四”文学的鲜明特征奠定了昂扬、欢乐的基调。B.第二段中的“宗教”其实是指“五四”作家的追求和向往,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式。C.第三段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李大钊发表文章为例,集中论述了青年在“五四”时的作用。D.四、五两段论证思路是相同的,首先提出论点,然后列举事实加以佐证,很有逻辑力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引述徐志摩的诗句,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青春、欢乐与光明这个话题,为论述“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主旨服务。B.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C.“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两个平等并列的不同的概念,二者是相应和的。D.“五四”新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那么,“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答案】1.D2.C3.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有人认为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小,缺乏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传统戏曲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存在冲突。这些错误看法,导致传统与现代割裂,也限制了二者的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在这方面,国外的做法可资借鉴,其融合现代设计与传统艺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现代生活与传统艺术符号相结合;另一种是对传统艺术进行现代化改良。例如意大利的歌剧、日本的茶道、美国百老汇戏剧表演等,都是其中的典型。我们在创新发展传统戏曲时,应当古为今用,让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设计充分结合,并借此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价值观。(摘编自张瑶《传统戏曲艺术符号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相互影响》)材料二:传统戏曲的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创造和突破,不断吸取新的艺术因子,跟上先进文化前进的脚步,彰显崭新的时代特征。传统戏曲必须创新,但走得再远,也不应忘记来路。如帮腔形式,可以吸收独唱、重唱、合唱的手法,原单旋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多声部,但必须有原旋律的风味;在和声上必须尽量民族化,将色彩性和功能性结合起来。此外,要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开展戏曲教育、培养青少年观众是根本。“戏曲进校园”要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注重教材教法、剧目选择和演出质量,尽可能符合当代青少年不断提升的审美期许,借助各种新媒体的宣传吸引青少年观众。(摘编自翟群《古老声腔如何焕发新时代光彩》)材料三:传统戏曲与时尚结合,需要我们主动出击。一要挖掘戏曲故事的新意,将其体现的精神与现代价值观接轨,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戏曲改编作品。如新编京剧《季子挂剑》将古人的“知己之情”和现代人信守承诺的道德观联系起来,实现了从古人单纯的相知之情,到现代人追求诚信品格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升华。二要将现代艺术形式和传统戏曲巧妙融合,创作出更轻松活泼的新戏曲形式,这是时尚和戏曲结合的一个方向。如台湾奇巧剧团的《蝴蝶效应》,在保留主要唱段的传统唱腔和音乐的基础上,大胆将现代舞蹈及流行音乐等时尚艺术形式融入其中,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取得了不错的演出效果。三要将现代化的广播电视技术和电子立体布景技术运用到传统戏曲中,展现如影视剧般精美的舞台效果。在这方面,青春版《牡丹亭》进行了成功尝试。这部戏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在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选用了国际水平的设计师,营造了精美的舞台效果,引发观众热烈反响。(摘编自张叶《时尚与戏曲的结合》)材料四:在苏州政府资助下,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聚集了两岸三地的精英,打造了一个集昆曲、文学、美术、音乐、服装、造型于一体的创作团队,策划、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新剧演出时长合适,便于年轻观众接受;主演、配角、龙套全部由年轻演员担纲,精心设计的角色造型让人赏心悦目。该剧目自2004年至今演出200多场,在整个中国戏曲萎缩低迷时,“奇迹般让昆曲这门晚近一个多世纪里、始终命悬一线的传统表演艺术样式,获得了新的生命,站在了当代社会的舞台中心”,并走向国际,在美、英、法、德等国家绽放异彩。美国主流媒体甚至称青春版《牡丹亭》2006年的美国之行是继1930年梅兰芳访美以来,中国戏曲对美国文化界冲击最大的一次演出。这启发我们,传统戏曲要对外传播,应当在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戏曲专家和营销专家的作用,找准市场定位,做到剧本和舞台双管齐下。(摘编自尹尧鸿《中国戏曲对外传播途径初探——以<牡丹亭>的传播为例》)4.下列不属于传统戏曲在当下的传承和发展的一项是()A.《蝴蝶效应》融合了现代舞蹈和流行音乐。B.一些越剧演员跨界出演都市生活类电视剧。C.通过视频直播平台对湖南花鼓戏进行直播。D.在中小学课堂引入传统京剧艺术学习课程。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戏曲在现代的创新发展需要摒弃传统戏曲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存在冲突等错误观念,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B.帮腔形式的发展需要在坚持民族化、保留原有韵味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艺术因子,借鉴多种现代演唱手法。C.在美国主流媒体看来,1930年梅兰芳访美对美国文化界造成冲击,比不上青春版《牡丹亭》2006年的美国之行。D.新编京剧《季子挂剑》将古人情谊和现代道德观念关联,符合当代人的价值观,是传统戏曲现代创新发展的成功案例。6.请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反驳材料中某些人对传统戏曲的错误看法。【答案】4.B5.C6.①传统戏曲并未过时。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至今演出200多场;同时在美、英、法、德等国家绽放异彩。②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与传统戏曲并不冲突。青春版《牡丹亭》全新的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压缩后的演出时长、年轻演员的角色造型,都得到观众认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林冲棒打洪教头施耐庵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子。”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两个教头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我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说道:“二位教头比试,这锭银子,若是赢的便将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里一跳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7.下列对“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人物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径柴进庄院,与武师洪教头较量枪棒的故事。B.较棒的过程写得曲折摇曳。先是吃酒等月上,较起棒来又是穿插开枷,又是发力物(彩头),真正较量起来,不过两个姿势(“把火烧天”“拔草寻蛇”)、一个回合,真是吊足了观众(庄客)和读者的胃口。C.较棒进行到四五个回合,林冲跳出圈外认输,因为戴着枷自己处于被动,柴进马上自责“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表明柴进疏于安排。D.林、洪二人枪棒的较量,也是人物性格的较量。林冲隐忍退让,处事冷静,洪教头目空一切,咄咄逼人,小说把二人描写得栩栩如生。8.洪教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根据文中细节描写分析概括其性格特征。9.选段主要是围绕林冲与洪教头比武展开的,请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答案】7.C8.洪教头武艺平平,却自视甚高,连喊三次“来,来,来”,又是脱衣,又是扎裙,摆出一副行家架势,都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见了赏银,更是垂涎欲滴。这些细节描写,深刻地表现了他的盲目自大、孤陋寡闻、浮躁轻敌,以及心胸狭窄、贪婪卑微的性格特征。9.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鲜明可感。①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②小说尤其着力借助心理描写来表现林冲逆来顺受的性格弱点。③林冲是主要人物,作者却寥寥数笔来写,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百姓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来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选自《宋史·辛弃疾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B.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C.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D.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B.奏疏,臣子向皇帝的奏折,其中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C.缗钱,可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又可泛指税金。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给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B.辛弃疾忠心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再陈奏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解除了皇上疑虑。C.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D.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櫂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2)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答案】10.A11.A12.C13.(1)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盗的军队。(2)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相继爆发的农民起义,被辛弃疾全部讨伐平定了。他于是上疏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吏迫使他们为盗,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有违法贪赃者,让各部门尽职尽责,不要只纠举小官吏应付了事,而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皇上下诏命辛弃疾筹建飞虎军,于是他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营垒,招纳步兵二千人,骑兵五百人。侍从在外,战马铁甲齐备。他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辛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民,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他被差遣为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辛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辛弃疾的部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辛弃疾进一级俸禄。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红梅[宋]苏轼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注]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14.下面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A.词开篇以比喻手法写红梅。“好睡”指红梅苞芽期长,但红梅并非沉睡不醒,而是深藏暗香,所以“莫厌迟”。B.“冰脸”一句刻画红梅的冰清玉洁,既写出了红梅的仪表,也生动地写出了红梅不媚时俗的超然之气。C.“闲心”一句以美人比喻红梅,说红梅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随世态而转移。D.这是一首咏物词,作品显著特点是融写物、抒情、议论于一体,来表达思想感情。15.有人认为,这首词做到了“花格、人格的契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4.A15.①“花格”:红梅具有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不媚时俗的独特品格。②“人格”:全词含蓄地表现出词人达观超脱的襟怀、洁身自守的态度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③梅的品格正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________。(3)重湖叠巘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深感自己壮志难酬,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当年的遗迹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的结局。【答案】①.莫道不销魂②.揾英雄泪③.有三秋桂子④.十里荷花⑤.人生如梦⑥.一尊还酹江月⑦.也无风雨也无晴⑧.舞榭歌台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⑩.封狼居胥⑪.赢得仓皇北顾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声夹着摊肆的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在这喧嚣之中,不得不苦心孤诣地寻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匀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疫在戏曲表演过程中,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索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了赏心悦目、的审美效应。17.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淹没揣测五光十色荡气回肠B.湮没揣测五颜六色荡气回肠C.淹没揣摩五光十色勾魂摄魄D.湮没揣摩五颜六色勾魂摄魄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特点B.外在就表现出来了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形式,决定于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的这一特点C.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D.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活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B.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C.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D.中国戏剧家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答案】17.C18.D19.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创新如同跑马拉松,非意志坚定者不能到达终点。创新的翘楚、创业的精英在其一举成名之前,_____________,只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多了一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多了一股韧劲、闯劲,才从平凡中脱颖而出。提取青蒿素,屠呦呦经历了190多次失败。在科学界,这不算是罕有的特例。为什么那么多科学家遇挫不馁,愈挫弥坚?从根本上说,正是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正是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报国志。从钱学森、邓稼先到黄旭华、黄大年等优秀科学家,_________:目标愈崇高,愈能激扬奋斗精神;创新愈艰辛,愈能彰显英雄本色……在创新的征途中,就能胜不骄、败不馁,愈战愈勇,愈挫愈奋,以九死而无悔的追求,__________,书写灿烂的人生。【答案】(1)其实也都是常人(2)他们的科学之路无不证明(3)采撷成功的果实四、写作21.阅读下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