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导航课程标准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重点难点1.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见及其影响。2.希腊早期思想家关于人文精神的内涵。一、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1.哲学的诞生及含义(1)哲学的诞生: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一些人试图从实际动身去探究世界万物的原来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2)含义:哲学本意是“爱才智”。希腊哲学集中体现了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2.自然哲学(1)含义:是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说明,与人生没有关系。(2)代表人物: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的泰勒斯。(3)意义:是古希腊人起先具有自办法识的体现,标记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概念阐释人文精神它是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扬光大。也称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其思想简洁地说,就是关切人,尤其是关切人的精神生活;敬重人的价值,尤其是敬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3.智者学派(1)背景: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3)主见①把探讨的重点从相识自然转移到相识社会。②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确定作用。③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4)评价①主动:强调人作为相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气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②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了人们相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便利之门。问题思索思索普罗塔哥拉晚年,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这主要是因为什么?提示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以人为中心,否定以神为中心,与当时人们敬神的思想不符。二、学问即美德——苏格拉底1.主见(1)以“人”为核心: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相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2)学问即美德:强调学问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把道德和学问合二为一。2.意义(1)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探讨“人”的学问。(2)崇尚学问和自由探究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推断正误苏格拉底否定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见。(×)提示智者学派主见“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苏格拉底提倡“学问即美德”,弥补了其缺陷和不足,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问题思索思索下图反映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提示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确定权威;相识做人的道理。深化理解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比较项目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异对人的看待主见全部人都是同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见“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政治主见主见民主政治主见有学问、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侧重点主要关注的是人与法律的关系更关切人的伦理道德,主见“美德即学问”同都重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探讨,都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三、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亚里士多德1.主见:重视自己的独立思索。他提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名言。2.贡献: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3.地位: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学问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4.影响:为现代很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爱才智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归纳总结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1)起源: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摆脱宗教神学束缚,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索,初显人的自办法识,标记着西方人的精神觉醒。(2)发展:智者学派。其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口号的提出,树立了人的尊严。(3)完善:苏格拉底强调学问的重要性,把道德与学问合二为一,使对人的相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4)顶点:亚里士多德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把古希腊哲学爱才智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轴心时代东西方的思想家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有一个很闻名的命题——“轴心时代”。他说,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宏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始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解读时间上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空间上,东西方出现了很多闻名的思想家,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针对练(2024·滨州期末)普罗塔哥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相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其次是人生短暂。”孔子也主见对鬼神敬而远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普罗塔哥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B.东西文化沟通自孔子时代就已绽开C.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D.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中讲解并描述到普罗塔哥拉怀疑神灵,也意味着确定人的价值,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的看法,也体现出孔子重人事的主见,因此普罗塔哥拉和孔子的思想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很多东西是我们相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哥拉应用由材料可知,普罗塔哥拉对神提出质疑,注意对人和社会的探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见,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了神的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本质。2.获得材料信息材料一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他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材料二“仁者,爱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应用据材料一、二分析,苏格拉底和孔子在对“人”的相识上有何共同点?其目的有何不同?提示共同点:都关注人,体现了确定的人文主义精神。不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注意提高个人素养;孔子注意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为统治者服务。1.在古希腊,每逢盛大的体育运动,青年常脱光衣服,显露出塑身的曲线来赢得更多的喝彩和人们的青睐。这种现象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追求是()A.男女同等 B.推崇神灵C.人民主权 D.歌颂人性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男女地位问题,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歌颂人的人性之美,不是推崇神灵,B错误;人民主权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与人们呈现人性之美无关,C错误;雅典青年“显露出塑身的曲线来赢得更多的喝彩和人们的青睐”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人性之美的歌颂,故选D。2.(2024·哈尔滨三中高二检测)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劝服“议事会”接受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接受他的财政安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胜利地非难他的对手。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B.人文精神出现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智者能言善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雄辩者能够劝服“议事会”“顾问委员会”“审判官法庭”的社会条件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故A项正确;人文精神是思想根源,不是社会条件,故B项错误;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政治无关,故C项错误;智者能言善辩是个人因素,不是社会条件,故D项错误。3.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敬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智者学派()A.没有法制观念 B.认为法律可有可无C.处事敏捷变通 D.忽视道德建设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众目睽睽下,应敬重法律”,可以得出A、B两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反映的不是敏捷变通,而是缺乏约束时可能违反道德,体现了智者学派相对主义的观点,为极端个人主义和主观随意性打开了便利之门,故C项错误,由此可以看出从本质上反映的问题是智者学派忽视道德建设,故选D项。4.(2024·天津南开区检测)苏格拉底提倡“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学问,源于学问,没有学问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华蜜。苏格拉底的这一主见()A.说明白学问是生存之本B.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C.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D.表明他反对希腊民主制度答案B解析苏格拉底提倡“知德合一”学说,认为学问是美德之本,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知德合一”学说是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见,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反对希腊民主制度”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5.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分析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 B.确定人的价值C.强调学问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答案D解析孔子强调“礼”,即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苏格拉底是古希腊闻名的哲学家,他生活的时代是雅典民主制盛行的时期,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相识你自己”这一命题上。因此结合所学学问加以比较,A、B、C三项是两人的相同点,可解除。6.下列图片反映了古代东西方文化旺盛、思想活跃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共同缘由是()苏格拉底与学生自由辩论齐国稷下学宫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民主制度的保障C.社会变革的推动 D.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C解析中国当时正处在从奴隶制时代到封建制时代的过渡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过程中奠定自己的地位,纷纷礼贤下士,促使“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苏格拉底处于希腊民主政治渐渐走向旺盛的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保障促成了希腊思想文化的旺盛。课时训练题组1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1.(2024·淄博高二检测)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这一观点()A.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B.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C.具有唯物主义色调 D.否定神的存在答案B解析公元前6世纪天主教会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和人相同”等信息可以看出,色诺芬认为人神一样,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故D项错误。2.(2024·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二测试)普罗塔哥拉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牢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依据各自的感觉做出不同的推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这一思想()A.重视法律的作用 B.树立了人的权威C.是理性主义体现 D.使城邦走向衰颓答案B解析普罗塔哥拉将人的感觉作为判定一切的准绳,这种朴实的感觉论强调人作为相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B项正确。这一思想强调人的感觉,忽视法律作用,缺乏理性思索,A、C两项错误;D项夸大了这一思想的消极影响。3.(2024·淮北一中高二期中)古代雅典的很多哲学家了解到各种政治体制、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他们发觉,在一个地方被视为神圣不行侵扰的事物,在另一个地方却可能被认为大逆不道、荒谬绝伦;反之亦然。在此背景下产生的观念是()A.“轮番而治” B.“法律至上”C.“学问即美德” D.“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典型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所以D项符合题意。4.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此材料观点()A.是反对封建的神学理论 B.极力宣扬社会契约思想C.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 D.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普罗塔哥拉认为法律是人为约定,而非神意,但这不等于普罗塔哥拉否定神,且此时还未进入封建社会,不存在封建的神学理论,故A项错误;法律是人为的约定,体现了当时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志,而社会契约探讨的是公共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二者中“人”所指范围不同,约定的内涵也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法律是人为约定,强调人的作用,有利于人文精神兴起,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道德问题,故D项错误。题组2学问即美德5.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争辩的问题毫无用处”。这是因为自然哲学家()A.信任并崇拜神 B.片面关注人的感觉C.忽视了人本身 D.否认世界的客观性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相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而自然哲学家探讨的中心是自然,忽视了人本身,故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争辩的问题毫无用处”,故答案为C。6.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信任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确定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A.推崇理性的力气 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答案D解析A与材料中强调苏格拉底的观点是推崇美德与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不符,故A错误;苏格拉底所强调的人的道德,与神的意志无关,故B错误;依据材料中苏格拉底所强调的是“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确定价值”可知他不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故C错误;智者学派讲求“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主观随意性的存在,而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左,故D正确。7.(2024·大庆试验中学高二期中)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相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B.探讨的重点是社会秩序C.注意人的理性和价值D.主见人的品德高于一切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强调人只有相识自己的本性,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这说明他注意人的理性和价值,故选C项。题组3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8.苏格拉底的名言是“相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两者的共同之处体现了()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C.追求完备的志向主义 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答案A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二者都注意对人的相识和评价,因而是人文精神的体现。9.(2024·济南一中高二期中)柏拉图曾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须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器重②对亚里士多德应当进行正确引导③柏拉图充分确定亚里士多德的求知精神④柏拉图认为应为亚里士多德的成长供应良好的平台与环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柏拉图的这句话表明的是对亚里士多德的赞许、器重、爱惜与宽容;他深知亚里士多德有无尽的求知精神,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也认为须要为亚里士多德的成长供应良好的平台与环境;故①②③④均正确,选A项。10.(2024·潍坊检测)古希腊的先哲很注意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则广泛接受同时代的数学成就进行哲学反思。这反映了古代希腊()A.数学探讨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B.数学成果有助于人文精神发展C.数学成果具有深厚的好用色调D.先哲们起先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题干主要说数学成果推动人文精神发展,而不是数学探讨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数学成果的好用色调,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本原问题,故D项错误。11.(2024·孝义高二检测)为了装饰神庙,希腊人起先更多地接受神像。依据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神是被道德化了的人,所以常常被塑造成最魁伟、最完备的人的形象。这反映出古希腊人()A.追求崇尚美的价值观念B.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C.主见人对自然的改造D.具有朴实的人文主义观念答案D解析追求崇尚美的价值观念不能体现材料中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内涵,故A项错误;材料“神人同形同性”,体现的是人文主义,并非人的价值实现,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古希腊造神的理念,与人改造自然无关,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神人同形同性”,可知古希腊人以人的标准来造神,具有朴实人文主义色调,故D项正确。12.(2024·邯郸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古希腊人所尊奉的诸神,不过是大写的人,呈现出人格化和世俗化的特征。这说明古希腊()A.缺乏神圣的宗教信仰 B.哲学探讨以人为主题C.具有折服自然的实力 D.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据材料古希腊的诸神“呈现出人格化和世俗化的特征”可得古希腊重视人的价值,关注人的尘世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13.以下图示反映了某一思想的产生过程,该思想是()A.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B.启蒙思想C.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D.儒家思想答案A解析图示表明该思想经验了从探讨神到探讨自然,再到探讨人类社会及人类本身的发展过程,故A项符合题意。14.(2024·福州质检)智者学派授人以修辞、演讲之术而不论其学习目的之善恶,使他们攫取城邦权力或在法庭上胜诉,受到了很多雅典人的欢迎,但也有些人认为智者学派败坏了雅典的民主政制。这反映了()A.民主与专制的冲突 B.平民与贵族的对立C.功利与道德的冲突 D.个人与集体的分歧答案C解析希腊智者学派代表的是民主制度,与专制体制无关,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并非是单单为贵族服务,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平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智者学派的缺陷之一就是他们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而忽视人们相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必定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便利之门,故C项正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15.(2024·怀化高二检测)孔子反对盲从,提倡“义不容辞于师”;苏格拉底提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样性表现在()A.提倡民本 B.呼喊仁爱C.强调理性 D.提倡美德答案C解析“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并未体现出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也并未体现出仁爱思想,故B项错误;题干中孔子反对盲从,苏格拉底提倡“有思想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