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库四_第1页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库四_第2页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库四_第3页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库四_第4页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库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库四

1、问答题试述朱熹关于理气之辩的观点。

正确答案:1、朱熹的“理”有三层意思:一是物之“所以然之故”或物之“

所以为是物者”;二是物之“所当然之则”;三是物之必然即“自不容己”者

。朱熹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当然之则”,而人的活动的准则

也应有客观必然性。“理”作为“所以然之故”既是动力因,又是目的因。

2、程朱把理看作是宇宙的最高本体,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永恒性等特征。

2、名词解祥道南指觉

正确答案:在修养工夫方面,杨时十分重视未发的体验,强调静的方法,认为

在一种特殊宁静的状态下进行内向的直觉体验,以体验道心,并保持之,人就

可以实现道德境界,这一工夫被称之为道南指觉。

3、名词解释礼

正确答案: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规范与礼仪的总和。

4、名词解释环中

正确答案:环,体圆而中空,立于环中,可以周转贯通。意喻道的枢要。《庄

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

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郭象注:“夫是非反复,相寻无穷,故谓之环,环

中,空矣;今以是非为环而得其中者,无是无非也。”庄子认为人对是非进行

无休止争论,好像环之无端一样。只要把握住道的枢要,犹如把握住环之中空

处一样,才能应付无休止的争论。

5、名词解释

正确答案:同氤氤。原指一种孕育着动荡和矛盾的混沌状态。《易•系辞下》:

“天地烟绵,万物化酸。”朱熹注:“烟绵,交密之状°”后来被用来指万物

本原混沌未分的气的一种运动状态。张载《正蒙•太和》:“太和所谓道,中涵

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烟缢、相荡、胜负、屈伸之始。”王夫之

注:“烟相,太和未分之本然。”

6、名词解释一阐提迦

正确答案:梵文Icchantika的音译,亦译“一阐提”或“阐提”。意为“不具

信”、“断善根”。指被认为断绝一切善根的人。《大涅盘经》卷五:“一阐

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援一切善法。”对一阐提是否具有佛性,能

否成佛,佛教内部有长期争论。东晋竺道生等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

也能成佛。

7、名词解释见闻之知

正确答案:指人们通过感官接触外界事物而获得知识,与德性之知相对。张载

《正蒙•大心》:“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正蒙•太和》:“有识有知,

物交之客感尔。”认为闻见是获得知识的基础,但“闻见不足以尽物,然又须

要他。耳目不得则是木石,要他便合得内外之道。若不闻不见又何验?”强

调:“今盈天地之间者,皆物也。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儿何?按能尽天下之

物?”故见闻之知只是“小知”,不如“德性之知”。

8、名词解释《尚书•洪范》五行说

正确答案:《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

±o水日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稿。润下作咸,炎上

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嵇作甘。”它提出了人们所用的五材,以

“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作用,说明其和农业生产有

关,但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9、名词解祥遁天倍情

正确答案:遁,逃;倍,力口。言人违反自然而增加俗情。《庄子•养生主》:

“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成玄英疏:“夫逃遁天理,倍

加俗情,哀乐经怀,心灵困苦,有同捶楚,宁非刑哉!”庄子认为生死等变化

是自然过程,应该顺应,违背自然,倍加哀乐等感情,只是如同受刑而已。

10、名词解释恻隐之心

正确答案:指同情心。《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朱熹注:“恻隐、善恶、辞让、是

非,情也”,“端,绪也。”人皆有同情之心,此为仁的萌芽,乃先天就有,

扩而充之,则为仁德。

11>名词解释小一

正确答案:名家辩论的论题之一,与大一相对,相当于几何学上的点。《庄子•

天下》所列惠施历物十事之第一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

小一。”无内,言无物居其内;小一,谓小到极点,即无限小。

12、名词解释霸道

正确答案:法家的政治主张,王道的对称,指以力服人,用暴力进行统治.

《史记•商君列传》:“吾语公(秦孝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

道,其意欲用之矣。”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力服人者,非心服

也,力不赡也”,反对实行霸道。荀子也重王霸之别,认为王道得天下,霸道

强一国。

13、名词解释兼爱

正确答案:兼爱学说是墨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基础

的,也是以交相利为基本内容的。墨子认为社会一切祸乱产生的根源在于人们

之间不能相爱。墨子将他的兼爱也称仁义,注重效果以利人作为具体内容的,

体现其功利主义原则,反对孔子以恢复周礼为仁,以注重主观动机的忠怒为

仁。君子小人都可以通过兼爱大道仁。“兼”是“天下之大利”所产生的根

源,墨子主张“为彼犹为己也”,冲破了旧的宗法关系,认为爱人不应有亲疏

远近之“别”。兼爱思想代表小生产者的要求,具有进步作用但所谓兼爱实际

上也是主张所谓人类之爱的一种抽象形态,其根本出发点仍旧是从观念出发是

不能实现的。

14、名词解释客形

正确答案:喻指气聚散变化的运动状态。《正蒙•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

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认为太虚即气,事物无形和有形的变化都是

气暂时(客)的聚散。故“气聚则离明(眼睛)得施而有形,气不聚贝J离明不

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

15、名词解释天门

正确答案:天门:1.万物自然出入之门,犹指万物之本原。《老子•十章》: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庄子•庚桑楚》:“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

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成玄英疏:“天者,白然之谓也……自然

为造物之门户也。”

2.指心或大道。《庄子•天运》:“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成玄英

疏:“天门,谓心也;一云大道也。”

16、问答题在殷周之际,周公等人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德配天”

“敬德保民”的思想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变化:

1、继承了商人崇拜上帝至上神的天命观念,他同样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但周公

的天命观和商人是有区别的;

2、他把商人上帝和宗祖神结合的一神论到分离的三神论;

3、以祖配天到以德配天德转变,重神到所谓重道忠于民而信于神,改造了商人

诸事占卜的天命论;

4、天与天命中神的观念淡了,认为惟德是辅;5、由天不可信的思想演化成对

天的怨恨等。

意义:

1、用德政巩固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的专政;

2、在伦理方面维系了建筑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世袭制,保持了周奴隶主贵族内

部的团结,

3、体现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萌芽。

17、名词解释湛然之知

正确答案:黄宗羲用语,即德性之知。指一种在普通认识之上的先天直觉知

识。

18、名词解释三务

正确答案:墨子用来指当时“土公大人”的三项政治要求,为:国家之富,人

民之众,刑政之治。(《墨子•尚贤上》)“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

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若三务者,此仁者之为天下度

也。”(《节葬下》)认为达到三务的关键在于尚贤使能。

19、名词解释势治

正确答案:战国时期法家的政治主张,强调君主的权势为治国之本,为战国中

期慎到所提倡。他提出:“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故

“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不足以慕也。”战国末韩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自

然之势”和“人之所得势”,强调“势治”必须以法为基础,“无庆赏之劝,

刑罚之威,释势委法,尧、舜户说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抱法处势则

治。”

20、名词解释言不尽意

正确答案:语言不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与言尽意相对。语出《易•系辞

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魏晋玄学家发挥了这一思想,认为语言不能

表达圣人的言外之意,不能反映超绝言象的世界本体。《魏志•荀或传》:“盖

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今称立象以尽意,此非通丁(意)(象)外者

也,系辞焉以尽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则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德而不

出矣。“

21、名词解释达道

正确答案:人所共由的准则,有普遍真理的含义。语出《中庸》:“天下之达

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朱熹注:“达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书》

所谓五典。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

也。”(《四书章句集注》)

22、名词解释灵府

正确答案:灵,精神;府,处所。精神在人体中存留的处所,即心。《庄子•德

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

变,命之行也。……不可入于灵府。”唐成玄英疏:“灵府者,精神之宅也。

夫至足者,不以忧患经神,若皮外而过去。”

23、单选()中以“山之出云”比喻变化移易的永恒连续。

A、《道德经》

B、《连山易》

C、《归藏易》

D、《周易》

正确答案:B

24、名词解释职业分途

正确答案:梁漱溟用语。认为中国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而只有职业的区别。认

为在经济上,西方社会“造成剥削与被剥削的两面……中国社会则没有构成这

两面。”所有官吏“与农工商并列为四民",“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各

有前途可求”,“只有一行一行不同的职业,而没有两面对立的阶级。”

(《乡村建设理论》)并由此断言中国社会是“职业分途的社会”。(《中国

文化要义》)

25、名词解释倒见

正确答案:章炳麟指唯我论、唯物论、和有神论者所持观点都是在认识论上颠

倒真、幻关系,以幻者为本体的“倒见”。章炳麟以佛教唯识宗为据,以阿赖

耶识为真,认为“遍计所执之我,本是绝无。”认为唯我论“此我是幻,执此

幻者以为本体,是第一倒见也”、唯物论“此质是幻,执此幻者以为本体,是

第二倒见也”、有神论之神不过是概念,“此神是幻,执此幻者以为本体,是

第三倒见也。”(《建立宗教论》)

26、名词解释志行

正确答案:《墨子•经说上》:“志行,为也。”志就是动机和意志,行指行为

或实践,为是客观效果。意为尚志力行,取得预期的效果。清毕沅认为这是解

释《经上》“名、实、合、为”的,故又把志解释为知,即主观认识。反映了

后期墨家知行统一的思想。

27、名词解释一实万分

正确答案:周敦颐《通书•理性命》:“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

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一,指太极;万,指由太极化生的万物。认为

太极(一)是宇宙之本原,由它演化为阴阳(二实),阴阳再生成五行(五

殊,即金木水火土),再由此组成各具特性的万物。这一思想为宋儒“理一分

殊”说奠定了基础。

28、名词解释无量世

正确答案:康有为用语。他曾把汉代《春秋》公羊派的三世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