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学 课件 11章 果实种子类药材;13章 其它类药材_第1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11章 果实种子类药材;13章 其它类药材_第2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11章 果实种子类药材;13章 其它类药材_第3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11章 果实种子类药材;13章 其它类药材_第4页
天然药物学 课件 11章 果实种子类药材;13章 其它类药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然药物学第十一章果实种子类药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果实及种子类药药材的来源、主要性状特征,掌握五味子、小茴香的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方法。2.熟悉果实及种子类药的化学成分、主产地。3.了解果实及种子类药的采制、药理作用、功效主治。能力目标:1.能利用性状和显微、理化鉴别技术准确鉴别常用药材。2.学会绘制重点果实种子类药材切面简图及粉末特征图。3.学会运用一体化教材和资源库素材学习果实种子类药材。素养目标:

具有丰富的中药鉴别经验,高超的专业技能,能够很好的为中医药事业服务。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果实种子类药材一、五味子二、山楂三、苦杏仁四、决明子五、枳实六、吴茱萸七、女贞子八、酸枣仁九、小茴香第一节概述一、果实类药材(一)定义:凡药用部位为成熟或近成熟的果实,或果实的一部分及其加工品的中药,均为果实类中药。如:完整成熟的果实(五味子、山楂、女贞子等)、未成熟果实或幼果(枳壳、枳实等)、果肉(山茱萸)、果皮(陈皮)、宿萼(柿蒂)、成熟果实维管束(丝瓜络、橘络等)五味子女贞子山楂(二)性状鉴别1.观察顺序:形状→大小→颜色→表面→顶端→基部→质地→断面→气味→其他。2.注意事项:先弄清是果实的一部分还是完整果,然后按顺序鉴别;(三)显微鉴别观察顺序: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第一节概述二、种子类药材(一)含义:种子类中药采用成熟种子入药,包括种皮和种仁。多用完整种子,有的用种子的一部分。如:完整成熟的种子(决明子、酸枣仁等)、假种皮(龙眼肉等)、种仁(肉豆蔻、薏苡仁)、种胚(莲子心等)第一节概述决明子酸枣仁苦杏仁(二)性状鉴别1.观察顺序: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纹理→质地→断面→气味→水试→其他。(三)显微鉴别观察顺序:种皮→胚乳→胚第一节概述

《新修本草》记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苦辛,皆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故有五味子之名。第二节种子果实类药材一、五味子【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图1五味子原植物【性状鉴定注意点】1.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2.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3.果肉柔软,气微,味酸;肾形种子1~2,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脆,破碎后有香气。4.味辛、微苦。

图2五味子药材一、五味子【显微鉴定注意点】粉末暗紫色1.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2.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3.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

4.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及淀粉粒。

一、五味子图3五味子粉末1.种皮表皮石细胞(a表面观b断面观)2.种皮内层石细胞3.果皮表皮细胞4.中果皮细胞【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1.查阅药典,弄清楚五味子与南五味子是否属于同一种药材?2.比较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性状区别,注意两者在形状、大小、颜色、气味方面的异同点。【化学成分】

1.种子主含木脂素类成分。

2.果皮含挥发油、有机酸、维生素C、维生素E和少量糖类。一、五味子【功效主治】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主治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用量2~6g。一、五味子【知识拓展】南五味子南五味子为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

Rehd.et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与北五味子植物来源不同,主产湖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其形状也是不规则圆球形或扁球形,皱缩。不同之处为南五味子果实直径4~6mm,较小。外皮暗红色或棕褐色,果肉薄,无光泽,味较淡。功效较五味子弱。生脉饮人参10g,麦冬20g,五味子10g。水煎温服即可。治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一、五味子二、山楂始载于《唐本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老年人食用山楂,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山楂被视为“长寿果”。【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山楂”。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山西等省,多为栽培,其中山东产量大,品质佳。二、山楂【性状鉴定注意点】1.为圆形片,皱缩不平。2.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3.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4.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图4

山楂药材【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1.山楂属于哪一种果实类型?2.找出山楂的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说一说这种果实类型有什么特点。【化学成分】主含有机酸类及黄酮类化合物。二、山楂【功效主治】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主治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疝气疼痛,高血压等病症。用量9~12g。【知识拓展】南山楂南山楂为蔷薇科植物野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外形同北山楂。采收后,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果实类球形或梨形,直径0.8~1.4cm,有的压成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有细密皱纹,比北山楂质硬,皮肉薄而核大。味微酸、涩。功效同北山楂。二、山楂图5

南山楂药材杏仁出自《本草经集注》,有苦杏仁与甜杏仁之分。甜杏仁有效成分含量较低,一般多做食品,而苦杏仁因其含有毒成分,食用不当会引起中毒。三、苦杏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armeniacaL.var.ansu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ssibiricaL.、东北杏Prunusmandshurica(Maxim.)Koehne、或杏PrunusarmeniacaL.的干燥成熟种子。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产量最大。【性状鉴定注意点】1.呈扁心形,长1~1.9cm。2.黄棕色至深棕色,肥厚,左右不对称,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3.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4.气微,味苦。

与水共研可产生苯甲醛样香气。图6苦杏仁药材三、苦杏仁【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1.观察苦杏仁药材,注意其形状、表面颜色、脉纹、味道等。2.找出苦杏仁的种皮、种脐、合点、子叶以及胚。【化学成分】

1.含苦杏仁苷,脂肪油,并含苦杏仁酶等。

2.种子研碎后加水放置,苦杏仁苷受苦杏仁酶的作用,生成氢氰酸、苯甲醛和葡萄糖。三、苦杏仁【功效主治】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用量5~10g,生品入煎剂宜后下。有小毒;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三、苦杏仁【知识拓展】甜杏仁为杏的栽培品种味甜的种子,稍大而扁,基部略对称,子叶结合面不现空隙。本品含苦杏仁苷仅约0.11%。多供副食品用。常用方剂(1)麻杏石甘汤:麻黄9g、杏仁9g、石膏24g、甘草6g。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症见有汗或无汗,口渴,身无大热而喘,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2)麻黄汤: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甘草3g。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岗位对接】某2岁男童,将苦杏仁当坚果食用过量,继而神志朦胧,昏睡5小时。家人发现后,立即送往当地医院急诊,被诊断为苦杏仁中毒。医院迅速采取洗胃等一系列抢救措施,该男童于13小时后方才脱险。分析: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被其自身含有的苦杏仁酶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被吸收入体内,产生细胞中毒型缺氧症。每日食用苦杏仁15粒以下,或者食用熟制的苦杏仁,并不会引起中毒,但是如果一次食用40粒以上,或者直接食用生苦杏仁,则会出现中毒反应。轻者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头痛、乏力、嗜睡等;重者除上述症状加剧外,并有呼吸困难、急促,继而不规则、缓慢,口唇青紫、瞳孔扩大、四肢厥冷、昏迷、惊厥等。急救时,先洗胃或催吐,再静脉注射亚硝酸钠及硫代硫酸钠溶液。三、苦杏仁四、决明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曰“决明子治青盲目淫,眼赤泪出,久服益精光”,列为上品。决明子之名,即是由于本品有明目之功。【来源】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obtusifoliaL.或小决明CassiatoraL.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大决明”。。决明在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产量较大,主产于安徽、江苏、四川等地;小决明多为野生或半野生,产量较小,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四、决明子【性状鉴定注意点】决明子1.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2.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背腹面各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1条线形凹纹。3.质坚硬,不易破碎。4.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5.气微,味微苦。

图7

决明子药材四、决明子【性状鉴定注意点】小决明1.呈短圆柱形,较小,长3~5mm,宽2~3mm。2.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1.观察决明子药材,注意其形状、背腹面突起的棱线、凹纹等。2.决明子含有蒽醌类化合物,主含此类化合物的药材还有哪些?它们在功效上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化学成分】主含蒽醌类化合物,另含苯丙吡咯酮类、苷类等成分。四、决明子【功效主治】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主治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用量9~15g。【知识拓展】“野花生”与决明子枕头(1)决明的全草或叶也能供药用,称为“野花生”,具有祛风、清热、明目之功效。(2)生决明子3kg左右,用布袋装好可做成枕头,有利于睡眠。决明子的硬度又恰好可对头部和颈部穴位按摩,所以对头痛、头晕、失眠、颈椎病等有辅助治疗作用。四、决明子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陈藏器云“江南为橘,江北为枳”。五、枳实【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主产江西、湖南、四川、湖北等地。以江西清江、新干等地最为有名。【性状鉴定注意点】1.呈半球形,少数为球形。2.外果皮黑绿色或棕褐色,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柄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黄白色或黄褐色,边缘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3.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

图8枳实药材五、枳实【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1.观察枳实药材,注意其来源和入药部位。2.查阅《中国药典》,说一说枳实与枳壳的功效主治有什么不同。【化学成分】1.黄酮类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等。2.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具有升压作用。枳实注射剂用于抗休克。五、枳实【功效主治】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主治积滞之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用量3~10g。五、枳实【知识拓展】其它来源的“枳实”(1)同属植物香圆CitruswilsoniiTanaka的幼小果实。产于陕西等地。外表灰红棕色至暗棕绿色,大的果实顶端有“金钱”环,味酸而后微苦。(2)同科植物枸橘Poncirustrifoliata(L.)Rafin.的幼果。习称“绿衣枳实”,主销福建、广西、陕西等省区,其主要特征是:果实较小,直径0.8~1.2cm,外表面绿色,有细柔毛;中果皮厚2~3mm,瓤数5~8个。【岗位对接】枳实与枳壳仅一字之差,药材本身也颇为相似,因此不少人认为,这是同一种药材的两种不同名称而已。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分析:枳实与枳壳虽然都是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果实,但是两者又有着明显的不同。(1)来源差异:枳实来源于幼果,枳壳来源于未成熟的果实。二者虽皆为果实,但果实的老幼程度有所不同。(2)大小不同:枳实直径0.5~2.5cm,果皮厚3~10mm;枳壳直径4.5~6cm,果皮厚6~12mm。(3)功效不同:二者功效虽相似,但枳实破气力强而速,枳壳则性和而缓。气在胸下,破气除痞、消积导滞多用枳实;气在胸中,理气宽中、消胀除满多用枳壳。五、枳实六、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伟大诗人王维的这首诗里的茱萸就是中药材“吴茱萸”。【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u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多系栽培。六、吴茱萸【性状鉴定注意点】1.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2.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果梗。3.质硬而脆,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4.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图9

吴茱萸药材【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观察吴茱萸药材,注意其顶端裂隙形状、气味等。【化学成分】

1.挥发油主要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脂等。2.生物碱主要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等多种生物碱。六、吴茱萸【功效主治】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有小毒。用量2~5g。【知识拓展】吴茱萸汤吴茱萸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组方为吴茱萸9g,生姜18g,人参9g,大枣十二枚。主治脾胃虚寒,浊阴上逆证。症见饭后欲吐,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伴手足逆冷,大便泻泄,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是一味对寒症、呕吐、头痛有特殊疗效的方剂。六、吴茱萸七、女贞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能“主补中,安五脏,除百病,久服肥健,轻身不老”。《本草纲目》曰:“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贞女状之”。【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浙江、江苏、福建、湖南、四川、广西等省区。七、女贞子【性状鉴定注意点】1.呈卵形、椭圆形或肾形。2.表面黑紫色或灰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果梗痕或具宿萼及短梗。3.体轻。

4.外果皮薄,中果皮较松软,内果皮木质,黄棕色,具纵棱,肾形种子常1粒,紫黑色,油性。

5.气微,味甘、微苦涩。图10

女贞子药材【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

1.观察女贞子药材,注意其形状和颜色等。2.找出女贞子果实的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并说一说三者各有什么特点。【化学成分】

1.果皮含齐墩果酸、乙酰齐墩果酸、熊果酸、甘露醇、多量葡萄糖。2.果肉含女贞子苷。3.种子含脂肪油,油中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七、女贞子七、女贞子【功效主治】功效:滋补肝肾,明目乌发。主治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用量6~12g。【知识拓展】常用药方(1)治疗肾阴亏损,腰痛遗精:女贞子15g、金樱子15g、芡实15g,墨旱莲12g。水煎服。(2)治疗须发早白:女贞子10g、墨旱莲10g、何首乌10g、熟地黄10g。水煎服。七、女贞子八、酸枣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其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遇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现代研究认为,酸枣仁无论生熟,均有较好的安神作用。【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jujuba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河北、陕西、辽宁、河南等省。山东、内蒙古、甘肃、山西、安徽等地亦产。八、酸枣仁【性状鉴定注意点】1.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2.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3.有的两面均呈圆隆状突起;有的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隆起纵线纹;另一面稍突起。一端凹陷;另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4.种皮较脆,子叶2,浅黄色,富油性。5.气微,味淡。图11

酸枣仁药材【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

1.观察酸枣仁药材,注意其形状、颜色等。2.找一找酸枣仁表面隆起的纵线纹,是否所有酸枣仁种子表面都有纵线纹呢?没有纵线纹的药材有什么特点?【化学成分】含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及其水解物酸枣仁皂苷元;另含白桦脂酸,白脂醇,黄酮类成分等。八、酸枣仁【功效主治】功效: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用量10~15g。【知识拓展】真假酸枣仁酸枣仁均是来源于野生的品种,以产于太行山麓河北邢台的酸枣仁质量最佳。由于受产量的限制,近年来酸枣仁价格涨幅很大,因此市场上有用理枣仁、枳椇子冒充酸枣仁使用,购买及使用时要注意鉴别。八、酸枣仁图12理枣仁原名馥香,始载于《唐本草》。苏颂说“北人呼为茴香,声相近为怀香。”陶弘景谓“煮臭肉,下少许,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故曰茴香。”九、小茴香【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图13小茴香原植物(a)植株(b)花(c)果实a

b

c【性状鉴定注意点】1.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2.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顶端残留花柱基,基部有时有果梗。3.分果,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4.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5.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图13小茴香药材九、小茴香【显微鉴定注意点】

分果横切面1.外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2.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3.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

4.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及淀粉粒。

九、小茴香图13小茴香横切面1.外果皮2.维管束3.中果皮

4.油管5.内果皮6.种皮7.胚乳8.种脊维管束【显微鉴定注意点】

粉末绿黄色或黄棕色1.网纹细胞棕色,具卵圆形网状壁孔。2.油管显黄棕色至深红棕色,常已破碎。3.镶嵌状细胞,由5~8个狭长细胞为1组,以其长轴相互作不规则方向嵌列。

4.胚乳细胞多角形,含多数糊粉粒,每一糊粉粒中含细小簇晶1个。

九、小茴香图14小茴香粉末1.网纹细胞2.内胚乳细胞3.镶嵌状细胞【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1.观察小茴香的果实,说说双悬果有什么特点?2.小茴香背面的棱线一共有几条?将小茴香横切,观察其断面的形状。3.仔细观察小茴香背面和腹面,数一数一共有几条油管,各在什么位置?【化学成分】1.挥发油称茴香油,主要为茴香醚、小茴香酮等。2.脂肪油果实脂肪油中含多种天然抗氧化剂。3.另含甾醇、糖苷、氨基酸等。九、小茴香【功效主治】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用量3~6g。九、小茴香【知识拓展】小茴香的混伪品同科植物莳萝AnethumgraveolensL.的干燥成熟果实。东北、西北等地误作小茴香药用,应予以纠正。莳萝外形的特征是:较小而圆,分果呈广椭圆形,扁平,长3~4mm,宽2~3mm,厚约1mm,背棱稍突起,侧棱延展成翅。果实中含挥发油,主要为香芹酮、柠檬烯。九、小茴香【岗位对接】小茴香与蛇床子小茴香与蛇床子均为伞形科植物的果实,二者功效不同,前者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后者外用燥湿杀虫,内服温肾壮阳,祛风燥湿。但它们在原植物、药材以及显微构造上却有很多类似之处,初学者常常觉得二者难以区分。那么蛇床子与小茴香有哪些不同呢?(1)来源:蛇床子来源于伞形科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2)性状:蛇床子虽同为双悬果,但其果实较小茴香细小,直径2~4mm,直径2mm;果皮揉搓可脱落,露出灰棕色细小种子;气香,有辛凉味和麻舌感。九、小茴香谢谢观看第十三章其它类药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其他类药材主要性状特征及茯苓显微鉴别要点。2.熟悉其他类药材的来源、主产地及主要化学成分。3.了解其他类药材的采制、功效主治。能力目标:1.能利用性状和显微鉴别技术准确鉴别常用药材。2.学会绘制重点茯苓粉末特征图。3.学会运用一体化教材和资源库素材学习叶类药材。学习目标素养目标:1.通过其他类药物的学习,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2.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严谨、依法鉴定、质量为本的鉴定理念。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叶类药材一、昆布二、冬虫夏草三、灵芝四、茯苓五、猪苓六、乳香七、血竭八、海金沙九、天然冰片十、五倍子第一节概述一、藻菌类药材

均属于低等植物,植物体构造简单,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叶状体或菌丝体。无根、茎、叶等组织器官的分化,无维管束和胚胎。

如:藻类(昆布)、菌类(猪苓、茯苓、冬虫夏草)。昆布茯苓猪苓冬虫夏草昆布第一节概述二、其他类药材

涉及一些特殊类别的植物药及其加工品等。

如:加工品(冰片、青黛、儿茶、芦荟)、树脂类(血竭、藤黄、乳香、没药)、孢子(海金沙)、虫瘿(五倍子)。昆布海金沙血竭五倍子冰片二、性状鉴别1.藻类药材因无根、茎、叶等组织器官的分化,无维管束和胚胎,但在性状描述时仍实用枝、干、叶等术语,但注意无实质意义。第一节概述二、性状鉴别2.菌类药材主要药用的时菌核、子实体和子座。(1)菌核是指由菌丝体组成的坚硬的休眠体,如猪苓、茯苓等;(2)子实体是高等真菌在生殖时期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如马勃、灵芝等;(3)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菌核萌发时,首先形成的是子座,在子座内着生子实体,通常为子囊壳,其内产生子囊,子囊内产生一定数目的子囊孢子。第一节概述二、性状鉴别3.其他类药材注意特殊的来源,性状鉴定时注意观察药材的性状、大小、质地、颜色、气微等,必要时配合水试、火试和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第一节概述始载于《吴普本草》。《本草纲目》记载:“东海有之者,即为昆布也”。第二节其他类药材一、昆布【来源】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japonica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kuromeOkam.的干燥叶状体。主产于沿海地区。夏、秋二季采捞,晒干。图1昆布【性状鉴定注意点】(1)海带1.卷曲折叠成团状,或缠结成把。

2.全体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软则膨胀成扁平长带状中部较厚,边缘较薄而呈波状。

3.类革质,残存柄部扁圆柱状。

4.气腥,味咸。一、昆布【性状鉴定注意点】(2)昆布

1.卷曲皱缩成不规则团状。

2.全体呈黑色,较薄。用水浸软则膨胀呈扁平的叶状,两侧呈羽状深裂,裂片呈长舌状,边缘有小齿或全缘。3.质柔滑。

一、昆布图2昆布药材【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1.比较海带和昆布的性状区别,注意药材的质地。【化学成分】

1.海带主含海带聚糖、藻胶酸、昆布素、海带氨酸、甘露醇、维生素及碘、钾等。2.昆布主含藻胶酸、昆布糖、氨基酸、甘露醇及碘、钾等。【功效主治】功效: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主治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等。用量6~12g。一、昆布【知识拓展】(1)治疗甲状腺疾病:昆布含有丰富的碘和碘化物,可用来纠正由缺碘而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不足,同时也可以暂时抑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新陈代谢率而减轻症状,但不能持久,可作手术前的准备。(2)治瘿气结核,癳癳肿硬:昆布一两(洗去成味)。捣罗为散。每用一钱,以绵裹于好醋中浸过,含咽津觉药味尽,即再含之。(3)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说明:知识拓展内容可适当简化,尽量配图一、昆布《本草从新》记载:“冬虫夏草,东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夏为草,东为虫”。第二节其他类药材二、冬虫夏草【来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主产于西藏、四川、青海等地。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图3冬虫夏草【性状鉴定注意点】1.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2.虫体似蚕,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3.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4.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5.子座细长圆柱形,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6.气微腥,味微苦。二、冬虫夏草图4冬虫夏草药材天然药物学【课堂活动】1.观察冬虫夏草的性状鉴别特征,注意虫体的“足”和背上的“环纹”。2.冬虫夏草的形成过程。【化学成分】主含核苷类、虫草酸,谷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18中氨基酸,虫草多糖、麦角甾醇、生物碱、维生素B12和多种微量元素等。【功效主治】功效:补肾益肺,止血化痰。主治肾虚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久咳虚喘、劳嗽咯血等。用量3~9g。二、冬虫夏草【知识拓展】冬虫夏草的伪品(1)蛹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蛹虫草菌Cordycepsmilitaris(L.)Link.的子座和虫体的复合体,习称“北虫草”或“蛹草”。(2)亚香棒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亚香棒虫草菌CordycepshawkesiiGray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与幼虫尸体的复合体。(3)凉山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凉山虫草菌CordycepsliangshanensisZang,LiuetHu寄生在鳞翅目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4)地蚕:为唇形科植物地蚕StachysgeobombycisC.Y.Wu及草石蚕StachyssieboldiiMiq.的块茎加工品。(5)模型压制伪造品:为淀粉、豆粉或石膏等压制而成。虫体环纹粗细相近;体重质硬,断面平坦,角质样,黄白色;气微,口尝粘牙;加碘显蓝紫色。说明:知识拓展内容可适当简化,尽量配图二、冬虫夏草【岗位对接】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重申“冬虫夏草不属于保健品”。2018年3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这是继2016年2月4日之后,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第二次发布相关内容的通知。

冬虫夏草属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具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肾虛精亏、阳痿遗精、腰滕酸痛、久咳虛喘、劳嗽咯血。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冬虫夏草,虽是补药,但只适用于“虚证”,并不适合“实证”。因此冬虫夏草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者凭处方购买。

二、冬虫夏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据载有赤、黑、青、白、黄、紫六芝记载,又称为“仙草”、“不老草”、“瑞草”。第二节其他类药材三、灵芝【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sinenseZhao,XuetZhang的干燥子实体。主产于浙江、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广东、福建等地。全年采收,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养基质的下端菌柄,阴干或在40~50℃烘干。【性状鉴定注意点】(1)赤芝1.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2.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3.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4.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长7~15cm,直径1~3.5cm,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5.孢子细小,黄褐色。6.气微香,味苦涩三、灵芝图5灵芝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2)紫芝1.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2.菌肉锈褐色。菌柄长17~23cm。(3)栽培品1.子实体较粗壮、肥厚,直径12~22cm,厚1.5~4cm。2.皮壳外常被有大量粉尘样的黄褐色孢子。三、灵芝图6灵芝饮片天然药物学【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1.比较赤芝和紫芝的性状区别。2.灵芝是否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呢?【化学成分】主含麦角甾醇、三萜类、挥发油、氨基酸和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功效主治】功效:补气安神,止咳平喘。主治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等。用量6~12g。三、灵芝【知识拓展】云芝云芝为多孔菌科真菌彩绒革盖菌Coriolusversicolor(L.exFr.)Quel的干燥子实体。表面密布灰色、褐色、蓝色、紫色等绒毛(菌丝),构成多色狭窄同心性环带,边缘薄。具有调节免疫功效,治疗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炎等疗效。三、灵芝

《本草纲目》记载:“千年之松,下有茯苓,松脂入地千岁为茯苓,盖松之神灵之气”。茯苓药性平和,可除湿而不伤正。茯苓自古被视为“中药八珍”和“中华九大仙草”之一。第二节其他类药材四、茯苓【来源】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寄生在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等地。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天然药物学【性状鉴定注意点】(1)茯苓个1.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2.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3.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4.气微,味淡,嚼之粘牙。四、茯苓图7茯苓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2)茯苓块1.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2.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3)茯苓片1.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2.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四、茯苓图8茯神药材【显微鉴定注意点】1.粉末灰白色。2.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和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3.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四、茯苓图9茯苓粉末【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1.如何区别茯苓和猪苓?2.茯苓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活性是何种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含有β-茯苓聚糖、茯苓次聚糖、茯苓酸、麦角甾醇、茯苓素、腺嘌呤、胆碱、卵磷脂和β-茯苓聚糖分解酶等。【功效主治】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用量10~15g。四、茯苓天然药物学【知识拓展】茯苓皮与茯苓神1.茯苓皮:加工“茯苓块”或“茯苓片”时,削下的茯苓外皮,阴干。功效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中国药典》2010版开始将茯苓皮单列。2.茯苓神:菌核形态与茯苓相同,中间有一松树根贯穿。质坚实,具粉性,松根(茯神木)断面棕黄色,有圈状纹理(年轮)。功效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失眠健忘,惊痫,小便不利。四、茯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纲目》记载:“生土底,皮黑做块似猪粪,故以名”。第二节其他类药材五、猪苓【来源】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猪苓多生长在以壳斗科、桦木科(桦树、枫树、柞树等)为寄主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下。主产于陕西、云南、河南、甘肃、吉林、四川等省。现已有人工栽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天然药物学【性状鉴定注意点】(1)猪苓药材1.呈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cm,直径2~6cm。2.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3.体轻,质硬。4.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5.气微,味淡。五、猪苓图10猪苓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2)猪苓饮片1.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厚片。2.外表皮黑色或棕黑色,皱缩。3.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4.气微,味淡。五、猪苓图11猪苓饮片天然药物学【显微鉴定注意点】1.粉末灰黄白色。2.菌丝多数无色,少数棕色,细长弯曲,有的分枝。3.草酸钙结晶呈正八面体或规则的双锥八面体,也有的呈不规则多面体,有时数个结晶集合。五、猪苓【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1.比较猪苓和茯苓的性状、显微和功效的区别。2.观察猪苓草酸钙晶体的特点?【化学成分】主含猪苓聚糖、麦角甾醇、α-羟基二十四碳酸及粗蛋白等。【功效主治】功效:利水渗湿。主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用量6~12g。五、猪苓【知识拓展】猪苓汤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10g。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两升,去渣,阿胶烊化,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分二次烊化。功效利水,养阴,清热。用于水热互结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又治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满痛者。五、猪苓天然药物学始载于《名医别录》,称为薰陆香。李时珍谓:“出大食国,其树类松。以斧斫树,脂溢于外,结而成香,聚而成块。上品为拣香,次曰明乳,又次曰袋香”。第二节其他类药材六、乳香【来源】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carterii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bhaw-dajiana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性状鉴定注意点】1.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大者长达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2.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颜色加深。3.质脆,遇热软化。4.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5.具特异香气,味微苦。6.烧之显油性,微有香气,冒黑烟。与少量水共研,呈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六、乳香图12乳香药材天然药物学【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1.注意乳香的光泽和香气。2.观察乳香水试和火试现象。【化学成分】主含树脂、树胶、挥发油等。【功效主治】功效: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主治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用量3~5g。煎汤或入丸散。六、乳香【知识拓展】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iphoramyrrhaEngl.或哈地丁树CommiphoramolmolEngl.的干燥树脂。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近半透明部分呈棕黑色,被有黄色粉尘。质坚脆,破碎面不整齐,无光泽,有特异香气,味苦而微辛。与水共研呈黄棕色。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功效。六、乳香天然药物学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原名骐驎竭。李时珍曰:“此物如干血,故谓之血竭”;“采法亦于树下掘坎,斧伐其树,脂流于坎,旬日取之”。第二节其他类药材七、血竭【来源】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dracoBl.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波罗洲等、印度、伊朗及马来西亚等地。国内广东、海南、台湾等地也有种植。采集成熟果实,晒干,加贝壳同入笼中强力振摇,红色树脂块即脱落,筛去杂质,用布包起来,入热水中使其软化成团,取出冷却。【性状鉴定注意点】1.略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2.表面暗红,有光泽3.质硬而脆,破碎面红色,研粉为砖红色。4.气微,味淡。5.在水中不溶,在热水中软化。6.粉末置白纸上,火烘烤熔化,无扩散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火燃烧则产生呛鼻的烟气(苯甲酸)。七、血竭图13血竭药材【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1.作为传统的“活血圣药”,了解血竭的用药历史。2.血竭的性状鉴别及不同规格血竭的质量比较。【化学成分】主含红色树脂(血竭红素、血竭素)、苯甲酸及其脂类等。【功效主治】功效: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主治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用量1~2g,研末,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药用。七、血竭【知识拓展】血竭商品规格1.原装血竭:纯用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进口药血竭原料(不加辅料)制成,表面呈铁黑色。2.加工血竭:血竭原料掺入辅料原白树脂加工炼制而成,表面呈暗红色。3.牌号血竭:按照质量优劣分为麒麟牌、手牌、皇冠牌、五星牌、AA牌、三A牌、鸡牌、金鱼牌、金星牌、太阳牌等。4.国产血竭:百合科植物海南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aPierreetGagnep.的含脂木质部提取的树脂。表面黑紫色,具光泽,局部有红色粉末黏附。主产于云南思茅、西双版纳、广西等地。七、血竭始载于《嘉祐本草》。《本草纲目》记载:“治湿热,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第二节其他类药材八、海金沙【来源】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的干燥成熟孢子。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南部、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陕西南部。日本、琉球、锡兰、爪哇、菲律宾、印度、热带澳洲都有分布。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性状鉴定注意点】1.呈粉末状,棕黄色或浅棕黄色。2.体轻,手捻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3.气微,味淡。4.取本品少量撒于水中则浮在水面,加热后逐渐下沉;撒于火上,即发出轻微爆鸣声及明亮的火焰。八、海金沙图14海金沙药材【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药材标本并讨论:1.海金沙的水试和火试特点。2.海金沙掺伪品的鉴别。【化学成分】主含海金沙素、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及脂肪油等。【功效主治】功效: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主治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等。用量6~15g,包煎。八、海金沙【知识拓展】海金沙藤及海金沙掺伪品1.海金沙藤:海金沙全草入药,功效与海金沙相似。2.海金沙掺伪品:海金沙商品药材中掺入细沙与泥土。掺伪品色泽暗黄,灰尘较多;撒在水中则大部分迅速下沉,水变浑浊;置于火中能燃烧的很少,残渣较多。八、海金沙【岗位对接】某药店收到一批海金沙药材,棕黄色粉末,略有灰土气,体稍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