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新教材统编版)《登泰山记》知识点(原卷版)_第1页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新教材统编版)《登泰山记》知识点(原卷版)_第2页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新教材统编版)《登泰山记》知识点(原卷版)_第3页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新教材统编版)《登泰山记》知识点(原卷版)_第4页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新教材统编版)《登泰山记》知识点(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泰山记》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一、知识点汇总

1、原文

登泰山记〔清代〕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

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

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

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

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

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

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

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

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2、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

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

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

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

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

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

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

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

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

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

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

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

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

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

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

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

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

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3、课下注释:

阳:山的南面。

汶(Wèn)水:也叫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

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以:在。

乾隆三十九年:即年。

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

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泰安:即今山东泰安,在泰山南面,清朝为泰安府治所。

丁未: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朱孝纯子颍:朱孝纯,字子颍。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磴(dèng):石级。

级:石级。

环水:即中溪,俗称梳洗河,流出泰山,傍泰安城东面南流。

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

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中岭:即黄岘(xiàn)岭,又名中溪山,中溪发源于此。

天门:泰山峰名。《山东通志》:“泰山周回一百六十里,屈曲盘道百余,经南天门,东西三天门,

至绝顶,高四十余里。”

崖限当道者: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

云:语气助词。

几:几乎。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烛,动词,照。

徂徕(cú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

居:停留。

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鼓:五更。

日观亭:亭名,在日观峰上。

漫:迷漫。

摴蒱(chūpú):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

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

极天:天边。

采:通“彩”。

丹:朱砂。

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看不见东海。

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色。驳:杂。

若偻:像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这样说。

偻,驼背。

岱祠:东岳大帝庙。

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住所。这里指乾隆登泰山时住过的宫室。

显庆:唐高宗的年号。

漫失:模糊或缺失。漫:磨灭。

僻不当道者: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

圜:通“圆”。

瀑水:瀑布

4、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通假字

(1)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3)五采(“采”通“彩”,五色)

词类活用

(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一词多义

当:

1、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2、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

3.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

余: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

余始循以入(同上)

余所不至也(同上)

2、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

以: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

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

3、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限:

1、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

2、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

道:

1、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

道有天门、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同上)

2、道少半(走,走路,动词)

有:

1、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

道有天门、下有红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

及: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

2、及既上(等到,介词)

3、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

云:

1、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

日:

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

2、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

3、是日(天,名词)

漫: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

2、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动词)

居:

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乘:

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或: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

极:

极天云一线异色(尽头)

视:

回视日观以西峰(看)

坐: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与“站”相对)

始:

余始循以入(开始)

5、赏析:

公元1774年冬,姚鼐游泰山后写了《登泰山记》,这是他最著名的一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脍炙

人口的游记佳作。经作者精心剪裁,全文不足五百字,却包含了很大容量。介绍了泰山,叙说了登山经过,

描写了泰山夕照和日出佳景,综述了名胜古迹。文章既再现了隆冬时节泰山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作者对

祖国山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二、专项练习

《登泰山记》复习训练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评分

阅卷人一、单选题

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山麓(lù)雕砌(qiè)山巅(diān)

B.悬崖(yá)石磴(dèng)须臾(yú)

C.戊申(wù)岱祠(cí)姚鼐(lài)

D.膝盖(qī)石罅(xià)绛皓(hào)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③稍见云中白若樗辅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助词,无实义)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A.①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⑤⑥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与子额坐日观亭,待日出

D.石苍黑色,多平方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C.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B.其阴,济水东流

C.道皆砌石为磴

D.明烛天南

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此东海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D.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7.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其远古刻尽漫失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8.下列对《登泰山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此行姚鼐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

顶的。

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云雾、日光的描写,勾画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同时

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

形象生动。

9.《登高》一诗中,这两句诗描述了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在《登泰山记》中,这两句诗

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苍山覆雪,明烛天南

B.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苍山覆雪,明烛天南

阅卷人二、默写

得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一开篇即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谷皆入汶,阴谷皆人济”。以此统摄全篇,使读者对泰山有个总

体印象。

(2)《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

艰难。

(3)《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泰山记》中描写作者登上山顶看到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天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阅卷人三、问答题

得分

11.《登泰山记》中说“少杂树,多松”,又说“无树”。是否矛盾?为什么?

12.阅读下列节选自《登泰山记》中的文句,思考所给文句写了什么内容,它的妙处何在?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13.《赤壁赋》《登泰山记》都是古代写景抒情的名篇,在景与情关系的处理上两文各具特色。请结合课文

内容简要分析。

14.概括《登泰山记》段落内容。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

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阅卷人四、文言文阅读

得分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

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

泰山之力也。”

(节选自段成式《酉阳杂俎》)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

盘曲上登,将四

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

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

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

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

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

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

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

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节选自薛福成《登泰山记》,有删改)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猜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

三里入山/

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

门三里入山/

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

三里入山/

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

门三里入山/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

水”“岳母”。

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

的方法。

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

打更击鼓报时。

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

墙来”的诗句。

(3)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

和人生感怀。

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

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

彩纷呈的景象。

D.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萨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

使读者如临其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

②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5).乙、丙两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

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

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

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蒲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

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園。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

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余始循以.入

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其远古刻尽漫.失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2)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文中“泰山之阳”指的是泰山南面。

B.千支纪年和年号纪年是古代常见的纪年法。前者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后者如“壬戌之秋”。

C.东岳泰山,“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衡山、南岳恒山、中岳嵩山。

D.“戊申晦”中的“晦”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纪日,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后一天为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桐城派作家姚鼐的代表作,全文虽不到500字,却充分展示了雪后登山的别样

情趣。

B.文中第二段写作者和友人登山的经过。他们顺着中谷进山,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

色。

C.文中第三段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描写泰山日出时和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写出了泰山日出的万千

气象。

D.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用“半山居雾”和“足

下皆云漫”加以烘托。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

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为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

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

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

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树杂,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

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游灵岩记

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

雉①,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

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

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②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

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中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

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

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

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公石焉。当符坚之世,竺

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