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全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
上学期备课
教
版青岛版教材册别一年级上册备课教师
班
级
学
情
分
析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
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
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
学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
地看问题、想问题:
期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
教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
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学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
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目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
标科技的发展。
6.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动
手能力。
教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
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
学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重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
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
点看问题、想问题;
教
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
学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
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难
点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
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
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
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教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
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
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措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
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
及
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
教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
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改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
路
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
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
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9.1—9.61.动物的眼睛
29.7—9.132.动物的耳朵
39.14—9.203.动物的鼻子
49.21—9.274.观察蜗牛
9.28—10.4
5国庆假期国庆假期7天
610.5—10.115.太阳的光和热中秋节1天
710.12—10.186.太阳和生活
810.19—10.257.春夏秋冬
教
910.26—11.18.看月亮
学
1011.2—11.8科技实践活动
进
1111.9—11.15期中考试期中考试
度1211.16—11.229.种大蒜
安1311.23—11.2910.植物和阳光
1411.30—12.611.植物和水
排
1512.7—12.1312.我们的食物
1612.14—12.2013.我们的衣服
1712.21—12.2714.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1812.28—1.315.组装小书架含元旦假1天
191.4—1.1016.修理玩具
201.11—1.17科技实践活动
211.18—1.24期末复习
221.25—1.27期末考查期末考试、放假
第一单元备课
课题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
1.了解动物的感觉器官的有趣和奇特,以及这些特点与它们生存能力之间的关
系.
单2.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
元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
学问题、想问题;
目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
标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亲近自然、
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选择动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
教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学生在平时就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
材
解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己经提出。本
读
单元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
响。
教
学
重了解动物的感觉器官的有趣和奇特,以及特点.
点
教1.了解动物的感觉器官的有趣和奇特,以及特点与它们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学
难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
点问题、想问题;
课题1.动物的眼睛课时1
备课教师单位
1、了解动物眼睛的有趣和奇特。
教学目标2、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眼睛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复备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一一(眼睛)
2.猜猜这是谁的眼睛?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进行观察
谁能猜到这些眼睛分别属于哪些动物?
揭晓答案,“你们猜对了吗?”
二、活动探究
师:动物们都来介绍自己眼睛的本领,谁先来介绍了自己
呢?
(一)认识马、牛、羊眼睛的特点
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看,马、牛、羊眼睛长在什
么地方?
学生讨论后回答:它们的眼睛长在两边。
师:它们眼睛的这种特点对它们有什么作用?
生:它们能发现后面的危险,及时逃跑,保住性命。
活动一:请同学们坐端正,头不要摆动,看你的眼睛能看到
多大的范围?能不能看见后面的同学?
师:那马、牛、羊眼睛长在两边,瞳孔很大很圆,视野就会
更宽,可以及时发现前面和两侧的危险。
(二)认识其它动物是怎样用眼睛感知环境的?
1、认识猫的眼睛的特点
活动二观察同桌的瞳孔,黑眼珠中间更黑得圆圆的部分
就是瞳孔。请同学们面对面看着对方的眼睛,老师打开灯,你
发现了什么?
生:瞳孔迅速缩小。
师:虽然我们的瞳孔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调整近光量,
但是我们也要爱护眼睛,.你知道怎样爱护眼睛吗?
学生讨论。
师:猫的眼睛是怎样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的?
学生讨论交流,试着画出早晨中午晚上瞳孔的样子。
师:早上,猫的瞳孔像一个枣核;中午眯成一条细缝;晚
上猫的瞳孔圆圆的。
2、看视频,了解越黑越灵敏的眼睛
提问:猫头鹰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猫头鹰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看的很清楚呢?
——像猫头鹰这样的动物还有谁?(猫、老鼠等)
3、看视频,了解动物的复眼
提问:我们人只有一双眼睛,可有的动物不止一双。你们
知道是哪些动物吗?
蜻蜓有多少双眼睛?请你们想一想为什么蜻蜓有这么多眼
睛?
4、看视频,了解能变方向的眼睛
提问:要想看到后面的东西,有什么办法吗?有种动物不用
转头,照样能看清前、后、左、石的东西。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5、看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蜥蜴的眼睛。蜥蜴的眼睹是鼓出
来的,可以自由地转来转去。
提问:为什么蜥蜴要有这样的眼睛呢?(躲避敌人,捕捉食
物)
除了蜥蜴,还有谁的眼睛也会变方向呢?(变色龙、螃蟹等)
6、看视频,了解其他动物的眼睛
提问:从视频中,你还了解了哪些动物的知识?
小结:大自然真是奇妙,动物们的眼睛不仅形态各异,为了
生存,他们的眼睛都有了不同的本领。
三、小小发明家
师:我们科学家很聪明,利用动物们眼睛的特点发明了很
多工具,来帮助我们生活和工作,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
1、观看ppt,说一说。
2、如果请你当科学家,你会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什
么样的工具呢?
四、拓展活动
蝙蝠是用什么来确定物体位置的?
动物的眼睛
板1.
书画出马牛羊的视野
设
计瞳孑1
保护眼睛
教
学
反
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1.动物的眼睛
-、判断对错
1.动物的眼睛是视觉器官。()
2.动物的眼睛都长在头的一侧.()
3.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它们的生存能力有关系。()
二、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的眼睛是什么样的?长在哪里?
三、人们根据动物眼睛的特点有哪些发明?(写出3项)
课题2.动物的耳朵课时1
备课教师单位
1.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耳朵的特点,了解有些动物不长耳廓的原因,激发
教学目标学生对动物耳朵的探索兴趣。
2.初步感知动物耳朵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耳朵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耳朵的探索兴趣。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动物耳朵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动物耳朵的图片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复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被遮住一半的大象,猜猜又是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
的?看看大象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交流。
小结:原来大象的耳朵大大的长在头的两边。同学们想一想
还有哪些动物的耳朵长在头的两边?
2.出示小兔的背影,猜猜谁来了?
小结:原来小兔的长长的半圆形的耳朵是长在头顶上的。
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耳朵是长在头顶上的?
学生介绍,及时鼓励。
二、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兔子耳朵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兔子耳朵冬天和夏天有什么不同?(出示兔
子耳朵的图片)
学生观察交流:夏天毛少,冬天毛多;夏天耳朵血管爆出,
冬天看不到;夏天耳朵分着,冬天耳朵挨着。
师:兔子的耳朵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小结:大部分动物到了春夏季节会褪毛,到了秋冬季节又会
长出很多细的绒毛,就是为了适应环境。
2.探究活动
活动一;兔子耳朵在放松和警觉时有什么不同,谁能表演一
下?
学生表演。
师:那么兔子耳朵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兔子的耳朵是听觉器官,不光能听声音,还能感知温
度的变化。
活动二:出示其他动物的耳朵,观察它们的耳朵。请同学们
把手放在耳后,听一下现在老师说话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学生惊奇的发现,这样听到的声音更大了。
教师:我们的耳朵包括耳廓和耳道两部分,耳廓的作用就是
收集声音,同学们看一下同桌耳廓的纹路,它能把声音导入耳道。
教师播放霰鼠、小鸟、金鱼的图片,思考:它们有没有耳廓,
它们能听到声音吗?
师:它们没有耳廓,但能听到声音,想一想霰鼠为什么没有耳
廓?
学生讨论:辗鼠如果长着大耳廓,钻洞时会受到影响.鱼没有
耳廓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活动三:我们来体验一下飞行的鸟长着大耳廓是什么感觉?
让学生慢慢走到教师后面,然后快速跑回去,感受两耳生风的感
觉.
教师补充:鸟快速飞行时,会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所以它们
的耳廓退化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小动物的耳朵有这么多的不同,有的长
得位置不同,有的形状不同。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的耳朵,是什么
样的?长在哪里?
【体验与观察相结合,便于学生了解动物耳朵的特点与生
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耳朵的功能吗?交流一下。
大象的耳朵很大,能驱赶蚊虫、扇风,还能向敌人示威。
小猫的耳朵能听到细小的声音。
小猪的耳朵长得很大,而且下垂,所以听觉迟钝。
小狗的耳朵是竖起来的,能听到四面八方的声音……
四、拓展活动
蟋蟀是怎样感知声音的?
五、作业
完成活动手册相关内容
动物的耳朵
板2.
书特点作用一一生存能力
设
计听觉潘官
感知环境
教
学
反
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2.动物的耳朵
一、判断
1.动物的耳朵只能听声音。()
2.动物的耳朵有的位置不同,有的形状不同。()
3.金鱼没有耳朵,所以听不到声音。()
4.兔子的耳朵能转动。()
二、哪些动物的耳朵长在头的两边?(写出三种动物)
三、观察小鸡有耳朵吗?
课题3.动物的鼻子课时1
备课教师单位
1.了解狗的鼻子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几种常见的小动物鼻子的特点。
知道常见动物鼻子的生长位置。
教学目标
2.通过活动,知道动物利用鼻子感知外部环境,如闻气味、知温度等。
3.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感知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几种常见的小动物鼻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探索动物鼻子的兴趣。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动物图片,找一找它们的鼻子。
教学过程复备
一、谜语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
生:鼻子。
师:鼻子可以干什么呢?
生:呼吸、闻气味。
2.猜一猜:谁的鼻子?
师:这些鼻子分别是谁的?请你们猜一猜。
学生猜想。
师:它们的鼻子有什么不同?
生:形状。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动物的鼻子。(板书课题:动物的鼻
子)
【通过猜谜语导入,既有利于教学氛围的营造,又能激发孩
子们的探究兴趣,快速的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观察狗的鼻子。
1.狗的鼻子在哪里?
师:狗是我们最熟悉的动物,它的鼻子在哪里呢?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狗的鼻子的位置并总结:狗的
鼻子长在头部前端的位置。
【用狗作为第一个探究活动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
活中常见的动物的鼻子及其功能,激发学生对动物鼻子的探究兴
趣。方便孩子在观察其他动物时,形成对比认知,知道不同的动
物,鼻子的位置和特点不一样。】
2.狗的鼻子的作用。
师:狗靠鼻子闻气味可以做哪些事情?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思考后,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集体交流一一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知狗的鼻子的作
用。
警犬能找寻物品,搜救生命,稽查毒品,帮助警察追捕嫌疑
犯;军犬能判断敌情,追踪敌人;猎犬帮助猎人捕猎;导盲犬利
用眼睛和鼻子为盲人引路……
教师总结:动物中,狗的鼻子最灵敏。鼻子是狗的嗅觉器官,
能够感知环境。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其他动物是怎样用鼻子感知环境的
1.了解其他动物如何利用鼻子感知环境。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利用鼻子感知环境的
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师生一起举例分享:
骆驼的鼻子在沙漠地带是闭合的,可以防止风沙;在绿洲地
带是张开的,方便寻找水源。
鸭的鼻孔长在喙的两侧,不能闭合,但是鼻粘膜可以在喝水
时堵住鼻孔。
食蚁兽的鼻子可以深入蚁穴探测蚂蚁的准确位置,还可以用
鼻子吸食蚂蚁。
鲨鱼的鼻子可以感知猎物,它的鼻子可以在深海里导航。
大象的鼻子可以吸水,防身自卫,还能帮人们搬运。
河马的鼻子在水中会闭上鼻孔,防止水进入鼻孔。
狮子利用鼻子闻气味辨别自己的狮子宝宝。
青蛙的鼻子可以辨别水流的快慢,确保自己的安全。
【本环节通过了解多种学动物鼻子的特点,让学生意识到,
鼻子的这些特点对他们生存是有利的。】
2.问题思考:不同动物的鼻子,长得不一样,为什么?说说
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思考:有些动物,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环境,鼻子
的形状、位置都是不一样的。
【经过讨论分析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动物鼻子的特点,是为
了适应环境生存而逐渐形成的。】
四、生活应用
师:动物的鼻子,经过人们训练后,可以为人们提供很大的
帮助,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1:训练警犬帮助破案。
生2:大象洒水洗车。
生3:受猪拱地启发制作防毒。
学生想不起来可由教师补充,拓宽学生知识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
习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保护动
物的意识,渗透一些简单的仿生学观点。】
五、拓展活动
1.蜜蜂是靠什么闻气味的?
师:同学们,你知道蜜蜂是靠什么闻气味的吗?
学生猜想。
教师揭示:蜜蜂没有鼻子,是通过触角来闻气味的。生活中
还有一些动物也没有鼻子,比如蚂蚁和蜗牛,它们也是靠触角来
辨别气味的。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是用不同的器官感知
环境,将课堂研究延伸到课后,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
识。】
六、小结与作业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吧!回家
后把今天学习的有关动物鼻子的知识分享给你的家人吧!
3.动物的鼻子
动物的鼻子一嗅觉器官一感知环境
教
学
反
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3.动物的鼻子
一、判断
1.兔子的耳朵是听觉器官,可以感知环境。()
2.骆驼靠鼻子寻找水源,还能根据环境变化闭合和张开鼻孔。()
3.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环境,动物鼻子的形状、位置都是不一样的。。()
二、简答
狗靠鼻子可以做哪些事情?[至少列举三条)
三、圈一圈
1.圈出这些动物鼻子的位置,
2.蜜蜂是靠什么闻气味的?(圈一圈)
课题4.观察蜗牛课时1课时
备课教师单位
1、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2、了解蜗牛的生长环境。
教学目标
3、经历有目的的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多动过程,体验研究小动
物的乐趣。学会团结合作。
教学重点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食物。
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
教学难点
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蜗牛和各种食物,昆虫观察盒。
教学过程复备
一、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2.学生猜完,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观察蜗牛。(板书课
题:观察蜗牛)
【谜语的导入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也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
极性。】
二、探究活动
1、蜗牛生活在哪里?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找蜗牛,那同学们分别是在哪找到
的?
2.学生汇报地点。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生活环境的图片并思考:蜗牛生活
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小结:蜗牛大多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三、画只小蜗牛
1、师:同学们观察了蜗牛,也知道蜗牛生活的环境了。老
师觉得大家对蜗牛也比较熟悉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小蜗
牛。
2、学生在白纸上画小蜗牛。
3、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4、师:蜗牛有鼻子、眼睛、嘴巴吗?你知道它们长在哪吗?
下面我们一起去观察观察。
【画画也是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环节,蜗牛本身就是很可爱
的小动物,用孩子的画笔画出来更能调动孩子去探索的兴趣。】
四、观察蜗牛
1、师:蜗牛比较小,要想看清楚我们要怎么办呢?
2、生:可以用放大镜。
3、以小组为单位,用放大镜观察蜗牛。
4、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五、观察蜗牛的反应,有什么发现?
1.蜗牛喜欢吃什么?
(1)师生谈话:蜗牛喜欢吃什么?我们怎么设计实验去更好
地观察它们?
(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设计好的实验思路。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先将蜗牛放在盘中,再向蜗
牛中间活动区域摆放菜叶、蜂蜜等(物品不超过3种),安静,耐心
地观察蜗牛的反应,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4)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5)教师小结:蜗牛会通过嗅觉,味觉等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
物。
2.蜗牛对刺激的反应。
(1)师生谈话:蜗牛是怎样感知环境的?让我们分别用滴管
吸取豆浆、白醋等液体滴在蜗牛活动中间区域,观察它们的反应。
(2)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蜗牛的反应,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中完成相关问题。
教师小结:蜗牛会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周围环境。
3.蜗牛对光线的反应。
(1)教师出示纸盒,提问:我们用盖子盖着的部分模拟阴暗环
境,用外露的部分模拟明亮的环境。想一想,蜗牛会爬向哪里呢?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安静,耐心地观察蜗牛的反应。
(3)学生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蜗牛更喜欢阴暗的环境。
六、拓展活动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把蜗牛带回家继续饲养,观察
封记录它的生活状态。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小阵地,课后的探索会让学生有新的
发现,也会让学生爱上探索、爱上观察。】
板
4.观察蜗牛
书
设国蜗牛
计
观察蜗牛
教
学
反
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4.观察蜗牛
一、选一选(选出蜗牛生活的地方,用标出。)
)()
二、我会做(饲养蜗牛时,我发现蜗牛喜欢吃的食物是……,用选出来。)
txCiaudiye3manloukxiangjioo
白菜叶馒头香蕉
()()()
三、我会填
1、这节课我使用了工具()来观察蜗牛。
2、观察蜗牛时,我们()伤害它。
3、蜗牛通过___________等感知食物和周围的环境。
第二单元备课
课题第二单元太阳和月亮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
知道太阳可以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能举出适当的实例。
知道月相是变化的,能画出几种不同的月相。
了解四季的先后顺序,知道四季中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不同。
单科学探究目标
元能运用比较的方法对阳光下与背阴处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阳光下物体的特征。
学
目指导学生依据已有经验对四季现象不同的原因做出简单猜想,能用语言初
标步描述四季中人类生活的不同。
了解月相的变化需要制定计划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与背阴处的不同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围绕四季的不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阳光。
《太阳的光和热》让学生知道太阳具有发光发热的特征。《太阳和生活》
教是在学生知道了太阳能发光发热的特征后进一步了解太阳的光和热对动植物
材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春夏秋冬》让学生知道四季的名称和顺序,
解
读知道大自然中一年四季的变化,了解季节更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季节更替对
动植物的影响。《看月亮》从观察月相入手,引导学生说出月相每天都是在变
化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
教
学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影响。
重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点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教能运用比较的方法对阳光下与背阴处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学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阳光下物体的特征。
难
点指导学生依据已有经验对四季现象不同的原因做出简单猜想,能用语言初
步描述四季中人类生活的不同。
课题5.太阳的光和热课时1
备课教师单位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能对太阳发光发热的现象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并如实
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
教学难点: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活动过程,并能与同学讨论交流,从多
教学难点
个角度总结太阳的发光发热。
教师准备:强光护目镜、石块、玻璃片、铁片、塑料片、平面镜,教学用
教学准备的ppt,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遮阳伞,遮阳帽。
教学过程复备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寒冷的冬天,同学们上体育课的时候愿意在什么地方活动?
炎炎夏日,同学们上体育课的时候愿意在什么地方活动?为什
么?
【这里自然引起学生对太阳光和热的思考。】
二、联系生活,认识太阳光,
活动(一):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白天晚上对比的视频,或者
准备多组白天和晚上对比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白天看的很清
楚?晚上为什么看不清楚了呢?
【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引导学生说出白天有太阳,太阳
能发光。】
活动(二):教师出示白天、晚上房屋的图片,说一说为什
么白天在家里不用开灯,而夜晚需要开灯呢
待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追问:房屋安装门供人行走
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安装窗户?
【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太阳光照到的地方和照不到的地方
是不一样的,初步感知太阳光和热的关系。】
活动(三):让学生交流我们在太阳光线强烈时有什么感觉?
太阳光照着眼睛时为什么我们要捂住眼睛?
【让学生感受出发认识到太阳会发光,太阳发出的光对眼睛
有伤害,提醒学生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太阳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活动(四):(出示图片):观察一下自己一个夏天裸露在外
的皮肤(裸露在外的胳膊部分)与衣服覆盖的皮肤(衣服覆盖的
胳膊部分)有什么不同?能不能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从自身感受引导学生意识到太阳发光时也会发热,激发学
生探究太阳光和热的兴趣,自然过渡到去室外探究太阳的光和
热。】
三、室外体验,感受太阳热
先让学生说一说户外活动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教师总结强
调:
活动(一):体验阳光下身体的感受。引导学生说一说站在
太阳下身体有什么感受?再次强调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太阳。
【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太阳光(不是用眼睛看太阳),用身体
感受到太阳发光发热。】
活动(二):引导学生通过可以安全触摸的物体,可以触摸
墙面,地面,水泥地,大理石柱,大树等等尽可能多的物体,体
会太阳下的物体和我们的身体一样会受到热,甚至有些物体会比
我们的身体还要烫。
【让学生知道太阳的光可以传到地球上的物体,接受到太阳
的光的物体也可以接受到热,有光就有热。】
活动(三):比较阳光下和背阴处身体和同样物体,教师可
以先引导学生猜想阳光下与背阴处物体的温度有什么不同?可
以怎样比较?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太阳的光照到的物体就会发亮,太阳
光照到的物体比背阴处的同一物体热。】
活动(四):验证太阳发出的光让地球上的物体变热。经过
前边的触摸体验,到底是不是太阳发出的光让这些物体变热的
呢?
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体积差不多的铁片、塑料片、玻璃片等
(也可以选择其他物体)1组,先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一下温度,
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每隔5分钟分别去触摸一下,触摸3-4次,
感受温度的变化(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时间和次数)。再次强
调把手慢慢放到物体上触摸,防止烫伤。(如果在教室里提前感
知了材料也可以直接进行实验。)教师要在体验中指导学生相互
交流发现,如果发现有差异,教师应该确定差异出现的原因,是
学生的实验操作有问题,还是学生选择的地点有问题,或者是体
验时间过短.....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通过初步的对比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太阳发光发热,物
体经过太阳光照一段时间就会发热。]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将学生安全带回教室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户外活动的体
会,待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人们是怎样利用太阳的
光和热的?
【这里只做简单一提即可,让学生知道太阳的光和热是可以
利用的,为下一节《太阳与生活》做铺垫。】
5.太阳的光和热
教室内阳光下
石块
铁片
玻璃杯
当堂达标训练题
5.太阳的光和热
一、把你的发现填到方框内。
教室内阳光下
石块
铁片
玻璃杯
二、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三、阳光下应该注意些什么?
课题6.太阳和生活课时1
备课教师单位
教学目标了解太阳对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课前与家长一起搜集太阳对我们衣、食、住、行等具有影响的资料。
教学过程复备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太阳的光和热,知道了太阳能发光、
发热。那么,人们如何利用太阳的光和热呢?
生1:利用太阳能发电。
生2:太阳能路灯照明。
生3: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洗热水澡。
生4:...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二、探究与发现
1.收集资料。
师:我们的生存需不需要太阳啊?
生:需要。
师:老师课前让同学们搜集太阳队我们的衣、食、住、行等
具有影像的资料。哪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
生1:晒被子相关资料
生2:我们吃的食物的生长要靠太阳。
生3:太阳能热水器
师:同学们都善于观察生活c太阳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影
响。如果没有太阳,我们在地球上就无法生存,我们的生活离不
开太阳。
2.分析事例。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15页上的图片,小组讨论太阳对
动植物的生活的影响。
学生看书,填写资料卡。
师:哪位同学汇报一下你的成果?
生1:白天活动的动物油小狗、小牛、小羊、猪。
生2:白天活动的动物有小鸡、小鸭子。
师:白天活动的动物被称为“昼行性动物”,晚上活动的动
物被称为“夜行性”动物。
小组讨论昼行性动物白天是怎样利用太阳的光和热的?
教师引导:蜜蜂采蜜、海龟蛋的孵化……
学生汇报
师总结:动物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师: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可真棒!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第3幅图
和第4幅图都画了些什么?
葡萄架上的葡萄
向日葵
生回答……
生回答...
师补充向日葵(向阳花)的知识。它的花对阳光很敏感,会
随着太阳方向的变化转动花盘,尽量朝向太阳。
师在询问学生及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牵牛花一般在凌晨
5点左右开花,在上午10点左右就会闭合。
师出示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利用植物的花开放时间有规律的
特点,创造了富有自然情趣的“花钟”。
师总结: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三、总结交流
学生填表后展示。
教师总结太阳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
四、拓展应用
师:我们通过学习指导了植物开花时间是固定的,我们是不
是也像植物开花那样在固定的时旬工作休息呢?
生表述自己的观点
师出示古代人们生活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师:请同学们课下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比如: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上学、几点放学回家、几点睡
觉等。
6.太阳和生活
板
r人类
书
设太阳<动物
计
植物
教
学
反
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6.太阳和生活
1.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人类都利用太阳做那些事情啊?请你说一说!(最少三条)
2.日常生活中你了解的动物中,有那些主要在白天活动?哪些主要在夜间活动?
■白天活动的:
■夜间活动的: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汽车,这说明太阳能是一种重要资源。()
(2)太阳的光照时间越长的地方,那里的葡萄就格外甜。()
(3)太阳对人类很重要,但是植物生长可以不需要太阳。()
课题7.春夏秋冬课时1
备课教师单位
1.知道一年分为四个季节。
教学目标2.了解季节变化对人们活动的影响。
3.了解一年四季动植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四季特征和顺序变化,并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教学难点与好朋友一起去寻找四季的踪影,产生喜爱四季的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四季图片教师:PPT、四季的头饰
教学过程复备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四季童谣》,
你们想不想听?那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每个
季节里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播放视频)
师:你听到了哪几个季节?每个季节里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
事情?
(生回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C)(板书课题:春夏秋冬)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发现一年四季的神奇变
化吧!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四季的景物
(1)出示风景图片,让学生认识四季景物的不同。有疑问的
提出来。(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和总结。)
(2)角色扮演:
师:看来同学们对一年四季有一定的了解了,那下面我们玩
个小游戏,老师请四位同学到前面来,戴上头饰给大家表演一段,
你来猜猜是哪个季节?(生表演)
师:同学们的表演精彩吗?掌声送给他们。(3)认识四季的
更替出现
师:老师这里有关于春夏秋冬四幅图片,我先摆出一个,这
是什么季节?那它前面的季节和后面的季节,请一位同学到黑板
上排一排,其他同学看看她排的对不对,夏天的前一个季节是春
天,后一个季节是秋天,那秋天过后是冬天,老师有一个疑问,
那冬天过后又是什么季节呢?春天过后呢?夏天过后呢?春夏
秋冬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是怎样出现的?用一个词来表示?那
在科学上我们说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是循环往复,交替出现的。
2.季节交替对人们活动的影响
老师:拿出你的照片,跟小组内同学介绍,拍照的时间地点,
分析什么季节的。选出具有四季特色的照片向全班展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不同季节的穿着不同;不同季节的环境不同;不同季节的活
动内容不同…
3.观察分析不同季节动物和植物的变化
季节的变化除了对我们人类的影响,对动物和植物有没有影
响呢?
(1)仔细看青蛙和熊,它们在不同的季节有什么变化?
(2)仔细看同一颗枫树,它们有什么不同?分别是什么季
节呢?
小结:看来不同季节里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也不一样,季节
的变化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
三、拓展活动。
画一画春天和秋天的景物,比较两个季节的不同。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大自然欣赏那美
丽的风光吧!请同学们坐正坐好认真听,看:春天竹外桃花三两
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北国风光,千里冰
封,万里雪飘,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看江山如此多娇!大自然
美不美?大自然这么美,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经常走进大自然,感
受美,画出美,唱出美!
板7.春夏秋冬
书
设春夏秋冬
计
季节变化影响动植物生长和活动
教
学
反
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7.春夏秋冬
一、连一连
春天夏季秋季冬季
、画一画
请在五分钟内画一画春天和秋天的景物,比较两个季节的不同。
课题8.看月亮课时1
备课教师单位
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周期变化的。
教学目标
2.体验科学观察中要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知道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观察的的辛苦,养成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复备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2.背诵有关月亮的诗句。
板书:8.看月亮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画出记忆中的月亮,
1、小组内展示画出的月亮。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佳作?
2、组内交流:比较一下各自月亮的不同之处。
3、班内交流:推选代表展示一下组内优秀的作品。并介绍
一下月亮的形状及观察的时间。[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和总结:同学们观察的非常认真,非常仔细。随着
时间的变化,月亮的形状也发生着变化:月初是月牙;然后是半
月;近月中是满月;然后又是半月;月底是月牙。这种变化是周
期性的。就像我们日复一日的白天和黑夜一样,每24小时一个
周期。月亮是每月一个周期。
活动二:如何观察月亮。
讨论:我们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观察月亮呢?
1.小组内交流。2.班级内汇报交流。
教师补充和总结:如果太早观察,太阳还没有落山,可能会
看不到或者看不清楚。如果太晚观察,会影响我们晚上的休息。
活动三:制定观察计划。
地点:小区花园
观察方法:从农历初三开始,每隔两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
一个月。
记录方法:画出月相的变化,
注意事项:观察时要有大人陪同,保证自身安全。
三、拓展活动。
在一段时间内每天晚上观察:是不是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月
亮?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认识并观察了月相,知道月亮的形状是随
着日期不断变化的。同时,我们学会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制作适合自己的月相观察计划
板
书8.看月亮
设
计记忆中的月亮——如何观察月亮——制定观察计划
教
学
反
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8.看月光
一、填一填
我的月亮观察记录表
时间初三初六初九十二十五
形状
二、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或科技资料写一写。
第三单元备课
课题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
单
元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
学
目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标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
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植物与环境》单元主要指导孩子们通过亲自种养植物,结合生活经验,
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真实体验植物生长对水和阳光的需
求,体会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认识到植物的生存和
教
材生长离不开环境,初步形成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认识。
解
读这一单元共有3课,《种大蒜》、《植物和阳光》、《植物和水》。《种大蒜》
是本单元第1课,是单元的引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种大蒜的亲身体验,初步感
知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后面两课则是对植物生长与阳光、水分的关系
展开具体的研究。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
学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
重
点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
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
学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
难
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点
课题9.种大蒜课时1
备课教师单位
1.知道植物需要水利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土培和水培的方法。
教学目标2.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蒜生长情况的不同提出问题,并合理解释。
3.能如实记录大蒜生长的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水培或土培技术进行培育。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土培和水培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如实记录大蒜生长的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准备大蒜、2厘米高的饮料瓶底、花盆、铲子
教学过程复备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蒜发芽吗
生:见过。
师:你们在哪里见的?
生:在厨房里,大蒜存放的时间长了会发芽。
生:在家里,我妈妈把大蒜放在盘子里,浇上水,过一段时间
就长出了蒜苗。割了蒜苗后,新的蒜苗会继续生长出来。
师:观察得真仔细,你们吃过蒜苗吗?
生:吃过。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种大蒜。(教师出示种大蒜的图片或
盆栽大蒜。)
二、活动过程
(一)怎样种大蒜?
(课前,学生准备大蒜、花盆、2厘米高的饮料瓶底、小铲子。)
师各组都带来丁大蒜,你们能说说大蒜有哪些特点吗?
生1:整头大蒜是球形的,上而稍尖,外面包有紫色或灰白色
的皮0
生2:每头蒜是由一个一个的蒜瓣儿构成的,蒜瓣儿外面包有
比较厚的皮。
生3:蒜瓣儿是白色的,顶端有绿色的芽,有特殊的刺激性气
味,味道是辣的。
(学生随机说,不管从哪些方面,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给
予鼓励)
生1:把大蒜分成一瓣一瓣的,挑选个大、饱满的蒜瓣儿。
生2:把蒜瓣儿埋在土里,蒜瓣儿1/3露于泥上外。
生3:及时浇水。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为什么要选择个大、饱满的蒜瓣儿
生1:因为个大饱满的蒜瓣儿营养多。
生2:将个大、饱满的蒜瓣儿种下去,长出来的蒜也比较大。
师:我们总结一下用土培育大蒜的方法
1.在盆内放疏松的土壤。
2.将蒜瓣儿插入土中,尖的一头朝上。
3.浇适量的水。
(板书松土一种植一浇水。)
师:各个小组要明确好分工,操作要规范,要注意安全,要保
持桌面、地面卫生。(学生分组栽种大蒜。教师巡视指导,小组
展示。)
师:请同学们评价各小组的种植情况。
生1:1组蒜瓣儿排列整齐。
生2:蒜种之间有一定的间距。
师:请各小组重新调整自己种的大蒜。
(二)用水培育大蒜。
教师出示用水培育的大蒜。
师;这是一盘用不培育的大蒜,绿油油的,多好着啊!很多人
家在冬季都用这种方法培育大蒜,既能美化室内环境,又能吃鲜
嫩的蒜苗。你们知道怎么培育吗?
学生观察培育大蒜的装置,讨论用水培育大蒜的方法。
教师总结用水培育大蒜的步骤:
1将.剥了皮的蒜瓣儿尖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营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信息系统项目的合作模式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培训备考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师德师风考试模拟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一般工业固废分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新建输送分拣设备及输送带项目报告表
- 2025年“互联网+”开放合作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
- 体育器材知识产权保护与电子商务平台责任研究考核试卷
- 光学玻璃抗冲击性能优化设计考核试卷
- 印刷企业品牌宣传的跨渠道整合营销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青州租房合同协议
- 军事心理战试题及答案
- 生产经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力调度题库
- 吊篮安装女儿墙专项安装方案
- 2025年投融资岗位笔试试题及答案
- 放射人员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 2025年版糖尿病饮食指南
- 《游戏关卡设计详解》课件
- 精准医疗技术应用推广合作协议
- 相机基础知识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