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教案_第1页
四年级美术教案_第2页
四年级美术教案_第3页
四年级美术教案_第4页
四年级美术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用彩墨画鸟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一节国画创作课。通过教学活动让学

生在创作中体会彩墨与宣纸的特性,了解简单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大胆运用彩

墨进行创作,对中国画的工具、技法有进一步认职。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初步了解彩墨画,对中国花鸟画有初步的认识。学会基本的运笔、用墨、用

彩的方法,用彩墨创作出一幅表现鸟的作品。

隐性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C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学

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了解禽鸟的基本结构及用写意形式概括表现的方法。

难点:

笔墨与形体结构的关系。鸟的不同动态及画面构图。

【教学方法】

讲解法、示范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旧报纸等相应工具。

【教学过程】:

一、看看了解大自然中的鸟:

I.课前收集鸟的图片。

2.了解鸟的形态特征。如猫头鹰的爪子、仙鹤的腿、天鹅的脚蹊、翠鸟的

嘴……鸟类的生活习性造就了它们的身体结构不相同。

二、欣赏感受艺术作品中的鸟:

1.欣赏大师笔下的鸟。画家是怎样用彩墨表现鹦鹉的?

2.欣赏小朋友笔下的鸟。寻找与大师的不同之处。

三、探讨实践运用彩墨表现鸟:

1.教师演示运用彩墨画鸟。小表现鸟的特点及绘画步骤:

a.铅笔勾画鸟的现状。(身体成卵形)

b.刻画细部:头、眼睛、翅膀、脚爪……

c.添画周围环境:如树枝、石头

2.作用要求:运用彩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表现鸟的作品,并添加适当

的环境。要求:动态美、有创意、墨色好、创意佳

3.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四、展示交流我们笔下画的鸟

1-展小作品C

2.评价:动态美、有创意、墨色好、创意佳

3.谈谈体会。

【教学反思】

8、用彩墨画鱼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和学习中国画,使学生进一步

了解它的主耍特点,感爱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画。用装饰、变

形手法画鱼,并添加简单的环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

情感目标:喜爱中国绘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让学生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差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

难点:

特殊技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讲解法、示范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旧报纸等相应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中国画彩墨作品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1、练习用笔、用墨。请你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试,看有

什么变化?

2、教师演示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鱼鳞部分的图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4、想一想,艺术家是这样画的。运用了哪些技巧。

5、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6、作业要求:一彩墨的形式,运用多种技法,大胆用笔用墨,合

作画一幅中国画----鱼。

三、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难点:刻印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教学准备】

制版材料:亥IJ刀、橡皮、萝卜、马铃薯等;

印制材料:水粉、油墨、纸张、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猜一猜,议一议:师生打开书或课件,教师提出问题:你

们喜欢书上小狗图案的书签和信封吗?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同学们猜对了,这些图案都是印的,而且方法非常简单,就像电脑中的复制、

粘贴。但是,首先要有什么呢?

讨论演示:讨论观察:教师取一个制好的版,同学分析讨论制作方法。对于

难点教师可以

1、教师取一个制好的版,同学分心讨论制作方法,对于教师可以重点演示

制版:取一张透明胶片,用油性笔一笔画出所需图案的外轮廓。

刻版:将透明胶片放置在垫板上,用刻刀或剪刀沿图案轮廓剪下,留图案以

外的部分做版。

将透明版防止在已准备好的书签或信封上,用彩笔或者蘸了水粉的海绵漏

印,拿起版,万丈的图案就印在书签上了。把版上的颜色擦干净,翻一面,再印

相反方形的图案。

2、想印多少就印多少,这种印刷方法也叫模板印制。

二、观察思考:通过老师的演示,你们认为模板印刷有什么优点与不足吗?

学生小组讨论。

三、解决问题:欣赏书中漏印作品或课件中的图片。

添加,共享:前面制版时剪下的图案也可以和同学交换,这样每个同学就会

有两个版了,你们就能印出更加丰富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每组学生运用漏印的方法,设计印刷主题、风格统一的贺年

卡、书签、信封等。

五、作业步骤:结合书或课件中的步骤图,谈谈自己的创作步骤。

六、展示评价:开展班级“漏印作品交易会”鼓励学生大胆宣传自己组的作品。

【教学反思】

10、学画农民画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系列,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

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

满的构图等特点。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易于儿童理解和

模仿,从而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

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

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学习改画或添画农民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

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重点: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和兴趣。

难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

【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看农民画作品。

你喜欢由些作品吗?

说说理由。

二、放映教学课件。

1、问题:对比农民画中的内容与生活中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人物动态

服饰

色彩

2、观察农民画的装饰性,

板书:夸张、变形、民间特色……

3、组织学生看书。

观察对比学生作业是怎样改画和添画农民画的。

改画—以一幅农民画为基础将部分内容进行改画。

添画在一幅农民画的基础上添加内容C

4、以一幅画为例,组织交流活动。

放映:一幅农民画

问题:分析画面内容,你怎样改画或添画这嗝画?

5、组织学生选材(课前转变的农民画资料)。

选一幅自己准备的农民画介绍画面内容,并交流自己作业改画或添画作品。

三、完成作业

1、提出要求:

从课本上或自己找的图片资料中选一幅农民画,根据你的想法进行改画、添

画,注意画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2、讲解作业步躲:

选择一幅农民画并以这幅画为基础进行改画或添画。

四、评价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优秀的美术作品

2、谈谈自己对农民画的理解怎样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

3、收集更多的优秀农民画作品并不断研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小结

临摹农民画的内容或利用农民画中的色彩进行创作。

【教学反思】

11、提袋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一个内容c提袋是H常生活中,特别是购物

中最常见的用品,通过提袋设计一课学生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发现美,认识

美,并通过对提袋结构的解剖与再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设计,提高立

体制作能力与创造能力。提袋设计包括多方面的要素:一是材料,二是功能,三

是提袋结构,四是图案设计,好的提袋就是一件艺术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精美的手提袋,初步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陶冶审美

情趣。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手提袋设计,培养动脑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提袋的设计,初步认识设计与应用这一艺术形式。

难点:能根据材料选择适当的形式或根据表现形式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设

计制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材料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方式分配位置。

二、导入新知:

1、谈话: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提袋,展示自己的特色提袋,并介绍给大家

你的提袋的特点!

2、欣赏:展示提袋成品。

三、探究提袋设计。

提示:你一定见过许多漂亮的手提袋,它们既方便了我们的购物,又展示了

商品的品牌形象。好的手提袋就是一件艺术品。

1、说说平时见过的印象最深、最喜欢的手提袋。

2、探究教材及教具实物的手提袋,选择哪些材料,运用什么形式制作的。

3、讲解、演示手提袋的制作过程:

设计——材料——剪裁——折叠——装饰

四、学生进行包装设计尝试.

1、让部分学生说说他所带的材料,适合以何种方式进行设计,说说大致的

作法。

2、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制作出实用美观的手提袋?

3、用所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新颖、时尚的手提袋。

五、展示作品,交流互动。

1、组内选评平优秀学生作品并展示。

2、谈谈你设计的手提袋在生活中更多的用途。

【教学反思】

12、降落伞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本课教学,简单了解降落伞的原理,在

制作小小降落伞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适合纹样,体验适合纹样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灵活完成作品,激发兴趣,增养热爱科学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降落伞的原理,并设计制作降落伞。

能力目标: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激发创造精神,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

情感目标:欣赏各种形式的降落伞,进行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审美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设计和绘制适合纹样,在游戏中了解降落伞的原理和用途。

难点:灵活运用适合纹样的装饰方法并设计制作降落伞。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了解学生学习准备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二、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你们喜欢放风筝或者在户外放飞吗?(为什么?)接下来请大家

欣赏一段降落伞高空翱翔的片段。

三、新知探究

1、欣赏美丽的降落伞后,你知道降落伞的原理吗?

2、学生探究有关降落伞的知识。

3、教师讲解:降落伞是一个一度空间有阻力的自由落体运动系统。伞面的

设计由于空氟阻力的关系,降落伞就能缓缓的降落在地面上了。

四、探究实践:

1、想一想,用什么材料做降落伞?伞面如何设计得美观?

2、降落伞的制作:

设计——美化伞面一折叠——连接——安装坠

3、伞的各部分如何连接,应注意什么?

五、自主尝试,协作互动,完成制作。

1、了解了制作方法,同学们想不想露一手?且慢,大家先理清思路。

2、自主尝试,有困难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大胆表现。)

六、互动学习,促进发展。

让一些制作速度快的同学上台展示他的作品,大家来说说做得好的和做得不

够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使其他同学从中获得启迪。

七、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13、别致的小花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也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中的一课。利用

陶艺进行造型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拉胚成型法,泥板成型法,盘条成型法

等。本课的设计目的是启发同学们在学习运用盘条及手捏成型法的同时学以致

用,引导同学们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初步认识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

等陶艺技法。

过程与方法:利用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别致的小

花瓶。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陶艺技法,并将其运月到美化生活的活动中,提高审

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尝试制作一个别

致的小花瓶。

难点:花瓶的造型设计、重心的掌握及四人小组的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陶泥、垫板、范作、花瓶、迷你小花瓶作为奖励。

学生:陶泥、报纸、泥工板、泥工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师:一块泥,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把它变成一件容器呢?

小组探究:

1.用手直接捏。

2.搓成条垒起来。

3.擀成大泥片围起来。

4.做好外形,用勺子把里面的泥掏出来。(实践操作)

二、欣赏作品

1.欣赏课前收集的各种图片资料。同学们相互欣赏、交流。

2.欣赏书中图片。它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哪儿的设计最别致?(学生们观察,

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

这些作品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

哪一件作品的哪一种方法你最想了解?

四、明确目的

1.提出作业要求:用泥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别致的花瓶,可以独立完成,也可

以小组合作完成。

2.看书观察:

a.书上的花瓶都用了那些方法?(捏、亥ij、盘)

b.你最感兴趣的是哪种方法?

c.你觉得哪个花瓶设计得最别致?

五、探讨技法

演示:

1.将搓好的泥条铺在报纸上,横竖交错摆放。

2.用玻璃瓶轻轻擀压。

3.用报纸轻轻兜着,将泥条围绕着玻璃瓶卷一圈。

4.立在做好的花瓶底上。

六、思考创作: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创作

七、展示评价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注意有侧重的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

14、别致的小花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范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

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以冷暖色对比为主要表现方法的

作品所产生的特有的美感,并且学习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科学的

认识、理解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丰

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冷暖色彩的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基本知识,并有目的的加

以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市色彩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在绘画中体验艳丽的色彩给他们带来的快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难点:冷暖对比和冷暖搭配。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

【教学准备】

范作、录音机、演示用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1、这是什么呀?

请看这幅画,问:

作者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的?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欣赏书中的《金鸡展翅》,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课上活动

1、出示课题

2、你知道大公鸡有哪些生活习性吗?

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与同学之间交流

3、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美丽的大公鸡的图片。

问:

a)在这些作品中,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

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小组之间讨论并得出结论

b)哪些颜色用的随意性较强?

c)哪些颜色用的最精彩?

四、学生创作创作要求:

1、用艳丽的色彩画一幅大公鸡的创作。

2、画中要用冷暖对比的方法。

3、教师指导

五、作品展评:

1、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2、谁能来说说自己的作品?

3、作品展示根据自己的和别人的作品你能总结出如何运用冷暖色才能使画

面更好看?

4、教师总评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并布置下次课准备的工具。

【教学反思】

15、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范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

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以冷暖色对比为主要表现方法的

作品所产生的特有的美感,并且学习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科学的

认识、理解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丰

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根据所用材料的特点,进行有主题的艺术

创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把美术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发现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的画适合做拼图;总结出拼图切割图样的规

律——重复。

难点:

画切割图样和剪制美观整齐的拼图。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勾线笔、八开卡纸、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教师带来课前准备的拼图的教具。

学生也带来他们准备的拼图的玩具,师生交流自己的拼图的图案和玩法。(通

过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课上活动

出示课题

小组研究:

1、什么样的画适合做拼图?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同做之间讨论。(激发学生

的创作欲望,产生创作灵感。)

2、拼图的图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适合?

3、讨论后将你们组要做拼图的样式想老师汇报。

4、打开书30-31看书中同学们做的拼图的图案和样式。

学生欣赏,从中体会美感;给书中作品提建议;产生自己的设计思路。

四、学生创作

要求:

1、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分工,拿出设计思路,进行创作。

2、总结

五、作品展示学生创作

六、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6、画家凡高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这是在前七期教材中从未出现的欣赏方式。观赏

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

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凡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而这位天才型画家在

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八百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目的素描作

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凡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

往和激情的人。学习他的那种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

学习。

2、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3、尝试用凡高的造型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体会画家内心的感受。

4、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

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并能对他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难点: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用的作品资料、纸等。

学生:课前搜集凡高的相关资料、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向日葵》,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油画,它画得是什么?它出自一位伟大的画

家之手在一次拍卖会上拍出了惊人的价格。现在请同学们来竞猜这幅画拍卖价多

少?

①学生开始竞猜。

(对学生说的价格进行适当的提示。《嘉塞医生的画像》8250万美元、《莺尾

花》5390万美元

②小结。(3950万美元)

师:同学们,《向日葵》拍卖了上亿元人民币呢!珍贵的艺术品是无价之宝!

你知道这位伟大的画家是谁吗?想知道他的画为什么那么有价值吗?就让我们

一起走近画家凡高。(板书:画家凡•高)

2、了解凡高的一生。

师:你对凡高了解多少?请同学们快速地看一看他的简介和书上的画。

反馈: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凡高的信息?(国籍、家庭、受何画派影响、艺术

巅峰时期、绘画生涯等)

引导:是啊,凡高在后期生病了,他自己也说他为画画付出了理智和健康。

多么另人敬佩的画家呀!

二、带领学生欣赏代表性作品,掌握欣赏的方法。

1、分析《向日葵》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凡高的绘画世界,欣赏他的画,更进一步了解他。

①进一步分析《向日葵》

师:《向日葵》是凡高的代表作品,他用画笔蘸满油画颜料用力压上去,颜

色就显得很厚重。

提问:在这幅油画中哪几朵向日葵显得很厚重呢?这几朵厚重的向日葵给

你什

么感觉呢?我们用文字来形容或者想象一下。(一团团、毛茸茸、太阳似的、

焰似的、燃烧)看这几朵,它们的画法一样吗?(一条条、一瓣瓣、往上翘

的笔

触很有力度)这样有力的笔触不断地往上生长,画家想表达什么呢?(向日

葵多

么富有生命力呀!)

②小结。

师:欣赏一幅画我们要留意画家的笔触。(板书:笔触)

2、分析《吃马铃薯的人》

①进一步分析《吃马铃薯的人》。

提问:我们来看看这幅油画,他画的是……(学生跟说)

这幅人物画中画家是怎样来表现这些劳动人民的呢?(没有华丽的衣服,色

调灰喑、笔触有力,脸上布满皱纹,瘦骨嶙峋的身躯)

整幅画给你什么感觉?

刚才有个同学说画面显得很乔暗,这样灰喑的色调让人觉得他们的生活

很……(学生跟说)中间一盏昏暗的黄灯映出他们憔悴的面容。

②小结。

师:欣赏一幅画我们要留心画面的色彩。(板书:色彩)通过画家对劳动人

民的描绘,你觉得凡高是一位怎么样的人?(同情,关心,友谊)

3、再次欣赏《向日葵》

师:我们再来看向日葵,他的色调是怎么样的呢?(黄色,明亮的,灿烂的,

鲜艳的,深浅、浓淡不一的黄色组合在一起)这样明亮、灿烂的色调给你什么感

受?(热情、希望、热烈、未来)凡高用有力的笔触,明亮的色彩,表达了他对

光明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你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热爱生活、生命,

喜欢向日葵的生命力)。

4、简单介绍创作背景。

①师:这两幅的色调是那么的不同,他还隐藏着怎样的信息呢?

《吃马铃薯的人》是凡高早期的作品,当时为了画画他放弃了很好的工作,

生活变得很艰苦。他经常与劳动人民在一起,劳动人民成了他绘画的主要内容。

但是他的画不被人承认,更没有人去买他的画,甚至有人讥笑他。这种灰暗的色

调不仅表现了劳动人民艰苦的生活,也表现出了凡高苦闷的心情。

小结:欣赏•幅画时如果能够结合他的创作背景,理解就会更加深入。(板

书:背景)

②师:从《向日葵》这幅画中你能猜测一下凡高当时的心情吗?(高兴、开

心)我们一块儿来看这一段话。(课件出示对应时期的一段话)

小结:阿尔时期是凡高创作的鼎盛时期,置身于大自然中,他忘记了那些不

愉快,阿尔金色的阳光让他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希望。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创作

了近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