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峰阳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峰阳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峰阳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峰阳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峰阳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三)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把我国的古代思想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这一现象发生在()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2.下图是某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应填()A.西域都护 B.文成公主入藏C.澎湖巡检司 D.八达岭长城3.下表为1661—1766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清初()时间耕地面积(顷)1661年(顺治十八年)5493576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60784301724年(雍正二年)6837914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7414495A.版图幅员辽阔 B.商业市镇兴起 C.推行垦荒政策 D.引进外来作物4.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组合搭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允许外商来华设厂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5.今年(2025年)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100周年,他为“拯救中国,拯救民众”奋斗终生。其奋斗事迹包括()①创建北洋海军②成立中华民国③创办《时务报》④创建黄埔军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某校准备开展红色之旅,若是前往下图所示地实地参观,其主题可为()中共一大上海会址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武装反抗,军旗升起C.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7.有人评价说:“(它)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都起了规范和指示作用。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对“它”解读正确的是()A.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 B.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C.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D.使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重要一步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关于新中国外交的相关叙述,其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并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9.下边示意图强调阿拉伯人()A.复兴了欧洲古典文化 B.成了文明交流的使者C.完全照搬了外来文化 D.浓缩了东方文明精华10.“(英国)这场革命从表面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这场革命”建立了()A.三权分立制 B.封君封臣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11.如果要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这一主题配置插图,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玻利瓦尔翻越安第斯山脉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和他的追随者③埃及的华夫脱运动④纳米比亚宣布独立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2.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曾在《纽约时报》撰文,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北约东扩。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了30余年,但是冷战思维仍然在世界上阴魂不散。标志美苏冷战结束的历史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华约”的成立 D.苏联的解体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材料一中图A所示的_____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图B货币纪念的人物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___________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____________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2)观察材料二中地图,说明汉纸出土地点在我国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如此久远的纸张在这些地方得以保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依据文字材料,从中任选两种发明分析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3)中华民族灿烂辉煌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怎样增强文化自信?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美国为了谋求世界霸主地位,于1947年召集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国家在瑞士日内瓦创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企图重建世界贸易秩序,消除各国关税壁垒。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并发展成为协调世界经济的一大支柱。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高歌猛进,自由贸易大步流星,带来全球经济繁荣。然而,当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挑起了与中国等多国的贸易摩擦,且来势汹汹。——据人民日报刊文《驳斥“美国单边主义”》等整理(1)材料一文字材料中“这场斗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图示战役发生在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期间?结合所学,指出该事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何贡献。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各国采取了什么共同措施?(2)选取材料二中的任意一幅漫画,结合所学,分析其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你认为漫画是否具有史料价值?并说明理由。(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并简要评价美国政府的这种“单边主义”行为。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认为面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各国应如何应对?15.为“讲好一段历史,引导一代青年。”某校九年级(1)班老师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历史学习任务。任务一【释读地图——回溯革命怒潮】任务二【解读史料——感受建设热潮】史料一随着苏联对我国重工业与军工产业领域援建的156个项目逐步建立,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我国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704亿元,是1949年的5.02倍,钢铁、煤炭、棉布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也有大幅提升。——摘编自陶长琪等《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史料二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成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成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成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或者直接变成国营商店。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摘编自《195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任务三【识读年代尺——见证改革浪潮】任务四【以史为鉴——投身追梦大潮】(1)依据图A所示信息,结合所学,说明当时“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的革命形势。图B中①处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①处的地名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述红军长征是如何开创革命新局面的。(2)依据史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工业产品产量”变化并分析原因。依据史料二,指出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的变化并简述其意义。(3)中国改革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中共十五大前我国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实践?结合所学,分别说明1997年和2017年被作为中国的“改革年”入选的理由。(4)从任务四中可以看到,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潮”青年,其中黄继光这位“潮”青年涌现在哪一历史事件期间?我们应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潮”青年?请用一句话为本次学习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

2025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三)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把我国的古代思想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这一现象发生在()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信息,结合所学百家争鸣的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C项正确;夏朝时期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A项;西周时期属于春秋战国时期之前,也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B项;秦朝时期的政策是“焚书坑儒”,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下图是某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应填()A.西域都护 B.文成公主入藏C.澎湖巡检司 D.八达岭长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与唐朝的民族交融相关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因此①处应填文成公主入藏,B项正确;西域都护是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与唐朝的民族交融相关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元朝时期,为了有效管理澎湖和台湾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与唐朝的民族交融相关的史实不符,排除C项;八达岭长城以其险要的地势和雄浑的气魄,成为万里长城的象征之一‌,与唐朝的民族交融相关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下表为1661—1766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清初()时间耕地面积(顷)1661年(顺治十八年)5493576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60784301724年(雍正二年)6837914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7414495A.版图幅员辽阔 B.商业市镇兴起 C.推行垦荒政策 D.引进外来作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661—1766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可知乾隆三十一年比顺治十八年的耕地面积大,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版图幅员辽阔说明清朝的面积,不能证明耕地面积增大,耕地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垦荒运动的开展,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农业方面的耕地面积增加的情况,商业市镇兴起指商业发展情况,排除B项;题干数据体现的是耕地面积发展情况,引进外来作物不是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4.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组合搭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允许外商来华设厂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确实规定了“协定关税”,即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需中英双方共同商定,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割让九龙、增开天津为商埠等,而“允许外商来华设厂”是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马关条约》确实割让台湾、允许设厂等,但“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后的《辛丑条约》核心内容是赔款、驻军、禁止反帝等,而“增开天津为商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5.今年(2025年)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100周年,他为“拯救中国,拯救民众”奋斗终生。其奋斗事迹包括()①创建北洋海军②成立中华民国③创办《时务报》④创建黄埔军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中华民国的创建的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②正确;结合所学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知识可知,1924年5月,孙中山于广州创办黄埔军校,④正确,由此可知,D项正确;1888年,清政府正式建立了北洋海军,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时务报》,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D项。6.某校准备开展红色之旅,若是前往下图所示地实地参观,其主题可为()中共一大上海会址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武装反抗,军旗升起C.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为中共一大上海会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A项正确;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与中共一大召开地点及意义不符,排除B项;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1949年,主要包括一系列战役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最终推翻国民党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与中共一大召开时间和地点都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A项。7.有人评价说:“(它)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都起了规范和指示作用。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对“它”解读正确的是()A.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 B.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C.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D.使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重要一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它)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都起了规范和指示作用。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可知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A项正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与题干信息“(它)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都起了规范和指示作用”不符,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反映的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C项;1992年,“九二共识”的达成,使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与题干信息“(它)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都起了规范和指示作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关于新中国外交的相关叙述,其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并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可知,这句话不仅仅是在说明公报发表这一事件,更重要的是对这一事件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分析与评判,即认为该公报的发表是中美两国关系从敌对走向缓和并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属于历史解释,C项正确;“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是对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只是在陈述事实,不属于历史解释,排除A项;“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并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也是在阐述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具体行为和举措,是对会议中发生事实的陈述,排除B项;“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是在说明中国外交建交成果的一个客观数据和事实,只是在呈现中国与其他国家建交的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9.下边示意图强调阿拉伯人()A.复兴了欧洲古典文化 B.成了文明交流的使者C完全照搬了外来文化 D.浓缩了东方文明精华【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阿拉伯人既保存并继承了古希腊学术,又吸收波斯、埃及等地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创造,并将这些知识与成果传播到欧洲,这说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B项正确;文艺复兴以复兴欧洲古典文化为手段,与阿拉伯人无关,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完全照搬了外来文化这一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浓缩了东方文明精华不是重点,排除D项。故选B项。10.“(英国)这场革命从表面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这场革命”建立了()A.三权分立制 B.封君封臣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英国)这场革命从表面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和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权力至上,C项正确;三权分立是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政治原则,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是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等级制度,在8世纪后逐渐形成,排除B项;民主共和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体制,英国国王是世袭的,并非选举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果要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这一主题配置插图,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玻利瓦尔翻越安第斯山脉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和他的追随者③埃及的华夫脱运动④纳米比亚宣布独立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广大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高涨,属于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事件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玻利瓦尔翻越安第斯山脉属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内容,④纳米比亚宣布独立是在1990年,均与题意不符,ABC选项中包含①或④,排除ABC项。故选D项。12.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曾在《纽约时报》撰文,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北约东扩。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了30余年,但是冷战思维仍然在世界上阴魂不散。标志美苏冷战结束的历史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华约”的成立 D.苏联的解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这一事件使得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瓦解,标志着美苏冷战的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正确;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而不是冷战的结束,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并非冷战结束的标志,排除B项;1955年,为对抗北约,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使冷战局势进一步升级,而不是冷战的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材料一中图A所示的_____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图B货币纪念的人物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___________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____________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2)观察材料二中地图,说明汉纸出土地点在我国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如此久远的纸张在这些地方得以保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依据文字材料,从中任选两种发明分析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3)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怎样增强文化自信?【答案】(1)①.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②.七③.凯撒。(2)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原因:这一地区干早少雨,气候干燥,适宜纸张的保存。重要贡献:活字印刷术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3)原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提供了重要保障;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华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对外交往的频繁,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文化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中国古代一些科学家的个人努力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观因素等。做法: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中华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解析】【小问1详解】①:材料一图A是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它是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的杰出代表。商代青铜铸造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具备铸造大型器物的能力,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②:图B货币纪念的人物是祖冲之,他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③: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是早期西方重要历法,对后世历法制定产生深远影响。【小问2详解】特点:观察材料二地图,汉纸出土地点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这些地点集中在现今的甘肃、新疆等西北区域。自然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气候干燥。这种干燥的气候环境不利于微生物滋生和繁衍,纸张不易受潮、发霉和腐烂,适宜纸张的长期保存。重要贡献: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发明前,书籍复制主要靠人工抄写,成本高、效率低。活字印刷术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活字排版印刷,降低了制书成本。大量书籍得以快速印刷出版,加速了知识传播,使文化能够更广泛地普及到社会各阶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火器: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主要依靠刀剑、弓弩等武器。火器应用于战争后,改变了作战方式。火器具有强大杀伤力和破坏力,使战争规模和激烈程度升级,加速了不同地区政治格局演变,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指南针:在航海领域,指南针发明前,航海者主要依靠观测星星、地标等方法导航,受天气等因素限制大。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后,为航海者提供可靠方向指引,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像郑和下西洋,依靠指南针在茫茫大海上确定航向;欧洲新航路开辟时,指南针也是重要导航工具,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重要条件。(任选两种作答即可)【小问3详解】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保障: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至关重要。例如,秦汉时期国家统一,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开展大规模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唐朝国力强盛,文化政策开明,鼓励对外交流,促进科技文化繁荣。中央集权能集中资源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文化典籍编纂等,为科技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物质基础: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为科技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粮食产量增加,能够养活更多人口,为从事科技文化活动的人员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农业发展也推动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进步,如水利工程技术、农学著作编写等。交流促进:中华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对外交往频繁,推动科技文化发展。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等技术传播到国外,同时也引进了其他地区的天文、医学等知识。这种交流融合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注入新活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前代科技文化成果为后代继承创造条件。例如,《九章算术》奠定古代数学基础,后世数学家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创新;古代医学典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为中医药学发展传承提供理论依据。个人努力:中国古代一些科学家个人努力是科技文化发展主观因素。像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蔡伦改进造纸术,他们凭借自身智慧和不懈努力,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法:开放性给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新时代青少年要主动学习中华文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如学习古诗词、传统技艺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结合现代社会需求进行创新。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创新改编,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侵蚀,树立正确文化观和价值观。在文化交流中保持清醒头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文化。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美国为了谋求世界霸主地位,于1947年召集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国家在瑞士日内瓦创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企图重建世界贸易秩序,消除各国关税壁垒。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并发展成为协调世界经济的一大支柱。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高歌猛进,自由贸易大步流星,带来全球经济繁荣。然而,当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挑起了与中国等多国的贸易摩擦,且来势汹汹。——据人民日报刊文《驳斥“美国单边主义”》等整理(1)材料一文字材料中“这场斗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图示战役发生在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期间?结合所学,指出该事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何贡献。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各国采取了什么共同措施?(2)选取材料二中的任意一幅漫画,结合所学,分析其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你认为漫画是否具有史料价值?并说明理由。(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并简要评价美国政府的这种“单边主义”行为。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认为面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各国应如何应对?【答案】(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抗日战争。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共同措施:成立联合国。(2)图A: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造成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严重;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图B:罗斯福新政。影响: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巩固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增强美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图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影响:可以缓解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过高的福利支出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削减了民众的进取精神等。观点及理由:①有一定史料价值:漫画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以揭示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但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②没有史料价值:漫画作为艺术作品,主观性强,通常含有夸张成分。(3)作用:促进全球贸易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消除各国贸易关税壁垒。评价:美国实行“单边主义”,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做法: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也应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变革等。【解析】【小问1详解】根本原因:根据材料一“奥匈帝国消失,俄国发生革命,德国战败”分析可知反映的是一战,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事件:根据材料一“1942年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分析可知反映中国抗日战争。贡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小问2详解】事件及影响: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任选一副漫画进行解析,根据漫画分析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影响。参考示例:图A: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造成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严重;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图B:罗斯福新政。影响: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巩固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增强美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图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影响:可以缓解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过高的福利支出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削减了民众的进取精神等。观点及理由: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漫画的表现形式和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两个角度进行解读,如认为漫画有一定史料价值,因为漫画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以揭示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但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如认为漫画没有史料价值,则可以认为漫画作为艺术作品,主观性强,通常含有夸张成分。【小问3详解】作用:根据材料三“企图重建世界贸易秩序,消除各国关税壁垒”分析可知促进全球贸易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消除各国贸易关税壁垒。评价:根据材料三“当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挑起了与中国等多国的贸易摩擦,且来势汹汹”和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实行“单边主义”,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应对: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作答,如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也应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变革等。15.为“讲好一段历史,引导一代青年。”某校九年级(1)班老师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历史学习任务。任务一【释读地图——回溯革命怒潮】任务二解读史料——感受建设热潮】史料一随着苏联对我国重工业与军工产业领域援建的156个项目逐步建立,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我国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704亿元,是1949年的5.02倍,钢铁、煤炭、棉布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也有大幅提升。——摘编自陶长琪等《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史料二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成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成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成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或者直接变成国营商店。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摘编自《195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任务三【识读年代尺——见证改革浪潮】任务四【以史为鉴——投身追梦大潮】(1)依据图A所示信息,结合所学,说明当时“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的革命形势。图B中①处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①处的地名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述红军长征是如何开创革命新局面的。(2)依据史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依据史料二,指出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的变化并简述其意义。(3)中国改革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中共十五大前我国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实践?结合所学,分别说明1997年和2017年被作为中国的“改革年”入选的理由。(4)从任务四中可以看到,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潮”青年,其中黄继光这位“潮”青年涌现在哪一历史事件期间?我们应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潮”青年?请用一句话为本次学习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答案】(1)说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其他地方的共产党人也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在各革命根据地内,有几百个县建立了人民政权,革命武装发展到十万人。地名:遵义。如何: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变化: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原因: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化初步完成。变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改革实践: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企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