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1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4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奇异的克隆牛一一小数的加减法

第1课时

课题: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78、79Ko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驿方

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

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克隆”的信息。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情况,看他们身上有哪

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

师:同学们观察信息窗1,看看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你

都获得哪些信息?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让学生说出这样列式的理由。师板书:

0.77+0.03=(米)

让学生试算。

展示汇报:让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针对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说出这

样计算的理由。

3、优化算法重点讲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探究0.80末尾的0是否可以去

掉。

4、探究算理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17.05+2.83吗?

(2)组织交流,理解算理。

a.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算理、方法和结果。

b.典型错误纠正,在交流中,理解算理。

(3)抓出重点,总结算理。

师:计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强调数位对齐)

师:得数末尾的0能不能够去掉?为什么?

5、迁移算理

(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竖式计算。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让学生进行计算。

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尝试验算。

6、反思算理

(1)想一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讨论)

相同: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计算法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这

齐,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数对齐

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应去掉。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2)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

1)填一填:P79⑴

2)计算并验算80页第3题。

3)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P82(14)前两个

2、走进生活

我们的数学书5.27元,数学同步练习6.80元,两本书一共多少钱?你还

能提出什么问题?

3、课后延伸

师:我们这学期预交了150兀课本费,学期末我们是要补交还是会退回

呢?让我们课后一起算一算吧!

四、感悟收获

谈话: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说

本课的收获及体验)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0.77+0.03=(米)

0.77

+0.03

0.80“0”可以去掉不

(2)板书算式:1.3-1.25

2、独立思考探究算法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先独立思考,算完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学生演示计算过程

指名板演(找出不同的书写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对比演示)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31.3

T.25-:.25

0.880.05

师:你们能分别说说计算的理由吗?(板演学生)

3、小组讨论探讨算法

W: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到底哪种算法是止确的?

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同意哪种算法?

根据你上节课学习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1.3-1.25?

4、汇报交流总结算法

(1)全班交流算法,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错的原因是什么?正确书写格式的依据是什么?

在交流中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2)小结计算方法(重点是:①相同数位木齐;②哪一位上不够,用

“0”补齐)。

①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也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

②你知道怎样对齐数位吗?(小数的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③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L3-1.25时1.3百分位上

没有数,相当于0,即1.30-1.25,0-5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④差的小数点应与减数、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5、加强算法深化理解

师: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来算一算9.06-2.7这道题吗?请

进行验算。

指名学生板演

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加法验算)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总结:观察小数加减法算式,说说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的问题?

全面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练一练

(1)9.7+12.3410-0.8

(2)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

课本练习91页第13题后两道题Ao

2、火眼金睛辨对错

5.94.67.0

53.25

-3.58+2.85-6.5+15.7

2.486.416.4

118.95

3、走进生活

师:生活当中,买东西最常用的就是小数加减法来算价钱,星期天,老师到

超市逛了一圈,超市里有很多物品,老师买了一些东西,服务员给了一张小

票,大家帮我看一看。

(1)课件出示:购物小票

娃娃:26.00元闹钟:45.80

元铅笔:0.60元

铅笔盒:6.84元照相机:265.80元

火腿肠:0.90元巧克力:8.55元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买吃的花了多少钱?

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

买生活用品花了多少钱?

300元钱买照相机和娃娃够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同学们都有逛超市的经验,找出一张购物小票,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核算

一下是否正确?

四、总结回顾

今天你学会了叶么知识?有哪些进步?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壮壮出生时的管围比健健长多少?

1.3-1.25=

2.31.3

-1.25T.25

0.880.05

第3课时

课题:小数加减法练习课

内容:课本中的自主练习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夯实基础

1、快速抢答

0.6+0.3=5.3+3.

0.6+1.2=7.6+1.4=

1.2-0.4=7.9-

0.9=1-0.8=12.5-2.5=

(哪位学生最先算出结果,可直接起立回答)

2、用竖式计算

12.412.412.9

212.92+5.87

—5.874.5+4.5

二、对比练习巩固提高

1、自主练习第6题(p80)

先引导学生正确观察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再由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进行

解答。培养学生正确读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自主练习第9题

通过统计表呈现出一周气温变化,除了解决给出的问题外,进一步鼓励学

生积极提出其他问题,全班一起解决。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每

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指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温度。

3、自主练习第5题

让学生了解人类到太空后身高增加的小常识,再独立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在括号里填数

().414.

5

+6.()一

5.()

10.78.6

通过此练习,利用小数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了拓展延伸。学生能灵

活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自主练习第9题

此题是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与同位交

流,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人均住房面积的变化情况。

3、自主练习第11题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从不同角度探讨出可能隐含的规律。

利用加减法中各部分的数量关系,得出魔术箱中隐藏着相同的数据。培养学生

探究规律的能力。

4、数字游戏:

全班学生每人在小卡片上写下一个20以内的一位或两位小数。写完后任意

两个学生出示卡片,计算两个数的和与差。既可以用抢答的形式,也可.以小组

为单位进行比赛。

四、归纳总结实践应用

1、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说说生活中小数加减法的运用

3、超市购物

出示一组商品价目表:

篮球32.5元;布娃娃18.7元;薯片8.5元;

赛车38.75元;笔记本15.45元;小刀9.6元

估一估:选购作喜爱的两件商品,带50元够吗?(够,大约还剩多少

元?不够,大约还差多少元?)

五、课后实践升华体验

周日,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菜。并记录家庭

收支情况。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和同学一起交流。

第4课时

课题: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内容:课本83、8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

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灵活计算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境激趣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99+0.10.39+

0.615.12-4.12

10-2.520-19.83.9+2.10.09+

1.01

8.4+31-0.62-0.983.8+

12

2、谈话引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

壮”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一一“禧禧”,了解它的有关

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帅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福徜”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蒋蒋’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

问题,你能解答吗?(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

况。)

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1)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2)0.98-0.22-0.1

(3)0.98-(0.22+0.1)

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

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

算律:

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

了解情况。)

5、全班交流计算情况。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6、学习竖式连减的方法。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1)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2)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说出计算顺序,再计算。

2、自主练习3:

(1)出示题目,从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季度指叶么?每个季度包括哪几个月?

(3)解决问题:3月份要编织多少万件才能完成第一季度的任务?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给自己一个评价。

3、你还想跟老师和同学们说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枢橇’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a—b—c=a—(b+c)

0.98-0.22=0.76(米)0.98-0.22-0.1

0.98-(0.22+0.1)0.76-0.1=0.66(米)

第5课时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内容:课本84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设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同学们,大家都有朋友,有新朋友和老朋友,在数学的学习

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找朋友。(课件出示)

79+145+2125+97+3

让学生在每个算式中找到一对好朋友,并说明为什么?生答后引导学生复

习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2、复习己学过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a+b=b+a(a+b)+c=a+(b+c)}

3、找朋友:看哪两个数相加和是整数。

8.80.3

6.91.2

19.72.1

1.030.97

2.992.01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

1、谈话:克隆牛“蒋蒋”在叔叔阿姨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茁壮成长,现

在已经一百天了,大家还记得“落花”出生时的体长吗?

(板书:出生体长0.78米)满月时的体长呢?“蒋禧”百天时的体长比满

月时多0.16米,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

(3)老师纠正:方法一:0.18+0.16=0.97(米)

0.97-0.78=0.19(米)

方法二:0.18+0.16-0.78=0.19(*)

0.18

+0.16

0.97

-0.78

0.19

活动二

1、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里的4个加数,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

7.65+3.72+6.35+6.28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7.65-3.72+6.35+6.28方法二:

7.65+3.72+6.35+6.28

=11.37+6.35+6.28=(7.65+6.35)+

(3.72++6.28)

=17.72+6.28=

14+10

24=24

3、比较: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些?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4、学生讨论后明确: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

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5、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

合律?

6、小结: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能更

简便地解决小数加法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导练:

⑴在下面的口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7+4.95+3.3=6.7+口+4.95(1.38+1.75)+0.25二□+(□+□)

⑵根据算式的计算过程填运算定律。

5.64+4.65+0.36

=4.65+5.64+0.36()

=4.65+(5.64+0.36)()

=4.65+6

=10.65

2、对应: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5.7+6.3+3.719.1+1.26+2.74+0.9

3、综合

⑴把符合下面要求的算式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0.1+0.5)+0.5=0.1+(0.5+0.5)

②0.2+0.3+0.8=0.2+0.8+0.3

③a+0.4+0.6=0.4-0.6+a

@0.3+(0.7+b)=(0.3+0.7)+b

⑤0.3+0.4+0.6+0.9=0.3+(0.4+0.6)+0.9

应用了加法交换律的算式有()

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的算式有()

四、总结: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呢?整数加法的

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

数计算简便。

板书设计:

小数的简便运算

方法一:7.65+3.72+6.35+6.28方法二:

7.65+3.72+6.35+6.28

=11.37+6.35+6.28=(7.65+6.35)+

(3.72++6.28)

=17.72+6.28

14+10

24=24

第6课时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内容: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师生谈话:今大小芳休息,不过她安排了许多事情要做,卜面我们就跟

随小芳一起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清早起床,小芳总是要练习几道口算题,我们

来比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4.5+5.51-0.2512.7+

7.35.4-0.7

7.3-0.989.8-7.97+

0.70.02+7.98

2、同学们,如果我们也养成小芳这样的习惯,口算能力会有很大提高。今

天小芳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爸爸去车行买车,这是小芳盼望已久的。

二、走进生活拓展应用

情境一:在车行买车

1、小芳的爸爸看好了标价12.6万元的黑色轿车,车行提供了三种付款方

式,如下表。

付款方式首付(万元)第二年(万元)第三年(万元)

一次付清12.6——

两次付清6.36.8—

三次付清4.24.65.1

请学生对表格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解释。

小芳的爸爸倾向于第三种付款方式,他该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学生汇报;4.2+4.6+5.1=14.9(万元)

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

学生1:你发现对于这种付款方式的总额与正价是什么关系?

学生2:你感觉这种付款方式有什么好处?

汇报者:第三种付款方式虽然总额多,但是这种付款方式的首付最少,这

是它的优势。

教师组织学生对三种付款方式谈出自己的看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付款方

式。

学生1:三次付清总额14.9万元,二次付清总额13.1万元,一次付清总

额12.6万元,我认为一次付清最合算。

学生2:三次付清首付只有4.2万,就是说我今年没有12.6万,也可以开

上车。

教师适时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看法,这就是你们处理问题的策略,能够

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都是良好的表现。

2、这时小芳的爸爸收到短信,是移动通信公司提醒小芳的爸爸要交话费

了。

小芳的爸爸告诉小芳上月预交了100元,月租费18.00元,本地通话费21.44

元,国内长途费50.56元,现在该剩下多少钱?小芳迅速说出了余额,你能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后汇报:

100-18.00-21.44-50.56

=100-(18+21.44-50.66)

=100-(18+72)

=100-90

=10(元)

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

学生:本来是连减,你为什么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呢?

汇报者:21.44加50.66可以得出整数,72加18可以得出整十数,这样计

算比较简便。

教师小结:计算时我们要观察数的特征,能简便运算要主动简便运算。

情境二:在商场购物

文具文具盒钢笔三角尺橡皮计兑器

单价(元)H.106.801.200.6036.90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文具盒、钢笔、三角尺和橡皮一共多少元?

学生汇报:

11.40+6.80+1.20+0.60

=(11.40+0.60)-(6.80+1.20)

=12+8

=20

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

学生:你为什么不从左向右按顺序加过来呢?

汇报者:11.40+0.60和6.80+1.20都可以得出整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2、小芳遇到了邻居李奶奶,李奶奶请小芳帮助核对购物发票,小芳能迅速

解决么?

学生谈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想法。

教师小结:在计算之前我们只要留心观察,积极的运用简便算法,就可以

轻松解决问题。

情境三:在家学习

1、回到家里,学具盒里的三根小棒,长度分别是15.6厘米,21.9厘米,

18.35厘米,小芳能利用这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让学生估算,做出判断。

学生汇报:

学生1:其中任何两根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的长度,这符合三角形的三

边关系,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2:我发现两根最短小棒的长度和大于最长的一根,所以我认为能围

成一个三角形。

教师小结:同学们综合运用了三角形的知识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我们要

学会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小芳读白科全书,了解到地球表面的总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

洋面积是3.62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学生独立

尝试解决。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在表示较大的数,我们通常会以亿做单位,往往用到小数来

表示,我们要主动发现这些数之间存在的关系,提高自己的数感。

3、小芳的朋友制作了写有小数的纸牌,准备玩翻纸牌的游戏。(出示

课件)

9.5+3.2+0=200+6.3+2.1=109.9-口-3.7=2.8口-4.2-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