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公共政策变迁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_第1页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公共政策变迁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_第2页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公共政策变迁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_第3页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公共政策变迁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_第4页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公共政策变迁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公共政策变迁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公共政策变迁研究公共政策变迁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现有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共政策变迁进行了有侧重的研究:(1)对公共政策变迁内涵和特征的讨论对公共政策变迁是什么即公共政策变迁内涵和特征的分析是公共政策变迁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深化公共政策变迁研究的前提。从主观认识上,公共政策变迁是随着人们对问题认识的深化而对政策进行调整的过程张国庆著:《公共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4页。,可划分为“政策时滞”、“政策博弈”与“政策演进”三种类别陈潭:《公共政策变迁的理论命题及其阐释》,《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12期,第10-17页。。从客观上讲,公共政策变迁是不同政策间相互转换的动态过程,据此可分为“政策失衡”、“政策创新”和“政策均衡”三个阶段。从制度视角出发,有学者对农村土地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将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用以描述政策变迁现象丰雷、蒋妍、叶剑平:《诱致性制度变迁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及地区差异研究》,《经济研究》2013年第6期,第4页。。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公共政策的顺利推行有赖于地方政府能力和政策营销田华文:《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是否可行?——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案例研究》,《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第36页。。有研究者发现中央层面的政策演进实践往往会经过从“被动回应”,到“积极推动”再到“全面主导”的学习过程,呈现出张国庆著:《公共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4页。陈潭:《公共政策变迁的理论命题及其阐释》,《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12期,第10-17页。丰雷、蒋妍、叶剑平:《诱致性制度变迁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及地区差异研究》,《经济研究》2013年第6期,第4页。田华文:《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是否可行?——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案例研究》,《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第36页。陈琤、李丹:《PPP政策变迁与政策学习模式:1980至2015年PPP中央政策文本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2期,第102-107页。李毅:《社会建构类型转换与公共政策变迁——以中国网约车监管政策演变为例》,《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年第5期,第58-69页。(2)对公共政策变迁的内在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公共政策变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即公共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影响因素是受到研究者关注的重要主题。通过挖掘出租车政策变迁的特点,有学者认为中国公共政策变迁遵循着一定的间断平衡逻辑文宏:《间段均衡理论与中国公共政策的演进逻辑——兰州出租车政策(1982-2012)的变迁考察》,《公共管理学报》2014年第2期,第70页。。通过构建公共政策变迁框架分析发现,多元行动者所秉持的价值理念往往是推动政策变迁及范式转换的重要动力孟溦、张群:《公共政策变迁的间断均衡与范式转换——基于1978-2018年上海科技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20年第3期,第11页。。政策主体的地位及话语、公众的认知与行为、政策工具选择等变量与政策网络的互动变化,推动了环境治理政策变迁冯贵霞:《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变迁与解释框架构建——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9期,第20页。。此外,政策目标群体容易受突发事件、社会舆论、知识水平等要素影响而发生改变,进而引致公共政策变迁李毅:《社会建构类型转换与公共政策变迁——以中国网约车监管政策演变为例》,《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年第5期,第58-69页。。有研究者基于市文宏:《间段均衡理论与中国公共政策的演进逻辑——兰州出租车政策(1982-2012)的变迁考察》,《公共管理学报》2014年第2期,第70页。孟溦、张群:《公共政策变迁的间断均衡与范式转换——基于1978-2018年上海科技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20年第3期,第11页。冯贵霞:《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变迁与解释框架构建——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9期,第20页。李毅:《社会建构类型转换与公共政策变迁——以中国网约车监管政策演变为例》,《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年第5期,第58-69页。田华文、魏淑艳:《政策论坛:未来我国政策变迁的重要动力——基于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政策变迁的案例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第1期,第33页。张克:《从物业税设想到房产税试点——转型期中国不动产税收政策变迁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4年第3期,第24页。陈贵梧、林晓虹:《网络舆论是如何形塑公共政策的?一个“两阶段多源流”理论框架——以顺风车安全管理政策为例》,《公共管理学报》2021年第2期,第69页。(3)公共政策变迁效用的研究公共政策变迁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即公共政策变迁的效用也是研究者日益重视的主题。公共政策变迁是政策调整优化的方式之一,从“凝聚闭合”到“有序参与”形成持续性的变迁动力,有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杨志军:《环境抗争引发非常规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与治理之道》,《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第61页。。具体到某一领域,有学者基于多源流理论对新高考政策进行分析,从问题、政策、政治三个源流解释了推动高考政策改革的原因,为公共政策方案的实践与改进提供了思路徐东波:《新高考改革政策议程设置分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教育与经济》2021年第1期,第89-96页。。也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六十年间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发现,其变迁主题呈现杨志军:《环境抗争引发非常规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与治理之道》,《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第61页。徐东波:《新高考改革政策议程设置分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教育与经济》2021年第1期,第89-96页。黄萃、赵培强、李江:《基于共词分析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变迁量化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9期,第115-122页。上述关于公共政策变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变迁的发展路径和演变逻辑。2.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实施,相关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梳理学界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相关研究,大致可总结为三种视角。(1)结构-功能视角随着二战后结构功能主义的不断发展,结构-功能的分析框架也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分析中。尽管不同研究者对结构功能主义的具体内容存在不同意见,但都倾向于认同结构和功能两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通过既定程序形成的特定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公共政策被认为是调控社会利益关系、配置公共利益和达成行政目标的重要手段唐贤兴、王竞晗:《转型期公共政策的价值定位:政府公共管理中功能转换的方向与悖论》,《管理世界》2004年第10期,第47-56页。。该视角的文献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视为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侧重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构成要素和功能表征,并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分析政策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例如,有研究者注意到了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存在空间的碎片化问题,一些城市将试点放在特定的居民小区或单位,无法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全域化目标范文宇、薛立强:《历次生活垃圾分类为何收效甚微——兼论强制分类时代下的制度构建》,《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8期,第150-159唐贤兴、王竞晗:《转型期公共政策的价值定位:政府公共管理中功能转换的方向与悖论》,《管理世界》2004年第10期,第47-56页。范文宇、薛立强:《历次生活垃圾分类为何收效甚微——兼论强制分类时代下的制度构建》,《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8期,第150-159页。谭文柱:《城市生活垃圾困境与制度创新——以台北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7期,第95-101页。吴宇:《从制度设计入手破解“垃圾围城”——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反思与改进》,《环境保护》2012年第9期,第51-53页。(2)行动者视角政策过程和结果在一定意义上是包括政策制定主体、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等政策行动者互动和作用的产物,行动者对政策过程和结果的影响也一直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丁淑娟、李斯旸:《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快速终结的启示——基于政策行动者视角的案例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年第1期,第2-7页。。该视角的文献侧丁淑娟、李斯旸:《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快速终结的启示——基于政策行动者视角的案例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年第1期,第2-7页。一方面,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体,其政策行动者的角色一向受到学界重视。有学者通过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在地级市层面扩散的影响因素,认为基层政策创新扩散受上级和同级竞争压力的正向影响雷叙川、王娜:《地方政府间的政策创新扩散——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为例》,《地方治理研究》2019年第4期,第19页。。还有的研究者基于市级层面的垃圾分类政策案例指出,地方政府并非只依靠强制命令的方式推进公共政策,而是会根据具体的情境有选择地采取政策营销方式来争取公众对该政策的认同和支持陈晓运、张婷婷:《地方政府的政策营销——以广州市垃圾分类为例》,《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6期,第134页。。上述研究强调了地方政府作为行动者在垃圾分类政策执行中的行为逻辑。另一方面,居民作为垃圾分类的关键行动者,政策的落实在根本上离不开居民的配合与支持,因而居民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过程中的行动者角色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学者普遍强调居民在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XiaoL,ZhangG,ZhuY,LinT.Promotingpublicparticipationinhouseholdwastemanagement:AsurveybasedmethodandcasestudyinXiamencity,China.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7,P.144.,将其视为影响垃圾分类治理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据此居民参与是衡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一个核心构成要素MengX,TanX,WangY,etal.InvestigationonDecision-MakingMechanismofResidents’HouseholdSolidWasteClassificationandRecyclingBehaviors.Resources,ConservationandRecycling,2019,P.140.。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欠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行为的负向影响,而后者则是参与态度和动机的产物。因此,要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效,就需要根据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有选择性地采取措施以引导行为樊博、朱宇轩、冯冰娜:《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探索性分析——从态度到行为的研究》,《行政论坛》2018年第6期雷叙川、王娜:《地方政府间的政策创新扩散——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为例》,《地方治理研究》2019年第4期,第19页。陈晓运、张婷婷:《地方政府的政策营销——以广州市垃圾分类为例》,《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6期,第134页。XiaoL,ZhangG,ZhuY,LinT.Promotingpublicparticipationinhouseholdwastemanagement:AsurveybasedmethodandcasestudyinXiamencity,China.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7,P.144.MengX,TanX,WangY,etal.InvestigationonDecision-MakingMechanismofResidents’HouseholdSolidWasteClassificationandRecyclingBehaviors.Resources,ConservationandRecycling,2019,P.140.樊博、朱宇轩、冯冰娜:《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探索性分析——从态度到行为的研究》,《行政论坛》2018年第6期,第123-129页。王晓楠:《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研究——差异化意愿与行动》,《中国环境科学》2020年第8期,第3495-3505页。整体而言,已有研究对政府和居民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的政策行动者角色探讨较多,不过其他政策行动者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由此可见,垃圾分类政策的扎实落地须在政府的主导下,杜春林、黄涛珍:《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行政论坛》2019年第4期,第116-杜春林、黄涛珍:《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行政论坛》2019年第4期,第116-121页。(3)过程视角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许多研究者均从过程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在对副省级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过程分析中发现,垃圾分类政策工具呈现出从“引导”向“强制”转变的趋势叶林、杜联繁、郭怡武:《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何以从引导转向强制?——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第33-45页。;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模糊-冲突模型指出,其政策实施过程具有高模糊和高冲突的特征,导致政策执行具有象征性,难以真正落实陈子玉、赵静、马国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第3期,第64-68页。。还有的研究者基于某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实施过程的案例研究发现,以统筹协调为特征的“齐抓共管”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机制,因为关键行动者缺位、注意力分配不足、避责心理和角色冲突等因素的作用而出现了政策实施绩效偏差庞明礼、于珂:《“齐抓共管”的绩效偏差及其变通策略——基于w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案例研究》,《理论与改革》2020年第4期,第106-115页。。此外在横向维度上,对三十年间城市生活垃圾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研究者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不同环节的关注存在差异,叶林、杜联繁、郭怡武:《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何以从引导转向强制?——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第33-45页。陈子玉、赵静、马国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第3期,第64-68页。庞明礼、于珂:《“齐抓共管”的绩效偏差及其变通策略——基于w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案例研究》,《理论与改革》2020年第4期,第106-115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