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估标准_第1页
2025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估标准_第2页
2025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估标准_第3页
2025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估标准_第4页
2025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估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andardforurbanrailtransitfloodingriskclassificationandTOC\o"1-2"\h\z\u总 术 评估对象与方 1评估对象及范 2评估方 评估标 1内涝风险评估重现 2设计暴 内涝风险等级划分标 评估实 6.1评估准备与资料收 6.2内涝风险评 6.3成果报告编 风险应 一般规 工程措 非工程措 本标准用词说 引用标准名 附录A轨道交通内涝风险评估对象的防淹标 附录B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评估报告大 General AssessmentObjectsand AssessmentObjectsand Assessment Assessment ReturnPeriodforFloodRisk Design ClassificationStandardsforFloodRisk Implementationof PreparationandDataCollectionfor FloodRisk CompilationofAssessment Risk General Engineering Non-Engineering ExplanationofTerminologyUsedinThis ListofReferenced AppendixA:FloodPreventionElevationforRailTransitFloodRiskAssessment AppendixB:OutlineofUrbanRailTransitFloodRiskAssessment 1.0.1为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内1.0.2本标准适用于运营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内涝风险评估,拟建、在建0.3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估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总体遵循条文说明:规定了本标准的实施原则。本标准实施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人口、经济水平、地形地势等情况确定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估的具体要求。评估过程要以公民生命、财产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为重,选择实际发生或设计的最不利工况进行风险评估,并预留安全余量;应考虑城市排涝系统性强的特点,评估范围应拓展至对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有影响的排水系统上下游;应由第三方评估机构独立开展评估工作,且不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往各阶段结论的约束,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内涝风险评估以收集的勘测地形和当下城市排涝水平为基础,相关条件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评估。0.4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估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治重现期、城市轨道交通设施防淹要求等内容需满足《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0.1urbanrail术规范》GB/T38707-2020。2.0.2内涝风险评估重现期recurrenceintervalforriskassessmentofurban2.0.3longduration3h24h2.0.4范》RFJ02-2009、现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城市轨道交通人民防空设计》22FJ0722T302,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确定。2.0.5accumulatedwater2.0.6maximumurbanflooding2.0.7urbanfloodingprevention0.8urbanfloodingprevention2.0.90.10freesuper13.1.1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评估对象应包括涝水可能进入并进而对城市轨道1.2城市涝水从轨道交通口部设施进入主体及附属建(构)3.1.3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评估范围应包括评估对象及相邻城市道路,并拓23.2.1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宜采用数学模型法进行内涝风险评估,也可结合GIS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建立地形模型、2.2规程》T/CECS647条文说明:城镇内涝形成的物理过程可概括为降雨在地表经水文产汇流过程形成管道入流或河道入流,进入管道或河道的径流水体若超过其排水能力会溢出到地表形成地表积水过程。因此,为准确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评估,需对上述水流交互与演进过程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计算。2监测数据完整的区域宜使用经过校正筛选后的水位、流量等监测数据。当缺少监测数据时,可采用历史记录。30年及以遭遇分析方法详见现行国家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3深度、水位及时间、受灾情况(受灾损失及影响)11.1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评估重现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GB51222目规范》GB55033的有关规定,并应与当地的总体规划及相关排水防涝规划相GB50014GB51222GB55033已对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作出4.1.21的规定取值,有条件的地区206.85mm/24h22024年全国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建城函〔2024〕29号。4.1.3100GB55033-2022对部分评估对象的防内涝能力进行了相关规定:主配电所、控制中心应按当地100雨强度确定防内涝能力;车辆基地场坪高程应按能应对100年一遇洪水设防设100年。24.2.1设计暴雨的确定应包括降雨历时的选择、设计雨量的计算及设计雨型的2.2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评估时,降雨历时宜根据地形特征、汇水面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评估降雨历时宜采用长历时(3~24h;(>24h用性质、河湖调蓄容积等,一般不超过24h。进行轨道交通内涝风险评估时,雨。发达国家和地区采用的降雨历时一般为3h~24h,且应考虑降雨历程,即4.2.3设计雨量宜根据实测降雨资料分析确定;在缺乏实测资料的情况下,不30302.4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评估时,应采用符合当地气候特点的设计雨0.1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宜按风险从高到低划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5.0.2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等级应根据评估重现期降雨条件下轨道交通运营2执行。0.15m0.15m0.15m00.15m0。其中,评0.15m5.0.3城市轨道交通内涝评估安全超高的确定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地形特0.3m。城市轨道交通内涝评估安全超高的确定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有关规定外,还应与当地轨道交通设计条文说明:武汉市轨道交通防内涝评价项目确定的评估对象内涝评估安全0.55m,其他城市内涝评估安全超高的取值可参考当地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安全超高,目前在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对轨道交通设计安全超高进行了明确规定。《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防洪涝设计指引》(2021)规定防洪涝设计标高为洪涝水位加上安全值0.75m(一级台阶(150mm);《铁四院武汉轨道交通项目设计指导书》规定防淹设施的安全超高0.35m0.5m;《苏州市轨道交通防洪防涝设计指南》(2021)规定防淹设2000.5m;《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防排涝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018)规定出入口、风井及无障碍电100300mm(试行、2017)规定风亭、风井、地面消防疏散口、物业出入口、垂直电梯及变电所机房等口部防淹高度距室外地坪应高出当地50500mm安全超高。此外,《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规定路基路肩高出线路通过地段的最高地下水位和最高地面积水水位,并应加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和有0.5m0.3m0.75m综合考虑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气候等因素影响,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内涝评估安0.3m,5.0.4城市轨道交通开展内涝风险评估时,不同评估对象可采用不同的安全超5.0.52进行判定后,也可根据评估对象重要性及6.16.1.1评估准备工作应包括确定评估对象及范围、评估方法及思路、评估基准A的规定。1.2评估实施所需收集的资料应包括评估对象自身以及评估对象所在流域相评估对象规划、设计、施工、运营资料,包含规划方案、设计图、竣工图、现场测量图、防洪评价报告、场坪高程论证报告、内涝相关的运营数据等;6.26.2.1内涝风险评估应包括评估标准制定、模型搭建及初评估、综合研判、内6.2.24.14.26.2.33.2.2条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模型反馈的内涝水城市的评估对象模型初评估为例(图1),周边地面积水范围、深度较大,内2.4场地排水条件、周边开发建设情况、历史渍水、防洪影响评价等资料信息,对评估对象所在区域附近的城市内涝风险进行综合研判,判定评估对象附近是否存在城市内涝风险。2.5针对附近存在城市内涝风险的评估对象,需判定其内涝风险等级,内涝5.0.35.0.45.0.25.0.5条相关规定,根据评估对象重要性及受灾影响程度等因素,调6.2.6针对各类内涝风险等级的评估对象,应提出防内涝建议,宜包括工程措6.36.3.1评估方应根据相关评估成果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评估报告,评估B6.3.2评估报告正文应包含项目背景、线路及评估对象概况、评估对象所在流6.3.3评估报告附图宜包含评估线路区位图、评估对象分布图、线路涉及流域1.1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前应开展内涝风险评估工作,已运营城市轨道交1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交运规〔2019〕7号)提出,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交运规〔2023〕3号)提出“工程项目防洪涝专项论证报告等材料”作为城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与基础设施更新,城市下垫面条件、排水系统设施均发生变化,对应应对城市内涝风险的能力也随之变化。因此,需要根据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情况,不定期开展内涝风险评估工作。7.1.2风险应对措施应根据评估对象内涝风险等级评估结果,综合统筹确定。7.1.3对于内涝风险等级评估结果为Ⅰ、Ⅱ级的评估对象,应采取措施进行风7.1.47.2.1工程措施可包括提升评估对象自身挡水能力、提高城市系统排水能力及7.2.2评估对象自身挡水能力可通过提高防淹标高、设置物理阻断等方式提升。30cm(三级台阶)以上,并应考虑挡水板等防涝应急措0.3m/0.6m/1m,与地下捷运站连接0.15m/0.3m。2UUU设置物理阻断的主要措施一般为安装防淹门。防淹门是防止水流涌入车站或隧道的密封门,一般由门体、启闭装置、机械锁定装置和就地控制系统组成。3地铁防淹门实景图(左:福州市;右:石家庄市7.2.3城市轨道交通周边排水能力可通过系统综合性手段加以保障。7.2.4城市轨道交通内涝风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可通过积水感知、预警发布、后电〔2022〕182号)提出,要提高关键部位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对车站出入7.2.5排水设施、挡水设施、监测预警系统应开展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功7.3.1非工程措施应包括加大防涝隐患排查力度、完善落实应急响应机制、加条文说明:《交通运输部关于切实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防汛防涝工作的通知》(交运明电〔2022〕182)提出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将防汛防涝各项任务和责任细化到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整治、应急准备、抢险救援等各个环节。7.3.2城市轨道交通防涝风险隐患应定期排查,并应建立排查隐患的治理工作条文说明: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交运规〔2019〕7)有关要求,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强化防7.3.3城市轨道交通防涝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应完善应急响应机条文说明:运营单位应结合当地汛期天气变化和地势特点,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敷设方式、站段型式和布局,对现有防汛防涝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再评估再论证,简明操作程序,细化应急值守要求,将气象预警信息纳入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进一步完善极端天气、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停运机制和标准,针对性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推动建立运营单位与消防、公安、医疗力量等救援力量的应急通信,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快速应急联动,切实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充分发挥监测预警系统功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应急预案进行管理和优化,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不断提升应急预案的实战能力。3.4条文说明:运营单位需强化应急队伍和专业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