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1页
河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2页
河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3页
河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4页
河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河南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古代史部分1.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统治,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等。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履行一定的义务,如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也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隐患。-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百家争鸣-儒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主张“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道家:老子主张“道”是万物的本原,提倡“无为而治”;庄子主张追求精神自由。-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法家: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秦汉时期-政治-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朝在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汉代农业方面,牛耕普及,铁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手工业方面,丝织业发达,如西汉长安的东西织室;商业方面,长安、洛阳等成为商业大都市,并且对外贸易发展,丝绸之路开通。-思想文化-秦朝“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隋唐时期-政治-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同时提高了行政效率。-科举制在隋朝创立,唐朝进一步发展。科举制打破了门第限制,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经济-农业上,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手工业方面,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大量出口,如唐三彩。-商业方面,城市繁荣,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都是商业大都市,并且出现了夜市。-文化-唐朝诗歌繁荣,涌现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众多著名诗人。-书法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各具特色。-绘画方面,吴道子被尊称为“画圣”。4.宋元时期-政治-宋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在地方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经济-宋朝商业繁荣,城市打破了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思想文化-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通过道德修养来恢复人性的本善。-宋元时期的科技发达,如活字印刷术(毕昇)、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方面,宋词和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出现了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著名词人,以及关汉卿、马致远等元曲作家。5.明清时期(1840年以前)-政治-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在地方上,实行三司分权。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经济-农业方面,明代引进了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提高了粮食产量。-手工业方面,棉纺织业、制瓷业等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商业方面,出现了许多商业市镇,如苏州、杭州等;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商帮出现,如徽商、晋商等。-思想文化-明清时期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如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思想领域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文学艺术方面,小说创作大放异彩,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作品;戏曲方面,昆曲和京剧先后成为流行的戏曲形式。二、近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1840-1894年)-列强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为了实现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这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洪秀全领导农民阶级发动起义,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的设想;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这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等,还建立了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最终失败。2.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1894-1919年)-列强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戊戌变法(1898年):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一场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通过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变法仅持续了103天就失败了,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辛亥革命(1911年):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全国响应,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新文化运动(1915-1923年):这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知识分子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五四运动(1919年)-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过程: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随后,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形成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等。-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北伐战争: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1934-1936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日本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如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蒋介石为了争取内战时间,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解放战争进程: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经过战略防御(1946-1947年)、战略进攻(1947-1948年)、战略决战(1948-1949年,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1949年4月)等阶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现代史部分1.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949-1978年)-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渡时期(1949-1956年)-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一化三改”(1953-1957年):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中共八大(1956年):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后来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八大的正确决策未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这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这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巨大挫折。2.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的决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