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高考历史二诊试卷(选择性)(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高考历史二诊试卷(选择性)(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高考历史二诊试卷(选择性)(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高考历史二诊试卷(选择性)(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高考历史二诊试卷(选择性)(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1212页202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高考历史二诊试卷(选择性)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1.战国中后期,在建构新型国家体制的过程中,关东六国与秦国存在较大的差异。“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秦国则重用公孙鞅、张仪、范雎、李斯等“客卿”。这一差异在本质上反映出()A.国家实力的强弱 B.社会转型的程度 C.攻守形势的差异 D.儒法思想的竞争2.陈寿作《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后世评论“(陈)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东晋史家习凿齿撰《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曹魏则为篡逆,后世认为习氏是“为偏安者争正统”。这揭示出()A.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B.惩恶扬善的修史传统

C.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 D.史家撰述服务政治需要3.隋朝始设义仓,仓粮主要来自百姓捐助:唐代延续,“岁不登,则以赈民;或贷为种,至秋而偿”。至玄宗天宝年间,命将义仓粮和正租一样输入京城;唐宪宗时重建义仓,“天下州府,每年所税地子数内,宜十分取二分,均充常平仓及义仓”。义仓的发展变化表明()A.义仓的民间救荒功能弱化 B.粮食仓储体系得到完善

C.义仓保障了粮食价格稳定 D.民间救助成为救济主流4.以下是部分宋代家训摘录“随赀(资)产之多寡,制用度之丰俭。合用万钱者用万钱,不谓之侈,合用百钱者用百钱,不谓之吝,”陆九韶《居家制用篇》“士为四民之首,(治生)尤当砥砺表率,……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叶梦得《治生家训要略》“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囿、商贾……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袁采《袁氏世范》作为历史文献,可以佐证宋代()A.政局动荡影响家庭教育 B.宗族伦理秩序不受重视

C.商品经济冲击社会观念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5.明代思想家吕坤(1536-1618)认为,“世间万物各有所欲,其欲亦是天理人情。”他还进一步提出,“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理者,圣人之权也。帝王无圣人之理,则其权有时而屈”。吕坤的主张()A.服务于君主专制的现实需要 B.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理欲观

C.初步提出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D.具有鲜明的思想启蒙色彩6.据学者考证,武陵山民族地区在清朝中期数十年间人口增长极快。湘西永顺县雍正十二年(1734)客民数量5226人,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达46123人,增长7.8倍:1736年新设立的酉阳直隶州(统管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一州三县)同一时期也有客民激增的情况。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摊丁入亩的实施 B.改土归流的推行 C.高产作物的种植 D.山地资源的开发7.在19世纪的西方,“劳动者”指的是产业工人。1920年在上海发起的中华劳动公会的宣言中则指出:“我们中国人对于‘劳动’二字的观念很不明了,……这‘劳动’二字是包含劳力、劳心两类的人,如像医生、教员、新闻记者以及公司工厂充当雇员的人皆是劳动家,和作苦工的人是一样的。”这反映出民初知识界()A.探索改造社会的新路径 B.反思西方文明的弊端

C.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D.要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8.华北地区夏秋季节,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生长茂盛,好似青纱织成的帐幕。1938年秋,晋察冀边区政府通知要求,“(庄稼)收割的时候,只许摘下子实,不许割拔茎叶”。1940年的秋收斗争中,边区政府对农作物轮作的地区提出“如果要耕地种麦者,中部可连杆收割,而仅留周围几行”。这一政策调整()A.意在指导根据地军民生产 B.成为游击战争的基本保障

C.兼顾了抗战与民生的实际 D.满足了根据地的粮食需求9.表:1976-1986年中国原油生产和进出口情况统计()年份原油产量(百万吨)石油进口量(百万吨)石油出口量(百万吨)净进口(+)或净出口(-)197687.1560.2019.300-9.0971978104.0490.00111.333-11.3221980105.9420.82718.062-17.2351982102.2051.57220.897-19.3251984114.6011.12528.687-27.5621985124.8870.90036.304-35.4041986130.6703.50134.620-31.119资料来源:温厚文《百年石油等》由此可知,该时期我国()A.石油创汇助推经济发展 B.石油产销走向市场化

C.能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10.安息王朝崇尚希腊文化,其钱币多用希腊模式,正面是国王像,背面是神像。但也有特例,如公元前2年至公元4年铸造的弗拉特斯五世与穆萨女皇银币(下图)。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归国的汉使报告其见闻:“安息国……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钱。”

对照安息钱币信息与汉朝史书记载,可知()A.古希腊文化远播西亚地区 B.《汉书》对安息历史记载有误

C.汉使访问安息的大致时间 D.安息钱币受到东西方文化影响11.到1500年,全欧洲已有80所大学。有学者指出:15世纪末,欧洲大学与13世纪的大学已有较大差异,从经常因暴力冲突而分裂,但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专制王权国家的建立 B.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C.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12.研究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棉纺织业中,工人与纱锭的平均比例是:法国,每人14个纱锭,俄罗斯28个,普鲁士37个,英国则达到74个。英格兰银行在1761年尚有近47个假日,1830年减少到18个,1834年则只剩下4个。这说明,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A.提高了生产效率 B.改善了经营方式 C.增加了劳动强度 D.促进了产业转型13.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经过激烈讨论,最终确定了以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的零经度为基准的全球标准时间系统。1891年,法国坚持确定以巴黎时间为全国标准时间,巴黎位于东经2°左右,其太阳时比格林尼治早9分11秒。1911年3月,法国宣布将全国法定标准时向后拨9分11秒,仍称为巴黎标准时间。这一情况表明()A.全球标准时间的多样性 B.英国霸权地位开始动摇

C.法国竭力维护大国地位 D.英法两国矛盾得到缓和14.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围绕日本侵略战争,审理了“共同谋议”(即“总体战争计划”)与“实行”两类反和平罪。在法庭的认定中,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反和平罪走向“实行”的开端,而在此之前的“共同谋议”之罪,依据明确的国际法之规定,1928年被认定为追溯其侵华罪行的起始时间。对日本法西斯反和平罪行起始时间的确定()A.彻底清算了日本法西斯的罪行 B.以《国联盟约》为主要依据

C.体现出国际法实施中的局限性 D.以《非战公约》为明确依据15.在如何影响公众意见和大众舆论方面,美国政府积累了丰富的心理战经验。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商业部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策划、组织国际展销会。据统计,仅1955年就有170个该类展览会在苏联集团国家举办,向大众展现了美国丰富的消费品。美国采用消费品展览会这一特殊方式,意在()A.扩大美苏双边民间交流 B.展示西方阵营的发展优势

C.为美国消费品开辟市场 D.以缓和策略麻痹华约国家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唐朝到五代,不断有世家大族创办族塾学校的情况,入宋以后,仍有许多学校在社会上享有盛誉。

宋代大多数宗族创办族塾义学是通过族众集资的方式,或者以现有族产创办,但最多的则是族中的官僚、富户捐资创办。学校创办后由创办人直接管理或是另设专人管理。在学校内部,设置有奖勤罚懒的制度,而且还有详细的学规.族塾义学主要承担启蒙教育,强调围绕“孝”来展开教育,有专门的教材如《蒙求》《太公家教》《小学》之类,宋代族塾义学兴盛,对宋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摘编自王善军《宋代族整义学的兴盛及其社会作用》材料二清末,国内外要求改革教育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江西巡抚端方强调“各国所谓义务教育,全国之民,无人不出其中,政府以强迫之法干涉之,其所注意在国民之资格,与其谋生之技能”。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近代义务教育的发韧。1909年清廷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把普及初等小学教育看做是办理地方自治事务的重要内容。例如在自治经费内,划定初等小学堂经费所占的比例。1911年正式实施预算制,督促和扶持私立小学堂的改进,不断扩充义务教育的规模.民国初年,又相继颁布了《学校系统令》(1912年)、《特定教育纲要》(1915)等,明确提出实施4年制或6年制义务教育.——摘编自薛玉琴《清末地方自治与近代义务教育的兴起》等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义务教育发展成果显著.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义务教育有了坚实法律保障。1997-2018年,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占义务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从75.71%跃升至94.29%.党和政府相继采取出台《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国培省培计划、免费师范生政策、特岗教师计划等措施,2012年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9.85%、99.09%。截至2018年底,全国92.7%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中西部地区占比90.5%.党的十九大后,义务教育踏上从“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的转变之路.

——摘编自司晓宏《新中国70年义务教育发展轨迹、成就及愿景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族整义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义务教育兴起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义务教育的认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时期,中国海商远及东南亚沿海地区,商民往来频繁。明清时期,前往东南亚的人口依然有增无减。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的华人以经商谋生者居多,当时东南亚华人已有150万之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国内战乱、灾荒频繁,濒海居民遂纷纷出海渡洋谋生。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允许英美等国在华招募青壮年劳工出国.应募者要订立契约,以出国后的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旅费,时人称为“契约华工”,又叫“卖猪仔”。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在我国东南沿海招募“契约华工”超过200万人,在东南亚的橡胶因、古巴的甘蔗因、澳洲的金矿、美洲的中央太平洋铁路都有大量的契约华工劳动。——摘编自刘平《晚清海外移民的辛酸历程》材料二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建造横穿北美大陆铁路的决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大量招募华工参与铁路建设。自此后的10年中,每年华人赴美皆在万人以上。华工在美备受歧视和压榨,其工资最多不过白种工人的1/3。

187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1876年加州大旱,大量工人失业,农户破产.美国政客将社会生活水平下降、工人失业等归咎于华工。他们进行蛊惑宣传,排华成为社会舆论的主题,排华论者认为中国人道德败坏、又赌又吸鸦片,不采用美国的生活方式,对美国毫无益处。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规定禁止华工入美10年,禁止华人通过归化成为美国公民,在排华法的怂恿下,西海岸地区发生一系列针对华人的暴力迫害事件。清政府对《排华法》虽多次提出抗议,但是美国政府根本不予理睬,反而胁迫清政府于1894年签订限禁华工条约,承担“自禁华工出境来美国”的责任。——摘编整理自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材料三1905年美国派遣新任驻华公使柔克义就华工问题与清廷直接谈判,向清政府施压,旅美华人致电上海的社会团体,希望借助民众的力量,以抵制美货迫使美方改变政策.1905年5月,上海商务总会举行大会,通过决议并通电重庆、南京、香港等21个商埠的商会。电云:“美例虐待华旅,由工及商,……众商相戒不用美货,暗相抵制,美念通商利益,必能就我范围,务乞坚持,大局幸甚”。上海商务总会在发动抵制宣传的同时,也不断要求运动参与者要文明抵制,不要采取过激行为,要在合法范围内进行。抵制运动得到全国各地商会响应,此外还有文明拒约社、和平社、义愤社等40多个团体参加。在抵制运动期间,上海、广州等地的主流报纸如《中报》《时报》《中外日报》等发表了大量与抵制运动相关的文章和评论,时人评价“(抵制美货)顿使雄狮睡醒,振摄精神,此次抵制禁约,是我四百兆同胞干预外交之第一起点。”

——摘编自王嘉玮《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新形式及其成因》(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海外移民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末美国社会出现“排华”风潮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69年,美国政治活动家卡尔•奥格尔斯比认为“北方对全球南方的统治”延续了几个世纪,产生了一种“无法容忍的社会秩序”,这是“全球南方”概念的首次使用。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社会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呼声高涨,“全球南方”开始作为“第三世界”的同义词受到重视。1980年,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发布《勃兰特报告》,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较高的国家(绝大多数集中在北半球)和较贫穷的国家进行了区分,并绘制了将世界划分为南北两方的“勃兰特线”。这份报告让“全球南方”一词真正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90年,联合国发布《南方的挑战:南方委员会的报告》,“南方”概念由此开始流行。

随着全球化开始成为国际主流叙事,“南方”一词添加上了“全球”这一前缀,“全球南方”被赋予新的意涵。

2024年3月,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指出,“全球南方”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独立自主是“全球南方”的底色,团结自强是“全球南方”的传统。“全球南方”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已经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是百年变局的希望所在。——摘编自崔守军《“全球南方”崛起的动因与影响》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关于“全球南方”提炼出一个明确的看法,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题干信息显示,六国多用宗法贵族,秦国大量任用外来的“客卿”,这在本质上体现的是秦国逐步确立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六国沿用贵族血缘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转型程度的差异,故B正确;

题干不能体现国家实力情况,故排除A;

C项非本质,排除;

题干没有涉及思想领域,故排除D。

故选:B。

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寿所处西晋承魏统,以曹魏为正统符合当时政权统治需求;习凿齿身处东晋偏安南方,以蜀汉为正统来为东晋争正统名分,可见史家撰述会根据所处时代政治需要确定正统归属,D项正确;南北对峙指不同政权长期并存且军事对抗,但材料仅涉及史书对正统的认定差异,未体现政权间军事对峙或地理分割,排除A项;材料中陈寿与习凿齿对正统的争议源于政权合法性建构,而非褒贬善恶的道德评判,未体现传统史学中“惩恶扬善”的伦理功能,排除B项;清谈指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贵族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而陈寿与习凿齿对正统的争议源于政权合法性建构,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

故选D。

3.【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隋朝至唐初,义仓粮源于民间自愿捐助,主要用于地方赈灾,具有明显的民间互助和自主管理性质。‌唐玄宗天宝年间‌,义仓粮与正租一同输入京城,表明义仓粮被纳入国家财政体系,地方对义仓的控制权减弱,赈灾功能受到中央调配的干预。唐宪宗时期‌,义仓粮来源变为强制性的税收(“地子数内取二分”),其性质从民间自愿捐助转为政府强制征收,民间自主性进一步丧失,其原有的民间救荒功能被弱化,A项正确;

粮食仓储体系“完善”需体现系统性提升,但材料仅反映义仓管理权的转移,未提及其他仓储形式(如常平仓、正仓)的配合或制度创新,排除B项;

义仓主要用于赈灾,与稳定粮价直接相关的是常平仓(通过平粜平籴调节市场),材料未体现义仓对粮价的影响,排除C项;

义仓从民间捐助转为政府主导,说明民间救助地位下降,而非成为主流,排除D项。

故选:A。

4.【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家训重视“治生”“制用”,并提出“奢俭适度”“士当治生”“择业以养生为重”等认识,说明此时人们也重视现实中适当欲望的享受,重视职业的选择,而不再完全以从事科举考试未唯一择业的标准,且对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有一定的冲击,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冲击了社会观念,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局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仅截取了部分宋代家训的内容,材料中未涉及宗族伦理的部分,不能以此说明宗族伦理秩序不受重视,此时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基层,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成员间关系的论述,不能得出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D项。

故选C。

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吕坤提出“世间万物各有所欲,其欲亦是天理人情”,这是对传统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观念的突破,肯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性。同时他主张“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理者,圣人之权也。帝王无圣人之理,则其权有时而屈”,强调理高于权势,对君主的权力提出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思想自由和平等的倾向,带有鲜明的思想启蒙色彩,D项正确;

吕坤的主张是对君主专制的一种反思和限制,并非服务于君主专制,排除A项;

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吕坤肯定人欲,与程朱理学的理欲观不同,不是继承关系,排除B项;

天赋人权强调人天生具有某些权利,吕坤的主张主要是关于理与权势的关系以及对人欲的肯定,没有明确提出天赋人权的观念,排除C项。

故选:D。

6.【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武陵山地区在雍正、乾隆年间在不长的时间内客民剧增。客民,土著的对称,指外来人户。这应是改土归流打破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封闭的结果。B项正确;摊丁入亩是清朝的一项赋税制度改革,主要是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这虽然对人口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是武陵山民族地区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高产作物的种植确实有助于养活更多人口,但这是全国性的因素,并非武陵山民族地区人口在这一时期极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山地资源的开发是人口增长带来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项。

故选B。

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知识界对“劳动”“劳动者”的含义进行了拓展,说明随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知识界加大了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关注,结合所学,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探索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由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到向马克思主义学习,探索改造社会的新道路,A项正确;

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促进中国知识界新的思想觉醒,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弊端,结合所学,1920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知识界(如梁启超)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引起世界战争的弊端,开始由推崇西方文明到反思西方文明,排除B项;

“普遍接受”说法夸张,材料仅体现了“上海发起的中华劳动公会”的主张,排除C项;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以后,主要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1920年共产党还未成立,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8.【答案】C【解析】A.材料中的政策调整确实涉及生产,但并非是单纯指导生产,而是平衡生产与军事需求,排除;

B.青纱帐确实为游击战提供掩护,但1940年政策已允许部分收割,说明并不是为游击战提供保障,排除;

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政策‌要求“只许摘下子实,不许割拔茎叶”,目的是利用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形成的“青纱帐”作为游击战的天然屏障,隐蔽抗日军民行动,避免日军扫荡时暴露目标,此时政策侧重军事需求,即抗战。‌1940年进行调整‌,允许耕地种麦者“连杆收割中部,仅留周围几行”,既通过部分收割(中部)增加粮食产量,又保留外围茎叶作为掩护。这体现了对粮食生产(民生)和军事掩护(抗战)的双重考量,正确;

D.材料中的政策调整能提高粮食产量,但“满足需求”的说法过于绝对,且未体现对军事需求的协调,与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C。

9.【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的石油出口多余进口,说明国家利用石油创汇推动经济发展,正确;

B.材料强调的是石油出口,不是市场化,排除;

C.材料只涉及石油,不能看出能源结构变化,排除;

D.材料只涉及石油出口,不涉及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排除。

故选:A。

本题侧重于考查对外开放,解题关键信息是材料表格。

本题侧重于考查对外开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如公元前2年至公元4年铸造的弗拉特斯五世与穆萨女皇银币”“安息国……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钱。”可知,汉朝使者的报告指出,安息国的钱币样式随着国王的更替而变化,而汉朝使者描述的钱币样式和弗拉特斯五世统治时期的钱币一样,可以推知汉朝使者到达安息的时间是公元前2年至公元4年弗拉特斯五世统治期间,C项正确;材料强调汉使记载和安息历史的对比,主旨不符,且弗拉特斯五世的钱币受希腊文化影响不大,没有侧重希腊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据材料,汉使记载和安息国王弗拉特斯五世的史实相近,“记载有误”说法错误,排除B项;据材料“安息王朝崇尚希腊文化,其钱币多用希腊模式”可知,安息钱币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希腊文化影响,但是没有体现东方文化对其影响,排除D项。

故选C。

11.【答案】B【解析】A.材料涉及大学的兴起,不涉及专制王权国家的建立,排除;

B.根据“但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城市自治运动兴起,推动了大学兴起,成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正确;

C.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于16世纪到19世纪,与材料大学的发展,无关,排除;

D.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排除。

故选:B。

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工人与纱锭的平均比例来看,英国工人人均纱锭数远高于其他国家,这意味着英国工人需要同时照看更多的纱锭,劳动量增大。同时,英格兰银行假日的大幅减少,也说明工人的工作时间延长,休息时间减少。这些都表明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C项正确;

材料中工人与纱锭的比例以及银行假日的减少,主要体现的是工人劳动量的变化,而不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提及经营方式的相关内容,如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改变,无法得出工业革命改善了经营方式的结论,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或产业升级换代等方面的信息,无法体现工业革命促进了产业转型,排除D项。

故选:C。

13.【答案】C【解析】法国不顾国际上已确定的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全球标准时间的规则,坚持确定巴黎时间为全国标准时间,后虽调整但仍称巴黎标准时,这一行为体现了法国竭力维护自身大国地位,彰显本国在时间标准等方面的自主性和独特性,C项正确;

全球标准时间系统是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的零度经线为基准确定的,这体现的是全球标准时间的统一性,而非多样性,排除A项;

材料主要围绕法国对本国标准时间的调整,未涉及英国霸权地位是否动摇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任何关于英法两国矛盾变化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C。

14.【答案】D【解析】据材料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法西斯的反和平罪,即策划侵略的“共同谋议”之罪。依据《非战公约》(1928年颁布)明确规定,将日本法西斯反和平罪行起始时间定为1928年,D项正确;彻底清算罪行的说法太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国联盟约》主要涉及集体安全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题干“依据明确国际法之规定”说明法律依据充分,并非体现局限性,排除C项。

故选D。

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商业部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策划、组织国际展销会,仅1955年就有170个该类展览会在苏联集团国家举办,向大众展现了美国丰富的消费品”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提到美国通过展览会“向大众展现了美国丰富的消费品”,这是典型的冷战时期西方阵营展示其经济繁荣和生活水平优越性的手段,旨在通过对比削弱苏联集团的意识形态吸引力,B项正确;

虽然展览会可能客观上促进了一些民间交流,但题干明确强调这是“心理战”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影响公众意见和大众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