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_第1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_第2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_第3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_第4页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佑君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验教案

课题: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第L课时总序第1个教案

课型:试验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一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相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帮助学生初步相识电的本质,为学习其他电的学问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相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教学难点: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弓I。

试验器材:

塑料梳子碎纸屑两个气球挂气球的支架幻灯片

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己有学问,运用逻辑推理,对视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说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睑:

1、讲解并描述: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与门的金属把手常常会有被薪

的感觉,脱下毛衣时,常常会发出僻啪的响声,还伴随有电火花的闪光,这些

现象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探讨。

—、导入新课:

1、试验:体验静电现象:

(1)用梳子接触细小的纸屑,视察:梳子吸引纸屑了吗?为什么呢?

(2)用梳子梳一梳头发,再来渐渐接近纸屑,视察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3)用梳子梳一梳头发,渐渐靠近头发,视察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怎样说明这些现象呢?

启发学生依据自己平常的体验来沟通各自的看法7

3、归纳小结:

这些现象就是静电现象。

3、进一步启迪学生思维,以学生感性学问为基础,引导其上升为理性学问:

(1)用梳子接触细小的纸屑,视察:梳子吸引纸屑了吗?为什么这时的梳

子不能吸引细小的纸屑呢?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一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也就不能吸引纸

屑了。

(2)用梳子梳一梳头发,再来渐渐接近纸屑,为什么这时却能吸引纸屑了?

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以后,梳子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

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这时,梳子带负电荷,纸屑带正电荷,在它们相

互接近时,就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3)用梳子梳一梳头发,渐渐靠近头发,视察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时

梳子与头发会相互吸引,这跟上面的道理一样。)

4、试验:幻灯演示并板书: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同样的道理,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与门的金属把手常常会

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时,常常会发出胖啪的响声,还伴随有电火花的闪

光,这些现象都是静电(正电和负电之间)所形成的现象。

6、举例:

(1)视察P2插图:一

①小女孩摘掉头上的帽子时,由于帽子与头发摩擦各带上了相反的电,

所以帽子与头发相互吸引。

②女孩手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时,头发带上了相同的电荷,头发之间

相互排斥,形成刺猬状。

③云与云之间带有不同电荷时,放电形成闪电和雷声。

7、作业:P3第I、2题

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

课题: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第N课时总序第2个教案

课型:试验课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相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帮助学生初步相识电的本质,为学习其他电的学问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相识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教学难点: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试验器材:

塑料梳子碎纸屑两个气球挂气球的支架幻灯片

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已有学问,运用逻辑推理,对视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说明。

教学过程:

一、接着教学后面的内容:不一样的电荷

1、提出问题:静电既然存在于全部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

物体带电呢?而梳子与头发摩擦以后,它们分别带上了不同的电荷呢?

2、学生探讨。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分析归纳: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

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以后,梳子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

一样了,梳子和头发就显示带不同的电荷了。

二、试验一(辅以幻灯):

1、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

视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指名学生说一说所视察到的试验现象,并试着让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

3、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小结:这个试验说明,当我们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

摩擦气球的一个侧面时,气球带上负电荷,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时,头

发被感应而带上了相反的正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头发被气球吸

引过来了。

二、试验二:

1、将两个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的不

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视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探讨沟通所视察到的试验现象。

3、学生汇报探讨沟通结果。

4、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归纳小结: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

的部位时,羊毛制品带上了正电荷,而两个气球带上了负电荷(即同种电荷)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我们看到的试验现象是两个气球相互排斥。

四、让电荷流淌起来:

1、讲解并描述: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询

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淌,这也就是为什么称其为静一

电(静止不动的电)的原因,

2、怎样才能使电荷流淌起来形成电流呢?

要想使电荷流淌起来形成电流,必需具备两个条件:(板书)

1、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

2、另一个是要有电路一一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淌。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于电源、电

路才正常工作的。

作业:P3第3、4题

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

课题:电-2、点亮小灯泡第_L课时总序第3个教案

课型:试验课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相识:电流淌的路径叫做电路,

2、相识电源、电源的种类与其作用。

3、知道小灯泡的构造和让小灯光发光的方法。

教学重点:

什么是电路与小灯泡的构造和让小灯光发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小灯泡的构造和让小灯光发光的方法和什么是短路。

试验器材:

小灯泡干电池导线幻灯片

教学方法:

1、通过试验驾驭连接简洁电路。

2、视察和描述点亮小灯泡的试验现象,知道电的一些基本学问。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教学新知:

1、我们生活中运用的电都是靠电源供应的,你知道的电源有哪些吗?

2、学生探讨,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3、归纳:我们我们生活中所用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等,有了能流淌的电

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

二、试验:小灯泡的构造(出示实物并辅以幻灯片,增大可见度):

1、让学生视察小灯泡的构造,并板书:一

(1)玻璃泡(2)灯丝(3)金属架(4)连接点

2、猜猜电流是怎样流淌的,试着画一画电流的路径,可让学生用手指比画

电流流淌的线路,确认正确无误后,用笔在图上标出电流流淌的路途。

三、(试验)让小灯泡发光:

1、视察P6图中小灯泡的几种连接方式,思索哪种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

种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试着画一画电流流淌的路径。然后操作检验。

2、分析小灯泡的这几种连接方法:

图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

接触,小灯泡亮。

图2: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底部的锌壳,小灯泡只有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

小灯泡不亮,短路。

让学生阅读P6方框中的内容:短路一一当电池的铜帽和锌壳这两端被导线

干脆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现实生活中的电路起火,往往

就•是•电•路•短••路•所•引•起•的•c

图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锌壳底接触,

小灯泡亮。

图4:导线连接小灯泡螺纹与电池旁的外壳(绝缘),小灯泡的锡粒接触电

池铜帽,小灯泡不亮,断路。

四、进行用电平安教化:

1、学生齐读最终一段。

2、讲解: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沟通电,这

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干脆用家里、学校里插

座中的电做试验。更不能私自攀爬电杆、变压器架,以免发生悲剧(例:双手

截肢甚至死亡的后果)。

作业:P6第1、2题

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

课题:电・3、简洁电路第一课时总序第4个教案

课型:试验课编写时间:一年——月—_S执行时间:一年一月—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组装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洁电路。

2、尝试让学生在增加电池盒、小灯座和开关的器材条件下,组装简洁电路

3、探究使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组装方法,获得更多建立电路的阅历。

教学重点:

尝试让学生在增加电池盒、小灯座和开关的器材条件下,组装简洁电路。

教学难点:

探究使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组装方法,获得更多建立电路的阅历。

试验器材: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I节、小灯泡2个、导线4根

教学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视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试验现象。一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和不同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板书课题一一3、简洁电路)

1、发给每组1号电池1节、小灯泡2个、导线4根,请各小组把小灯泡反

亮,依据上一节课的阅历,学生会很简洁完成任务。

2、引导学生探讨: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是不是有点不便利?

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启发学生视察试验

室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3、视察结果:电灯(日光灯)有灯座固定。

4、视察电池盒和小灯座,指导学生运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要留意:

(1)安装电池时要分清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位置在哪,不要颠倒。

(2)小灯泡是怎样装到小灯座上的,不要强行拧小灯泡的玻璃泡,造成损

坏一玻璃泡松动或脱落。正确的方法应是手指控紧小灯泡的金属螺纹旋转固定。

(3)导线怎样装在弹簧接头处,老师可演示弹簧接导线的方法。

二、学生分组试验,组装简洁电路:

1、连接小灯座、电池盒,在操作中驾驭电池盒和小灯座的运用方法。

2、当学生能够运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后,请一组

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老师介绍用简洁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3、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向学生供应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

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可以“先画电路图再动手”,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让学生把设计的试验方案以电路图的形式体现出来,然后依据思索后

的方案去动手做。

(4)在通常的状况下,学生往往会首先运用供应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

当尝试胜利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5)让学生将将各种连接电路的方法,用电路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4、依据各小组的连接状况,再发给每个小组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探究

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试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沟通。

6、活动延长:

在学生完成汇报后,提出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运用更多的电池,在

小灯泡亮起来。引导学生依据已经驾驭的电路学问,探讨他们的想法,使学生

对电路的相识得到进•步发展。

作业:P8第1、2题

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

课题:电・4、做个电路检测器第_L课时总序第二个教案

课型:试验课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驾驭解决电路出故障这一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方法。

2、让学生身临其境,经验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

3、培育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驾驭解决电路出故障这一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身临其境,经验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

试验器材:

小灯泡导线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幻灯片等

教学方法:

1、利用电路检测器推断电路故障在哪。

2、通过解除电路故障提高学生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试验引入(辅以幻灯):一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洁的电路图,并说

一说电流是怎样流淌的。

2、强调: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

3、再出示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如小灯泡坏了、没电的电池、导线断了等

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活动;

1、什么地方出故障了?学生可以试一试电路中什么地方出了故障,如:电

路中,连接2个小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了3个小灯泡就不亮了;电路中连接了

2个小灯泡就不会亮;电路中,连接1个小灯泡也不会亮。在学生实际操作后可

引导他们分析与思索:电路中什么地方出故障了?在整理记录后,统计共有多

少种分析和猜想。

2、做个电路检测器:

(1)可以组织学生探讨:用什么方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2)各小组汇报探讨结果。

(3)归纳同学们的看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

②替换法:用另外的小灯泡、电池、导线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

小灯泡是否能亮。

(4)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检验电

路检测器是否可以应用。

3、制订检测安排:

提示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电路故障产生的缘由,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按

照上面的方法来进行,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4、探讨沟通:

(1)分组汇报:把自己小组的检测方法告知大家,边说边演示,然后进行

集体的评议。

(2)各小组要依据本组找到的缘由,解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5、强调平安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试验室里检查简洁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三、拓展延长: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有其他的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课后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或在豪

长的指导下,在互联网上搜集有关方面的材料,积累自己的学问库。

作业:P10第1、2题

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

课题:电・5、导体与绝缘体第」课时总序第6个教案

课型:试验课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相识有些物体简洁导电,这样的物体叫导体,有的物体不简洁

导电,这样的物体叫绝缘体。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3、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相识有些物体简洁导电,这样的物体叫导体,有的物体不简洁导

电,这样的物体叫绝缘体。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试验器材:

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片铅

丝铝丝铁丝等各种绝缘体和导体幻灯片。

教学方法:

1、依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探讨安排,并完成设想的任短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试验记录。

教学过程:

一、试验导入:

1、演示简洁电路(幻灯):一

(1)视察简洁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淌的。一

(2)探讨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状况?为什么?

(3)将剪断的导线的两个金属头接上,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

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时,小灯泡不亮。这样可以让学生初

步相识导体和绝缘体

二、新授:

1、板书课题一一导体与绝缘体

2、告知学生:像刚才试验中像铜丝那样简洁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

像塑料那样不简洁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3、试验:制订一个“检测一块橡皮”的安排:

先让学生自行思索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然后阅读教科书“检测一块橡皮

导电性的过程”,了解每一个步骤的意义,在学生理解“检测一块橡皮导电性

的过程”的科学与规范性之后,再操作“检测一块橡皮导电性的过程”。

4、试验:检测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

片铅丝铝丝铁丝等各种绝缘体和导体:

在一个材料盘中为学生供应20余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

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做出预料,然后进行

尝试试验,并做好检测记录。

5、表达与沟通:

各小组在全班汇报沟通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疱"

发亮,然后在试验的基础上对20余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觉肯定的规

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

6、对插头、卷笔刀和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等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

知道很多物体构成困难,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亮,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

亮,即它们是由导体和绝缘体两部分组成的。

7、探讨教室里的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平安用电的教化:

引导学生视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描述绝缘

材料和导体材料的各自用途,提示学生要好好爱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部分,注

意平安用电。

8、拓展延长(幻灯):

课后收集留意平安用电资料,如:为什么湿手不能按开关?为什么不能

用湿抹布擦拭电器设备?等等

作业:P13第1、2题

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

课题:电-6、做个小开关第_L课时总序第7个教案

课型:试验课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相识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限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知道开关有的地方须要导体来做,有的地方须要绝缘体来做。

3、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形态,并用它来限制电路。

教学重点:

相识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限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教学难点:

知道开关有的地方须要导体来做,有的地方须要绝缘体来做并能利用身边

的材料制作一个开关,并用它来限制电路。

试验器材:

手电筒电池电池盒木块图钉导线曲别针小灯泡小灯座幻灯片

教学方法:

1、思索制作小开关须要哪些材料。

2、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开关,并用它来限制电路。

教学过程:

一、视察手电筒(出示实物并辅以幻灯):一

大多数学牛都有用过手电筒的经验,但是可能大多数学牛没有细致视察正

手电筒。

首先视察手电筒各部分运用的材料,哪部分是导体做的,哪部分是绝缘体

做的。最好手电筒的外壳是透亮的,这样简洁视察到它的内部结构。这种手1

筒的外壳一般是塑料做的,前面灯罩内有一个拧小灯泡的小灯座。小灯座的螺

纹将和小灯泡的螺纹连接,并连接一根金属片,金属片的另一端连接到开关的

一个触点,开关的另一个触点连接另一金属片的一端,这个金属片的另一端与

手电筒后端连接,并将与电池的负极连接。小灯座的底部有一个金属的接触点,

接触点和小灯座的螺纹之间用绝缘材料隔开,接触点的一端和小灯泡下边的连

接点接触,另夕I、一端和电池的正极连接。

要引导学生细致视察手电筒里的电池和小灯泡的安装方法,分析电流的路

径,并试着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二、试验:做个小开关

1、让学生依据自己所画的手电筒的电路图思索:假如这个电路始终通着电,

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电池很快耗尽)怎样才能自如地限制小灯泡的亮、灭呢?

2、学生分组探讨。

3、依据探讨所用什么材料来做小开关,设计并制作小开关。

三、试验:在简洁电路中安装小开关,测试能不能限制电流的通断。

1、讲解并描述:在一个简洁的电路中,至少要有电源、导线、用电器三部分。

2、现在我们加上制作的小开关,在我们这个简洁的电路中,就有电源、导

线、用电器和开关四部分。

3、我们这个电路假如胜利了,小灯泡就会被限制亮灭,假如没有胜利,找

一找问题出在哪?怎样解决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学问。

四、试验:试一试,组装一个能交叉限制红、绿灯的电路:

1、先设计怎样才能组装一个能交叉限制红、绿灯的电路。

2、画出电路图。

3、依据画出的电路图,组装一个能交叉限制红、绿灯的电路。

4、全班沟通:

在小组活动中发觉了哪些问题,乂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

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限制的,

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分。

作业:P16第1、2题

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

课题:电-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_L课时总序第8个教案

课型:试验课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月—日

教学目标:批注

1、指导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内部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

2、探究不同电路连接方法的区分。

3、视察、描述、发觉不同电路的特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内部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

教学难点:

视察、描述、发觉不同电路的特点,这是最简洁搞混淆的内容。

试验器材:

电路检测器4个接线柱的盒子电池和电池盒小灯泡和小灯座幻灯

教学方法:

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状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发觉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接线盒内电路是怎样连接的:

1、在这部分活动中,让学生探讨一个盒盖上有四个接线柱,内部

连有导线的封闭盒子,盒子的内部导线是如何连接的,不能干脆看到,

只能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里面导线的连接状况。

依据检测后填写表格:【幻灯】(通路用“;断路用“X”表示)

1—21—31—42—32—43—4

通路

断路

2、提示学生正确驾驭检测的方法:

检测的关键是怎样才能做到随意每两个接线柱之间都进行检测,

既不能遗漏也不要重复检测。启发学生要依据肯定的依次检测,如:

1—21—31—4...

3、依据检测状况,推想接线盒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并与同学们交

流。然后用铅笔把连线画下来。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1、简述: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我们了解并驾驭简洁电路有两种小

同的连接方法。

板书:

r并联连接

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1

1串联连接

2、试验:

(1)电池的并联连接和串联连接,留意视察:

①1个小灯泡的电路,把两节电池并联连接起来运用有什么特点?

②1个小灯泡的电路,把两节电池串联连接起来运用有什么特点?

③小结;一节电池的电压是L5V,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还是

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而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

灯泡比较亮。

(2)小灯泡的并联连接和串联连接,留意视察:

©1节电池、两个小灯泡的电路,把两个小灯泡并联连接起来运用

有什么特点?

②1节电池、两个小灯泡的电路,把两个小灯泡串联连接起来运用

又有什么特点?

③小结:两个小灯泡并联连接时,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池

的电压相同,都是1.5V,所以比较亮;两个小灯泡串联连接时,1节

电池的电压平均安排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1节

电池电压的一半0.7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这与上面电池的并联和

串联连接不同,留意区分,不要弄混淆了。

作业:《基训》P11I、2、3题

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

课题:新的生命油菜花开了第」_课时总序第9个教案

课型:试验、视察课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年—月—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相识植物的身体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批注

2、相识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3、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和利用资料进行探讨的实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相识植物的身体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教学难点:

相识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试验器材:

幻灯片多媒体课件油菜花(或迎春花、白菜花)镜子资料卡

教学方法:

1、解剖花,并视察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视察花一一果实的改变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幻灯片】:

1、讲解并描述:在植物王国里,有许很多多绿色开花的植物一一从

参天

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

我们走进这个王国,细致地视察•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

成?

二、视察植物的身体【多媒体课件】:

1、看一看,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2、分小组探讨: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与大家沟通视察结果。

3、汇报小组探讨结果。

4、归纳并板书:

植物的身体一般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组成。

三、视察油菜花:

1、解剖油菜花【辅以多媒体演示试验】:

(1)解剖一朵油菜花,把这朵油菜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粘贴在

纸上,并按,丛外到里的十各次,分别在;表里写上它们的名称和数量等:

主要部夕颜色数量气味其他发觉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2)指导学生用“花蕾一一盛开的花一一,快要凋谢的花一一已经

凋谢的花一一长出小果荚一一小果荚长成油菜荚”来描述油菜花是怎

样结出果实的。

2、视察一株油菜上的花【多媒体】:

一株油菜上的花不是同时开放的,但它们都经验了相同的过程,

只是时间先后不同而已。如有的还是花蕾,有的已盛开,有的花瓣凋

谢了……当油菜花凋谢了,留下的部分就是小果荚,小果荚长大后就

成为油菜的果实。

3、回顾和总结: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关于油菜花,我们相识到了什么?关于油菜

花结出油菜果实的过程,我们了解到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对

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什么呢?

作业:《基训》P13第1、2、3题

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

课题:新的生命-2各种各样的花第_L课时总序第10个教案

课型:试验、视察课编写时间:一年一月一日执行时间:_年一月一日

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视察花、外形特点和记录花的特点的实力。

批注

2、知道花有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不同构造。

3、相识并驾驭在花的构造中哪些部分与果实和种子有关。

教学重点:

培育学生视察花、外形特点和记录花的特点的实力。

教学难点:

相识并驾驭在花的构造中哪些部分与果实和种子有关。

试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桃花模型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方法:

1、依据提示能完成花的专题探讨。

2、通过视察,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并能将探讨结果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课件工

1、春天到了,迎春花、桃花快要开花了,我们来视察一下开花植

物的花,然后,用你喜爱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2、学生记录。

二、视察花的构造【桃花模型工

1、视察桃花由几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哪些特点?

2、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1)桃花有四部分组成:【板书】

①萼片②花瓣③雄蕊④雌蕊

(2)分别介绍这四部分:

①你们知道这四部分有什么作用吗?大家可探讨一下。

②花萼:颜色是绿色的,形态像叶片,起爱护作用。

③花瓣:颜色是粉红色的,形态像勺子,起爱护作用和吸引昆虫

前来采集花粉的作用。

④雄蕊:颜色是黄色的,形态像头簪,起产生花粉的作用。

⑤雌蕊:颜色是绿色的,形态像一个葫芦,起接受花粉,使子房

变成果实的作用。

三、先视察书上梨花、海棠花、迎春花、玉兰花插图然后开展探讨:

1、思索:这些花的结构是不是也和桃花相同呢?

2、各小组举荐代表汇报探讨结果。

3、在小组发言的基础上小结:

这些花的结构与桃花相同,也有四部分,这些花叫完全花。但

有些花的结构与桃花不同,没有四部分,如南瓜花、黄瓜花,它们只

有三部分,还有只两部分如小麦花,柳树花只有一部分,这叫不完全

花,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这方面的学问。

板书:r完全花

花的分类,

1不完全花

作业:

《基训》P15第1、2题

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

课题:新的生命-5种子的萌发第-L课时总序第14个教案

课型:试验、视察课编写时间:—年—月一日执行时间:—年_月_日

教学目标:批注

1、使学生初步相识植物的种子的构造和作用。

2、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和动手进行探讨的实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相识植物的种子的构造和作用。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和动手进行探讨的实力。

试验器材:

浸泡过和没浸泡的几种植物的种子小刀锻子放大镜

烧杯培育皿吸水纸天同等

教学方法:

1、进行对比试验驾驭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运用感官与工具探讨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传播种子以后,种子将在新的环境中萌发,则种子的

结构

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

二、新授:

(一)浸泡种子:

1、视察浸泡过的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视察它们外

形的相同

和不同之处。

2、用天平分别测量没浸泡的种子和浸泡过和种子,看种

子汲取了多少水分八

(二)试验:种子的内部构造:

1、用小刀和镒子将种皮剥开,视察它们的种皮是什么样

的?推想

种皮有什么作用?

2、用镜了当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用放大镜观

察在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是什么样子呢?

3、像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而且,豆类

植物是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胚里还有胚根、胚芽和子

叶三部分。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胚是有生命的,可以

发育成一株植物。

三、试验:发芽的蚕豆:

1、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里。

2、在盘子里浇上一些水,并保持棉花的潮湿。

3、将蚕豆放在窗台上,持续视察蚕豆的改变,弄清下列

问题:(1)子叶有什么作用?

(2)胚根有什么作用?

(3)胚芽有什么作用?

4、这个试验须要几天的时间视察,在视察时留意蚕豆种

子在萌发时,先长什么?后长什么?子叶有什么样的改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作业:

《基训》P20种子的萌发

教学(后记)反思:

实验教案

一.教学导入

提出问题:小鸡是从哪里来的?请学生依据已有阅历介绍小鸡是怎样诞生的。

二.阅读从蛋到鸡

1.望生视察图片,了解鸡蛋中胚胎发育的各阶段产生的改变。

老师可让学生在视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而后老师可依据学生的描述进行补充或完整讲

解并描述:第一幅图是受精卵时期:请学生重点视察蛋黄上的小白点,这个是鸡蛋的胚盘,

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其次幅图到第四幅图是胚胎发育阶段,这

段时期胚胎不断分裂发育成幼小的个体,身体结构逐步形成,渐渐长出喙和羽毛。第五幅图

是诞生时期,发育成熟的小鸡用稚嫩的喙将蛋壳啄破跃跃而出。最终一幅图破壳而出的小鸡

将羽毛晾干后就可以起先四处行走觅食了。告知学生觅食和行走是动物的本能。

2.组织全班沟通,使学生对小鸡诞生过程的相识不断完善;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小鸡

生活趣事,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现象的奇妙,激励学生视察鸡蛋结构的爱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