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轮机组运行规程一辅机设备运行规程
L附属设备的启、停及运行
1.1辅机试转要求:
1)接到辅机试转通知「确认转动机械及电气设备检修工作结
束工作票收回。
2)试运前,热工、电气的有关保护装置、联锁装置经试验动
作正常后正确投入。
3)试运设备的润滑和冷却系统符合启动要求。
4)试运人员应做好试转记录。
5)主要转动机械检修后必须进行试转并验收合格。
L2启动前的检查:
1)所有安全围栏、防护罩完整牢固。对轮联接完好,转动设
备盘动灵活,地脚螺丝无松动。为检修设置的临时制动措
施已拆除,现场清洁、照明良好。
2)各部轴承油质良好,油位、油温正常,油位计、温度”指
示正确、清晰、完好。
3)各辅机冷却水量充足,无漏水现象,回水管畅通。
4)电动机外壳接地线良好,电动机如经检修应单独试转,合
格后方可同辅机连接。
5)各电动门、调门执行机构齐全,连接完好操作灵活,限位
装置动作良好,就地与集控室的开度指示一致并与实际相
符。
6)辅机送电,必须在启动前工作检查完毕,启动条件已具备
后进行。
7)事故按钮完整可靠,保护罩齐全、盖好。
13辅机启动的注意事项:
D辅机启动时,应注意监视电流和返回时间,若返回时间过
长,电流不能回到正常值或启动后电流表无指示时,应立
即停止运行。
2)若辅机启动时发生故障跳闸,应查明原因,故障消除后方
可再次启动。
1.4辅机试运注意事项:
1)电机在带机械试运前,必须单独试转,判断转动方向正确;
泵类转动机械不应空泵启动和运行。
2)各辅机试运时间要求:新安装机械不少于8小时,大修后
的一般不少于2小时;特殊情况下也不少于1小时。
3)对于新安装或大修后的电动机在远方操作合闸时,启动前
和试验中现场应有人监护和检查。
1.5辅机设备振动值
转速(rpm)300015001000750
振动(um)5085100120
L6紧急停泵条件:
1.6.1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紧急停泵
I)在运行设备上或电气设备上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2)电机或泵冒烟着火时。
3)泵或电机发生强烈振动时。
4)运行中有异常声音,同时电流超过额定值,泵部转速
(或出口压力)大量下降时。
5)泵或电机发生动静摩擦,或机械部分损坏时。
162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先启动备用泵,后停故障泵
1)振动超过规定值时;
2)轴承温度急剧升高时;
3)转动设备内部有不正常的声音时;
4)电动机内有异声或有焦味时;
5)电动机电流超过额定值,原因不明时;。
2.汽机辅助系统的检查、投运、停止
2.1凝结水系统
2.1.1凝结水系统启动前检查:
接到值长凝结水泵恢复的命令后,检查凝结水系统应处
于下列状态:
1)检修工作结束,工作票收回,现场清洁,设备完好;
2)凝结水系统阀门检查,各阀门开关位置正确;
3)各表计齐全,指示正确,各仪表、电动门及保护送电,
凝结水泵地坑内无积水,排污泵及电机完好;
4)凝汽器热井水位正常,水位不低于800mm,凝汽器化学
除盐水补水系统正常;
5)凝结水泵电机轴承油位正常,油质合格,密封冷却水畅
通;
6)凝结水泵电机测绝缘合格后送电,就地事故按钮正常;
7)检查凝结水再循环电动门开启,凝结水泵出口门关闭。
2.1.2凝结水泵的启动:
确认凝结水泵入口门开,出口门关闭,滤网放水门关
闭,抽空气门开,机械密封水及轴承冷却水正常;
1)查就地电源柜变频器在变频位,
2)查就地电源柜工频在停止位置
3)凝结泵变频启动条件允许
4)启动凝结泵
5)检查出口门应联动开启;
6)调节凝结泵频率控制器升速,保持凝结水压力正常;
7)检查凝结水泵振动、轴承温度、电机线圈温度、声音
正常;
8)当凝结水流量>30%时,检查再循环门应自动关闭(否
则手动关闭);
9)备用凝结水泵因在工频状态,将其联锁开关投入。
10)工频启动查就地电源柜变频器在工频位,查就地电源
柜变频在停止位置。
2.1.3凝结水泵的停止
1)解除凝结水泵的“联锁”开关;
2)凝结水泵流量210吨,再循环门应自动开启(否则手动
开启);
3)降低凝结泵电机频率,关闭凝结水泵出口电动门,注意
除氧器水位的变化;
4)停止凝结水泵运行;
5)若凝结水泵停止后作备用时,联锁开关投入,出口电动
门联动开启。
2.14凝结水泵的隔离:
1)解除凝结水泵联锁开关,凝结水泵电动机停电;
2)关闭出、入口水门,出水门停电;
3)关空气门;
4)关机械密封水及轴承冷却水进、出水门;
5)作好安全措施〔出、入口水门及空气门应确证关闭严密,
并挂“禁止操作”标示牌)。
2.1.5凝结水泵运行中的检查和维护:
1)无磨擦、振动、异音,凝结水泵轴承温度正常,。
2)检查凝结水泵出口压力正常。
3)检查凝结水机械密封漏水正常,轴承冷却水压力正常。
凝结水泵封水由凝结水或闭式水供给,但两路水源不能
并联使用。
4)电动机线圈、轴承温度正常。
5)入口滤网前后压差V0.03MPa。
2.2给水除氧系统
2.2.1给水除氧器系统启动前的检查
1)确认除氧器及系统检修已结束,现场清洁,设备完好,
安全措施已拆除,有关工作票已全部终结。
2)检查确认阀门开关位置正确。
3)联系热工、电气将各仪表、电动阀门、水位计投入,热
工保护送电。
4)确认凝补水箱上水泵电动机、给水泵电动机绝缘良好并
送电。
5)确认除氧器水位及压力高、低信号报警良好,电动门、
调整门开关灵活无卡涩,开关动作方向正确。
2.2.2给水除氧系统的启动:
1)联系化学准备充足的除盐水,通知化学启动除盐水泵,
将凝水补水箱补至高水位,化验水质合格。
2)向辅汽联箱供汽,供汽前应进行辅汽母管暖管和疏水。
3)启动上水泵,除氧器上水500mm,通知化学化验水质,
如水质不合格应放水至合格。
4)水质合格上水至900mm(低I值)以上。
5)缓慢开启辅汽进汽门,除氧器加热。
6)当水位升至正常水位2100mm时,停止除氧器上水。控
制水温在80℃左右。
7)凝结水合格后同收,根据凝结水量决定开启凝结水至除
氧器进水门,调整进入除氧器凝结水流量,保证除氧效
果,及时调整辅助加热汽量。投入除氧器水位自动调节。
8)当本机三抽压力〉0.2MPa时,除氧器汽源切换为三抽供
处£口O
9)除氧器随机组滑启,机组满负荷后,对除氧器全面检查
正常。
2.3给水泵的运行
2.3.1下列情况之一禁止启动给水泵:
1)电动给水泵液偶控制失灵;
2)给水泵再循环电动门开关不正常;
3)除氧器给水箱水位低至低n值;
4)给水泵出口逆上门不严;
5)给水泵偶合器油箱油位低于油标线最低油位、油质不合
格;
6)给水泵润滑油压低于().15Mpa。
7)保护失灵或主要表计不齐全,信号不齐全(如转速表)
2.3.2给水泵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1)给水泵系统已检查完毕,检修工作已全部结束,工作票
收回;
2)各表计齐全,各压力表、流量表一次门开启,信号及仪表
电源已送好;
3)泵组有关电动门、调整门开关良好;
4)给水泵所有联锁保护试验已做且全部合格;
5)给水泵油箱油位正常,油质合格,辅助润滑油泵运行正常,
油系统无漏油现象,各轴承回油畅通,润滑油滤网一侧投
运且滤网压差小于0.06MPa,润滑油压在O.lOMPa以上,
润滑油温在35・40℃;
6)除氧器水位正常;
7)给水泵再循环电动门前、后手动门开启,再循环电动门
“自动”灵活可靠,并且在开启位置;
8)给水泵中间抽头手动门关闭;
9)给水泵冷却水回水总门开启,电机空冷器冷却水、给水
泵机械密封冷却器冷却水、工作油冷油器、润滑油冷油
器冷却水进、回水门开启;
10)给水泵电机绝缘合格送电;
11)检查液力耦合器液偶放在0%位置;
2.3.3给水泵的启动前的检查:
1)检查辅助润滑油泵运行正常,润滑油压在0・15〜0.2Mpa、
油温大于35℃。
2)检查各轴承回油畅通,润滑油滤无报警信号。
3)给水泵保护试验合格。
4)检查再循环电动门在开启位置。
5)检查各冷却水系统畅通、阀门位置正确。
6)启动给水泵运行,检查电流、瓦温、各轴承振动、泵组
声音、各冷却水、密封水温度正常。
7)检查润滑油压正常,油压大于0.3Mpa应自动停止辅助
油泵运行。
8)检查偶合器工作油压在0.11〜0.2Mpa。
9)检查润滑油冷却器回水调门调整正常,调整控制润滑油
温度在35-45C之间。
10)检查工作油冷却器回水调门调整正常,注意调整控制工
作油温度在40-70C之间。
11)根据电机出口风温投入电机空冷器冷却水,控制空冷器
入口风温在25-45C、出口风温在65C以下。
12)检查一切正常后操作液偶输出,给水泵转速应平稳上升,
当给水泵出口流量2550T/H时,自动关闭再循环电动门。
13)检查给水泵启动逻辑内有那些条件不满足启动要求;
2.3.4工作冷油器及润滑冷油器的投运:
1)检查油位正常,冷油器油放侧排空门、油门关闭。
2)启动辅助油泵后,缓慢开启油侧空气门。
3)当油侧空气展溢油后,关闭油侧空气阀。
4)检查各轴承油路畅通,回油正常。
5)当油温升高应投入冷油器的水侧冷却水。开启水侧出
水门,再逐渐打开冷却水入口阀,问时注意水侧排空。
6)冷油器的油侧压力应大于水侧压力。
2.3.5给水泵正常运行中的检查维护及保护定值:
1)加强巡检,检查各连接处和机械密封的泄漏情况。
2)检查泵组的声音和振动情况以及油滤网的运行情况,
各轴承振动不大于。.05mm。
3)油箱油位正常,油质良好,各回油及冷却水畅通。
4)调整润滑油温在35〜55℃,轴承回油温度不超过70℃;
工作油温35〜70℃,工作油回油温不超过100℃,最高
130℃o
5)维持工作油压0.15〜0.25MPa,润滑油压0.1〜0.25MPa。
6)机械密封水出水温度应保持在80℃以下,最高90℃o
7)电机风温正常,电机入口风温不大于40℃,出口风温不
大于55℃。
8)机组运行中,给水泵液偶调节灵活,转速变化平稳。每
天早班应联系锅炉专业,对备用给水泵的勺管进行全行
程开、关试验,并做好记录。发现勺管卡涩时应立即汇
报。
9)给水泵的化学加药门和取样门应开启,给水泵停运此门
应关闭。
10)除氧器水位正常。
2.3.6给水泵的停止:
1)解除给水泵联锁。
2)将液偶勺管控制由“自动”切为“手动"控制,缓慢调整液
偶降低电动给水泵转速,注意再循环电动门在流量小于
250T/H应自动开启。
3)关闭给水泵出口电动门,停给水泵,检查润滑油压正常。
4)根据情况停各冷却器冷却水。
5)若给水泵做备用应保持辅助润滑油泵运行,液偶开度自
动跟踪运行泵,开启给水泵出口门备用,并做好相关工
作。
6)若给水泵停运检修,根据工作票的需要认真做好相应的
措施。
2.3.7给水泵的备用条件:
1)将给水泵联锁投入(此时备用泵会自动将泵的出口阀打
开,勺管自动跟踪运行泵,辅助油泵自启)。
2)给水泵辅助油泵运行,油压大于0.15Mpa、油温大于35℃。
3)再循环手动隔离门开、电动门自动全开。
4)给水泵的冷却水回水总门及各分门进、出水门开,机械
密封冷却水正常。
2.3.8给水泵的联锁及处理原则:
1)两台电动给水泵的运行方式为一台泵运行,一台泵备用。
2)下列条件备用给水泵自启:
A)一台泵跳闸时自动启动备用泵;
B)运行给水泵跳闸;
C)给水母管压力低于8.6Mpa且运行泵勺管开度大于
60%o
3)下列情况之一发生应先启动备用泵再停止故障泵:
A)液偶卡涩或调节失灵时。
B)泵组任一轴承振动较大时。
C)给水泵电流超过额定值,但出力在额定值以内。
D)工作油冷器进口油温>110℃采取措施无效时。
E)润滑油冷油器进口油温<65℃采取措施无效时。
F)给水泵、径向轴承温度、推力轴承温度或电机轴承温
度>85℃时。
G)电机定子线圈温度>120℃时。
H)给水泵入口滤网或前置泵入口滤网压差>0.06MPa时。
I)液力偶合器油箱油位异常升高时
J)液力偶合器油箱位低于最低液位不能及时恢复时。
4)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运行给水泵跳闸:
A)手动停运指令发出及打事故按钮。
B)工作油进口油温二130℃。
C)工作油冷却器入口油温2130c
D)工作油冷却器出口油温及5c
E)润滑油冷却器入口油温270c
F)润滑油冷却器出口油温N60℃
G)液力偶合器任一轴承温度N90C。
H)任一(3点)给水泵轴承温度沙0℃。
I)任一(2点)电机轴承温度N95c
J)润滑油压W0.08MPa。
K)除氧器水位达低II值(.600mm)。
L)泵入口流量低低,且再循环门开度<60%,,延时10S。
M)给水泵入口电动门关
N)电机电气保护动作。
O)16、6kV电源失电。
2.4低压加热系统
2.4.1低压加热器投入前的检查:
1)得到值长投入低加的命令,确证全部检修工作已结束,
工作票签收,设备周围无妨碍运行之物,拆除安全措施。
2)检查阀门处于下列位置:
A)#4、#5低加进汽电动门关(四、五段抽汽止回阀开,
止回阀前、后疏水门开);
B)#4、#5、#6#7低加出、入口水门开,旁路门关;
C)#4、#5、#6#7低加至排汽装置空气门开,#4、#5、#6
低加汽侧泄压门关;
D)#4、#5、#6#7低加至排汽装置危急疏水门关;
E)各水位计上、下手动门开,放水门关;
F)#4、#5、#6#7低加汽侧放水门关,疏水管放水门关;
2.4.2低压加热器的投入:
1)低加随机启动
A)机组冲转前,凝结水泵启动后,检查各低加水侧运行
良好,关闭各低加汽侧放水门,开启#4、#5、#6、#7
至凝汽器疏水门,各仪表完好。
B)汽轮机冲转后,开各低加进汽门、抽汽逆止门,调整
各低加水位正常。
2)低加检修后投入
A)启动前应检查低加系统阀门、仪表完好。
B)关闭汽侧放水门,开启抽汽逆止门前后疏水门。
C)开启水侧放空气门。
D)缓慢开启水侧进水门,注水。水侧放空气门见水后将
其关闭,逐渐开启水侧出口水门,关闭凝结水旁路门。
E)缓慢开启低加空气门,注意排汽装置真空的变化。
F)缓慢开启低加进汽门,注意低加的温升速度不能过快。
G)关闭抽汽逆止门前后疏水门。
H)根据各低加汽侧水位适当调整疏水门开度,水位正常
投自动。
2.4.3低加的解列:
1)开启高一级低加疏水至凝汽器疏水门,关闭高一级低
加疏水自动调节门。
2)关抽汽电动门,关闭抽汽逆止门,开抽汽逆止门前疏
水门。
3)关闭本级低加疏水至下级低加疏水调节门、疏水调节
门前截门,关闭低加疏水至凝汽器门。
4)关闭至凝汽器空气门,打开汽侧放水门、泄压门。注
意真空变化。
5)开本级低加凝结水旁路门,关凝结水至本级低加水侧
进、出水门。
2.4.4低压加热器启动、停止注意事项:
1)注意除氧器压力、温度、机组真空的变化。
2)注意机组胀差、轴向位移及监视段压力在允许范围。
3)低加投入水侧时注意加热器不超压,凝结水压力变化
不能太大,投入汽侧时防止加热器加热太快,控制温升
速率2-3口。
2.4.5低压加热器运行中的维护:
1)加热器应无水冲击和振动。
2)加热器水位应在正常范围内。
3)检查低加水侧进、出口压力和进、出口温度正常。
4)检查低加汽侧压力、温度正常。
5)检查低加端差正常。
6)检查系统无泄漏。
2.5高压加热系统
2.5.1高压加热器投入前的检查:
1)得到值长投入高加的命令后,确证全部检修工作已结束,
工作票终结,设备管道保温完好,现场清扫干净,表计
齐全,安全措施拆除。联系热工送上仪表及保护电源。
2)检查下列阀门送电:
A)#1、2高加进汽门;
B)#1、2高加危急疏水门;
C)#1、2抽汽气动逆止门。
3)检查阀门处于下列位置:
A)#1、2高加进汽门关;
B)#2高加进水门关;
C)#1高加出水门关;
D)高加水侧旁路门开;
E)#2高加疏水器至除氧器一次门关,疏水器旁路门关;
F)#1高加疏水器一次门关,疏水器旁路门关;
G)#1、2高加至除氧器空气门关;
H)#1、2高加各水位计一次门开;
I)高加注水门关;
J)#1、#2高加汽侧危急疏水电动门关,手动门开;
K)一、二抽汽止回阀前、后疏水门开;
2.5.2高加存在下列缺陷时禁止投入:
1)水位计失灵,无法监视水位;
2)高加钢管泄漏;
3)一、二段抽汽止回阀卡涩或动作不正常;
4)高加保护、高加危急疏水保护、抽汽止回阀保护不能
正常投入。
2.5.3汇同热工进行高加有关联锁保护试验:
1)一、二段抽汽上回阀动作保护试验正常;
2)高加水位保护试验正常;
3)高加进汽电动门开关试验正常;
4)危急疏水电动门开关试验正常。
2.5.4高加随机启动:
1)机组启动前,对高加系统进行检查,各阀门位置正确;
2)检查高加水侧放水门关闭,稍开高加注水门、水侧放
空气门放出水后,关闭水侧放空气门,控制管壁温升不
大于l℃/min;
3)水侧压力升至额定压力,关注水门,确认高加无泄
漏;
4)开启高加进、出水门,进、出水门开足后,关闭旁
路门;
5)机组并网后投入高加汽侧;
6)当#2高加汽侧压力大于除氧器压力0.3MPa时将疏水倒
入除氧器。关#2高加危急疏水门或至#4低加疏水门;
7)开启高加空气至除氧器门;
8)高加水位正常后,投用高加保护。
2.5.5额定参数投高加:
1)确认该系统各电动门已送电,联系锅炉准备投高加;
2)确认高加给水走旁路,注水门关闭严密;
3)开启高加水侧放空气门;
4)缓慢开启高加注水一、二次门对高加进行注水,放空气
门有水冒出后关闭高加水侧放空气门,待高加水侧压力
与给水压力相等后,关闭注水门,确认高加无泄漏;
5)开一、二抽逆上门前后疏水门进行暖管;
6)开启高加进、出水门,进、出水门开足后,关闭旁路门;
7)开启一、二抽逆止门,微开1、2号高加进汽电动门,保
持进汽压力0.1〜0.2MPa,高加暖体15分钟,关闭抽汽
管道上疏水;
8)保持1、2号高加压差0.5MPa,逐渐开大高加进汽门保
持出水温升不大于l°C/min,直至开足。当2号高加汽侧
压力高于除氧器压力0.3MPa时•,将高加疏水倒至除氧器,
注意调整高加水位;
9)开启高加至除氧器空气门。
10)投入高加保护。
256正常运行中高加停运:
1)汇报值长通知锅炉准备停1、2号高加;
2)逐渐关小1、2号高加进汽电动门,降温率不大于l℃/min;
2号高加汽侧压力与除氧器压差小于0.3Mpa时疏水排
至排汽装置,关2号高加疏水至除氧器门;
3)关1号高加进汽电动门,关一抽逆止门,关2号高加进汽
门,关二抽逆止门;开启高加旁路门,旁路门开足后,
关闭高加进、出水门,检查给水压力正常;
4)开启一、二段抽汽逆止门前疏水门;
5)关闭高加至除氧器空气门。
6)开高加汽侧放水门、放空气门;
7)当高加汽侧有短时检修工作时,允许单停汽侧运行,但
应确认高加无泄漏,并且开启汽侧放水门,待汽侧压力
到零后方可工作。注意!高加严禁汽侧单独运行。
2.5.7高加随机滑停:
1)机组减负荷时应加强对高加水位的监视与调整;
2)当#2高加与除氧器压差小于0.3MPa时,将2号高加疏水
切至排汽装置,关2号高加至除氧器疏水门;
3)机组打闸后,检查抽汽逆止门自动关闭严密,关闭1、2
号高加进汽电动门,解除高加保护。
4)开一、二级抽汽管上疏水门。
5)开启高加汽侧放水门。
2.5.8高压加热器注意事项:
1)高加运行中应严格监视高加水位,水位波动大时,应
检查负荷、定值及高加出水温度;
2)禁止高加无水位运行;
3)经常监视高加进、出水温度、端差、抽汽压力、温度
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尽快消除;
4)高加故障及检修时,应遵循先停汽侧,后停水侧的原
则,若确认钢管泄漏时,可同时停用汽水侧,严禁高加
在水侧停用时投用汽侧;
5)机组甩负荷后,检查各抽汽逆止门、高加进汽门应关
闭,待负荷恢复后再投用;
6)设备及系统正常时高加应随机启动;
7)高加投用前,必须投入水位保护。严禁退出高加保护
运行;高加保护动作时,应查明原因,原因未查明前,
禁止盲目投入;
8)运行中如高加保护因故不能投入时,必须经总工程师
批准方可退出高加保护并制定相应措施,限期恢复;
9)高加启停时要严防冷热冲击及烫伤。
2.5.9高加紧急切除条件:
1)任一高加水位升高至高m值而保护未动;
2)高加所有水位计同时失灵;
3)高加汽水管道冲击振动;
4)高加筒体内部发出爆破声。
2.6高低压旁路系统
2.6.1旁路系统投停的原则:
1)先投in级,再投II级,最后投I级;先投减压,后投减温,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应尽量保持n、m级全开,避免II、m级旁路超压。
3)投旁路时应注意其减温水压力在要求范围内。
4)旁路停用时先停高旁,再停低旁,先停水,再停汽。
262旁路系统的投运前的检查:
1)按阀门检查卡对系统全面检查完毕;
2)旁路系统连锁保护动作正确;
3)确认电动、气动装置良好、旁路减温水压力正常;
4)确认高、低压旁路阀关闭。
2.6.3旁路系统的投入:
1)旁路装置投运前,应先打开本体扩容器减温水门;
2)检查开启高旁减压阀前后疏水手动门、气动门;开启低
旁减压阀前疏水手动门;
3)低旁管道暖管充分后,开启三级减温装置减温水阀,开
低旁减压阀;,缓慢开启低旁减压调节阀,调整低旁减
温水,控制n级旁路出口蒸汽温度小于160℃。
4)检查高旁管道预暖充分,开高旁减压阀;根据锅炉要求,
缓慢开启高旁减压阀到适当开度,同时相应开启高旁减
温水门,控制I级旁路出口蒸汽温度小于330C。稳定
后,投入减温水自动。
2.6.4旁路系统的停运:
1)根据需要切除旁路系统时,联系锅炉,缓慢关闭调节高
旁减温水调节阀,逐步关闭高旁减压阀,控制I级旁路
出口蒸汽温度小于318℃;
2)逐步关低旁减温水调节阀、三级减温装置减温水阀;控
制II级旁路出口蒸汽温度小于160℃。
2.7辅助蒸汽系统
2.7.1辅汽联箱投入前的检查及准备
1)检查三段抽汽至辅汽联箱电动门关闭。
2)检查冷再至辅汽联箱电动门、调节门、手动门关闭。
3)检查辅汽联箱至除氧器用汽、至主厂房采暖、生活热
水、锅炉暖风器、燃油用汽、化水用汽、至轴封供汽门
关。
4)检查辅汽联箱来汽门关闭,疏水门开启。
5)检查所有电动门调试正常且已送电,气动阀开关灵活,
仪表信号投入正常。
6)辅汽联箱安全门校验合格。
7)检查辅汽联箱底部疏水阀开启。
2.7.2辅汽联箱的投入:
1)老厂向辅汽联箱供汽,
A)辅汽联箱具备投入条件后,稍开老厂启锅来汽门暖
管,开至#3机供汽手动门及疏水门,至联箱来汽调整
门,进行暖箱;
B)暖箱结束后关闭联箱疏水阀,逐步开大调整门至正
常压力,投入压力自动,检查压力、温度正常。
2)由再热冷段向辅汽联箱供汽,
A)辅汽联箱具备投入条件后,检查联箱压力、温度仪表
正常,开至联箱手动门、电动门进行暖管;
B)暖管结束后关闭管道疏水门,稍开冷段至联箱电动
调节门,联箱暖箱。
C)暖箱结束后关闭联箱疏水阀,逐步开大调节门至正
常压力,投入压力自动,检查压力、温度正常。
3)由三段抽汽向辅汽联箱供汽,
A)辅汽联箱具备投入条件后,检查联箱压力、温度仪表
正常,开启三段抽汽至联箱电动门前疏水门进行暖管;
B)暖管结束后关闭管道疏水门,稍开三抽至联箱电动
门,联箱暖箱。
C)暖箱结束后关闭联箱疏水阀,逐步全开三抽至联箱
电动门,检查压力、温度正常。
2.7.3辅汽联箱向有关系统供汽
1)检查联箱工作正常。
2)开启用汽系统管道的疏水门。
3)稍开用汽系统的隔离门进行充分暖管后开启供气门。
2.7.4辅助蒸汽系统的停运
1)当确认用汽系统不再用汽时关闭联箱各用汽系统的隔
离门。
2)关闭联箱各供汽门。
3)开启有关系统疏水门。
2.7.5辅助蒸汽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
1)检查辅汽联箱压力0.5〜0.8MPa、温度250~350℃。
2)检查辅汽联箱无振动和不正常的冲击声。
3)检查辅汽联箱系统无泄漏。
4)检查至各系统用汽正常。
2.8轴封系统
2.8.1轴封系统的一般规定:
1)本机组轴封系统有辅汽联箱一路汽源。
2)在机组甩负荷时及时打开辅汽联箱供汽电动门,维持轴
封压力正常;
3)送轴封前应保证盘车运行正常;
4)热态启动应先送轴封后抽真空;
2.8.2轴封系统的投入:
1)确认轴封系统各疏水阀开启,系统各阀门按阀门检查卡
确认位置正确;
2)检查辅汽联箱运行正常,稍开辅汽至轴封供汽门暖管;
3)开启轴封加热器多级水封筒注水;
4)检查轴加风机入口门开启,启动一台轴加风机运行,检
查风机转向、振
动正常,备用风机投自动;
5)开启轴封减温器自动调门前截门,检查减温器喷水阀正
常后投自动;
6)开启辅汽联箱至轴封供汽电动门向轴封送汽,检查轴封
供汽调整门动作正常,注意轴封压力和温度在正常范围
内;
7)关闭辅汽联箱至轴封供汽管上疏水门及轴封母管疏水
门。
2.8.3轴封系统运行中的检查与维护:
1)检查轴封母管压力在0.03~0.06MPa;
2)检查低压轴封温度在120〜170℃(正常150℃);
3)轴封供汽具有不小于14C的过热度;
4)检查轴加风机转向正确、振动正常,风机及电机无异音;
5)检查轴加水位正常、压力正常;
6)检查辅汽至轴封供汽电动前疏水门开启,保证辅助蒸汽
随时投入。
2.8.4轴封系统的停止:
1)机组停运、排汽装置真空到零后,停用轴封供汽。
2)关闭轴封减温水门和各供汽门。
3)解除轴加风机联锁,停用轴加风机。
4)开启轴封系统各疏水阀。
2.8.5轴加风机定期切换:
1)按正常的启动步骤,启动备用风机,检查一切正常后停原
运行风机。
2)将停用风机投备用。
2.9润滑油系统
2.9.1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1)润滑油系统阀门检查:
A)确认主油箱事故放油手动门开,电动门关闭;
B)确认A、B冷油器水侧出、入口门开启;
C)冷油器油侧切换阀手柄指向冷油器A或B,手轮旋紧;
D)确认主油箱排烟风机出口挡板关闭。
2)设备启动应具备条件:
A)主油箱油位正常,油质合格;
B)主油箱油温正常大于35℃,汽轮机正常运行时保持
油温38〜45℃。
C)电气测量各油泵电机绝缘合格并送电。
2.9.2排烟风机的启动及停止:
1)排烟风机的启动:
A)检查排烟风机出口门关闭;
B)启动一台排烟风机,调整排烟风机出口挡板及各轴
承箱的挡板开度,注意油箱油位变化;
C)将排烟风机的联锁开关投入。
2)排烟风机的停止:
A)机组及润滑油泵停止后方可停止排烟风机;
B)解除排烟风机联锁开关;
C)停运排烟风机。
2.9.3交流润滑油泵的启动及停止:
1)交流油泵的启动:
A)主油箱排烟风机运行正常后方可启动交流润滑
油泵;
B)启动交流润滑油泵,检查电机电流及出口油压正常,
润滑油压在0.12-0.17MPa范围;
C)根据需要将交、直流润滑油泵的联锁开关投入;
D)全面检查系统无泄漏。
2)交流润滑油泵的停止:
A)解除交流润滑油泵联锁;
B)按停泵按钮停止交流润滑油泵;
C)机组启动时的停泵:机组全速后停交流润滑油
泵时应先停高压油泵,确认主油泵已上油后,停止
交流润滑油泵,并注意润滑油压的变化,检查油泵
倒转,投入联锁。
2.9.4直流润滑油泵的启动及停止:
1)启动条件:
A)交流润滑油泵运行跳闸、启动故障、润滑油压低
于0.6MP时,直流润滑油泵自启动;
B)厂用电失后事故处理时;
C)停机前或特殊情况要求试验时。
2)直流润滑油泵的启动:
A)直流润滑油泵启动时如时间允许应征得值长的
同意
B)启动直流润滑油泵,检查电机电流及出口油压正
常,根据需要投入联锁。
3)直流润滑油泵的停止:解除联锁,按下停泵按钮停止直
流润滑油泵,检查油泵不倒转。停泵后需作联锁备用,
将直流润滑油泵的联锁开关投入。
2.9.5高压启动油泵的启动及停止:
1)启动:
A)汽轮机组启动冲转前启动高压油泵;
B)启动高压启动油泵,检查电机电流正常,检查调速
油压1.96±0.1MPa,检查油系统应无漏油。
2)停止:汽轮机组启动定速后确认主油泵已上油,方可
停高压油泵,停泵后应检查油泵不倒转,投入高压油
泵联锁开关。
2.9.6顶轴油泵系统
1)顶轴油泵的启动:
A)检查顶轴油泵进出油门、顶轴油分配阀至各轴承进油
门均开启C顶轴油母管节流阀、溢流阀应定位并紧
固好。
B)顶轴油泵入口供油正常,顶轴油泵处于启动前备用状
态。
C)顶轴油泵联锁在退出位置。
D)启动一台顶轴油泵,检查电流、声音、振动,顶轴油
母管油压不低于10.OMPao
E)检查各轴承顶起油压正常,油压分配合理。油管路无
漏油现象C
F)投入另一台顶轴油泵联锁。
2)顶轴油泵的停止
A)当盘车装置停止运行或开机冲转到1500rpm时,方
可停止顶轴油泵运行;
B)退出顶轴油泵联锁;
C)停运运行顶轴油泵。
3)备用顶轴油泵在联锁投入时联动的条件
A)停机后转速下降至1200rpm;
B)运行泵跳闸或按事故按钮;
C)一台泵运行,顶轴油母管油压低于lOMPa。
2.9.7盘车装置
2.9.7.1盘车装置的盘车装置投运总则:
1)接到开机命令后应提前投入盘车运行;
2)停机后转子静止投入盘车装置。盘车必须连续运行至
高压内缸内上壁温100℃以下;
3)盘车时顶轴油泵连续运行,各轴承顶轴油压正常;
4)盘车投入运行时,低油压保护及联锁必须投入,不得
随意退出。
5)盘车每次启动必须认真记录电流,盘车运行中当电流
较正常值大、摆动或有异音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6)停机后因盘车故障暂时停止盘车时,应准确记录转子
相位及盘车停止时间,待盘车重新投入时将转子手动
盘转180。,再停一段相应时间,消除热弯曲后,投入
连续盘车,并记录大轴弯曲。
297.2盘车装置的启动:
1)启动前的检查:
A)低压油泵运行正常,润滑油压在0.12~0.17MPa范
围内。各轴承回油畅通,油温正常。
B)顶轴油泵运行正常,汽轮机各轴承顶起油压正常,
转子在静止状态。
C)联系电气送上盘车装置电源。
D)开启盘车装置进油门。
2)盘车装置的手动投入:
A)将盘车合闸手柄向合闸位置推压,并且手动盘车电
机手轮(与电机旋转方向相同),使盘车电机摆轮
与大轴齿轮完全啮合到底;
B)按盘车启动按钮,盘车装置投入运行;
C)检查盘车电流在8〜10A,测量大轴挠度,倾听盘车
声音是否正常,检查各汽封、汽缸内是否有磨擦声;
3)盘车装置的自动投入:
A)盘车开关放在“远方”位置,DCS画面中点击“盘车
投入”按钮,或者盘车开关放在“就地”位置,在就地控
制柜按盘车“启动”按钮;
B)齿轮啮合电磁阀通电,润滑油进入旋转活塞,活塞
带动摆轮与大轴主齿轮咬合;
C)盘车电机启动;
D)动态自动投入盘车口寸应注意摆轮与大轴齿轮的咬合
情况,防止咬合不正常而损坏齿轮;
E)不论手动或自动投入盘车时,如果旋转活塞不到位,
均应人为辅助到位,必要时应强制旋转活塞电磁阀通
油。
297.3盘车装置的停止:
1)机组进汽冲转后,当转速超过盘车转速时,盘车装置
自动脱扣。
2)当高压内缸内上壁温1()()℃以下需要停止盘车时,手
按盘车电机“停止”按钮,盘车装置自动退出啮合。否
则,应将摆轮拉脱到断开位置。
3)关闭盘车装置进油门。
2.9.8油净化系统
油净化装置并联于汽轮机油系统之中,来油取自于汽轮
机主油箱,经净化后重新回到主油箱。既可与汽机油系统同
时运行,又可单独运行,对主油箱作循环净化。
润滑油净化装置由离心机、供油泵及电机、电加热器、控制
器、余热回收换热器等组成。
设备性能:
型号:MAB206;型式:离心式;流量:10.6m
3/h;
处理杂质:最大密度1600kg/m3;
处理液相:最大密度991kg/m3;
进口温度:0-100口;
2.9.8.1油净化装置投运前准备工作
1)油净化装置与机组油系统连接完好。
2)油净化装置送电。
3)油净化系统各阀门处于工作位置。
4)检查各油、气、水管路无漏泄。
2.9.8.2投运步骤:
1)检查主油箱至油净化装置油门开启。
2)检查油净化装置油门至主油箱油门开启。
3)检查油净化装置进油门开启。
4)检查油净化装置出油门开启。
5)检查真空泵油位正常。
6)检查冷却水箱水位正常。
7)油净化装置电源空气开关合上。
8)将运行方式投入自动。
9)等油泵电流由20A下降到7A左右时。
10)向离心机注水等出口有水流出后,停止之水。
11)温控仪自动控制加热温度在55℃oo
12)用出口及旁路调整出口压力到0.15-0.2MPa。
2.9.8.3停运步骤:
1)关闭油净化装置进油门。
2)断开油净化装置电源空气开关,切断电源。
3)关闭油净化装置出油门。
2.984注意事项:
1)油净化装置油循环不正常时不可投入加热器。
2)油净化装置运行时要注意主机油箱油位变化及油系统
漏泄,发生油箱油位下降较快或系统漏泄时,立即停
止滤油。
2.9.9冷油器的切换
1)冷油器投入和停用注意事项:
A)在进行操作前,应检查油系统运行正常,油温、油
压在正常范围内;
B)进行切换操作时,注意油温、油压的变化,保持油
压、油温稳定。投运冷油器之前,油管内空气应排
净;
C)注意主油箱油位,必要时联系补油至正常;
D)冷油器不应漏油;
2)冷油器检修后的投入:
A)为防止油侧、水侧的冲击,先将油、水侧放空气门
开启;
B)关闭油侧放油门;
C)缓慢稍开进油管旁路门,待油侧空气放尽关闭放空
气门,关闭进油管旁路门,
D)关闭水侧放水门,缓慢稍开出口水门,待水侧空气
放尽关闭放空气门,开出口水门;
E)旋转冷油器六通手柄切向需投用的一侧;
F)开启冷油器的进出水门,控制油温在正常范围;
G)定期检查主油箱油位,不应有下降现象。
3)冷油器的解列:
A)先将冷油器切换为备用;
B)如有检修工作,停用冷油器水侧,水侧和油侧放空
气门开启;
C)正常运行,一台冷油器运行,另一台备用;备用冷
油器切换阀旁路门开启,冷油器处于充满油准备启
动状态。
4)冷油器的切换步骤:
A)运行中冷油器发生故障或需检修时,切换为备用冷
油器运行;
B)打开冷油器进、出母管的平衡管手动门;
C)将投入冷油器顶部放空气门开启,检查备用冷油器
内部充满油后关闭;
D)将备用冷油器的冷却水出口手动门缓慢打开,水侧
空气放净后空气门关闭;
E)根据润滑油温的变化,逐渐开启备用冷油器的进口
水门;
F)备用冷油器投入后,关闭停用冷油器的冷却水进、
出口门。
2910油系统正常维护
1)检查各油泵及排烟风机运行无摩擦,振动正常。
2)检查轴承润滑油压0.078〜0.147MPa,盘车状态下顶轴
油母管压力大于lO.OMPao
3)检查冷油器出口油温正常,汽轮机正常运行时,润滑
油温应在38〜45℃。冷油器油压应大于水压。
4)轴承回油温度正常为65℃以下,径向轴承金属温度正
常为90℃以下,
推力轴承金属温度正常为90C以下。
5)监视主油箱油位在l()()-20()mm之间,若油位过低,应
及时补油。
6)顶轴油泵运行时入口油压应大于0.03MPa,当小于
0.02MPa时应倒泵清理入口滤网。
7)润滑油滤网的压差应小于0.06MPa,超出时应切至备用
滤油器通知检修处理。
8)注意润滑油质,必要时进行滤油,加强对汽轮机油的
化学监督工蚱。
9)汽轮机额定转速时,主油泵入口油压0.098MPa,出口
油压L96MPa。
10)检查系统无泄漏。
11)高压油泵、交流润滑油泵、直流润滑油泵,顶轴油泵、
排油烟风机应定期试验。
2.9.11说明:
1)当机组启停时,主油泵在2900rpm以上时可满足调速及
润滑的全部用油。
2)单台冷油器容量为100%,正常运行时一台投运,一台
备用。
2.10EH油系统
2.10.1EH油系统启动前的检查及准备:
1)检查系统无泄漏,油系统充油,油箱油位约在600mm,
油泵等测绝缘合格并送电。
2)所有检修、调试工作结束,EH油箱油质合格,并有
油质化验报告。
3)检查EH系统压力开关、压差开关和液位开关整定合
格;热化仪表、信号、保护正确投入,EH油泵联锁
在退出位置:EH油系统各试验合格。
4)检查下列阀门位置正确:
A)投油箱油温加热联锁,开启EH油泵进、出油门;
B)开启蓄能器进油门,关闭蓄能器放油门;
C)开启冷却油泵进、出油门;
D)开启冷油器冷却水进、出水门,出水电磁阀投入;
E)关闭再生装置进油门;
F)关闭EH油系统各取样门、放油门;
G)开启油动机伺服阀前隔离阀。
2.10.2EH油系统的启动:
1)启动EH油循环泵,投入系统滤油;
2)启动EH油泵,检查电流正常,检查EH油系统油压正常,
系统无泄漏;
3)检查EH油泵声音、振动正常;
4)将另一台EH泵投入备用;
5)视EH油温情况投入EH油冷却器运行。
2.10.3EH油系统运行中的检查及维护:
1)检查EH油系统无泄漏;
2)检查EH油泵电流正常、油压14±().5MPa;
3)检查EH油温在37℃〜57C之间;
4)检查EH油箱位在450mm~600mm之间;
5)正常情况下,一个月内EH油箱油位不得下降20mm;
2.10.4EH油系统停运:
1)解除备用EH油泵的联锁开关;
2)停止EH油泵运行;
3)停止EH油循环泵、冷却器冷却水。
2.10.5EH油再生装置
1)EH油再生装置投运前的检查:
A)根据油化验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投入该装置;
B)检查EH油再生泵进口门打开;
C)检查EH油硅藻土滤器进口门关闭、旁路门开;
D)检查EH油箱油位正常;确认EH油箱油温>40℃;
E)检查EH油再生装置表计齐全、完整,并已投入运
行。
2)EH油再生装置投运:
A)启动EH油再生泵运行正常,
B)检查波纹纤维滤器及回油路充满油后,开启硅藻土
滤器进口门,逐渐关小旁路门,保持硅藻土滤器差压
指示不超过0.2MPa;
C)检查硅藻土滤器内充满油后,关闭硅藻土滤器旁路
门,油再生装置投入运行;
D)如任一滤器的油温高于45℃时,当硅藻土滤器和波
纹纤维器筒内差压表指示超过0.2MPa时更换滤芯。另
外再生装置投运48h后,抗燃油的酸值(大于
0.25mmgKOH/gram)降不下来,差压指示器动作时,
则需更换硅藻土滤器滤芯。
3)EH油再生装置停止:
A)关闭硅藻土滤器进口门;
B)停止EH油再生泵运行,EH油再生装置停止运行。
2.11辅机冷却水(开式水)系统
2.11.1启动前的检查:
1)检修工作结束,工作票终结,现场卫生合格,检查电机
接线及接地线良好,绝缘合格;
2)各轴承油质良好,盘动转子应正常,靠背轮护罩安装牢
固;
3)前池水位正常,前池进水门开启,滤网无杂物,前后水
位落差不大;
4)稍开进口门,水泵注满水后,关闭泵体放空气门;
5)进水门开启,出口门关闭;
6)水泵的各种联锁及保护试验良好,电机送电;
7)出水逆止门上各充水及放空气门开启;
2.11.2水泵的启动:
1)接到命令或需要启动水泵时,解除该泵联锁开关,合上
操作开关,水泵运行后联开出口门;
2)检查运行水泵电流、轴承振动、轴承温度、出口压力正
常。
2.11.3水泵的停止:
1)接到停泵命令或需停止水泵运行时,断开操作开关,
水泵停止,联关出口门,不应倒转;
2)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投入“联锁'
3)检查水池水位变化较大时,应加大补水,维持水位正
常。
4)做好记录工作。
2.12工业水系统
2.12.1启动前的检查::
1)检修工作结束,工作票终结,现场卫生合格,检查电机
接线及接地线良好,绝缘合格;
2)各轴承油位正常、油质良好、盘动转子应正常,靠背轮
护罩安装牢固;
3)水泵的各种联锁及保护试验良好,电机送电;
4)按系统阀门检查卡确认各阀门位置正确;
5)膨胀水箱水位正常;
6)水泵注满水后,关闭泵体放空气门;
7)出水逆止门上各充水及放空气门开启;
2.12.2水泵的启动:
1)接到命令或需要启动水泵时,解除该泵联锁开关,合
上操作开关,水泵运行后联开出口门;
2)检查运行水泵电流、轴承振动、轴承温度、出口压力
正常。
2.12.3水泵的停止:
1)接到停泵命令或需停止水泵运行时,断开操作开关,水
泵停止,联关出口门,不应倒转;
2)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投入“联锁”。
3)做好记录工作。
2.13汽缸夹层及法兰加热系统
2.13.1汽缸夹层加热系统的投用原则:
当汽轮机冲转转速至1200转/min时,汽缸夹层加热系
统即可投入。
2.13.2汽缸夹层及法兰加热系统的投用步骤:
1)打开汽缸夹层加热联箱疏水阀;
2)打开加热蒸汽至加热联进汽手动截止阀;
3)稍开进汽电动阀,维持联压力0.2〜0.4MPa,暖箱10~
15分钟后开启至上、下汽缸进汽阀,投入后调整联管
压力大于一抽压力O.3MPa;
4)在加热过程中,调节上、下汽缸进汽门可调整高压缸
内缸及外缸的金属温度,可控制上、下缸温差;
5)加热系统投入后关闭疏水阀;
6)当高压内缸内壁金属温度达到400℃时,可切除加热系
统;
7)汽缸夹层加热系统在投用中应控制联管内压力小于
4.0Mpa,当超过4.415Mpa时应报警,安全阀动作。
8)两个汽源来汽在混温联箱混合后去加热法兰,调整混
温联箱前阀门开度,控制混温联箱内汽压不超过
0.98MPa,安全阀按此值整定,温度不大于400℃。
9)汽轮机冲转的同时,投入法兰加热系统,冷态启动时,
用辅助汽源加热法兰,加热蒸汽压力不超过0.98MPa,
温度为150〜160C,在投入高压缸夹层加热的同时,
投入高中压缸法兰及螺栓加热系统。在启动升负荷过
程中,随法兰温度的升高,应调整加热蒸汽温度,应
保持加热蒸汽温度高于法兰外壁温度100〜150℃。
10)蒸汽从混温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殡葬管理办法
- 华西志愿者管理办法
- 改造工项目管理办法
- 原辅料登记管理办法
- 印刷用水墨管理办法
- 村+自来水管理办法
- 多岗位技能管理办法
- 新资本管理办法附件
- 填埋场运行管理办法
- 城商行省级管理办法
- 特色小吃开发策略-全面剖析
- 无人机行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2025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招聘《机动车驾驶员》技师 考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 《汽车制造物流管理教程》课件
- 企业战略咨询服务简单合同
- 矿区第三方管理制度内容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 GB/T 19701.2-2024外科植入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第2部分:模塑料
- 道路及市政管网改造工程现场组织管理机构及施工准备方案
- 廉洁自律专题培训
- 高压氧治疗糖尿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