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校联赢·2025安徽名校大联考二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周礼·王制》明确记载:“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这说明西周()A.封建迷信盛行 B.重视君主德治C.宣扬君主专制 D.等级制度森严2.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著作和野外考察基础上,写成《水经注》;祖冲之在三国时期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表明南北朝时期科技()A关注理论研究 B.成果领先于世界C.继承与创新结合 D.注重以民生为本3.下图为唐代书法作品《九疑山赋》,其中“世”和“民”二字各缺一笔。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A书法容易出现笔误 B.印刷工艺水平不足C.艺术作品需要避讳 D.地方文物保护不力4.据《文献通考》记载:国家税收,治平中期为12298700石,熙宁十年(1077年)剧增到52101029石,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可以支二十年之用”。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5.下列示意图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B.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D.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强化6.1909年,鲁迅用文言文翻译的《域外小说集》只售了20本。1918年,鲁迅的《狂人日记》刊登后,使《新青年》的销量迅猛提升。这表明()A.新文学受到欢迎 B.传统文化更具优势C.旧文化已无根基 D.工人阶级不断壮大7.下图是1938—1945年国共两党领导军队抗击日、伪军占比示意图。由此可知()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C.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D.中国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抵御侵略者8.梁启超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体用不备,安能成才。”这表明京师大学堂()A.摒弃中国传统教育理念 B.意在培养学贯中西人才C.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D.集中体现洋务运动成果9.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交代参会人员每人做一套中山装;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时,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穿唐装在上海科技馆楼前合影;2018年习近平主席赴西班牙进行国事访问,身着中式礼服出席国宴。这说明()A.中国领导人注重外交礼仪 B.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C.传统服饰展现了文化自信 D.中国服饰文化引领了潮流10.下面是某同学在大单元复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该同学复习的主题是()A.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1.“希腊诸城邦早已深陷危机,与城邦共同兴旺发达的文化、科学、艺术也失去了内部繁荣发展的土壤。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开创了一个东西方文化取长补短的时代。”这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汇 B.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C.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邦危机 D.推动了希腊文化向外传播12.“(它)虽然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其寓意和象征在解释上常常引发颇多争议,但它的思想内涵则是异常明确的,即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它是()A.《神曲》 B.《荷马史诗》 C.《蒙娜丽莎》 D.《哈姆雷特》13.英文单词“bus”,最初的释义是“公共马车”,后来又增加了“火车车厢”、“公共汽车”、“计算机信息传输的总线”、“火箭(飞弹)的一级”等释义,“bus”释义的丰富体现了()A.科学技术的发展 B.交通工具的演进C.人类生活的改善 D.语言交流的便利14.左图右史是历史学科基本的表达方式。据下图可知,拉美独立运动中()A.墨西哥第一个独立 B.各国同时赢得独立C.解放者是玻利瓦尔 D.南北夹击相互配合15.欧盟的盟歌采用欧洲人熟悉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盟旗上环绕的12颗金星代表《圣经》中的12使徒以及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这表明()A.欧盟建立于共同的经济需求 B.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C.欧洲联盟促进了成员国发展 D.欧洲联合符合各成员国利益二、辨析改错(8分)16.和合共生,合作共赢。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1)北朝后期,我国南方出现各民族的大交融,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也受到汉族人民喜爱。(2)1924年1月,中共一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3)1942年1月,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开罗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4)面对当前人口、环境等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全世界共同努力。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尽成焦土。”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摘编自王询、许晓冬《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材料二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成交金额8686万美元……1983年中外合资企业首次参会。1999年获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首次亮相,机电产品出口成交首次超过轻工艺品,居成交第一位。2007年开始设立进口展区,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09年,209个国家和地区的16.5万名采购商到会,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摘编自孟红《“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沧桑巨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广交会的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的角度给广州设计一句城市推介语。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在其美洲殖民地进行移民。与此同时,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先后在美洲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并进行大量移民。据统计,到18世纪末,有两百万以上的欧洲人移居到新大陆。17至18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和奴隶贩子从非洲把大批黑奴运往美洲,到19世纪中叶为止,运往美洲的黑奴移民大约有1500万人。——摘编自张玉玲《哥伦布开始的美洲移民活动及特点》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经济联系的普遍加强、世界人口的大量增加,国际形势的变化,所有这一切都对世界人口的迁徙和移动有着巨大影响……二战后,世界人口移动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向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其所采取的主要形式也不再是过去的那种永久性移民,而是外籍工人。——摘编自孙敬之、郭振淮《试论战后世界人口迁徙和移动的若干特点》(1)根据材料一,指出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人口迁移方式及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徙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人口流动理解。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小钱币、大历史第一组①②③④⑤钱文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历代金属铸币为载体,从先秦到晚清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摘编自陈新余《钱文书法:定格在中国古代金属铸币上的书法艺术》第二组少数民族政权的钱币制作风格突显了统治者的政治思想及其具体表现。——摘编自马学珍等《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1)指出货币①、③、⑤出现的历史朝代,并概括两组货币的共同特征。(2)根据材料,归纳第二组钱币反映的历史趋势。(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古代钱币的历史研究价值。
百校联赢·2025安徽名校大联考二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周礼·王制》明确记载:“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这说明西周()A.封建迷信盛行 B.重视君主德治C.宣扬君主专制 D.等级制度森严【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天子、诸侯、大夫、士祭祀对象的不同可以明显看出,西周时期不同等级在祭祀方面有着严格的区分,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等级制度森严,D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的是不同等级祭祀对象的规定,重点并非封建迷信是否盛行,排除A项;题干强调了祭祀等内容,并非德治,排除B项;君主专制是秦朝才形成的,排除C项。故选D项。2.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祖冲之在三国时期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表明南北朝时期科技()A.关注理论研究 B.成果领先于世界C.继承与创新结合 D.注重以民生为本【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祖冲之在三国时期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可知,郦道元和祖冲之的成就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并有所创新,因此这表明南北朝时期科技继承与创新结合,C项正确;关注理论研究,与题干中“野外考察”不符,排除A项;题干并未与其它国家的成果进行对比,因此无法得出成果领先于世界,排除B项;注重以民生为本主要涉及的是统治者政策,与题干反映的科技成就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下图为唐代书法作品《九疑山赋》,其中“世”和“民”二字各缺一笔。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A.书法容易出现笔误 B.印刷工艺水平不足C.艺术作品需要避讳 D.地方文物保护不力【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代,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在书写时会对“世”“民”等字进行缺笔处理。这是古代社会一种常见的避讳现象,是为了表示对君主的尊敬,所以该作品中“世”“民”二字各缺一笔是艺术作品需要避讳的体现,C项正确;这幅作品是书法大家的作品,从整体书法的工整、规范程度来看,不太可能是简单的笔误,排除A项;《九嶷山赋》是书法作品,主要体现的是书法艺术,和印刷工艺水平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从图片及题干信息来看,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是地方文物保护不力导致文字缺笔。文物保护不力可能会造成作品的破损、污渍等情况,但不会专门使特定的“世”“民”二字缺笔,排除D项。故选C项。4.据《文献通考》记载:国家税收,治平中期为12298700石,熙宁十年(1077年)剧增到52101029石,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可以支二十年之用”。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熙宁十年(1077年)剧增到52101029石,增长了4倍”和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开始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9年起),熙宁十年(1077年)正处于王安石变法期间。王安石变法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得国家税收有了较大增长,与题干中税收的变化情况相符,D项正确;管仲改革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时间远远早于题干中的1077年,排除A项;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秦国,时间也远早于1077年,不符合题干所给时间,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南北朝时期,时间同样早于1077年,与题干时间不匹配,排除C项。故选D项。5.下列示意图反映出历史发展趋势是()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B.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D.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下列示意图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元朝再到清朝,在不同边疆地区设置机构等举措,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符合图片所反映的趋势,C项正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主要强调的是经济方面南方经济发展及地位变化等内容,图片中未体现经济重心相关信息,排除A项;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主要围绕中央机构设置、相权与君权关系等方面,图片重点并非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强化一般体现在民族之间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方面,图片主要突出的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而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6.1909年,鲁迅用文言文翻译的《域外小说集》只售了20本。1918年,鲁迅的《狂人日记》刊登后,使《新青年》的销量迅猛提升。这表明()A.新文学受到欢迎 B.传统文化更具优势C.旧文化已无根基 D.工人阶级不断壮大【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909年,鲁迅用文言文翻译的《域外小说集》只售了20本,1918年,鲁迅的《狂人日记》刊登后,使《新青年》的销量迅猛提升”可知,1909年鲁迅用文言文翻译的《域外小说集》销量不佳,而1918年鲁迅以白话文创作的《狂人日记》刊登后,使《新青年》销量迅猛提升。《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其带来的销量变化表明白话文这种新文学形式更受大众欢迎,契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潮流,说明新文学在当时得到读者认可,A项正确;题干中是文言文(传统文化形式之一)作品销量差,白话文(新文学形式)作品带动刊物销量大增,体现的是新文学的优势,而非传统文化更具优势,排除B项;虽然新文化运动冲击旧文化,但旧文化在中国有深厚根基,“已无根基”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主要围绕作品形式与销量展开,未涉及工人阶级壮大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7.下图是1938—1945年国共两党领导军队抗击日、伪军占比示意图。由此可知()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C.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D.中国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抵御侵略者【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38—1945年国共两党领导军队抗击日、伪军占比示意图”可知,中国共产党抗击日军和伪军的占比都要高于国民党,客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A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国共两党抗战,而不是要说明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排除B项;“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说法绝对化,且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题干描述的是国共两党,并未提及国内各民族,排除D项。故选A项。8.梁启超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体用不备,安能成才。”这表明京师大学堂()A.摒弃中国传统教育理念 B.意在培养学贯中西人才C.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D.集中体现洋务运动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体用不备,安能成才”和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对题干的分析,要将“中体”和“西用”相结合才能成才,所以表明京师大学堂意在培养兼具中国传统学问和西方实用知识的学贯中西人才,B项正确;题干中强调“中体”,即中国传统学问的重要性,并没有摒弃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排除A项;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是洋务运动中创办新式学堂等举措,而非京师大学堂,排除C项;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不是洋务运动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9.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交代参会人员每人做一套中山装;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时,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穿唐装在上海科技馆楼前合影;2018年习近平主席赴西班牙进行国事访问,身着中式礼服出席国宴。这说明()A中国领导人注重外交礼仪 B.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C.传统服饰展现了文化自信 D.中国服饰文化引领了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交代参会人员每人做一套中山装”“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穿唐装在上海科技馆楼前合影”和“身着中式礼服出席国宴”可知,这三次重要外交场合分别有中山装、唐装、中式礼服的亮相,这些都属于中国传统服饰,展现了文化自信,C项正确;虽然着装确实体现了对外交礼仪的重视,但题干更强调的是服饰的文化内涵(中山装、唐装、中式礼服),排除A项;题干并未直接体现国际地位的变化,而是通过服饰文化展示中国的形象,排除B项;“引领潮流”在题干中无依据,未提及其他国家对中式服饰的效仿或流行趋势,属于过度推断,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面是某同学在大单元复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该同学复习的主题是()A.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思维导图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市场经济改革奠定思想基础,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则细化实施方案,三者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脉络,B项正确;虽然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属于党的会议,但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指向经济体制的顶层设计,而非单纯罗列会议,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涉及国企改革、放权让利等具体措施,而题干中“中共十四大”等关键词反映的是国家经济体制的宏观框架,二者侧重点不同,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核心聚焦于国内经济体制的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11.“希腊诸城邦早已深陷危机,与城邦共同兴旺发达的文化、科学、艺术也失去了内部繁荣发展的土壤。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开创了一个东西方文化取长补短的时代。”这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汇 B.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C.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邦危机 D.推动了希腊文化向外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开创了一个东西方文化取长补短的时代”可知,题干强调了亚历山大东征使东西方在文化领域取长补短,相互交汇,A项正确;题干明确以文化交融为核心(“取长补短”),未提及经济联系,排除B项;“缓解城邦危机”在题干中无直接依据,排除C项;题干虽涉及希腊文化传播,但题干强调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12.“(它)虽然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其寓意和象征在解释上常常引发颇多争议,但它的思想内涵则是异常明确的,即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它是()A.《神曲》 B.《荷马史诗》 C.《蒙娜丽莎》 D.《哈姆雷特》【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和所学知识可知,《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作品,采用了幻游文学的形式,通过描写但丁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游历,映照当时意大利黑暗混乱的现实。它表达了对中世纪蒙昧主义的批判,启迪人心,希望引导世人走向善与真。在政治上,但丁渴望意大利结束分裂和混乱,实现统一;在道德上,倡导人们摆脱罪恶和迷误,具有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的寓意,A项正确;《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长篇史诗,主要反映的是古希腊的社会生活、英雄事迹和神话传说等,排除B项;《蒙娜丽莎》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绘画作品,它主要是通过精湛的绘画技艺展现人物的神秘微笑和人文之美,并非以幻游文学形式呈现,排除C项;《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反映的是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展开,和意大利的情况没有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13.英文单词“bus”,最初的释义是“公共马车”,后来又增加了“火车车厢”、“公共汽车”、“计算机信息传输的总线”、“火箭(飞弹)的一级”等释义,“bus”释义的丰富体现了()A.科学技术的发展 B.交通工具的演进C.人类生活的改善 D.语言交流的便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公共马车”“火车车厢”、“公共汽车”、“计算机信息传输的总线”、“火箭(飞弹)的一级”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语言的发展,有很多新的名词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创造出来的,A项正确;材料知识英文单词“bus”的释义变化,而不是交通工具的演进,排除B项;人类生活的改善,比如衣食住行等改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bus”释义的丰富,无法得出语言交流的便利,排除D项。故选A项。14.左图右史是历史学科基本的表达方式。据下图可知,拉美独立运动中()A.墨西哥第一个独立 B.各国同时赢得独立C.解放者是玻利瓦尔 D.南北夹击相互配合【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左图右史是历史学科基本的表达方式”和所学知识可知,观察图片可知,拉美独立运动中北方有玻利瓦尔领导的斗争,南方有圣马丁领导的斗争等,呈现出南北夹击、相互配合的态势,D项正确;从图片中无法明确看出墨西哥是第一个独立的,也未提及相关内容,并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海地是拉美最早独立的国家,而非墨西哥,排除A项;拉美独立运动持续了较长时间,各国独立有先后顺序,并非同时赢得独立,图片也未体现同时独立这一信息,排除B项;虽然玻利瓦尔是拉美独立运动中重要的领导者之一,但仅从图片本身无法得出解放者只是玻利瓦尔这一结论,拉美独立运动还有圣马丁等其他重要人物,排除C项。故选D项。15.欧盟的盟歌采用欧洲人熟悉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盟旗上环绕的12颗金星代表《圣经》中的12使徒以及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这表明()A.欧盟建立于共同的经济需求 B.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C欧洲联盟促进了成员国发展 D.欧洲联合符合各成员国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欧盟的盟歌采用欧洲人熟悉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盟旗上环绕的12颗金星代表《圣经》中的12使徒以及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可知,欧盟的盟歌和盟旗的文化元素,体现了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任何与经济需求相关的内容,没有涉及欧盟在经济方面的目标、措施或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等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供任何关于欧盟成立后对成员国发展产生具体促进作用的信息,没有提及成员国在加入欧盟后的经济增长数据、社会发展指标变化或科技合作成果等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任何关于欧洲联合给各成员国带来具体利益的描述,没有提到成员国在经济利益、政治影响力或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收获,排除D项。故选B项。二、辨析改错(8分)16.和合共生,合作共赢。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1)北朝后期,我国南方出现各民族的大交融,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也受到汉族人民喜爱。(2)1924年1月,中共一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3)1942年1月,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开罗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4)面对当前人口、环境等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全世界共同努力。【答案】(1)错误;改正:将“南方”改为“北方”。(2)错误;改正:将“中共一大”改为“国民党一大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错误;改正:将“《开罗宣言》”改为“《联合国家宣言》”。(4)正确【解析】【小问1详解】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的大交融,而非南方;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也受到汉族人民喜爱。故原题错误,将“南方”改为“北方”。【小问2详解】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故原题错误,将“中共一大”改为“国民党一大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小问3详解】1942年1月,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开罗宣言》是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议后发表的。故原题错误,将“《开罗宣言》”改为“《联合国家宣言》”。小问4详解】当前人口、环境等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单独解决的,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全世界共同努力,该表述符合实际情况。故原题正确。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尽成焦土。”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摘编自王询、许晓冬《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材料二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成交金额8686万美元……1983年中外合资企业首次参会。1999年获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首次亮相,机电产品出口成交首次超过轻工艺品,居成交第一位。2007年开始设立进口展区,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09年,209个国家和地区的16.5万名采购商到会,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摘编自孟红《“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沧桑巨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广交会的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的角度给广州设计一句城市推介语。【答案】(1)原因:鸦片战争后广州贸易地位下降;中国贸易自主权逐步丧失;人民反抗斗争的影响;十三行制度违背历史的潮流。(2)变化:逐渐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由单纯出口转变为进出口双向交易;交易产品不断升级;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主体多元化。(3)推介语:广州,中国近现代史的一张名片;广州,引领中国对外贸易的“千年商都”等。【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据材料“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可知,鸦片战争后广州贸易地位下降:鸦片战争前,广州是清政府指定的唯一对外贸易港口,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分流了广州的贸易业务,十三行的垄断地位也随之动摇。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协定关税权等特权。中国海关失去了对本国贸易的自主控制权,十三行作为清政府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压缩。据材料“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尽成焦土”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人民在反抗过程中,作为外商集中经营场所的十三行受到波及,被烧毁成为焦土,这直接导致了十三行经营场所的毁坏,使其无法继续正常开展业务。十三行制度通过垄断对外贸易来限制中外交流,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封闭、垄断的贸易制度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小问2详解】变化: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广交会从最初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商品交易活动,逐渐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参与广交会,展示和销售产品,这体现了市场经济在对外贸易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据材料“2007年开始设立进口展区,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可知,在此之前,广交会主要以出口商品为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广交会开始设立进口展区,实现了从单纯出口到进出口双向交易的转变。据材料“1999年获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首次亮相,机电产品出口成交首次超过轻工艺品,居成交第一位”可知,广交会上交易的产品从传统的轻工艺品等逐渐向机电产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反映了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据材料“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成交金额8686万美元”到“2009年,209个国家和地区的16.5万名采购商到会,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可知,广交会参与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不断增加,采购商人数大幅增长,成交金额也显著提高,这充分体现了广交会规模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扩大。据材料“1983年中外合资企业首次参会。1999年获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首次亮相”可知,广交会的参与主体不再局限于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纷纷参与进来,体现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小问3详解】推介语: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广州,中国近现代史的一张名片:广州在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广州十三行见证了清朝对外贸易的兴衰;而广交会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反映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广州的这些经历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史,就像一张名片,展示着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征;广州,引领中国对外贸易的“千年商都”:十三行时期,广州垄断对外贸易,在中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改革开放后的广交会,更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不断引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千年商都”体现了广州商业贸易历史的悠久和传承,“引领中国对外贸易”则突出了广州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在其美洲殖民地进行移民。与此同时,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先后在美洲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并进行大量移民。据统计,到18世纪末,有两百万以上的欧洲人移居到新大陆。17至18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和奴隶贩子从非洲把大批黑奴运往美洲,到19世纪中叶为止,运往美洲的黑奴移民大约有1500万人。——摘编自张玉玲《哥伦布开始的美洲移民活动及特点》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经济联系的普遍加强、世界人口的大量增加,国际形势的变化,所有这一切都对世界人口的迁徙和移动有着巨大影响……二战后,世界人口移动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向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其所采取的主要形式也不再是过去的那种永久性移民,而是外籍工人。——摘编自孙敬之、郭振淮《试论战后世界人口迁徙和移动的若干特点》(1)根据材料一,指出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人口迁移的方式及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徙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人口流动的理解。【答案】(1)方式:向美洲移民;建立殖民地;开展奴隶贸易。特点:方向上流向新大陆;持续时间长;规模庞大;欧洲殖民国家起主导作用。(2)新变化: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向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流动形式从永久性移民转变为外籍工人。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世界人口的增加;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理解: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人口流动反映了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动深刻地影响着人口迁移等。【解析】【小问1详解】方式:据材料“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在其美洲殖民地进行移民。与此同时,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先后在美洲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并进行大量移民”,以及“到18世纪末,有两百万以上的欧洲人移居到新大陆”可知,向美洲移民是当时人口迁移的重要方式;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这是其进行人口迁移和扩张的重要手段;据材料“17至18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和奴隶贩子从非洲把大批黑奴运往美洲,到19世纪中叶为止,运往美洲的黑奴移民大约有1500万人”,这清晰地体现了奴隶贸易也是当时人口迁移的一种方式,欧洲殖民者通过贩卖黑奴,为美洲种植园经济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特点:据材料“到18世纪末,有两百万以上的欧洲人移居到新大陆”可知,无论是欧洲人向美洲的迁移,还是黑奴从非洲被运往美洲,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都是流向美洲这个“新大陆”;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始,一直到19世纪中叶,这种人口迁移活动持续了几个世纪,时间跨度较长;“到18世纪末,有两百万以上的欧洲人移居到新大陆”“到19世纪中叶为止,运往美洲的黑奴移民大约有1500万人”,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规模非常庞大;在人口迁移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殖民国家主导了向美洲的移民活动,包括建立殖民地和开展奴隶贸易等,他们在人口迁移中处于支配地位。【小问2详解】新变化:据材料“二战后,世界人口移动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向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可知,这与之前主要是欧洲向美洲等地区的移民方向有所不同,体现了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向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据材料“其所采取的主要形式也不再是过去的那种永久性移民,而是外籍工人”可知,说明二战后人口流动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不再以在迁入地长期定居的永久性移民为主,而是更多地以短期或中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事工作的外籍工人形式出现。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发达国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推动科技产业和相关经济领域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向发达国家流动,以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经济收入;二战后世界人口大量增加,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尤为迅速;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殖民体系瓦解,民族解放运动兴起,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使得国际政治格局更加复杂和多元化。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依然明显,吸引着其他国家的人口流入,以分享其发展成果。同时,多极化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员交流和流动。【小问3详解】理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迁移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使得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近现代以来的世界人口流动,跨越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涉及到不同大洲和众多国家,人口流动成为全球化趋势在社会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日益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殖民体系瓦解,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占据优势,这种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动导致了人口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可见,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是人口迁移的重要驱动力,决定了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和形式等。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幼儿园指南试题及答案
- 粮食产后处理机械化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模式研究考核试卷
- 体育经纪业务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考核试卷
-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消防验收备案告知承诺书、档案目录、收现场评定
- 企业文化与品牌国际化考核试卷
- 扩建化妆品气雾罐生产项目报告表
- 影响丝织品在健身房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按揭流程管理办法
- 政府限额管理办法
- 抽放泵站管理办法
- 2025年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中小学组)题库及答案
- 天津农商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及相关金融知识考试试卷
- 2025年医疗器械GCP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省广元事业单位考试模拟考卷含答案
- 锂离子电池储存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 肩颈精油的专业知识课件
- 2025版居间费合同范本
- 军人心理健康课件
- 2025年综合类-国家统考科目-国家统考科目-第十三章我国社会保险的法规与政策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题)
- 2025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物理真题试卷(中考真题+答案)
- 2025年赤峰市翁牛特旗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