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以区域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及成因,如2024·全国卷Ⅰ·T1、3,2024·全国卷Ⅰ·T37,2024·全国卷Ⅰ·T10~11,2024·全国卷Ⅲ·T10~11等。1.综合思维:结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理解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等现象的成因。2.地理实践力:通过课外调查和对图表材料的分析,探讨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及成因。学问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成因(2)特点:具有肯定宽度、呈带状分布。(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特殊提示]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更的方向变更,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长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更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更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更例证考法1以景观图为切入点考查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2024·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24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 B.降水C.光照 D.土壤[解题流程][尝试解答]1.B2.A[再练一题](老师用书独具)(2013·全国卷Ⅰ)如图为45°N旁边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下题。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C[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位于温带(45°N旁边),不行能分布着亚热带的植被类型,故解除A、B两项;由于西坡是迎风坡,降水丰富,应分布着大片森林而非草原,故C项正确,D项错误。]考法2以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沟通合作不断深化。读下图,回答下题。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疆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闻名鳄鱼爱护区。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缘由。[解析]物种丰富的缘由可从地理环境差异大的角度分析。读图结合材料可知该国纬度低,三面临海,水热资源丰富,生物循环旺盛,物种丰富;海陆兼备,既有海洋生物,又有陆地生物;陆地湖泊具备陆地水生生物鳄鱼的生存条件;中部山区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域差异显著。[答案]海陆兼备:地处低纬,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困难,山区面积广;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再练一题](老师用书独具)(2024·天津高考)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图1某地景观图图2天山西部及旁边地区地形图(1)最有可能视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1)A(2)C[第(1)题,由图2可知,该地位于新疆天山山脉旁边地区,该地区受西风影响,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在山地北坡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使山地北坡相对潮湿,存在森林景观,景观图中该山地存在着云杉林,说明其位于山地北坡,再结合地形图可以判定能视察到图1景观的地点应是甲地,甲地地形向西开口,有利于水汽上升形成山地降水,A项正确;乙地虽也位于山地北坡,但受山脉走向的影响,该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较少,B项错误;丙地和丁地均位于山地南坡,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多为荒漠景观,C、D项错误。第(2)题,该地受西风带来的水汽影响,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形成山地降水,天山海拔较高,一般在山腰地区降水较多,云杉林为森林,说明该地区降水丰富,C项正确;终年积雪区和高山草甸带海拔高,上升气流因在云杉林带降水而导致到达更高处时水汽含量削减而降水少,A、B项错误;山麓草原带因所处海拔低,气流难以抬升导致降水少,D项错误。]考法3通过气候类型的分布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造成地表植被按序号①~②~⑤发生更替的主要缘由是()A.纬度位置差异 B.海陆位置差异C.海拔差异 D.坡向差异5.撒哈拉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太阳辐射、下垫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地形起伏 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4.A5.B[第4题,①—②—⑤体现植被南北方向变更,变更最明显的是热量,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所以更替的主要缘由是纬度位置差异,A对。海陆位置差异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变更,B错。海拔差异影响的是水、热因素,C错。坡向是非地带性因素,D错。第5题,撒哈拉沙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影响,是受大气环流因素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温带大陆气候区,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而形成,是受海陆位置影响。][规律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1)在分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学问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形成基础:热量、水分随海拔的变更而变更。2.分异特点(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更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变更规律。(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样。(3)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4)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困难程度的因素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困难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困难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困难4.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2)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特殊提示]雪线及其影响因素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夏季气温0℃等温线。影响雪线的因素如下:1纬度: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副热带雪线最高;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高于阴坡,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3坡度:缓坡雪线低,陡坡雪线高;4季节:冬季雪线下降;夏季雪线上升;5气候变更:随“温室效应”的增加,山地的雪线在上升。考法1以某区域某因素差异的统计图为切入点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表现(2024·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养分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上升和流水侵蚀会削减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更。据此完成1~2题。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1.A2.C[第1题,气温上升会削减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也大量汲取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行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2题,该山坡2000~3000米处低于高山草甸带的海拔,故气温较高;2000~3000米处分布着森林带,生物生产量高于高山草甸带;依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削减土壤中磷累积量”,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由此推想该地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径流量大。][再练一题](老师用书独具)(2024·全国卷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验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依次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1)B(2)B[第(1)题,材料中提示经验1次冰期即只经验末次冰期,说明只经验1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晚的,经验3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早的,经验2次冰期的山峰的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结合插图可知果洛山经验3次冰期,因此最早,太白山只经验1次冰期(末次冰期),因此最晚,雪宝顶经验了2次冰期,时间上介于其他两座山之间,因此B项正确。第(2)题,气温越高,越不利于冰川的发育,因而气温高是无现代冰川发育的缘由,B项正确;点苍山与末次冰期分布的最低纬度相差不大,因而日照时数差异不大,A项解除;植被分布与有无冰川发育无关,C项解除;海拔在图中无法体现出来,D项解除。]考法2通过山地自然带分布的差异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变更下图为我国a、b两座山脉的植被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a山的山地草原和高山草甸之间,坡面一侧为山地草甸草原,另一侧为云杉林,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缘由是()A.草甸草原一侧降水少,蒸发旺B.云杉林一侧水热条件更足够C.草甸草原一侧降水多,利于牧草生长D.云杉林一侧蒸发弱,土壤水分多4.有关甲、乙两植被类型的推断,正确的是()A.甲—落叶林乙—高山草原B.甲—荒漠乙—高山荒漠C.甲—荒漠乙—高山草甸D.甲—温带草原乙—高山苔原[思路点拨]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样,二是山脉不同坡向受降水和气温差异的影响植被分布与雪线高度不同。3.A4.C[第3题,依据a山的纬度和海拔可推知,a山为我国天山山脉,尽管云杉林所在的北坡为迎风坡,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在山腰处形成地形雨,降水多,但是山地草原和高山草甸之间南北两侧的自然带,热量条件应当是相近的,故B错误;该山草甸草原一侧为阳坡,同时也是背风坡,降水少,光照强,蒸发旺,A正确,C错误;云杉林一侧为阴坡,蒸发弱,土壤中水分多,但影响云杉林分布的主要是气候要素,即该海拔的水热条件满意云杉林的生长须要,D错误。第4题,a山脉北坡垂直自然带甲、荒漠草原、草原、云杉林的分布,反映了北坡相应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可推知甲植被类型所在区域降水量小,甲应为荒漠,故解除A、D;依据b山脉植被垂直分布图可知,乙植被类型处于针叶林与高山地衣之间,可推断其不行能为高山荒漠,应为高山草甸,故B错误,C正确。]考法3通过山地植物多样性的变更统计图考查山地垂直分异规律5.(2024·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探讨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上升呈单峰变更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上升,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上升;在更高海拔区域,相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削减。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觉,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削减,植物多样性异样;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遇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推断在未遭遇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推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缘由。(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渐渐缩小的缘由。[解题流程][尝试解答](1)遭遇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上升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剧烈)。(2)(未遭遇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更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缘由: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上升,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加。[规律方法]山地坡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1南北走向的山地:山地东坡和西坡的热量差别不大;因而降水对两坡向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如东坡为来自海洋水汽的迎风坡,生物多样性丰富;反之不丰富。2东西走向的山地:①在阴、阳坡降水差别不大的状况下,阳坡的光照条件好,气温高,蒸发旺盛,水分条件较差,生物多样性可能略少。②在阴、阳坡降水差别较大的状况下,若阳坡的降水多,热量条件又好,则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若阳坡的降水少,蒸发又较旺盛,则生物多样性较少。学问点三|非地带性现象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2.表现:与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3.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志向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地形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长,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长,南北更替,呈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较低,对流弱,降水少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的自然带分布纬度应当大致相当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度延长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浇灌考法1通过自然植被分布图考查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下面两幅图中,甲图为雅加达到北京旁边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北京旁边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甲乙1.在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A.受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域分异规律B.受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域分异规律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在乙图中,D处能形成草原的缘由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潮湿B.受到西风的影响,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D.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1.D2.C[第1题,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自然带的变更,据图例可知,A处为苔原带,处于亚寒带针叶林的包围之中,苔原带位置应偏北,此处出现苔原带,反映地形因素的影响,属非地带性。第2题,乙图反映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更,据图例可知,D处为草原,四周地区为温带荒漠,则D处水源较为足够,反映高山冰雪融水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规律方法]非地带性现象的推断方法非地带性现象可以总结成“缺失”“变更”“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1“缺失”: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变更”: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4“块状”: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考法2以某种地理现象为切入点考查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44°50′N,0°34′E)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约5m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动,它淹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旁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回答3~4题。3.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缘由是()A.盛行西风将岸边沙吹向内陆,使沙丘增生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化C.受副热带高气压限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沿岸有寒流经过,具有降温减湿作用4.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现象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A4.C[第3题,琵拉大沙丘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依据沙丘移动方向,可知盛行西风将岸边的沙吹向内陆,使沙丘增生,A对;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在迎风坡会形成较多降水,不会形成沙丘,B错;依据纬度推断,该地不受副热带高气压限制,C错;该地沿岸有暖流经过,D错。第4题,该地景观只是局部小范围内的特殊状况,不属于地带性分异,A、B、D错。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现象,C对。]学科素养提能——地理图表专攻(七)|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垂直自然带谱图多以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eq\a\vs4\al(图1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eq\a\vs4\al(图2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示意图)图3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假如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推断纬度的凹凸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困难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困难。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推断纬度凹凸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4.利用自然带推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推断阳坡和阴坡,进而推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5.依据雪线的凹凸推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溶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溶化快,因此雪线高)6.依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推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母题示例]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更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解图流程][尝试解答](1)C(2)A如图中甲为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南迦巴瓦峰,乙为位于天山西部的托木尔峰。读两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1~2题。1.南迦巴瓦峰南北两侧基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A.降水 B.纬度C.坡度 D.海拔2.依据两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推想图中未标的6、7的植被分别是()A.落叶林针叶林 B.针叶林针叶林C.常绿阔叶林落叶林 D.针叶林荒漠1.D2.B[第1题,读图可知,南迦巴瓦峰南北两侧基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北坡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不能形成热带季雨林带和亚热带植被带。第2题,由南迦巴瓦峰自然带可知,海拔比6自然带低的5自然带为针阔混交林带,而海拔较高的7自然带为灌丛草甸带,所以6自然带植被为针叶林;托木尔峰海拔比7自然带高的8自然带和海拔较低的6自然带都为草甸带,依据山地降水量大致由山麓向上增加,到某一海拔,达到最大值后,起先削减,且天山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在7自然带降水量可能达到最大,推想7自然带的植被为针叶林。]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3.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 D.荒漠4.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 B.热量C.海拔 D.土壤3.B4.A[第3题,该山地位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山地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谱一样,所以甲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第4题,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带为荒漠草原带。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随堂小测|检验复习效果(老师用书独具)(2024·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板材采购供应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办公设备专业维修与保养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综合体场地调研与运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专业安保团队保安员劳动合同范本
- 2025版信息技术测试加工综合服务合同
- 2025版补偿贸易与智能电网建设合作协议
- 2025版标准临时休闲设施租赁合同范本发布
- 2025版甜品店股份合作项目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消防安全技术服务与培训协议
- OptiSystem-设计光纤放大器和光纤激光器-讯稷
-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7篇)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测试题
- 繁峙县茶坊矿业开发有限公司3万t-a金矿开采项目 环评报告
- 2022年汽车维修工高级工(三级)理论题库-单选题库
- 摄像头图像测试(以Imatest等为主要工具)项目及简介课件
- 新教材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全册重点单词短语句型归纳总结
- POCT血糖测定授权表
- 深蓝科技风智能医疗卫生系统模板课件整理
- 复件1235接线员辅导草稿
-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9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