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含部分解析)_第1页
2025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含部分解析)_第2页
2025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含部分解析)_第3页
2025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含部分解析)_第4页
2025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含部分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1313页2025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遂公盈(一种用来盛黍稷的礼器或食器)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现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器内底铸有铭文10行98字。图1为遂公盨底铭文部分译文,据此可知()

A.君权神授思想形成 B.大禹治水确有其事 C.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D.西周汉字体系完备2.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取代三公,并架空诸卿,成为国家决策和行政合一的最高机构。尚书令、尚书仆射与尚书之间的关系虽属上下级,但各有分工,不能随意干涉,标志着中央政府进一步摆脱了原本为皇帝个人服务色彩,成为国家行政部门。这体现了()A.中央机构行政能力弱化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封建官僚体制趋于完备 D.皇权专制受到削弱3.有学者认为唐代均田制按照上自公卿、下至吏民的两大社会阶层及二者内部等级之高低,来规定各阶级所占的土地顷亩数,并规定社会阶级相同则土地顷亩数也相同。这说明均田制()A.打破旧有土地制度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扩大了纳税者范围 D.激化官民阶级矛盾4.在中国古代,以军功赐国姓最典型、最规范化、制度化的是金朝。据《续文献通考》记载,金朝“赐姓有格……计功而得国姓”,“其功多或力大可恃以为摄者,则竟赐以皇族之姓,如郭仲元、郭阿憎、李展、梁佐、李咬住等,皆赐姓完颜氏”。这表明金朝统治者()A.面临严峻的军事斗争形势 B.积极笼络汉族知识分子

C.全面借鉴中原的先进制度 D.借赐姓推动封建化进程5.传统观点认为天下山脉起自昆仑。清统一全国以后,一方面强调长白山的特殊地位,一方面也将东北诸山重新纳入以昆仑为中心的天下山脉系统中;清军平定准噶尔与大小和卓之乱后,乾隆帝以冈底斯山为山脉之源,将西藏、西域、漠北和中原的山脉连成一体。清代这些做法()A.使山脉系统划分更科学 B.适应了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

C.旨在构建政权的合理性 D.标志着清朝疆域的基本奠定6.1883年12月至1885年6月,《申报》不仅每天刊发中法战事讯息,还发表了300余篇有关战事的社论。表2为其部分社论的内容

表21883年12月分析法国军力、策略、动机,主张加强两广边防及海防,提醒清廷慎防奸细、保障战报信息安全等。1884年4月支持“清流”的主战呼吁,提出中国有欲战之意。1884年9月全面阐述清廷海防基础薄弱、准备不充分,与法国相比处于劣势。1885年4月“目下官军收复谅山,锐气正盛……吾知更阅三数月,东京之地尽皆恢复,然后与法人分疆划界……如是而言和庶乎其可。”据此可知,《申报》的相关报道()A.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影响了政府的战争决策

C.展现了中法战争的全貌 D.丰富了历史研究的视角7.图2是1909年创刊于北京的《醒世画报》,其封面的“醒狮”与刊名中的“醒世”二字谐音。所绘“醒狮”属于传统中国画的造型手法,贴近传统民俗形象的“华夏狮”呈坐蹲式,居于地球之上,有着一揽全球的气势。此画报创刊的主要目的是()A.警醒世人与启蒙大众

B.弥补文字报刊对知识要求高的缺点

C.影响大众的艺术审美

D.响应清政府鼓励民间办报刊的倡导8.1942年东北抗联战士吕英俊和朴长春侦察东宁县碉堡群,精准摸清了周边状况,研判碉堡水泥坚固程度。对日作战前夕,苏军依据该情报绘制边境地带日军防御工事详图,下发给连以上军官人手一册。由此可见,东北抗联的行动()A.促进抗日战争战略调整 B.附属于苏联的“远东战略计划”

C.全面配合苏军展开行动 D.加强国际协同以取得战争胜利9.1959年3月党中央在郑州会议上确定了“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核算,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动,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的十四句话。这一政策的提出()A.推动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调整 B.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左倾错误

C.源于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D.落实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方针10.2016至2020年的“十三五”计划期间,国家累计向民族八省区转移支付3800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2万多亿元。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一成就()A.说明现代化已全面实现 B.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标志中国脱贫任务完成 D.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动11.表2为公元前1650年古埃及的莱因德数学纸草书部分记载,这些记载()

表2《莱因德纸草书》(节选)(注:cubit、pefsu为计量单位)1计算体积的圆筒形颗粒筒仓的直径9cubit和6cubit的高度,数值用khar的埃及分数表示2一个牧羊人有一群动物,他必须把他的羊群的一部分送给一个领主进贡。牧羊人被告知给予他原来羊群1/3的2/3为贡品。牧羊人给了70只动物。求牧羊人原来的羊群的大小。3(7+1/2+1/4+1/8)hepat的面粉可以产生100个面包。求出每个面包消耗的面粉数量pefsu,用hepat的埃及分数来表示。A.反映了埃及社会生产活动 B.侧重研究生活中的几何问题

C.深受阿拉伯科技文化影响 D.代表了古代数学的最高成就12.中世纪西欧农村居民小时从自己的祖父母、父母那里,长大以后从乡下神父那里,得知天堂、地狱、耶稣救世人等说法。神父也大都告诫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不许贪恋别人财物等十诫内容,要他们逆来顺受,忍受一切。这反映了()A.基督教会禁锢农民思想 B.庄园农民生活水深火热

C.西欧封建经济稳定发展 D.宗教发挥伦理教化作用13.在17世纪的欧洲,贫困问题仍然被放置在宗教背景下考量,慈善捐助者关心的是拯救穷人灵魂、改造其道德品质。然而到18世纪中叶以后,学者们开始把贫困看作是纯粹的经济现象与社会问题,他们将减轻穷人的痛苦视为国家的责任,认为贫困是可以改善的,它不是来自于原罪。这说明()A.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B.政府具有治理贫困的主体责任

C.启蒙运动的深入开展 D.贫困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4.1817年,诗人雪莱写道:“地狱是一个伦敦般的城,人头涌动,烟雾弥漫。”在惠斯勒的水彩画中的街景成为模模糊糊的背景,伦敦雾反客为主,转而成为画作的主角。莫奈说:“我最爱的则是伦敦的雾。没有了雾伦敦就不会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表明当时()

①英国民众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

②雾已成为工业文明的具象化符号

③城市化进程带来严重社会问题

④工业化加速社会流动和阶级分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图3是1919年苏俄的一则海报,这幅海报反映了()A.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多国

B.十月革命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C.马克思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受到冲击16.图4是1989—2021年非洲武装冲突事件次数据图4可知()

A.领土纠纷导致武装冲突持续增加 B.殖民统治遗留问题成为冲突根源

C.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面临新的挑战 D.建立新的非洲治理体系任重道远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初,向北原有秦时修筑的“直道”,汉武帝时又于西北边境修筑“回中道”。此道自汧(今陕西陇县)、回中(今陕西陇县西北)开始开道,直通萧关(今宁夏固原附近)。于是,从首都长安向北和西北皆有干道可通。

向西南原有秦所修的子午道和故道,时因子午道“途路涩难”,故道又偏僻多坂,所以汉武帝时开通“褒斜道”。据《史记•河渠书》,武帝任命张中“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沿出于秦岭的褒水和斜水,由今陕西眉县附近越过太白山,到达今陕南褒城附近的山路。原准备兼通水陆两路。但因“水湍石”而“不可漕”。水路不能行而陆路便利,成为蜀人的主要交通线。

汉武帝时对秦代所修的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屡加修复、拓宽。《史记•平准书》说“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余里,以广巴蜀”。从此,西南各地与中原的联系更加紧密。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华文明史(上)》(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修筑“回中道”、“褒斜道”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道路修筑的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日本政府派使团前往欧美考察,认识到全民教育是西方强盛的基础,同年日本即借鉴法国和美国的经验,建立新的体制。实行四年义务小学教育,推行“在村中无家不入学,在家中无人不读书”的政策,并明言学校以实务学习及独立思考为目的。在此基础上,日本还发展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即学习知识,服务大众,富强国家。到19世纪末,适龄儿童入学率提升到了90%以上。——摘编自安德鲁•戈登《现代日本史》材料二

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派提倡在不改变传统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科技,兴办了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福州船政学堂、上海电报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等新式学校。从这些学堂的类型,大致可以看出洋务派对洋务人才的基本要求。

——摘编自王建军《中国教育史新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英印矛盾空前激化。甘地提出在“非暴力”原则指导下,“不与恶魔政府合作”的政治纲领。他用自己的威信和影响力,将千千万万群众组织在一起。1920年,甘地修改了国大党的纲领,明确写入“用一切和平与合法手段取得印度自治”。为此他先后领导了三次全国规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生曾15次被捕,18次绝食。但甘地的“自治”存在着与英国殖民当局妥协的幻想。他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摘编自王钊《试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政要就宣称:掠夺“非洲的财富就可以使英国重新成为世界上的政治经济领导力量之一。”1947年,恩克鲁玛指出:“现在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自治,一个是用武装革命的方法,另一个是利用合乎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的罢工、抵制和不合作,就像甘地曾在印度所运用的那样……我赞成采用后一个方法。”他担任加纳民族主义政党总书记时号召:“要让每一个男男女女都加入到各种政治组织和农会、工会,青年运动中去。”恩克鲁玛不仅接受了加维的“非洲人的非洲”的哲学思想,而且,提出了自己关于“非暴力积极行动”的主张,为加纳的独立多次被捕。他指出:“我们的国家是我们自己的,只有在完全自治的情况下,我们才可能发展我们的国家。”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标志着帝国主义主宰亚非国家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恩克鲁玛出席了这次盛会。1957年,他领导加纳成为非洲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并任第一届政府总理。

——摘编自车效梅《从甘地到恩克鲁玛看二十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轨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纳民族解放运动胜利的原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书写常呈现胜利者的意志,而失败者常被忽视,如今关注“失败者历史”是对以往的纠偏。失败者的历史应被承认,他们有资格在历史著述中拥有在场权,同时这也是一种批判的历史,要揭露篡改扭曲行为以追求真相,还是一种带有前瞻性探索的历史,能为未来提供借鉴。历史上真正的失败者多为被宏大话语掩盖、失去自我表述能力的个人和群体,如土著被排除在殖民者历史界定之外,被迫接受殖民主义意识形态,被视为世界历史的“失败者”,但这种观念应被改变。——摘编自张文涛《“失败者历史”:一种历史研究和书写的主题取向》结合材料及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失败者历史”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对民众和民众品德方面的关注,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说明民本思想在西周时期就有所体现,源远流长,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主权力与神权的关系,排除A项;此内容是西周时期的文字记载,不能充分表明大禹治水是否确有其事,还需要其他史料的佐证,排除B项;仅从铭文记载,不能得出西周文字体系是否完备,完备的汉字体系需要从汉字的数量、结构使用范围等多方面进行说明,排除D项。

故选C。

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和上下级关系,且各自不能随意干涉,这体现了官僚体制内部的规范化、制度化。这种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体制是封建官僚体制趋于完备的表现,C项正确;

材料中提到尚书台成为国家决策和行政合一的最高机构,说明中央机构的行政能力是增强的,而不是弱化,排除A项;

中央集权主要关注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题目更多是在讨论中央政府内部的结构变化,无法得出“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的结论,排除B项;

尚书台的设立并没有削弱皇权,反而是皇权通过尚书台更有效地行使,排除D项。

故选:C。

3.【答案】B【解析】均田制是政府分配土地,是在承认私有制的同时进行调整分配,并未完全打破旧有土地制度,排除A项;

据材料“按照上自公卿、下至吏民的两大社会阶层及二者内部等级之高低,来规定各阶级所占的土地顷亩数,并规定社会阶级相同则土地顷亩数也相同”和所学可知,唐代均田制根据社会阶层(如公卿、吏民)及其内部等级分配土地,同一等级的土地顷亩数相同,这种分配方式体现了对不同阶层权益的考量,即上层阶级虽获得更多土地,但下层民众也按等级获得一定保障,此举旨在通过制度化的土地分配平衡各阶层需求,维护社会秩序,B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纳税的信息,排除C项;

材料体现了均田制在分配土地时考虑到了不同阶层的等级差异,未涉及阶级矛盾的激化,排除D项。

故选:B。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金朝推行以军功赐国姓的措施,有利于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从侧面反映了金朝面临严峻的军事斗争形势,A项正确;

“以军功赐国姓”有利于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并不一定是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排除B项;

仅凭“以军功赐国姓”一项内容,无法说明“全面”借鉴中原的先进制度,排除C项;

封建化一般是指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过程,如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以军功赐国姓”不符合封建化的定义,也不可能推动封建化进程,排除D项。

故选:A。

5.【答案】C【解析】A.清代对山脉系统的划分主要是出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考虑,而非基于科学的地理勘探和研究等使山脉系统划分更科学,排除;

B.清朝国家政治中心在北京,并没有发生转移,排除;

C.根据材料可知,清朝统治者强调长白山特殊地位,将东北诸山纳入以昆仑为中心的山脉系统,后来又以冈底斯山为山脉之源将西藏、西域、漠北和中原山脉连成一体,其目的是通过这种山脉系统的构建,来强化自己对广大区域统治的合理性,将不同地区在地理观念上整合在一起,表明清朝统治的区域是一个有机整体,自己的统治是合理合法的,正确;

D.清朝疆域的基本奠定是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政治治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以对山脉系统的这种构建为标志,排除。

故选:C。

6.【答案】D【解析】A.材料未涉及民众对中法战争的看法,无法体现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

B.材料未涉及政府是否对其报道内容的态度,不能得出影响政府战争决策的结论,排除;

C.“展现了中法战争全貌”的说法扩大了《申报》的作用,材料仅涉及的是报纸的观点,排除;

D.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申报》对中法战事的报道和社论,作为当时的即时报道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有利于丰富历史研究的视角,正确。

故选:D。

7.【答案】A【解析】庚子事变之后,民族危机加深,新兴知识分子萌生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借“醒狮”以警醒和启蒙民众,A项正确;文字报刊对于知识的要求高这并非缺点,而且也并不是所有文字报刊对知识的要求都很高,排除B项;“醒狮”属于传统中国画的造型手法,贴近传统民俗,便于警醒世人与启蒙大众,而非影响大众的艺术审美,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到清政府鼓励民间办报刊的政策,因此不能得出此画报创刊是响应政府号召,排除D项。

故选A。

8.【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东北的抗联行动中,受到了朝鲜志士和苏军的配合,这种国际合作有利于推动战争的胜利,D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抗日战争战略的调整,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进行抗日斗争,排除A项;

材料涉及的是中国东北的抗联行动受到多方力量的支持,未涉及其与苏联计划的关系,排除B项;

“全面配合苏军”的说法过于夸大,东北抗联的行动主要服务中国抗战,排除C项。

故选:D。

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根据题干中的十四句话,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涉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力下放、按劳分配等,这些都是为了调整和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高度集中公有制所产生的弊端,推动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调整,通过下放权力和分配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A项正确;

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教训,但未彻底否定左倾错误,排除B项;

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十四大之后提出的,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对人民公社化高度集中的公有制进行了调整,而非落实,排除D项。

故选:A。

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表明国家向民族地区进行资金补助,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得民族地区逐渐脱贫摘帽,这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项正确;

现代化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材料仅涉及脱离了经济上的贫困,并不能表明现代化已全面实现,排除A项;

材料仅涉及了民族地区脱贫摘帽,不能表明中国脱贫任务完成,排除C项;

1978年后中国逐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后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故选:B。

11.【答案】A【解析】据材料主要信息和所学可知,莱因德纸草书是古埃及重要的数学文献,材料中的三个问题分别涉及粮食储存(筒仓体积计算)、畜牧业赋税(羊群数量推算)和食品加工(面包与面粉配比),均与当时农业、税收、手工业等实际生产活动密切相关,A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问题不全是几何,后两题为代数与比例,排除B项;

阿拉伯科技文化自7世纪开始兴起,公元前1650年的埃及不可能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排除C;

古埃及数学并非古代最高成就,说法夸大化,排除D项。

故选:A。

12.【答案】D【解析】A.题干不仅有宗教思想传播,还有伦理道德告诫,不能简单归结为基督教会禁锢农民思想,这种说法过于片面,排除;

B.题干未呈现庄园农民遭受压迫或生活艰难相关的负面信息,不能得出庄园农民生活水深火热的结论,排除;

C.题干主要围绕宗教对农村居民的思想和道德影响展开,没有封建经济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水平、经济形态等方面相关的表述,无法体现西欧封建经济稳定发展这一状况,排除;

D.根据材料可知,农民从神父那里得知宗教说法的同时还被告诫要遵守十诫等内容,体现了宗教在向农民进行基本伦理道德方面的教化,正确。

故选:D。

13.【答案】C【解析】据材料主要信息和所学可知,17世纪时,欧洲社会仍以宗教视角看待贫困问题,将贫困与道德、原罪关联;而18世纪中叶后,学者们开始将贫困视为经济和社会问题,主张国家应承担责任并积极改善,这一观念转变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即启蒙思想家倡导理性、科学和社会进步,批判宗教权威,强调政府应基于人性和社会契约改善民生,C项正确;

宗教改革主要发生在16世纪,挑战天主教会的权威,强调个人信仰和圣经的直接解读,与材料强调18世纪中叶以后的国家改善贫困的责任无关,排除A项;

“政府具有治理贫困的主体责任”的说法虽涉及国家责任,但未点明贫困问题认识变化的思想根源,排除B项;

材料强调从宗教到社会经济视角的转变,并非是贫困问题本身是否严重,排除D项。

故选:C。

1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的言论更多是对伦敦雾这一现象的描述,并没有直接体现出英国民众环保意识淡薄,且题干中没有关于民众对环保态度的相关表述,故①错误;

由“伦敦雾反客为主,转而成为画作的主角”、“没有了雾,伦敦就不会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可得,1817年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伦敦出现烟雾弥漫的情况,这种雾是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的一种体现,所以雾已成为工业文明的具象化符号,故②正确;

由“地狱是一个伦敦般的城”可得,伦敦作为城市,出现烟雾弥漫的状况,这是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表现,说明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故③正确;

题干主要围绕伦敦的雾展开,没有涉及到工业化加速社会流动和阶级分化的内容,故④错误。

故选:B。

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展示的内容是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说明十月革命之后苏俄建立了代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政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这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的变化,B项正确;

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多国是在二战之后,排除A项;

马克思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是巴黎公社运动,排除C项;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受到冲击是指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该宣传画未涉及反抗殖民活动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故选:B。

16.【答案】D【解析】根据图表中可以看出,非洲武装冲突在1995年左右有所下降,但2010年后整体上又急剧上升,这表明非洲的治理体系仍面临重大挑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完善。D项符合图表显示的长期趋势和复杂性,D项正确;图表显示武装冲突事件次数在1995年左右后有所下降,并非持续增加,且领土纠纷并非唯一原因,“导致”一词说法失当,排除A项;殖民统治遗留问题确实是非洲许多冲突的深层原因之一,但图表并未直接反映这一点,且图表的时间段和趋势变化并不能直接归因于殖民统治遗留问题,排除B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主要发生在20世纪中叶,与图表展示的时间段不完全吻合,且图表信息未能直接体现民族解放运动面临的新挑战,排除C项。

故选D。

17.【答案】【小题1】背景:北击匈奴,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巩固边防,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秦朝原有道路需要修复完善【小题2】意义:形成了汉代贯通全国的交通网;有利于加强民族交融;便利西部民众生产生活,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18.【答案】【小题1】不同点:日本由政府全面推行,中国由洋务派主导;日本重视全民教育,推行普及教育,中国注重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日本形成了近代教育理念,中国固守传统教育思想;日本主张建立新的教育体制,洋务派坚守传统教育体制【小题2】意义:培养了新式人才;推动教育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19.【答案】【小题1】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首创“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小题2】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民族解放运动开展,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恩克鲁玛个人因素20.【答案】示例一:论题:重新审视“失败者历史”有助于构建更全面的历史认知。阐述:在传统历史书写中,胜利者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失败者的声音被淹没。然而,如材料中所述,失败者在历史进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美洲土著为例,在欧洲殖民者的侵略下,他们遭受了种族灭绝、文化毁灭等巨大灾难,被视为“失败者”。但从土著自身的宇宙观和文化来看,他们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理念在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再如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在热月政变后成为“失败者”,但他们在革命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激进措施,如土地改革等,对法国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重新审视这些失败者的历史,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避免单一视角的局限性,从而构建起更加完整、客观的历史认知体系。

示例二:论题:“失败者历史”是对传统历史书写的重要补充。阐述:正如材料所指出的,传统史学往往关注胜利者,而忽视了失败者。但失败者的历史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比如在工业革命中,传统手工劳动者群体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逐渐衰落,他们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失败者”。然而,他们的抗争,如英国的卢德运动,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对底层人民的冲击,以及新的社会矛盾的产生。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